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18)》.pdf简介: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18)》是中国水利部颁发的一份技术规范,全称为《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它是一部针对混凝土重力坝设计的指导性文件,适用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材料选用、施工技术、安全评估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SL319—2018版规范涵盖了坝体结构设计、地基处理、坝基应力分析、洪水和地震荷载计算、坝体稳定、渗流控制、抗震设计、施工控制等多个方面,以保证混凝土重力坝的结构安全、经济合理和使用寿命。它对于保证水电工程的稳定运行,防止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该规范是水电行业设计人员进行混凝土重力坝设计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保证水电工程质量、提高工程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作用。
《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2018)》.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6.4.3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K
6.4.4坝基深层抗票稳定计算,可根#店下列情况考虑侧向作用
分析方法来确定安全系数;坝基临界失稳状态宜采用塑性区贯通 准则。
析计算其抗滑稳定性。坝体形状不规则或受力条件复杂的特 段JC∕T 927-2003 绿泥石,宜对整个坝段进行抗滑稳定分析
6.4.8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摩擦系数f和凝聚力c 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6.4.8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抗剪断摩擦系数f和凝聚力c
和类似工程综合确定。 2动力计算时,按试验的峰值平均值并结合现场情况和类 似工程综合确定。 6.4.9坝体混凝土与基岩接触面之间、岩体及结构面的抗剪断 摩擦系数f、凝聚力c和抗剪摩擦系数f的取值:规划阶段可 参考附录D选用;可行性研究阶段及其后的各设计阶段,应经 现场试验确定;中型工程的中、低坝,若无条件进行野外试验 时,宜进行室内试验,并参照附录D选用
1闸墩承受最大纵向力、相应侧向力、竖向力及自重情况 下,核算其纵向强度。 2闸墩承受最大不平衡侧向力、相应纵向力、竖向力及自 重情况下,核算其横向强度。 3对闸门槽和弧形闸门铰支座等部位的强度进行核算。 4必要时应核算闸墩的变位
3对闸门槽和弧形闸门铰支座等部位的强度进行核算。 4必要时应核算闸墩的变位 6.5.2闸墩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核算纵向强度时,应使墩内不产生拉应力,此时闻墩周 边可按构造或其他条件配置钢筋。拉应力较难避免的,应按小偏 心受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2核算横向强度时,应将闸墩视为固端的整体构件,按偏 心受压或偏心受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 3弧形闻门支座附近闸墩的局部受拉区的裂缝控制和支座 截面的剪跨比应满足设计构件要求
6.5.2闸墩强度计算应符合下列
6.5.3弧形闸门的闸墩承受较大作用力的,可采用预应力结构
1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坝体的压力。 2具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均匀性,以满足坝体抗滑稳定和减 小不均匀沉陷。 3具有足够的抗渗性,以满足渗透稳定的要求,控制渗流 量,降低渗透压力。 4具有足够的耐久性,以防止岩体性质在水或其他外部因 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恶化。 7.1.2坝基处理设计应综合考虑基础与其上部结构之间的相互 关系,必要时可采取措施,调整上部结构的型式,使上部结构与 其基础工作条件相适应。 7。1。3坝基处理设计时,应同时论证两岸坝肩部位和上游、下 游附近地区的边坡稳定、变形和渗流情况,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 处理措施。 7.1。4岩溶地区的坝基处理,应在查明岩溶洞穴与宽大溶隙等 在坝基下的分布范围、形态特征、充填物性质及地下水活动状况
7.1.3坝基处理设计时,应同时论证两岸坝肩部位和上游、 游附近地区的边坡稳定、变形和渗流情况,必要时应采取相应的 处理措施
7.1.5陡坡段坝体的基础接触面应进行接触灌浆设计
7.1.5陡坡段坝体的基础接触面应进行接触灌浆设计
7.2.1建基面位置开挖深度应根据天坝稳定、坝基应力、岩石 类别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基础变形和稳定性、上部结构对基础 的要求、基础加固处理效果及施工工艺、工期和费用等因素经技 术经济比较确定。可考虑通过基础加固处理和调整上部结构的措 施,在满足坝基强度和稳定的基础上,减少开挖量
7.2.1建基面位置开挖深度应根据大坝稳定、坝基应力、岩石 类别和岩体物理力学性质、基础变形和稳定性、上部结构对基础
坝高或坝段高超过150m时,宜建在新鲜、微风化基岩上; 坝高为100~150m时,宜建在新鲜、微风化至弱风化下部基岩 上;坝高为50~100m时,可建在微风化至弱风化中部基岩上; 坝高小于50m时,可建在弱风化中部至上部基岩上。两岸地形 较高部位的坝段,可适当放宽。 7.2.2建基面形态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及上部结构的要求确定 坝段的建基面上、下游高差不宜过大。基础面高差过大或向下游 倾斜的,宜开挖成带钝角的大台阶状。台阶的高差应与混凝土浇 筑块的尺寸和分缝的位置相协调,并和项副处的坝体混凝土厚度 相适应。对基础高差悬殊的部位宜调整坝现段的分缝或做必要的 处理。 7.2.3两岸岸坡项段建基面平行#线向应开挖成有足够宽 度的台阶状,以满足损体侧向稳定。 7.2.4坝基岩体本丰存在的表层夹泥裂隙风化囊(槽)、断层破 碎带、节理密集带、岩溶充填物及浅埋的软火层等局部工程地 质缺陷,均应结合基础开挖了以挖除或局部接除后再进行 处理。 7.2.5坝基开设计应对账破方式提出威少建基岩体质量影 响的要求。对易前解风化、泥化的岩体,应采取相应的保护 措施。 7.3坝基固结灌浆
3.1坝基固结灌浆设计,应根据
灌浆试验资料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坝基内上游、下游各一定范围内(可各取1/4坝底宽度 范围)宜进行固结灌浆,防渗雌幕附近与坝趾附近坝基宜加强固 结灌浆。 2对坝基岩体裂隙发育且地质条件较差的,可在全坝基范 围进行固结灌浆,并根据坝基应力及地质条件,向坝基外及宽缝 重力坝的宽缝部位适当扩大灌浆范围
3断层破碎带及其两侧影响带、裂隙密集带或其他地质缺 陷应加强固结灌浆。 4坝基中的岩溶洞穴、溶沟溶槽、溶蚀宽缝等,在清挖回 填后其周边应根据岩溶分布情况适当加强固结灌浆。 7.3.2固结灌浆孔的孔距、排距可采用3~4m,或根据开挖以 后的地质条件由灌浆试验确定。 固结灌浆深度应根据坝高和开挖以后的地质条件确定,可采 用5~8m;局部地区及坝基应力较大的高坝基础,必要时可适 当加深,惟幕上游区宜根据惟幕深度采用15m。 7.3.3固结灌浆孔宜布置成梅花形,对于较大的断层和裂隙带 应专门布孔。灌浆孔方向应粮据要裂锁音状结合施工条件确 定,使其能穿过较多的裂隙。 7.3.4惟幕附近和地质缺陷部位的坝基质维灌浆宜在有3~4m 混凝土盖重情况下施催真他部位的固结滑浆电宜按有盖重方式 进行,经论证办可采用无混凝土盖重灌浆 我平混凝土封闭灌 浆、引管有盖重灌浆、利用岩体盖重灌浆等灌浆方式,并做好裂 隙封闭措施。 7.3.5在控制不拾动基础岩体禾盖重昆颜韵的条件下,可提高 固结灌浆压力。 有混橱出盖重的, 现盖量厚灌浆压力可采用 0.4~0.7MPa;采用无盖重灌浆的灌浆万宜通过灌浆试验确 定,可采用0.2~0.4MIa。刘缓倾角结格面发育的基岩及软岩, 其灌浆压力应由灌浆试验确定,
固结灌浆深度应根据坝高和开挖以后的地质条件确定,可采 用5~8m;局部地区及坝基应力较大的高坝基础,必要时可适 当加深,惟幕上游区宜根据惟幕深度采用 15m。 7.3.3固结灌浆孔宜布置成梅花形, ,对干载大的断层和裂隙带
应专门布孔。灌浆孔方向应根据上要裂产状结合施工条件硕 定,使其能穿过较多的裂隙。
7.3.4幕附近印地质缺陷部位的坝L固结浆宜在有34n 混凝土盖重情况 下施耀 具他部位的固结灌浆宜按有盖重方式 进行,经论证办可采用无混凝土盖重灌浆 平混凝土封闭灌 浆、引管有盖重灌浆、利用岩体盖重灌浆等灌浆方式,并做好裂 隙封闭措施。
固结灌浆压力。 有混凝出盖重的, 现盖量厚#灌浆压力可采用 0.4~0.7MPa;采用无盖重灌浆的 灌浆万宜通过灌浆试验确 定,可采用0.2~0.4MPa。对倾角结构面发育的基岩及软岩, 其灌浆压力应由灌浆试验确定。
7. 4坝基防渗和排水
GB/T 38440-2019标准下载7. 4 坝基防渗和排水
7.4.1坝基防渗和排水设计,应根据坝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 质条件和灌浆试验资料,结合水库功能、坝高综合考虑防渗和排 水措施的适应性及二者的联合作用,确定相应的措施。水文地质 条件复杂的高坝,坝基防渗和排水设计应结合渗流计算分析 进行。
7.4.2防渗幕应符合下列要求
1减小坝基和绕坝渗漏。 2防止在坝基软弱结构面、断层破碎带、岩体裂隙充填物 以及抗渗性能差的岩层中产生渗透破坏。 3防止渗漏水流对坝基及两岸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4在雄幕和坝基排水的共同作用下,使坝基扬压力和坝基 渗漏量控制至充许值以内。 5具有连续性和足够的耐久性。 7.4.3坝基及两岸的防渗措施,可采用水泥灌浆,亦可采用水 泥混合材料灌浆,必要时可采用化学材料灌浆;经研究论证坝基 也可采用混凝土齿墙、防渗墙或水平防渗铺盖;两岸岸坡也可米 用混凝土防渗墙
7.4.5防渗幕的设计深度,应遵守
1坝基下存在可靠的相对隔水层,且埋深较浅的,防渗惟 幕应伸人到该岩层内3~5m,形成封闭式幕;不同坝高的相 对隔水层的g值控制标准见7.4.4条。 2坝基下相对隔水层理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的,可设置悬 挂式惟幕;雌幕深度应符合7.4.2条的规定,并参照渗流计算 考虑工程地质条件和坝基扬压力等因素,结合工程经验研究确 定,非岩溶地区可在0.3~0.7倍水头范围内选择。 7.4.6坝肩及两岸惟幕深度较深的,应分层设置灌浆隧洞,隧 洞层间高差可取30~70m。上层、下层惟幕的搭接型式可采用 斜接式、直接式及错列式等,搭接部位应连续封闭。单排孔隧洞 断面尺寸不宜小于2.5m×3.0m(宽×高),双排孔及以上隧洞 断面尺寸不宜小于3.0m×3.5m(宽×高)。
洞层间高差可取30~70m。上层、下层惟幕的搭接型式可采用 斜接式、直接式及错列式等,搭接部位应连续封闭。单排孔隧洞 断面尺寸不宜小于2.5m×3.0m(宽×高),双排孔及以上隧洞 断面尺寸不宜小于3.0m×3.5m(宽×高)。
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混凝土内墙、顶抹灰施工交底记录,宜延伸到相对隔水层处或正常 蓄水位与地下水位相交处,并应与河床部位的惟幕保持连续性 对于相对隔水层和地下水位均较低缓的,可参考渗流分析成果硕 定惟幕轴线方向及延伸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