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

TB-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TB-10218-2019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1.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0120
免费资源

TB-10218-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TB-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是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的一份技术标准,全称为《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这份规程主要针对中国铁路工程中的桩基检测工作,规定了桩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检测方法、检测频率、检测数据处理以及检测结果的判定等关键环节。

该规程适用于新建、改扩建铁路工程中的桩基检测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混凝土桩、钢桩、灌注桩等各种类型,旨在保证铁路工程的桩基质量,防止因桩基问题导致的工程事故,保障铁路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规程详细规定了桩基检测的技术要求,如桩的承载力检测、桩身完整性检测、桩顶垂直度检测、桩身倾斜度检测等,以及检测设备的选择、操作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还对检测结果的判定标准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明确,为铁路工程的桩基施工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技术指导。

总的来说,TB-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是铁路工程桩基施工和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对于保证铁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TB-10218-2019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附录A混凝土桩桩头处理

A.0.1混凝土桩应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以及软弱或不密实的混 凝土。 A.0.2桩头顶面应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上部的中轴线应 重合。 A.0.3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 应在同一高度上。 A.0.4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mm~5mm的钢板 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 100mm。桩顶应设置1层或2层钢筋网片,间距60mm~100mm。 A.0.5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 得低于C30。 A.0.6高应变检测的桩头测点处截面尺寸应与原桩身截面尺寸 相同。 A.0.7桩顶应用水平尺找平

附录B静载试验记录表

B.0.1单桩竖向抗压(抗拔)静载试验的现场检测数据宜按 表B.0.1的格式记录。

麦B.0.1单桩竖向抗压(抗】静载试验记录表

B.0.2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的现场检测数据宜按表B.0.2的格式 记录

附录C钻芯法检测记录表

C.0.1钻芯法检测的现场操作记录和芯样编录应分别按 表C.0.1—1和表C.0.12的格式记录;检测芯样综合柱状图应 按表C.0.1一3的格式记录和描述

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在执行中区别对待。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 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

本条文说明系对重点条文的编制依据、存在的问题 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予以说明,不具备与 规程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 规程规定的参考。为了减少篇幅河北省外墙外保温薄抹灰系统构造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节能构造(一)().pdf,只列条文号,未抄录原 条文。 1.0.1随着铁路建设工程的快速发展,桩基础得到了广泛的应 用。基桩可以把上部荷载传递到较深和较好的土层,但它是隐蔽 工程,施工难度大,质量问题较多,尤其是灌注桩,由于地质条件、 地下水、施工工艺、施工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的差异等因素,更容 易发生一些质量间题。因此,基桩检测工作是整个桩基工程中不 可缺少的环节。 铁路工程基桩,特别是桥梁基桩,多属于长大桩,承载力高、地 域跨度大、地质条件复杂,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难度较大。2008 版《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实施以来,成功应用于京沪、京 沈、沪昆、杭甬、吉图、兰新、南广、贵广、拉林、郑徐、郑万等全国 范围的铁路工程基桩检测,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同时,各条线 在基桩检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对比验证工作,部分单位针对铁路 工程长大桩检测开展了相关课题研究,丰富和积累了大量的实践 经验和试验成果,为本次修订提供了技术保障。在全面总结铁路 工程基桩检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对《铁路工程基 桩检测技术规程》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提高铁路行业基桩检测水 平,促进铁路工程基桩检测的健康发展。 ·55·

1.0.2本规程所指的基桩是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基栅 的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是基桩质量检测中的两项重要内容。地基 处理刚性桩、抗滑桩、锚固桩检测可以参考本规程有关规定。 1.0.3桩基工程的质量,除和基桩本身的质量有关外,还与地质 条件、桩的承载性状、桩型、基础和上部结构类型,以及施工工艺、 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方法的可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另外,检测数 据和信号也包括了诸如地质条件、桩身材料、桩周土的间款时间等 设计和施工因素的影响,这些也直接决定了所选择的检测方法是 否适用和经济。本规程所列的7种方法是基桩检测中最常用的检 则方法,在具体选择检测方法时,需根据检测目的、内容和要求,结 合各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检测能力,考虑设计、地质条件、施工 因素和工程重要性等情况确定。 3.1.1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避免因桩顶超灌部分 的质量问题造成误判或检测完毕后机械开挖等因素对桩头的破 坏,从工程安全的角度出发,本条规定基桩完整性及承载力检测在 桩顶设计标高位置进行。对于跨江、跨河等工程的桥梁基桩,通常 为长大桩,承台的埋深较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复杂,为保障工程 安全,也可将声测管引至原地面进行完整性检测,为确保检测效 果,声测管管口需高出护筒顶面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保持 一致。 3.1.2混凝土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物理力学、声学参数 随龄期与强度的增加而趋于稳定,混凝土龄期过短或强度过低,应 力波或声波在其中的传播衰减加剧,声速的变异性增大。铁路工 星桩基施工受到季节气候、周边环境或工期等因素的影响,往往不 会等到全部工程桩施工完并都达到标准龄期及设计强度后再开始 验测,考到低应变反射波法和声波透射法检测内容是身完整 生,对混凝土强度的要求可适当放宽。对于低应变反射波法或声 波透射法的测试,规定受检桩身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 70%且不低于15MPa,或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小于14d。对于高应 ·56

变法和静载试验,由于试验中桩身产生的应力水平高,若桩身混凝 土强度低,有可能引起桩身损伤或破坏,同时避免桩身混凝土强度 过低,也可能出现桩身材料应力一应变关系的严重非线性,使高应 变测试信号失真:同时,桩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扰动桩周土 降低土体强度,引起桩的承载力下降,单桩静载试验与高应变法检 测前需同时满足桩周土间歇时间和桩身混凝土强度的双重规定。 对于钻芯法检测,桩身混凝土强度是其检测评价指标之一,因此检 测前桩身混凝土龄期不小于28d或预留试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要求,当钻芯法仅作为无损检测的缺陷验证时,其龄期可按照无损 检测的龄期要求进行。 3.1.4低应变反射波法、声波透射法和高应变法都属于间接法, 方法本身存在一定局限性,遇到难于定论的情况时,采用准确、可 靠度高、直观的检测方法验证可靠度低的检测方法。孔内摄像具 有直观、定量化等优点,可作为钻芯法检测的辅助分析验证的手段。 3.2 表3.2.1统一了桩身完整性类别划分标准,有利于对完整性 检测结果的判定。本规程规定“I、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桩需由 工程建设方与设计方等单位研究,以确定处理方案或继续使用;IV 类桩为不合格桩”。 3.3.2检测报告需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检测内容出 具检测结论。为使报告内容完整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报告中要 包括常规内容及受检桩的实测数据和曲线。 4.1.1低应变反射波法(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是目前国内 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桩无损检测方法,它采用瞬态激振方式,通 过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基于一维弹性波动 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桩身完整性,其中包括桩身存在的缺陷位置 及其影响程度。 dx2 ·57·

表3.2.1统一了身完整性类别划分标准,有利于对完整性 检测结果的判定。本规程规定“I、Ⅱ类桩为合格桩:Ⅲ类需由 工程建设方与设计方等单位研究,以确定处理方案或继续使用;IV 类桩为不合格桩”。 3.3.2检测报告需根据所采用的检测方法和相应的检测内容出 具检测结论。为使报告内容完整和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报告中要 包括常规内容及受检桩的实测数据和曲线。 4.1.1低应变反射波法(瞬态激振时域频域分析法)是目前国内 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基桩无损检测方法,它采用瞬态激振方式,通 过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信号的时、频域特征,基于二维弹性波动 理论分析来判定基桩桩身完整性,其中包括桩身存在的缺陷位置 及其影响程度。 x2 ·57

c20t2 激振产生的下行压缩波在桩身波阻抗发生变化处会产生上行反射 波。在某一桩身截面处波阻抗降低,如缩颈、松散、离析、夹泥或断 裂等缺陷,反射波与人射波的相位相同:在某一桩身截面处波阻抗 增大,如扩径或桩身嵌岩等,反射波与入射波的相位相反。对于栅 身不同类型的缺陷,低应变测试信号主要反映桩身波阻抗减小的 信息,缺陷的具体类型较难区分。应结合地质、施工情况综合分 析。由于桩的尺寸效应、测试系统的幅频相频响应、高频波的弥 散、测试误差等造成的实测波形畸变,以及桩侧土阻力和桩身阻尼 的耦合影响因素的存在,本方法对桩身缺陷只做定性判定。一维 理论要求应力波在身中传播时平截面假定成立,低应变反射波 法适用于检测规则截面混凝土桩;对混凝土竹节桩、挤扩支盘灌注 桩和类似于H型钢桩的异型桩,本方法不适用:采用本方法检测 螺杆桩时,需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本方法是否适用。 4.1.2由于受桩周土约束、激振能量、桩身材料阻尼和桩身截面 阻抗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应力波能量将逐渐衰减。若桩过长,不易 测得清晰易辨的深部桩身缺陷和桩底反射波,从而无法评定整根 桩的完整性。影响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的因素较多,除桩长以外, 还与地质条件、长径比等因素有关。为了确保低应变反射波法检 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桥染基桩,本规程规定低应变反射波法 检测的桩长一般不大于40m,对于桩长大于40m的基桩能否采用 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需经现场试验确定。一般情况下,采用低应 变反射波法检测CFG桩、管桩等中小直径桩时,当桩长大于20m 或长径比大手40时,其桩底反射信号较弱,对于具体工程的有效 检测桩长,依据能否识别桩底反射信号,确定该方法是否适用。 4.1.3对于桩身截面多变或幅度变化较大的灌注桩,由于阻抗变 化会引起应力波多次反射,且距离桩顶越近,反射越强,当多个阻 抗变化截面的一次或多次反射相互叠加时,检测到的波形难以判 .58.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