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 10630-2019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简介:
"TB 10630-2019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是中国关于磁浮铁路的行业技术标准。TB是"Technical Bulletin"的缩写,意为技术通报,10630是标准编号,2019则是发布年份。这个标准的试行版意味着它是磁浮铁路技术领域的一个初步规定或指导,可能包含磁浮列车的设计、制造、施工、运营、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这个标准可能涵盖了磁浮列车的轨道设计、车辆系统、电力与控制、安全防护、环保性能、维护管理等多个方面,旨在确保磁浮铁路的高质量建设和运营,提高运营效率,保障乘客安全,以及推动中国磁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它对于磁浮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TB 10630-2019 磁浮铁路技术标准(试行) 部分内容预览:
4.1.8车辆主电路保护系统应与牵引变电站保护系统相长
4.1.9当列车悬浮失效时,列车应能够运行至救援点。
4.2.1线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线路平、纵断面设计应重视线路空间曲线的平顺性,满足 旅客乘坐舒适度要求。 2车站及两端正线的线路平、纵面设计标准应与区间正线相 同,困难条件下位于车站两端的减加速地段可采用与行车速度相 适应的标准。
程度GB∕T 3810.1-2006陶瓷砖试验方法 第1部分抽样和接收条件,并结合周边环境因地制宜、合理选用。最小曲线半径应按下 式计算:
RHmin (0/3. 6)2 cosα a ymax +9. 8sina
式中RHmin 满足舒适度要求的最小平曲线半径(m): U 设计速度(km/h); α 横坡角(°); aymax 允许最大侧向加速度(m/s²)。 4.2.3在曲线路段应根据设计速度和曲线半径大小设置横坡 橘坡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在曲线路段应根据设计速度和曲线半径大小设置横坡
1 横坡角应按下式计算:
0. 45 α= R
式中α一 横坡角(°); v设计速度(km/ h); R一曲线半径(m)。 2最大横坡角不宜大于6°,横坡角宜采用轨排绕线路中心旋 转的方式设置。 3允许最大侧向加速度取0.4m/s°时,对应横坡角为2.3°, 取0.59m/s°时,对应横坡角为3.4°。 4横坡角应在缓和曲线范围内渐变,无缓和曲线或其长度不 足时,应在直线段内递减。横坡角扭转率不宜大于0.12°/m,特殊 情况不应超过0.15°/m。 4.2.4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根据曲线半径、横坡角及设 计速度等因素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线型宜采用三次抛物线
4.2.4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之间应根据曲线半径、横坡
速度等因素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线型宜采用三次抛物 小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实设横坡角和最高行车速度,按下岁 十算并取最大值,且不能小于一节车辆长度。
式中 缓和曲线长度(m) V 设计速度(km/h); 横坡角(°)。 α
(4.2.4—1) (4.2.4—2)
=7.9α~11.2α [≥0. 225αU
.5区间正线圆曲线和夹直线最小长度应根据下列公式计 定:
式中L一一圆曲线或夹直线长度(m) 设计速度(km/h)。
一般条件下:L≥0.6v 困难条件下:L≥0.4v
(4. 2. 51) (4.2.5—2)
一般条件下:L≥0.6u
困难条件下:L≥0.4u
4.2.6区间正线线间距应符合表4.2.6规定,曲线地段线间距应 考虑加宽。
表 4. 2. 6 区间正线线间距
4.2.7道岔应设在直线上,道岔垛梁端部距平曲线端部的距离应 满足便于施工维护的要求。
4.2.7道岔应设在直线上,道岔垛梁端部距平曲线端部的
1区间止线最大坡度不宜天于60%0,困难地段最大坡度不 应大于65%。在特殊情况下,经技术经济比较,有充分依据时:最 天坡度可采用70%0。 2其他线路的最大坡度不得大于70%。 3车站停车范围内,线路宜设置为平坡。 4道岔宜设置在平坡上。
2.9当两相邻坡段的坡度代数差大于或等于2%时,应采用 线型的竖曲线连接。竖曲线半径应按下式计算:
v2 R.: 12.96 : a.
式中 R 竖曲线半径(m); 设计速度(km/h); av 竖向加速度(m/s²)。
1线路设计应便于站场、轨道、桥梁、隧道等构筑物的设计 2跨越铁路、公(道)路、管线、河流等时,线路设计应满足 技术要求。
.3.1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4.3.1轨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轨道结构由轨排、扣件、承轨台、承轨梁等组成 2轨道结构应便于现场施工和运行维护
3轨道结构部件及所用工程材料应满足结构受力和系统 使用要求,便于制造和加工,并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 规定。
表 4.3.2轨道静态平顺度
注:表中轨道静态平顺度指标适用速度为120km/h及以下。
4.3.3曲线横坡角设置应按下式计算:
4.3.3曲线横坡角设置应按下式计算:
1标准轨排长度宜为12m,非标准轨排长度宜为1.2m的 整数倍,最短轨排长度不应小于3.6m。 2轨枕铺设间距宜为1.2m,轨排连接处轨枕间距宜为0.8 m。特殊情况下轨枕铺设间距可为0.6m~1.2m。 3轨排接头的伸缩量应与桥梁温度跨度及轨排的伸缩量相
4.3.5F型导轨应符合下列规定:
1F型导轨的磁性材料的饱和磁通密度不应小于1.4T。 2感应板导电率不应小于60%IACS。 3F型导轨纵向标准轨缝宜按15mm~20mm取值。铺轨 时,轨排的预留轨缝值应根据轨排实际长度和轨排温度,在标准轨 缝值的基础上进行计算后修正。 4.3.6磁浮铁路可采用单开道岔、对开道岔、三开道岔、单渡线及 交叉渡线等。
4.3.7道岔的侧向速度应满足运营组织需求,道岔相邻岔位转辙 时间不宜大于 15 s。
4.3.7道岔的侧向速度应满足运营组织需求,道岔相邻岔
4.3.10线路未端应设置车挡,高架线车挡的充许撞击速度不应
4.3.10线路未端应设置车挡,高架线车挡的允许撞击速 小于25km/h,地面线及地下线车挡的允许撞击速度不 15 km/h,
4.3.11轨道结构设计应综
载和风荷载等荷载作用。
4.3.12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上设置承轨梁时,应进行工后沉降分析。其任意地 段20m长度范围的不均匀沉降量、差异沉降造成的错台和路 桥、路隧过渡段或任意两段路基沉降造成的折角应符合表 4. 3. 12 规定。
表 4. 3. 12路基工后沉降控制值
2道岔宜设置视频监控系统。 3道岔区轨道结构设计应明确道岔布置、道岔变形限值及有 关设备安装预理等相关要求。 4轨道结构设计应考虑防雷接地的要求。 5轨道设计应明确与车辆、路基、桥梁、隧道、接触轨等专业 的接口要求
1桥梁结构应构造简洁、美观,力求标准化、系列化选用的 结构形式和材料应便于施工和养护维修。 2桥梁跨度宜结合轨排模数进行设计。 3桥梁结构应满足车辆安全运行和乘客乘坐舒适度的要求: 应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式中 ? 竖向附加加速度系数
(1μ)=1.15g
4.3桥梁结构设计应按表4.4.3所列荷载,按最不利组合情 行计算。
表 4. 4. 3 桥梁荷载分类表
注:1如样件的主要用途为承受某种附加力,则在计算此杆件时,该附加力应按主 力计算。 2 列车横向导向力不与离心力、风力组合。 3 流水压力不与制动力或牵引力组合。 4 地震力与其他荷载的组合应执行现行《铁路.T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 的规定。
力计算。 2 列车横向导向力不与离心力、风力组合。 3 流水压力不与制动力或牵引力组合。 地震力与其他荷载的组合应执行现行《铁路.T.程抗震设计规范》GB5C 的规定。 5计管中要求考虑的其他荷载可根提其性质分别列人上述三类益热中
4.4.4列车制动力或牵引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离心力同时计算时,可按竖向静活载的10%计算
2紧急制动力应按列车竖向静活载的20%计算。 3区间双线桥应采用一线的制动力或牵引力:三线或三线以 上的桥应采用二线的制动力或牵引力。 4高架车站及与车站相邻两侧100m范围内的区间双线桥 应按双线制动力或牵引力计算,每线制动力或牵引力值应按竖向 静活载的10%计算。 5制动力或牵引力应作用于桥梁以上车辆重心处,但计算墩 台时应移至支座中心处,计算刚架结构时应移至横梁中线处,均不 计移动作用点所产生的力矩
4.4.5作用在轨道基准面处的列车侧向导向力应按下列规定
1列车的最大侧向导向力宜按静荷载的20%计算。 2列车的动态侧向导向力宜按下式计算:
P,=±(1十/500)
式中P,—动态侧向力(kN/m)。 ——设计速度(km/h)。
式中P, 动态侧向力(kN/m)。 设计速度(km/h)。
4.4.6位于曲线范围内的桥梁,需考虑由于列车与桥梁之间相互 约束产生的小半径约束力.其数值不宜大于10kN.作用在F型导 轨磁极面上。
4. 4. 7 的容许值
表4.4.7桥梁变形容许值
注:连续梁竖向挠度限值按简支梁的1.
4.4.8桥梁的竖向一阶固有频率宜满足下式要求,当不满足时应
4.4.8桥梁的竖向一阶固有频率宜满足下式要求,当不满足时应 进行车桥耦合分析确定。
进行车桥耦合分析确定。
式中 no一一桥梁的竖向一阶固有频率(Hz); L一桥梁支点距离(m)。 4.4.9桥梁支座应能适应线路纵坡的变化,宜采用具有调高功能 的球形钢支座,当计算需要时可采用抗拉型支座。 4.4.10在列车荷载、导向力、离心力、风力和温度力的作用下,桥 梁桥墩顶的弹性水平位移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简支梁顺桥向位移应小于10mm。 2由桥墩横向水平位移差引起的桥梁梁端水平折角不应大 于1. 5%。
的球形钢支座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07-2012,当计算需要时可采用抗拉型支座。
1简支梁顺桥向位移应小于10 mm。 2由桥墩横向水平位移差引起的桥梁梁端水平折角 于 1. 5% 。
4.4.11桥梁墩台基础的沉降应按恒载计算,且应符合下
1对于外静定结构,其总沉降量与施工期间沉降量之差,墩 台均匀沉降量不应大于40mm,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不应大于 10 mm。 2对于超静定结构:其相邻墩台不均匀沉降量之差的容许值 还应根据沉降对结构产生的附加影响来确定
4.4.12接口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梁宜设置轨道、接触轨、接地、通信信号电缆、电力电缆、 通信信号等设备安装所需的预理件或安装接口板DB37∕T 4444-2021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驾驶员作业规范,并预留设备维 修空间。 2道岔桥上应预埋满足运行控制、供电环网、牵引供电和防 雷接地等系统设备安装要求的预理管道或连接件。
4.5.1隧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