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558-2011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简介:
SL 558-2011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范(清晰无水印,附条文说明)部分内容预览:
5.1.1各生育期适宜的地面灌溉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应根据当 地作物、土壤质地、土壤情、气象、农艺措施以及群众灌水经 验综合确定。
5.1:2作物灌水定额除依据当地灌既试验资科外,还应根据沟 硅规格、田面地形、土壤入渗能力、流量等条件下地面灌溉最小 灌水定额约束选取。
1.3实际灌溉制度应在设计灌溉制度的基础上依据当季来水 况、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调整
GBT17656-2018标准下载情况、作物种植结构等进行调整
5.2.1年度、李度用水计划应根据当年种植作物灌溉制度、水 源状况、天气情况等条件,并参考历年灌水经验加以编制。 5.2.2用水计划编制的内容应包括灌水面积、灌水定额、供水 时间、轮灌组划分、轮灌/续灌时间、轮灌顺序、各轮灌组用 水量。
5.2.3用水计划应具体到田块、用水户
5.3.1宜逐步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的农民用水组织对 由间用水进行管理,确保用水计划的正确实施。 5.3.2每次灌溉应根据土壤摘情并参考用水计划进行灌溉。 5.3.3用水组织应规范灌溉用水秩序,避免昼灌夜排或叠灌夜 停现象;应加强田间灌溉过程管理,按计划供水,避免超灌或欠 灌现象。在供水量变化较大时,应及时调整用水计划。
5.3.1宜逐步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的农民用水组
5.3.1宜逐步建立以农民用水户协会为载体的农民用水组织对 日间用水进行管理,确保用水计划的正确实施。
5.3.2每次灌溉应根据土壤情并参考用水计划进行灌
5.3.4每个灌溉季节结束后,应对灌溉用水计划执行情况
总结,相关灌水时间、灌水量等资料应及时归档。
5.4.1田间灌溉量水应落实到田块。可按灌水时间计水量;也 可采用测流设备对人地水量进行计量;也可根据经验估测人地 流量,
5.4.2人地水量的计量应客观真实,应与农户达成一致。
6.0.1灌水质量可根据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率和灌溉水储 存率进行综合评价。 6.0.2灌水质量评价宜采用田间试验或田间试验与数值模拟相 结合的方法。
1灌水均匀度宜以均匀系数CU表示,均匀系数可按公式 (6.0.3)进行计算:
表6.0.4灌水均匀度要求
6.0.5田间水利用率应为实际灌人田间的有效水量与末级固定 渠道(农渠)放出水量之间的比值,可按公式(6.0.5)计算。
Anong Zreg
式中Z。一灌后储存在计划湿润层的平均灌水深度,mm; E一灌溉水储存率,%。 5.0.8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应取不同值。 5.0.9充分灌溉时灌溉水储存率应等于1;非充分灌溉时灌溉 水储存率不应低于80%,若低于80%应论证其对作物产量的 影响,
式中Z。一灌后储存在计划湿润层的平均灌水深度,mm; E一灌溉水储存率,%。 6.0.8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应取不同值
7地面灌溉工程效益分析
.0.1已建成的地面灌溉工程运行1年后可进行效益分析 .0.2地面灌溉工程效益法分析应重视调查研究,采用的基本 资料应准确,
1效益应包括工程修建后所增加的产品产值以及省水、省 地和省工等所增加的收益。 2增产值应按已发生年份的实际增产值计算。农业技术措 施基本相同时,主产品与副产品的增产值等于有、无地面灌溉工 程相比所增加的产值,可按公式(7.0.3)计算:
或用于其他行业所获得的效益计算。 6省地效益应按节省土地面积所增加的产品效益扣除农业 成本计算。 7省工效益应按实施地面灌后与实施地面灌前的用工量差 值乘以当地劳动工日值计算,
附录A田面高程标准偏差的确定
A.0.4田面测点高程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精度应不低于 水准测量精度。
A.0.5测点的布置应依据田块规格来定。沿眭田长度方向
块长度不天于100m时,测点间距不应大于5m;田块长度大 100m时,测点间距不应大于10m。在哇田宽度方向,常劫 灌、波涌睦灌宜沿哇田两边和中线布设;水平眭田灌、格田泽 点间距不应大于5m,测线不应少于3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行业标准
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5582011
感则 29 灌水技术管理. 30 用水管理· 34 灌水质量评价 35
1.0.1本标准针对地面灌溉进行规定,对于地面灌溉的基本定 义参见《农村水利技术术语》(SL56一2005)。本标准中地面灌 溉主要包括哇灌、沟灌、格田灌和改进地面灌溉;主要特点是灌 溉水流在田面流动的同时
4.1.2本章主要针对灌、沟灌、格田灌和改进地面灌溉(水 平哇田灌溉、波涌畔灌、波涌沟灌、覆膜畔灌和覆膜沟灌)等8 种地面灌水方式的技术管理进行规定
4.2.1常规连续哇灌是指在具有定坡度的畔田士壤表面 供水的一种灌方式。
4.2.2哇田的最大、最小坡度应能满足不发生土埋
种,睦田越长或土壤入渗能力越低,改水成数一般越小。由于王 入渗性能、糙率、坡度等因素具有变异性,流量等技术要素也 具有定的控制误差,所以根据设计的改水成数控制灌水有时也 会出现尾部漏灌或由于哇尾积水过深而冲的现象,在灌溉 实践中应引起重视。
4.3.1常规连续沟灌是指在其有一定坡度的垄沟土壤表面连续
4.3.2GB50288一99中灌水沟要系规定了坡度小于2%0、2% ~5%、大于5%等3种情况;《美国国家灌溉工程手册》认为, 沟灌最适宜于10%以下的坡度;在我国灌溉实践中,20%的坡 度也被充许(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中心 旱作物地面灌溉节水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9); 《灌溉管理手册》推荐沟灌坡度适宜值为3%~8%。综合参考以 上几点,本条的沟底坡度适宜值定为1%~8%。 4.3.3本条规定中的表4.3.3,引用了GB50288一99表8.2.2。 4.3.4灌水沟允许的最大流速值引用于《SurfaceIrrig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并将变量单位进行了转换
4.3.3本条规定中的表4.3.3,引用了GB50288一99表8.2.2。
4.4.1格田的纵横向坡度若超过0.05%,意味着最大边 100m的格田首尾高差超过5cm,将有可能出现灌后部分田面 水层的现象。
4.4.1格由的纵横向坡度若超过0.05%,意味着最大边长
100m的格田首尾高差超过5cm,将有可能出现灌后部分田面无 水层的现象。 4.4.2据调查,平原水稻区格田面积一般为2~5亩,长度多在 60~120m范围内,宽度多在20~30m范围内;盐碱地冲洗灌溉 时,土壤含水率不高入渗能力较强,格田规格应比平原水稻区 的小。
60~120m范围内,宽度多在20~30m范围内;盐碱地冲洗灌溉 时,土壤含水率不高入渗能力较强,格田规格应比平原水稻区 的小。
慢且不均匀,可沿格田纵横向分别开设2~3条浅沟作为导灌沟
以提高水流的推进扩散速度
4.5.3水平睦田灌最主要的特点是田面水平,所以对于土地平 整要求较高,根据大量田间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田面平整 精度(田面相对高程标准偏差)为2cm是灌水质量随田面平整 度变化的一个突变点,故本标准中要求水平睡田灌田面平整精 度不低于2cm;在哇田水平的前提条件下,哇田规格也可比常 规哇灌大,很适合规模化生产。为了使水流迅速覆盖整个田 面,尽量保证田面各点受水时间相同,所以田块也不宜过长 一般宽长比值较大。但在渠道最大流量不太大的情况下,睦田 过宽会导致单宽流量太小,从而不能满足水流迅速覆盖整个田 面的要求,因此哇田宽度需视渠道供流能力而定。水平田灌 溉系统的特点决定了水流覆盖整个田面后,灌溉供水会持续一 段时间,因此整个田面水深较大,为了保证灌溉时哇田不跑水 故对要求较高。 4.5.6为了保证水流快速覆盖整个田块,故水平眭田灌溉要求 入流量比常规睦灌大,因此睦田人流口要求配备防冲刷的设施。 4.5.7水平哇田灌设计供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参照《SurfaceIrri gation:TheoryandPractice》。结合国内常用变量单位的习惯用
人流量比常规哇灌大,因此睦田人流口要求配备防冲刷的设施。 4.5.7水平哇田灌设计供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参照《SurfaceIrri gation:TheoryandPractice》。结合国内常用变量单位的习惯用 法《水泥工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1014-2014》,对公式系数进行了修正
4.6.6放水总时间的确定应根据波涌灌灌水经验,在相同灌水 条件下,先按常规连续哇灌灌水结果确定常规连续灌的供水时 间T。,然后确定波涌眭灌放水总时间。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黏壤土灌区的节水率R可按下列方法 计算: (1)对灌一水的情况,节水率可根据公式(1)进行计算: R = 3. 5 ± 0. 082L (60m< L < 240m) (1)
R= 3. 5+0. 082L (60m< L< 240m)
(2)对灌二水和灌三水的情况,节水率可根据公式(2)进 行计算:
R=1.4+0.065L (60m≤L≤240m) 式中 L一畔田长度RB∕T 107-2013 能源管理体系 公共建筑管理组织认证要求.pdf,m。
5.1.2地面灌溉过程是水流在沟睦内扩散,覆盖整个沟田面, 直到灌水量满足本次灌水定额要求的过程。由此可见,在应用地 面灌溉技术时,实际灌溉水量必须首先满足水流覆盖整个沟睡田 面的要求,然后才是满足本次灌水定额的要求。大量田间灌溉评 价结果表明:在地面灌溉条件下,满足水流覆盖整个沟眭田面要 求的灌溉水量可能大于单纯依据作物腾发量ET、土壤情等条 件确定的灌水定额,而满足水流覆盖整个沟哇田面要求的灌溉水 量与给定的沟哇规格、田面微地形、土壤入渗性能、流量等条件 有关。对于某一次灌溉过程而言,满足水流覆盖整个沟哇田面要 求的灌溉水量实际上成为完成该次灌溉过程必需的最小灌水定 额。因此,在制定地面灌溉条件下的灌水定额时,应根据当地灌 溉条件,通过田间灌溉试验或采用地面灌溉数值模拟模型得到相 应的最小灌水定额,再结合作物腾发量ET、土壤情等条件进 行综合分析后加以确定。
6.0.1灌水质量通常指灌溉水在田间的分布均匀度和灌溉水的 有效利用程度,最理想的灌水质量是用最少的水最均匀的分布在 整个哇面,并满足作物需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