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

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230-2015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51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1359
免费资源

SL 230-2015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简介:

SL 230-2015 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5.1.1混凝土结构经确认需要加固时,应进行加固设计。

6.1.2当出现下列情况时,应进行补强加固: 1,设计或施工不当、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使用功能改变、 遭受灾害以及工程老化等原因导致混凝土结构强度不满足要求。 2裂缝、水体中有害离子侵蚀、化学腐蚀等引起建筑物混 凝土结构强度降低不满足要求。 3水工混凝土结构强度不满足抗震要求。 4出现深层裂缝和贯穿性裂缝且对结构面有较大削弱,导 致结构强度降低不满足要求。 6.1.3补强加固设计与施工应遵循下列原则: 1水工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应与施工方法紧密结合,并采 取有效措施,保证与原结构连接可靠,能够协同工作。 2因振动、冻融、高温、腐蚀、坝基不均匀沉降导致的水 工混凝土结构损伤破坏,应在加固设计中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再进行加固。 3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应不损伤原结构,并保留具有利 用价值的结构构件,避免不必要的拆除或置换。 4加固施工过程中,若发现原结构或相关工程隐蔽部位的 构造有严重缺陷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后,方可继续加固施工。 5加固施工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6补强加固验收应按GB50550的规定执行。

钢法、粘贴碳纤维法、粘贴钢板(筋)法、增大断面法、喷射混 凝土法、置换混凝土法、外包钢法等。选用时宜遵循下列原则: 1灌浆法宜用于深层裂缝和贯穿裂缝的补强加固。 2锚固法包括采用普通锚杆、预应力锚索(杆)加固,宜 用于影响建筑物抗滑稳定或整体受力的裂缝的加固,地基、边 玻、地下洞室的岩体及水工混凝土结构的加固。 3预应力法宜用于因强度不足而开裂部位的补强加固及钢 筋混凝土梁、板、柱和桁架的加固: 1)原构件截面偏小或需要增加其使用荷载。 2)原构件需要改善其使用性能。 3)原构件处于高应力、应变状态,且难以直接卸除其结 构上的荷载。 4粘贴玻璃钢法和粘贴碳纤维法宜用于钢筋混凝土梁、板、 轴心受压、大偏心受压及受拉构件的加固。 5粘贴钢板(筋)法宜用于承受静力作用且处于正常湿度 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 6增大断面法宜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受压构件的加固。 7植筋法宜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锚固。 8喷射混凝土法宜用于边坡、地下洞室、水工隧洞的加固。 9置换混凝土法宜用于受压区混凝土强度偏低及有严重缺 陷的梁、柱混凝土承重构件加固。 10外包钢法宜用于不允许显著增大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 幅度提高其承载力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固。 6.2.2灌浆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灌浆材料可选用水泥类浆材、环氧类浆材、高强水溶性 聚氨酯浆材和甲凝浆材等。 2灌浆法施工应按5.4.5条的规定执行。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 建筑工程-人工土石方工程 LD/T 72.2-2008》6.2.3锚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6.2.3锚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享

1锚杆施工除应按SL377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列 要求:

1)钻孔孔位偏差不应天于100mm,孔斜不应天于3%, 超深不宜大于100mm。 2)钻孔应清洗干净,孔内不得残留废渣、岩芯。 3)对于水泥砂浆锚杆,根据锚孔部位和方向,可采用先 注浆后插杆或先插杆后注浆的方法。先插杆后注浆时 应安装排气管,排气管距孔底50~100mm。 4)倾斜向上的锚杆插人钻孔后,应在孔口处用铁锲或木 锲固定锚杆,并封闭孔口。 2预应力锚索施工除应按SL46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 下列要求: 1)钻孔孔位偏差不应大于100mm,孔斜不应天于3%。 2)锚孔围岩灌浆应采用单钻单灌的方式分段进行,段长 不宜天于8m。 3)扫孔作业宜在灌浆后1~3d进行,扫孔后应清洗干 净,孔内不应残留废渣、岩芯。 4)承压垫座的承压面与锚孔轴线应保持垂直,误差不应 大于0.5°,垫座孔道中心线应与锚孔轴线重合。 5)预应力锚束应经检验合格后吊装安放,应根据锚孔的 朝向合理选择填浆方式。 6)设计张拉力、超张拉力、超张拉持荷稳压时间、超载 安装力及张拉程序均应符合加固设计要求。 6.2.4预应力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预应力吨位选用不同直径的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等

6.2.4预应力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预应力吨位选用不同直径的预应力锚杆或锚索等 材料。 2预应力法施工除应按SL46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合下 列要求: 1)宜用钢筋探测器探查钢筋位置,钻孔时避开钢筋。 2)预应力钢束或钢丝应做防锈处理。 3)施加预应力方向应与裂缝面垂直。

2.5粘贴玻璃钢法施工应符合

1粘贴材料可选用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胶粘剂和玻璃丝 等。 2粘贴玻璃钢法施工工艺: 1)混凝土表面应清刷于净并保持干燥,用树脂腻料找 平;有较大裂缝或缺陷时应做灌浆处理。 2)玻璃丝布应除蜡,并用清水漂洗晾干。 3)一次配制胶粘剂和腻料的数量不宜过多,应做到随配 随用。 4)基面涂刷胶粘剂,粘贴玻璃丝布,粘贴层数不宜少于 3层,各层应无气泡、无折皱、密实平整。 5)施工环境温度宜在10~25℃,不应在温度过高、过 低或雨、雾天气施工。 6)施工结束后宜干燥养护不少于3d。 2.6粘贴碳纤维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贴部位混凝土表层含水率应小于4%,环境温度应低 50℃。混凝土表面应露出结构本体,并保持洁净。构件转角 成圆弧状,半径不应小于20mm。 2粘贴面平整度应达到5mm/m,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曲 ,回凸部位应找平。 3胶料应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后配制。配制的胶料应无沉 、色差、气泡,并应防止灰尘杂质混人胶料。 4应按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不应损坏横向织物面。涂抹 结胶应均匀,敷贴碳纤维应平整无气泡。多层粘贴,可重复上 步骤,但宜在表面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施工。如间歇时 超过60min,应等12h后再行粘贴下一层。 5最后一层碳纤维表面应涂抹粘结胶进行防护,涂抹应均 充分。 6粘贴完成并经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密实度应符合 ECS 146 的规定。

6.2.6粘贴碳纤维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粘贴部位混凝土表层含水率应小于4%,环境温度应低 于50℃。混凝土表面应露出结构本体,并保持洁净。构件转角 应成圆弧状,半径不应小于20mm。 2粘贴面平整度应达到5mm/m,转角部位应抹成平滑曲 面,凹凸部位应找平。 3胶料应严格按比例充分搅拌后配制。配制的胶料应无沉 淀、色差、气泡,并应防止灰尘杂质混人胶料。 4应按设计要求裁剪碳纤维,不应损坏横向织物面。涂抹 粘结胶应均匀,敷贴碳纤维应平整无气泡。多层粘贴,可重复上 述步骤,但宜在表面干燥后立即进行下一层粘贴施工。如间歇时 间超过60min,应等12h后再行粘贴下一层。 5最后一层碳纤维表面应涂抹粘结胶进行防护,涂抹应均 匀充分。 6粘贴完成并经固化后应进行密实度检验,密实度应符合 CECS146的规定。

6.2.8增大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6.2.8增天断面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补强加固材料可选用水泥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 2增大断面法施工应满足下列工艺要求: 1)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冲洗干净,并涂刷界面处理剂。 2)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应设置锚筋,间距宜为300~ 400mm,锚固长度宜为锚筋直径的15倍。 3)新浇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老混凝土强度等级。 3可理设应变计等监测仪器进行混凝土应力监测。 6.2.9喷射混凝土法施工除应按SL377的规定执行外,还应符 合下列要求: 1喷射的混凝土应满足受喷面或受喷工程所需的抗压、抗 拉、抗剪等强度要求;若有抗渗要求,还应达到设计的抗渗 标号。 2喷射的混凝土应与受喷面具有很好的粘附性。 3应保证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水平喷射时不应大于 15%,向上喷射时不应大于25%。 4喷射混凝土作业区的粉尘浓度不应大于10mg/m。 5喷射施工全过程,不应发生堵管漏喷或停喷。 6.2.10置换混凝土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进行有效的支撑。加固柱 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 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 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2置换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构件混凝土高一级,且 不应低于C25。 3混凝土的置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不应小于40mm。

1加固梁式构件时,应对原构件进行有效的支撑。加固柱、 墙等构件时,应对原结构、构件在施工全过程中的承载状态进行 验算、观测和控制,置换界面处的混凝土不应出现拉应力,若控 制有困难,应采取支顶等措施进行卸荷。 2置换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比原构件混凝土高一级,且 不应低于C25。 3混凝土的置换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板不应小于40mm。 2)梁、柱采用人工浇筑时,不应小于60mm,采用喷射 法施工时,不应小于50mm。 4混凝土的置换长度应按混凝土强度和缺陷的检测及验算

结果确定。非全长置换时,两端应分别延伸不小于100mm的 长度。 5置换部分应位于构件截面受压区内,且应根据受力方向 将有缺陷混凝土剔除;剔除位置应在沿构件整个宽度的一侧或对 称的两侧;不应仅剔除截面的一隅。 21补强加用三官进效用拾本

2.11补强加固后宜进行效果机

7.1.1发现渗漏现象时,应首先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判 断渗漏的危害性,决定是否处理。 7.1.2渗漏处理应遵循“上截下排、以截为主、以排为辅、先 排后堵”的原则。

渗漏的危害性,决定是否处理。 1.2渗漏处理应遵循“上截下排、以截为主、以排为辅、先 后堵”的原则。 1.3渗漏处理方案应根据渗漏调查、成因分析及渗漏处理判 的结果,结合具体工程结构特点、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水 等)、时间要求、施工作业空间限制,选择适当的修补方法、 补材料、工艺和施工时机,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 1.4防水堵漏宜靠近渗漏源头。对于建筑物本身渗漏的处理 有条件的,宜在迎水面堵截。

7.1.5渗漏处理宜在枯水期内进行,

《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 JTG/T J22-2008》7.1.6漏水封堵后表面应选用水泥防水砂浆、聚合物水泥码

7.1.7选择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修补材料对水质的无污染性和 修补材料在特定环境下的耐久性

7.1.7选择修补材料时,应考虑修补材料对水质的无污染性和

7.2渗漏调查及成因分析

漏调查应制定调查方案,明确调查手段和调查方法。 2.2 基本情况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DB42∕T 749-2011 湖北省建设工程造价应用软件数据交换规范,具体见附录C.1.1条。 1 渗漏状况。 2 溶蚀状况。 3 安全监测资料。 4 设计资料。

渗漏状况。 2 溶蚀状况。 3 安全监测资料。 4 设计资料。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