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1297-2018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GB/T 51297-2018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1297-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5.7 MB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32301
免费资源

GB/T 51297-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1297-2018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简介:

GB/T 51297-2018《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水土保持工程中调查与勘测工作的基本要求、程序、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旨在规范和指导水土保持工程的前期工作,保证工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预防和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范围:明确了本标准适用的水土保持工程类型和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列出了在执行本标准时需要参考的其他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给出了在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 4. 基本规定:对调查与勘测工作的原则、目的、要求等进行了阐述。 5. 工程调查:规定了工程调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 6. 工程勘测:规定了工程勘测的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包括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气象、水土流失状况等的勘测。 7. 数据处理与成果编制:对调查与勘测数据的整理、分析和报告编制给出了具体要求。 8. 质量控制与检查:阐述了调查与勘测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与检查要点。

这份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水土保持工程的规划设计水平,保障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推动水土保持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版权问题,我无法提供完整正版和清晰无水印的文档,建议您通过正规渠道获取。

GB/T 51297-2018 水土保持工程调查与勘测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部分内容预览:

6.3.3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坝址区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宜为1:500~1:1000,测绘 范围应包括淤地坝、溢洪道及下游冲刷区。 2非均质黄土分布区宜采用电法、地震波法探测覆盖层厚

度、基岩面起伏情况。 3勘探方法应以轻型勘探为主,除均质黄土外,其余覆盖层 坝基可辅以重型勘探工作。 4沿建(构)筑物轴线应布置主勘探剖面线,地质条件复杂时 可布置辅助勘探剖面线。主勘探剖面上坑、孔间距,丘陵区不宜大 于50m,阶地区不宜大于100m,可根据地质条件变化加密或放宽 孔距,且勘探点不少于3个。 5覆盖层坝基钻孔深度,当基岩埋深小于1倍坝高时,钻孔 深度应进入基岩不小于5m;当基岩理深天于1倍项高时,钻孔深 度应穿过对工程有不利影响的特殊性土层。溢洪道钻孔深度应进 入设计建基面以下5m~10m。 6.3.4岩土及水文地质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均质黄土外,其他覆盖层坝基岩土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 6.2.6条中的有关规定; 2黄土地区应取样进行室内湿陷性试验。湿陷性黄土的湿 陷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DG∕TJ08-227-2020 预拌混泥土生产技术标准3.4岩土及水文地质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除均质黄土外,其他覆盖层坝基岩土试验应符合本标准第 6.2.6条中的有关规定: 2黄土地区应取样进行室内湿陷性试验。湿陷性黄土的湿 陷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487的规定。

6.4弃渣场及防护工程

6.4.1弃渣场及拦渣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弃渣场以及弃渣场外围汇水区域地形地貌特征,评价 弃渣场堆渣后存在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可能性,并应提出渣场排 水与防冲刷的工程措施建议方案。 2查明堆渣区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范围应包括影 问渣场稳定的区域。 3查明场地地层岩性,重点查明覆盖层的厚度、层次与软土 粉细砂等不良土层的分布情况。 4查明场地基岩面的形态、斜坡类型。斜坡类型的划分应符 合现行行业标准《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的有

关规定。 5查明岩体构造发育特征,重点查明顺坡向且倾角小于或等 于自然斜坡坡角的软弱夹层、断层。 6评价场地稳定性、适宜性及堆渣后的整体稳定性,进行稳 定性与适宜性分区,并提出优先堆载分区的建议;场地适宜性评价 定性分级宜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7提出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及渗透系数,主要软弱夹 层、断层的抗剪强度参数。 8根据堆渣来源及组成情况,类比提出堆渣体物理力学参数 建议值,并提出堆渣高度以及坡比的建议。 9评价拦渣工程地基抗滑稳定、不均匀沉降、渗透变形等问 题,并应提出处理建议

定性与适宜性分区,并提出优先堆载分区的建议;场地适宜性评价 定性分级宜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 7提出主要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及渗透系数,主要软弱夹 层、断层的抗剪强度参数。 8根据堆渣来源及组成情况,类比提出堆渣体物理力学参数 建议值,并提出堆渣高度以及坡比的建议。 9评价拦渣工程地基抗滑稳定、不均匀沉降、渗透变形等问 题,并应提出处理建议。 6.4.2弃渣场防洪排导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1查明防洪排导工程沿线工程地质条件; 2提出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评价防洪排导工程沿线 建(构)筑物地基、排水洞围岩及进出口边坡的稳定性,并应提出处 理建议。排水洞围岩分类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中小型水利水电 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的有关规定。 6.4.3勘察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弃渣场平面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1:2000, 范围包括弃渣场及周边。 2拦渣工程与防洪排导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 1:500~1:1000,范围应包括建(构)筑物边界线外延5m;沿建 (构)筑物轴线进行剖面地质测绘,比例尺1:200~1:500;对可 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影响建(构)筑物安全的区域,应沿建(构)筑 物边界线外延5m进行专门性问题的地质测绘。 3宜采用电法,地震波法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情况

1弃渣场平面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1:1000~1:2000, 范围包括弃渣场及周边。 2拦渣工程与防洪排导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可选用 1:500~1:1000,范围应包括建(构)筑物边界线外延5m;沿建 构)筑物轴线进行部剖面地质测绘,比例尺1:200~1:500;对可 能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影响建(构)筑物安全的区域,应沿建(构)筑 物边界线外延5m进行专门性问题的地质测绘。 3宜采用电法、地震波法探测覆盖层厚度、基岩面起伏情况。 4弃渣场的勘探手段宜根据弃渣场类型、级别、地质条件等 选择。以轻型勘探为主,对临河型、库区型与坡地型渣场宜布置

钻探。 5弃渣场堆渣区域勘探线宜垂直于斜坡走向布置,勘探线长 度应大于规划堆渣范围。探线间距宜选用50m~200m,月不应 少于2条。每条探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宜大于200m,且不应少于 3个,当遇到软土、软弱夹层等应增加勘探点。 6拦渣工程主勘探线沿轴线布置,探点距离宜为20m~ 30m,地质条件复杂区宜布置辅助勘探线。每条勘探线的勘探点 不宜少于3个,地质条件复杂时可加密或沿勘探线布置物探对地 质情况进行辅助判断。 7在堆渣区,钻孔深度应揭穿基岩强风化层或表层强溶蚀风 化带,进入较完整岩体5m。在拦渣工程区,当覆盖层深厚,孔深宜 为设计拦渣体最大高度的0.5倍~1.0倍。 8在弃渣场防洪排导工程的丁坝、顺坝、渡槽桩(墩)、排 水洞进出口及过沟浅理段等部位应布置勘探线,每条探线的 勘探点不宜少于3个。了坝、顺坝以轻型勘探为主,地质条件 复杂区可布置钻孔:渡槽桩(墩)、排水洞进出口及过沟浅理段 宜布置钻孔。丁坝、顺坝、渡槽桩(墩)钻孔深度应满足地基稳 定性验算的要求,排水洞钻孔深度应进入设计洞底板以下不小 于1倍洞径,

应充分利用主体工程的岩主试验成果,无法利用或进行类 比取得相关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时,应利用钻孔或探坑采取有代 表性的原状岩土样,测定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2宜进行主要软弱夹层、主要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试验; 3在拦渣与防洪排导工程区,细粒土及粉土、粉细砂层宜结 合钻探进行标准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软土层宜进行十字板剪切 试验; 4对覆盖层应进行注水试验,提供相关水文地质参数; 5应采取地表与地下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6.5.1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详查,确定所需天然建筑材料的质 量、储量及开采、运输条件等,详查储量不得少于设计需要量的 1.5倍。弃渣场挡及排导等工程所需的天然建筑材料可从主体 工程所定的料场采取,亦可就近采取满足要求的建筑材料

6.5.1天然建筑材料应进行详查,确定所需天然建筑

.5.2大然建巩材科察直按现 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执行。

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251执行

7.1.1各要系调查应按外业调查要求汇总形成调查成果,开填与 相应调查成果表。 7.1.2专项调查应提交专项调查报告,专项调查报告内容应包括 前言、区域自然概况、专项调查、结论与建议、附图和调查成果表等 附件,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前言中应说明任务背景及工程概况、地理位置、调查的任 务、目的和要求; 2区域自然概况应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植被、社 会经济、土地利用、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等内容; 3专项调查应按本标准第4.3节中的要求编写报告内容; 4结论和建议应说明主要调查结论,下阶段工作的建议和应 注意的问题; 5附件中主要包括以下调查成果表: 1气象调香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1的规定 执行; 2)水文调查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2的规定 执行; 3)社会经济调查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3的规 定执行; 4)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4 的规定执行; 5)水土流失调查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5的规 定执行;

6水土保持措施调查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6 的规定执行; 7)植被调查成果表宜按本标准附录D表D.0.7的规定 执行。

7.2.1测量成果包含测量工作获取的各项成果,应

告、原始观测记簿、计算资料、各类图件、产品交付单、用户意见以 及与测绘项目实施相关的文件等

7.2.2测量报告应由技术设计书、技术总结、检查(验收)报告、控

1技术设计书应包括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 引用的标准或其他技术文件、成果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测绘方案 及各种规定、成果及其资料内容和要求、质量保证措施和要求、环 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保证措施、进度安排等; 2技术总结应包括概述、技术设计执行情况,成果质量说明 和评价、上交和归档的成果及其资料清单等部分组成; 3检查(验收)报告应包括检查工作概况(包括仪器设备和人 员组成情况)、检查的技术依据、主要质量问题及处理情况、对遗留 可题的处理意见、质量统计和检查结论等内容; 4控制点成果应包括控制点成果表、点之记、标点竣工图等 内容; 5仪器设备检验资料分两类【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技术要求 第2部分:视频安防监控子系统DB11/646.2-2009》,一类是国家计量部门检定的证 书;另一类是项自实施前后和实施过程中按标准要求进行的有关 仪器设备参数的测定资料。

7.2.3计算资料宜包括计算说明、控制网点观测布置图、平面高 程平差计算结果等。

7.2.3计算资料宜包括计算说明、控制网点观测布置图、平面高

7.3.1勘察成果应包括勘察报告正文、附图及附件等

1前言应包括工程概况和设计主要指标,勘察工作过程、方 法、内容,完成的主要工作量等; 2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应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区域构造稳定 性评价,确定地震动参数; 3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地形地貌特征、地层岩性、固体 物质来源等,对居民点、桥梁、公路等有安全影响的库岸进行稳定 性评价; 4坝址工程地质条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构)筑物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体风 化、物理地质现象、水文地质条件、主要岩土体的物理力 学参数建议值; 2)论述各建(构)筑物区基本地质条件及主要工程地质问 题,对地基变形与抗滑稳定、渗透稳定、坝肩与溢洪道边 坡稳定等问题做出评价,并提出处理建议。 5天然建筑材料应包括勘察任务,各料场的基本情况和储 量、质量及开采和运输条件等; 6结论和建议应包括主要工程地质结论、下阶段勘察工作重 点的建议等。

CJ∕T 3024.2-1995 城市公共交通客运服务 城市公共汽车、无轨电车7.3.4弃渣场勘察报告正文除应包括本标准第7.3.3条

2、5、6款外,尚应包括下列内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