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07-2012简介:
《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307-2012,是由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行业标准,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岩土工程勘察活动进行规定和指导,以确保轨道交通工程的安全、可靠和经济。该规范在2012年发布并实施,是在总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验,借鉴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勘察原则和要求:规范了勘察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如坚持预防为主,注重环境保护,结合城市规划等。
2. 勘察内容和方法:详细规定了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的地质、地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内容,以及相应的勘察方法,如钻探、坑探、物探等。
3. 勘察报告:对勘察报告的编制内容、格式、深度等进行了规定,以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岩土工程评价:对勘察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包括地基稳定性、地下水影响、地震效应、环境影响等方面的评价。
5. 特殊岩土和特殊条件的勘察:对特殊岩土如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以及特殊条件如复杂地形、地下构筑物附近的勘察给出了专门的指导。
6. 安全生产:强调了在勘察过程中的安全生产要求,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这个规范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质量,保障工程安全,控制工程投资,减少工程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岩土工程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10.城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 50307-2012部分内容预览:
6.1.2初步勘察应对控制线路平面、理埋深及施工方法的关键工程
6.1.3初步斯察工作应根据沿线区域地质和场地工程地质、水
地质工程周边环境等条件,采用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勘探与 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方法
6.2.1初步勘察应初步查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线路、车站、车辆 基地和相关附属设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基 基础形式和施工方法的适宜性,预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程问题,提 供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复杂或特殊地段岩士治理的初 步建议。
1搜集带地形图的拟建线路平面图线路纵断面图施工方 法等有关设计文件及可行性研究勘察报告、沼线地下设施分布图。 2初步查明沿线地质构造岩土类型及分布、岩土物理力学 性质、地下水理藏条件,进行工程地质分区。 3初步查明特殊性岩土的类型成因分布别墅建筑扩出图,规模、工程性质 分析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4查明沿线场地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规模,预 测其发展趋势,分析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 5初步查明沿线地表水的水位、流量、水质、河湖淤积物的分 布,以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排关系。 6初步查明地下水水位,地下水类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历史最高水位,地下水动态和变化规律。 7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或等于6度的场地,应初步评价场地 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8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工程适宜性。 9初步评价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0对可能采取的地基基础类型,地下工程开挖与支护方案 地下水控制方案进行初步分析评价。 11季节性冻士地区,应调查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12对环境风险等级较高的工程周边环境,分析可能出现的 工程问题,提出预防措施的建议。
6.3.1地下车站与区间工程初步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2.2 条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初步划分车站区间隧道的围岩分级和岩土施工工程 分级。 2根据车站、区间隧道的结构形式及埋置深度,结合岩土工 程条件,提供初步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提出地基基础方案的初步 建议。 3每个水文地质单元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水文地质试验,提 供水文地质参数,必要时设置地下水位长期观测孔。 4初步查明地下有害气体、污染土层的分布、成分,评价其对 工程的影响。 5针对车站、区间隧道的施工方法,结合岩土工程条件分析
6.3.4每个地下车站或区间取样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
6.3.5勘探孔深度应根据地质条件及设计方案综合确定,并符合
1控制性勘探孔进入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30m;在结构埋 深范围内如遇强风化、全风化岩石地层进人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 于15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石地层宜进人 结构底板以下5m~8m。 2一般性勘探孔进人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20m;在结构埋 深范围内如遇强风化、全风化岩石地层进人结构底板以下不应小 于10m;在结构埋深范围内如遇中等风化、微风化岩石地层进人结 构底板以下不应小于5m。 3遇岩溶和破碎带时钻孔深度应适当加深
6.4.1高架车站与区间工程初步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2.2 条的规定外,尚应满足下列要求: 1重点查明对高架方案有控制性影响的不良地质体的分布 范围,指出工程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2采用天然地基时,初步评价墩台基础地基稳定性和承载 力,提供地基变形、基础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岩土 参数。 3采用桩基时·初步查明桩基持力层的分布、厚度变化规律, 提出桩型及成桩工艺的初步建议,提供桩侧土层摩阻力,桩端土层 端阻力初步建议值,并评价桩基施工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 4对跨河桥,还应初步查明河流水文条件,提供冲刷计算所 需的颗粒级配等参数。 6.4.2勘探点间距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设计方案确定,宜为 80m~150m:高架车站勘探点数量不宜少于3个取样,原位测试 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勘探点总数的2/3。 6.4.3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墩台基础或桩基沉降计算和软 弱下卧层验算的要求,一般性勘探孔应满足查明墩台基础或桩基 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土层分布的要求。 2墩台基础置于无地表水地段时,应穿过最大冻结深度达持 力层以下:墩台基础置于地表水水下时,应穿过水流最大冲刷深度 达持力层以下。 3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风化层不厚时,勘探孔应进人微风 化地层3m~8m。为确认是基岩而非孤石,应将岩芯同当地岩层
2采用天然地基时,初步评价墩台基础地基稳定性和承载 力,提供地基变形、基础抗倾覆和抗滑移稳定性验算所需的岩土 参数。 3采用桩基时·初步查明桩基持力层的分布、厚度变化规律 提出桩型及成桩工艺的初步建议,提供桩侧土层摩阻力,桩端土层 端阻力初步建议值,并评价桩基施工对工程周边环境的影响。 4对跨河桥,还应初步查明河流水文条件,提供冲刷计算所 需的颗粒级配等参数
4.3勘探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
1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墩台基础或桩基沉降计算和软 弱下卧层验算的要求,一般性勘探孔应满足查明墩台基础或桩基 持力层和软弱下卧土层分布的要求。 2墩台基础置于无地表水地段时,应穿过最大冻结深度达持 力层以下:墩台基础置于地表水水下时,应穿过水流最大冲刷深度 达持力层以下。 3覆盖层较薄,下伏基岩风化层不厚时勘探孔应进人微风 化地层3m~8m。为确认是基岩而非孤石·应将岩芯同当地岩层 露头、岩性、层理、节理和产状进行对比分析,综合判断。
6.5.1路基工程初步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2.2条
6.5.1路基工程初步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第6.2.2条的规定外, 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初步查明各岩土层的岩性、分布情况及物理力学性质,重 点查明对路基工程有控制性影响的不稳定岩土体、软弱土层等不 良地质体的分布范围。 2初步评价路基基底的稳定性,划分岩土施工工程等级,指
出路基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并提出相关建议。 3,初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对路基的影响,提出 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 4对高路堤应初步查明软弱土层的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 质,提出天然地基的填土允许高度或地基处理建议,对路堤的稳定 性进行初步评价必要时进行取土场勘察。 5对深路堑,应初步查明岩土体的不利结构面,调查沿线天 然边坡、人工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边坡稳定性,提出边坡治 理措施的建议。 6对支挡结构,应初步评价地基稳定性和承载力,提出地基 基础形式及地基处理措施的建议。对路堑挡土墙,还应提供墙后 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6.5.3路基、涵洞工程勘探点间距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个地貌、地质单元均应布置勘探点,在地貌、地质单元交 接部位和地层变化较大地段应加密勘探点。 2路基的勘探点间距宜为100m~150m,支挡结构、涵洞应 有勘探点控制。 3高路堤、深路堑应布置横断面。 6.5.4取样、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路基、涵洞工程勘 探点总数的2/3。 6.5.5路基、涵洞工程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评价、
6.5.4取样、原位测试的勘探点数量不应少于路基、涵洞工程勘
6.5.5路基、涵洞工程的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满足稳定
变形计算软弱下卧层验算的要求,一般性勘探孔宜进入基底以下 5m~10m
6.6地面车站、车辆基地
6.6.1车辆基地的路基工程初步勘察要求应符合本 节的规定。
6.6.2地面车站、车辆基地的建(构)筑物初步勘察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有关规定
7.1.1详细勘察应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各类
·1·1,详细察应在初步勘察的基础上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各 L程的建筑类型、结构形式理置深度和施工方法等开展工作, 已施工图设计要求。
《电磁兼容 试验和测量技术 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GB/T 17626.34-2012》7.1.2详细勘察工作应根据各类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和工程周边环境等条件,采用勘探与取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 以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工程物探的综合勘察方法。
.2.1详细勘察应查明各类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牛分析评价地基围岩及边坡稳定性顶测可能出现的岩土工 可题,提出地基基础围岩加固与支护边坡治理、地下水控制 边环境保护方案建议,提供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平面图、纵断面图、荷载、结构类型与特点、施工方法、基础形式 及理深、地下工程理置深度及上覆土层的厚度,变形控制要求等 资料。
1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特征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超势和危 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的建议。 2查明场地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年代、成因、分布范围、工 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能力,提出天然 地基、地基处理或桩基等地基基础方案的建议,对需进行沉降计算 的建(构)筑物、路基等,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
3分析地下工程围岩的稳定性和可挖性,对围岩进行分级和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提出对地下工程有不利影响的工程地质问题 及防治措施的建议,提供基坑支护、隧道初期支护和衬砌设计与施 工所需的岩土参数。 4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提供边坡稳定性计算参数,提出边坡 治理的工程措施建议。 5查明对工程有影响的地表水体的分布、水位、水深、水质、 防渗措施、淤积物分布及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力联系等,分析地表 水体对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 6查明地下水的理藏条件,提供场地的地下水类型、勘察时 水位、水质、岩土渗透系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等水文地质资料,分 析地下水对工程的作用,提出地下水控制措施的建议。 7判定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8分析工程周边环境与工程的相互影响,提出环境保护措施 的建议。 9应确定场地类别,对抗震设防烈度大于6度的场地,应进 行液化判别,提出处理措施的建议。 10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应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
7.3.1地下车站主体、出入口、风井、通道,地下区间、联络通道等 地下工程的详细勘察,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2.3条的规定外GB∕T 30754-2014 移动式道路施工机械 稳定土拌和机和冷再生机安全要求,尚应 符合本节规定。
7.3.2地下工程详细勘察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查明各岩层的分布,提供各岩王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及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所需的基床系数、静止侧压力系数、热物理 指标和电阻率等岩土参数。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特殊性岩土及对工程施工不利的饱和 砂层、卵石层、漂石层等地质条件的分布与特征,分析其对工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