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963—2022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pdf

JTT963—2022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JTT963—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6709
免费资源

JTT963—2022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T963—2022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pdf简介:

JTT963—2022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中的一项具体标准,其全称为《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该标准主要针对在青藏高原等高海拔地区运行的营运客车提出了一系列技术要求。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的简介:

1. 适用范围:该标准适用于在海拔3000米及以上高原地区运营的大型和中型客车,包括长途客车、旅游客车、校车等。

2. 安全要求:标准强调了客车在高原环境下的安全性能,如车辆的防滑、防高原反应、制动性能、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等,以确保乘客和驾驶员的安全。

3. 机械性能:对车辆的发动机、传动系统、轮胎、车身结构等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车辆在高原环境下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和耐用性。

4. 环保要求:考虑到高原地区的特殊环境,标准对车辆的排放标准、噪声控制、废物处理等提出了环保要求。

5. 舒适性:标准还关注乘客的乘车体验,如车内空气质量、噪声控制、座椅舒适度等。

6. 维护保养:规定了高原客车的维护保养周期和方法,以确保车辆长期稳定运行。

总的来说,JTT963—2022标准旨在保障高原地区客车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适应青藏高原的特殊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

JTT963—2022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pdf部分内容预览:

青藏高原营运客车技术要求

本文件规定了青藏高原营运客车的一般要求、性能要求及配置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青藏高原经营性旅客运输、车长不小于7m且不大于12m的M²、M,中B级和Ⅲ级 其他高海拔地区参照使用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其 仅该目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目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 文件。 GB7258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3057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13094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13594一2003机动车和挂车防抱制动性能和试验方法 GB14166 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和ISOFIX儿童约束系统 GB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ISOFIX固定点系统及上拉带固定点 GB/T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1757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要求及试验方法 GB24407 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JT/T325 营运客车类型划分及等级评定 JT/T721 客车电涡流缓速器装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JT/T782 营运车辆爆胎应急安全装置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JT/T794 道路运输车辆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技术要求 JT/T883 营运车辆行驶危险预警系统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JT/T889 客车发动机缓速器装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JT/T890 客车液力缓速器装车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JT/T1094一2016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 JT/T1095 营运客车内饰材料阻燃特性 JT/T1242 营运车辆自动紧急制动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 JT QC/T476 客车防雨密封性限值及试验方法 QC/T1048 客车应急锤

4、GB/T15089和JT/T32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

a)按新车投入营运之日起计质保里程或年限,质量保证期不低于14万km或两年,以先到为准; b)质保项目应符合客车使用说明书或质量保证书的规定。 4.2客车使用的发动机应进行高原标定,其标定的海拔不低于4000m,并提供相应的标定报告。 4.3客车保险杠宜为钢板制造,若采用其他材质,则应设置防撞结构或防碰撞装置。 4.4车长大于或等于8.5m的客车应采用6缸及6缸以上发动机。 4.5轮胎断面宽度应不低于229mm。 4.6车身应预留防滑链空间。 4.7 客车座椅不应采用可沿滑道纵向调整的安装结构DB11∕T 2000-2022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8客车不应设置车外顶置行李架。 4.9客车安全要求应符合JT/T1094的规定。 4.10客车技术和配置要求应不低于JT/T325中型中级的规定

5.1客车防雨密封性应符合QC/T476的规定。客车防尘密封性参照附录A的方法进行试验,其防尘 密封度不小于92%,并提供相应的检验报告。 5.2车内所使用的非金属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并符合JT/T1095的规定。 5.3车身内饰件应进行软化处理。车辆内部乘员可触及的任何部件、构件不应有任何使人致伤的尖 锐凸起物。 5.4客车乘客座椅及固定件的强度应符合GB13057的规定。 5.5所有座椅均应装备符合GB14166规定的安全带,其固定点应符合GB14167的规定。 5.6乘客门应急控制器应符合GB13094的规定。 5.7客车侧倾稳定性应符合GB7258的规定 5.8客车上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17578的规定,客车顶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24407的规定。 5.9客车应安装符合GB/T13594一2003规定的1类防抱制动系统要求的ABS。 5.10客车应安装符合JT/T721、JT/T889和JT/T890规定的缓速器,如安装电涡流缓速器,安装部位 应设置温度报警系统或自动灭火装置。 5.11客车应安装符合JT/T1094一2016中附录A规定的电子稳定性控制系统(ESC)。 5.12安装前轮轮胎爆胎应急安全装置的客车,应通过仪表台上显示器向驾驶员显示相关信息,其性 能应符合JT/T782的规定。 5.13卫星定位系统车载终端应符合JT/T794的规定。 5.14车长大于9m的客车应装备符合JT/T883规定的车道偏离预警系统(LDWS),还应装备符合 JT/T1242规定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 5.15采用气压制动系统的客车制动储气筒内工作气压应不低于1000kPa,气压制动系统各主要零部 件密封性试验压力不小于1200kPa,并应符合相关标准密封性的要求。采用气压制动的客车应安装气 压显示装置和限压装置,并可实现报警功能。气压制动系统应安装保持压缩空气干燥、油水分离的 装置。 5.16应急出口应符合GB7258的规定,击碎玻璃式应急出口附近应配置符合QC/T1048规定的应急 锤。客车自动破窗装置的配置要求应符合JT/T1094的规定。

客车的配置要求应符合表

6.2客车的行李舱容积应符合表2的规定

试验车应处在良好的技术状态,全部试验在空载状态进行。

A.1.2.1试验道路应为干燥的多尘土路或砂石路。

无雨,风速不大于3m/s.

附录A (资料性)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

试验用仪器及要求如下,试验前应按要求检查标定: a) 粉尘取样仪; b) 风向风速仪; c 温度计; 湿度计; e) 天平,最小分度值0.1mg; f) 秒表; g) 干燥缸; h) 滤纸.阻挡效率不小于99%

A.2.2.1试验车准备

试验前将样车内外用水冲洗干净并晾干,然后关闭门、窗、孔、口,保持车厢内清洁 A.2.2.2扬尘车准备 应选用与试验车同型号或车长接近的车辆作为扬尘车

安装工作在试验道路起点进行

采样头布置要求如下,示意如图A.1所示: a) 车内采样头安装在三维座标中基准Y平面内且位于将车身长度四等分的前后等分点处,距地 板高度H为1200mm,共两只,吸气口朝上; D 车外采样头装于与车内前采样头同一横截面内,距车身外侧200mm处,并与车内采样头同 高,左右各一只,吸气口朝前。

采样头布置要求如下,示意如图A.1所示: a) 车内采样头安装在三维座标中基准Y平面内且位于将车身长度四等分的前后等分点处,距 板高度H为1200mm,共两只,吸气口朝上; D 车外采样头装于与车内前采样头同一横截面内,距车身外侧200mm处,并与车内采样头 高,左右各一只,吸气口朝前JB∕T 12905-2016 土方机械 可编程序控制器技术条件

标引符号说明: 采样头安装位置

A. 3.2 试验步骤

图A.1采样头布置示意图

A.3.2.1试验前用吸尘器、湿抹布或拖把再次清除车厢内灰尘,保持门窗孔口的关闭状态,待各部分 充分晾干后打开粉尘取样仪,对车身内部本底粉尘进行采样。采样部位为车内前采样头处。采样流量 20L/min,采样时间15min,经取样后的滤纸小心放回原编号的滤纸盒内。 A.3.2.2试验开始时,应先打开粉尘取样仪,调准流量后车辆再起步,试验车速30km/h,车距10m 15m。试验车驾驶员应有意识追逐灰尘,使整车行驶于被扬起的尘土中。 A.3.2.3被试车辆尾随扬尘车连续行驶15min后进行采样。车外粉尘浓度不小于100mg/m²,采样 流量为20L/min;当车外粉尘浓度大于300mg/m时,允许降低采样流量至15L/min。 A.3.2.4试验结束后应先停车,然后关闭粉尘取样仪,经取样后的滤纸小心放回原编号的滤纸盒内。

A.3.2.5返程试验步骤同A.3.2.1~A.3.2.

A.3.3滤纸的干燥与称重

CJJ 12-1986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安装验收规程于干燥缸中至少6h后称重.称重结果填入试验记

T M防尘密封度(%); W.——车内平均粉尘浓度,即车内各测点测量往返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²); W。——车内本底粉尘浓度,即往返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²); Ww—车外平均粉尘浓度,即车外各测点测量往返结果的平均值,单位为毫克每立方米(mg/m²)。 A.4.4试验所测量的车外左右采样头的粉尘质量与其平均粉尘质量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20%,否则 该次试验无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