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6T 1613-2022 公路工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DB36T 1613-2022 公路工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36T 1613-202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6061
免费资源

DB36T 1613-202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6T 1613-2022 公路工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简介:

DB36T 1613-2022《公路工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规程》是一份由中国浙江省标准委员会发布的行业技术标准。这份规程主要针对公路工程中使用的钢质护栏立柱的埋深检测,特别强调了使用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

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简称UT或Impact-Echo)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通过向被检测对象(如护栏立柱)发射冲击波,然后测量和分析回波来评估材料内部的缺陷或结构完整性。在公路工程中,这种方法可以用于检查护栏立柱的安装深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是否存在任何内部缺陷,如裂纹、空洞等。

标准规定了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的设备要求、操作程序、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确保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份规程的发布,旨在提高公路护栏立柱的质量控制水平,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性能。

DB36T 1613-2022 公路工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技术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DB36/T16132022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要求 检测方法和工作流程 检测结果评判 检测报告 附录A(资料性)立柱标称波速的标定 附录B(规范性)传感器的安装 附录C(规范性)激振系统的安装, 附录D(规范性)检测记录表

DBJ50∕T-233-2016 保温装饰复合板外墙外保温应用技术规程DB36/T16132022

本文件规定了钢质护栏立柱埋深无损检测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检测 方法和工作流程、检测结果评判、检测报告以及文件附录。 本文件适用于公路工程钢质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法无损检测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IG173钢制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F7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冲击弹性波Impactelasticitywaves 冲击作用下质点的振动以波动形式传播,在弹性范围内产生的运动,亦称应力波。 3.2 标称波速Nominalwavevelocity 通过冲击弹性波在已知长度的标准立柱中的传播时间计算得出的波速。 3.3 弹性波反射法Elasticwavereflectionmethod 在立柱顶端施加瞬态冲击,引发立柱内部质点的振动,形成沿立柱长度方向传播的弹 立柱底面时,由于介质差异产生反射回波。通过实测反射回波在立柱中的传播时间和标称 出立柱总长度,实现对立柱理置深度评价的检测方法。 34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IG173钢制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 JTG/TD8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F71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F80/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测线Surveyline

主的长度方向,传感器与激振点的连线称为测线

DB36/T 16132022

有效波形Valid signa

在分析时间范围内信号应满足起始波形完整清晰、反射回波信号电压幅值大于现场噪音电压幅值

公路护栏立柱埋深检测仪Deepnessdetectorforroadwayguardrailcolumn 满足行业标准JIG173《钢制护栏立柱埋深冲击弹性波检测仪》中规定条件的检测设备

4.1.1冲击弹性波反射法适用范围如下

1)适用于总长度为5.0m以内的钢质护栏立柱检测; 2)适用于未经加长、加厚的钢质护栏立柱检测; 3)适用于柱帽可拆卸的钢质护栏立柱检测。 4.1.2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按照JTG/TD81设计,JTGF71要求施工的钢质护栏立柱的埋 置深度检测。 4.1.3冲击弹性波无损检测方法适用于使用年限不超过5年的打入式钢质立柱,超过5年的应通过拨 桩尺量的方法验证方法的适用性。 4.1.4当被检立柱处于强振动、强电场和强磁场等特殊环境时,不宜采用冲击弹性波法

根据立柱的材质、规格和工程环境确定立柱的标称波速,标称波速获取宜参照附录A执行。

4.3.1抽检应以每1km为一个检验批次,且每个检验批次的抽样应覆盖每侧的立柱。 4.3.2高等级公路、一级公路的立柱,每检验批抽样频率应不低于10%,且应按照每5根一组,每10 组抽检一组的方式检测。 4.3.3对于一级以下公路的立柱,每检验批抽样频率应不低于3%,宜采用随机抽检的方式检测。 4.3.4对于连续下坡、路基高填方、线形指标偏低等特殊路段,单侧抽检频率不低于25%、中央分隔 带单侧不低于10%,且应按照每5根形成1组,按组抽检的方式检测。

4.4检测方法测量精度要求

4.1总长度大于2.0m的单根钢质护栏立柱总长度平均测量误差应优于土4%×L,总长度小于2 单根钢质护栏立柱总长度平均测量误差应优于土80mm 4.2测试误差不符合4.4.1的要求时,应增加波速标定,或拔桩尺量进行波速校准,

DB36/T16132022

4.5.2冲击弹性波反射法宜采用端发 赁、镀层等,打磨平整,并保持激振装置的激振点与传感器在同一测线上,同时避开立柱的螺孔和焊缝 的轴向位置,以及激振点与检测面应充分接触。安装激发与接收装置宜按附录B、附录C执行。 4.5.3根据立柱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激励载荷、采样时长、增益倍数等参数。 4.5.4信号激振装置产生激励信号,利用传感器对反射回波信号进行拾取。 4.5.5通过采集与分析软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采集、存储、分析、处理,记录检测信号波形,提取 信号特征。每根立柱的有效波形数量应不少于5个,且有较好的一致性,

5.1.1钢质护栏立柱埋置深度检测应采用冲击弹性波反射法。 5.1.2冲击弹性波反射法检测钢质护栏立柱埋置深度测试应按图1进行。立柱测试总长度L按式(2) 计算,立柱测试埋置深度H按式(3)计算。立柱顶端到地表面长度L外及传感器1至立柱顶端长度L1 通过钢卷尺测量得出,精确至0.01m。

式中: 一一标称波速,单位为米每秒(m/s);

图1立柱埋置深度测试示意图

DB36/T 16132022

T 一频率1/T,单位为千赫兹(kHz); L一一立柱测试长度,单位为米(m); H一一立柱计算埋入深度,单位为米(m); 传感器1距立柱底部距离,单位为米(m):

5.2.1调查工程现场,收集工程设计图纸、施工工艺、施工记录,调查现场环境条件、现场地质条件 了解立柱相关参数、埋设条件、柱帽状态等情况。 5.2.2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检测方案。

5.3.1现场检测工作检测流程应按图2进行

.4.1单根立柱长度数据中大于2倍标准差的单个检测值应予以舍弃,其余检测值的最优推定值作为 检测结果,精确至0.01m。 .4.2单根立柱的测试总长度相对偏差按下式计算,

DB36/T16132022

式中: 8——总长度相对偏差值;

5.4.3单根立柱的计算埋置深度绝对偏差按下式计算

式中: H。 立柱设计埋置深度, 单位为米(m):

总长度大于2.0m的单根钢质护栏立柱测量总长度不小于设计长度96%,或总长度小于2.0m 钢质护栏立柱测量总长度相对设计长度偏短量小于80mm,可评判为合格

金验批按照表1进行评判

表1立柱测试分级判定表

7.1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结论明确,文字简练。

7.1检测报告应用词规范,结论明确,文字简练。 7.2检测报告数据样式参见附录D。 7.3检测报告宜包含以下内容:

a)工程概况; b)委托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名称: c)检测单位名称、检测依据、设备型号等:

DB36/T 16132022

检测方法、检测位置、检测数量等; e)检测结果、评判结论; f)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检测方法、检测位置、检测数量等; e)检测结果、评判结论; f))检测日期、报告完成日期: g)异常情况说明等附件

DB36/T16132022

1)被检立柱埋设时间大于3年。 被检立柱表面喷塑。 被检立柱内部或外部埋设条件为全混凝土或砂浆时。 4)被检立柱出现明显锈蚀时,

A.2对立柱标称波速进行标定,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A.2对立柱标称波速进行标定,应按以下步骤

获取标定立柱的实际长度。 2) 按照检测设备要求连接并安装传感器、安装激振系统、连接检测检测设备及采集记录信号。 3) 记录的有效波形不少于5次。 4) 按式A.1计算立柱的标称波速。 5 每次测试数据的标称波速与平均值的差不超过平均值的5%,取标称波速平均值作为该批 次立柱的标称波速值

式中: T 一冲击弹性波在立柱中的传播时间DL/T 5533-2017标准下载,单位为毫秒(ms);

DB36/T16132022

测线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 1)测线选择时应避开立柱的螺孔、焊缝。 2)测线宜选择端面(立柱上沿)未卷曲、平整处 3)测线应与立柱的轴线方向平行。

测线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 1)测线选择时应避开立柱的螺孔、焊缝。 2)测线宜选择端面(立柱上沿)未卷曲、平整处。 3)测线应与立柱的轴线方向平行。

传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安装示意图参见图B.2: 1) 传感器到立柱顶端距离是指从立柱水平端面到传感器最近接触位置的直线距离; 两个传感器的出线方向应一致,且其轴线方向应与立柱长度方向平行; 3)与触发频道(CHO)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项顶端为0.1m; 4)与接收频道(CH1)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顶端为0.6m。

专感器安装位置的选择应遵循如下规定,安装示意图参见图B.2: 传感器到立柱顶端距离是指从立柱水平端面到传感器最近接触位置的直线距离 2 两个传感器的出线方向应一致,且其轴线方向应与立柱长度方向平行; 3)与触发频道(CHO)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项端为0.1m; 4)与接收频道(CH1)连接的传感器安装的位置距立柱顶端为0.6m。

DBJ61∕T 167-2020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图B.1传感器的安装示意图

DB36/T16132022

附录C (规范性) 激振系统的安装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