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344-2020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DG/TJ08-2344-2020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500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344-2020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G/TJ08-2344-2020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8.1.1应结合农业生产和农田林网建设,采取乔木、灌木、草地等 多种形式营造缓冲带生态工程

8.2乔木,灌木缓冲带

DB63/T 1888-2021 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管护规范.pdf8.2乔木,灌木缓冲带

8.2.1乔木林的营造应符合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生态公益 林建设技术规程》DG/TJ08一2058的规定。 8.2.2林种宜选冠小根深的树种,连接项目区不同景观斑块,避 免项目区域内出现孤立的景观斑块 8.2.3乔灌草缓冲带的营造应“乔一灌一草”相结合,构建立体种 植结构。宜在一、二级田间道、生产路和主沟渠的两侧与灌木相 结合种植1行~2行乔木,林带间隔种植鸟嗜植物或蜜源植物,树 下宜种植地被、多年生宿根、绿肥植物等本土植物。 8.2.4对农田防护林进行修复和改造,宜补植本土植物,促进复 层群形成有条件的区域在防护林边缘种植灌本,内部种植地

8.2.4对农田防护林进行修复和改造,宜补植本土植

层群落形成,有条件的区域,在防护林边缘种植灌木,内部和 被植物。

8.2.5宜在生产路、次沟渠两侧布置灌木缓冲带,营造田间

8.3.1草地缓冲带应布置在沟渠的坡面、底部,田间路与农田连 接处的坡面。

接处的坡面。 8.3.2坡面宜种植可持续提供花粉蜜源等昆虫食物的多年生开 花植物、连续开花植物,同时搭配当地自然生野草。 8.3.3积水渠底宜种植湿生植物,非积水渠底宜种植生命力强的 草本植物。

8.4.1片林的营造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造林技术规程》GB/1 15776的规定,片林应基于原有地形设计,面积宜不小于200m²。 8.4.2片林植物的配置宜采用复层群落的方式,林地边缘种植灌 木,林地内宜种植地被植物。 8.4.3植物应选择本土物种,地被植物宜选择生长力强的物种。 8.4.4 宜将生态廊道内等特殊范围需整治的废弃厂房、村庄、道

9.1.1应根据调查结果识别与保留整治区内的重要生物栖息地, 包括水塘、湿地、自然沟渠等。 9.1.2生物保育工程应在区域生物栖息地识别的基础上,针对项 目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和农田关键物种(本地蛙类、鸟类),实施栖 息地营造和斑块连通等工程

田间湿地多样化与生境构建

9.2.1由间湿地宜保留其自然形态。 1 湿地下层基质宜为有机质含量高的自然土,上层铺设 砾石。 2岸坡采用半混凝土半浆砌块石护岸,也可采用植草空心 砖、多孔固化土、海绵土、格栅、石龙、松木桩等形式防护。 3湿地中宜种植莲藕、菱角、菱白、芡实等经济作物以及本 土湿地植物。 4可根据当地需求放养经济鱼类,放养密度宜不超过3条/m²。 9.2.2 田间宜依照坑塘原有风貌建设。 1水塘水体深度宜为50cm~150cm。 2 基底宜为自然土,无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基底上宜铺设 享度为1cm~5cm的砾石层或卵石层。 3岸坡宜采用缓坡设计。水塘常水位以下宜设置双排未桩

1水塘水体深度宜为50cm~150cm。 2 基底宜为自然土,无沉水植物生长的水域,基底上宜铺计 度为1cm~5cm的砾石层或卵石层。 3岸坡宜采用缓坡设计。水塘常水位以下宜设置双排木村

或石笼,并种植挺水植物;常水位以上宜采用自然土护坡,并种植 生命力旺盛的草本植物;岸上宜种植小型灌木;塘内宜种植沉水 植物和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 9.2.3湿地与水塘的水源为田间排水和雨水。农田或田间沟渠 与湿地、水塘宜适当连通,暴雨条件下湿地、水塘可提供一定量调 蓄库容,超出调蓄容量时,溢流至周边河道;有条件的情况下,构 建内循环系统,即以湿地与水塘为基点,将农田、道路、林地、河道 进行有机串联,保持水体流动性。

9.3鸟类栖息林营造 9.3.1应根据生态本底调查结果选择已有的本地片林、生态涵养 林进行改造,种植适宜鸟类栖息、取食、筑巢的本土树种。 9.3.2鸟类栖息林宜构建乔灌草复层结构,在林地周边种植 灌木。 9.3.3鸟类栖息林内可设置林窗,林窗区域可营造灌木丛、草丛 水塘和湿地等。 9.3.4可通过种植经济作物、灌木丛等把分散的植被景观斑块连 接为整体,构建生态廊道。 9.3.5林木宜选择适宜鸟类栖息和营巢的树种。

9.4.1应根据生态本底的调查结果确定区域内需要保护及新建 的蛙类栖息地斑块。 9.4.2宜利用河道或水塘等建设蛙类保育设施和引导通道以复 壮农田蛙类种群,其构造如图9.4.2所示。 1对于河道分隔形成的过渡区域,可在蛙类栖息地边缘略 高于常水位处建设涵管,将田块与外侧河道边坡连通,并在涵管

9.4.1应根据生态本底的调查结果确定区域内需要保护入 的蛙类栖息地斑块。

附近、河道边坡两侧利用松未桩、植草袋等构筑面积为10m~ 20m²微型栖息平台,种植芦苇、香蒲等具有隐蔽作用的植物,形 成生态踏脚石;在河道边坡靠近农田一侧建设青蛙跳板,并延伸 至引排水沟渠。 2在蛙类栖息地近岸区域宜建构蛙类保育网箱,网箱水下 深度40cm~60cm,网眼0.1cm~5cm,网箱表层可以结合浮床 种植水生植物。

图9.4.2蛙类保育与连通通道示意

10.0.1项目实施完成后1年内,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生态环境 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192的要求分析工程实施对整治区域生物 的生存环境和活动空间产生的影响,分析生态净化设施的净化 效果。 10.0.2 项目实施后,应跟踪分析项目效果,每3年进行一次 评估。

表A.1B 陆生植被调查表

1群落类型:养、灌木、草本层主要的物种组成:②数量:物种的株(木本)、从 (草本)数;③分布方式:集中分布、片状分布、散生、零星分布;④盖度:指植物 地上部分投影的面积占地面的比率公路机制砂高标号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pdf,填百分比数值;③生境:沟渠、村边、路旁 等:③受威胁因素:过度利用、生境破坏、病虫害等及潜在的威胁

表A.2水生植物调查表

续表A.3编号种类名称数量观察距离(m)行为栖息生境居留型备注891011121314注:①行为主要分为停歇、觅食、飞行等3种;②生境主要分为水域、林地、草坪、灌丛和建筑物5种类型;③居留型分为留鸟、繁殖鸟、冬候鸟等。表A.4两栖爬行动物野外调查记录表表格编号:区镇村日期:时间:调查人:植被类型:调查方式及标准:调查地点:编号种类名称记录方式数量主要生境栖息地备注123456789注:①记录方式:成体、幼体、蝌蚪、卵、鸣声等;②主要生境:林地、灌丛、农地、民宅、河流、湖泊、沼泽、临时水域、草丛;③栖息地:山坡、地面、水中(石上、石下、水面、水中)、水边(石上、土上、泥中)、树上(草、低矮树叶、树枝、高树叶)。30

表格编号: 调查日期:

1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 度不同的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该这样做的 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 “可”。 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执行的写法 为“应按·执行”或“应符合的规定”

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DG/TJ08—2344—2020 J 15558—2021

1 General provisions 39 3 Ecological background survey and assessment 41 3.1Basic condition survey 41 3.2 Ecological background survey 42 Engineeringlayout 43 4.1 General requirements: 43 4.2 Farmland layout : 44 4.4 Road layout : 44 5 Farml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45 5.2 Protection of soil quality 45 5.3 Ecological ridge 45 6 Water system ecological engineering 46 6.1 Generalrequirements: 46 6.2 Drainage channel 46 6.3 Irrigation and rainage ditches 6.4 Ecological water quality purification infrastructure 48 7 Roa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49 7.3Biological channel 49 8 Buffer zone ecological engineering 50 8.2Aobor, shrub buffer zone : 50 8.4Patch forest : 50 9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51 9.2 Constructionoffieldwetlandandhabitat 51 9.3 Bushesandtussock 51

1.0.5“生产与生态并重”就是指在进行土地整治生态工程规划 设计时,既要保证主地整治项目各项工程生产功能的高效运行, 又要保证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的提升,决不能以牺牲土地生态景观 多样性为代价来提升土地生产效益。“近期与远期并举”是指针 对项目区域主要生态状况和问题DB45/T 2277-2021标准下载,兼顾解决当前急迫生态问题和 长远生态环境营造。“自然与人文并存”是指在解决区域生态环 境问题时,既要调控自然生态景观过程,又要保护区域人文、景观 风貌,达到自然生态与人文风貌的和谐统一。 连通性原则是指工程设计要保证项目区域动物通行不受阻, 郎道畅通、斑块相莲。“最低扰动原则”是指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 工程施工中对区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的保护,将工程对其的不合 理扰动降到最低。“景观协调性原则”是指“田、水、路、林、村、厂” 等构成土地整治景观的要素实现协同一致。 1.0.7有关标准包括《高标准基本农由建设通则》GB1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