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2425-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pdf

DB15/T 2425-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2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300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5/T 2425-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pdf简介:

DB15/T 2425-2021 是《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的行业标准,适用于我国高纬度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路基工程。该规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背景与目的:针对高纬度多年冻土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如低温、冻融循环等,对公路路基的稳定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本规程的制定旨在规范和指导公路路基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监测工作,预防和控制因冻土活动引起的路基问题。

2. 监测内容:包括冻土的温度监测、冰层厚度监测、冻胀变形监测、地基稳定性监测等多个方面,以全面评估路基的稳定性。

3. 监测方法:规定了各种监测方法的实施步骤和要求,如地面监测、地下监测、遥感监测等,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监测频率和报告:根据路基的特性、环境条件等因素,规定了监测的周期和报告制度,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5. 应急处理:对冻土活动引发的路基问题,如冻胀破坏、沉陷等,提供了应急处理的指导原则。

总的来说,DB15/T 2425-2021 是为保障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安全稳定运行而制定的重要技术规范。

DB15/T 2425-2021 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监测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的地温、水分、变形和路域气象监测的仪器设备、安装布 设方法,以及数据采集与验收等相关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高纬度多年冻土区各等级公路,其它多年冻土区参照执行。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 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 A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289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33703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3522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5032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QX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GB/T1289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33703 自动气象站观测规范 GB/T35221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总则 GB50324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QX4气象台(站)防雷技术规范

DL/T 1769-2017标准下载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多年冻土permafrost 3.2 我国东北北纬46°以北、存在多年冻土的地区。 3.3 地温年较差annualrange of groundtemperature 地温在一年中最高与最低温度的差值。

地温年变化深度depth of zero annual amplitude of ground temperature

地温年变化深度depth of zero annual amplitude of ground temperature

DB15/T2425—2021 地温年较差为零处的深度。 3.5 年平均地温 mean annual ground temperature 地温年变化深度处的温度。 3.6 多年冻土上限 permafrosttable 天然条件或人为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多年冻土层顶面。 3.7 活动层activelayer 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暖季融化且寒季能完全回冻的岩土层。 3.8 温度传感器 temperature sensor 用来测量温度变化的传感器。 3.9 土壤水分传感器 watercontent sensor 埋设于土壤中,可对土壤体积未冻水含水率进行定点测量的传感器。 3.10 沉降计layered settlement meter 测量层位与相对不动点(基岩)之间相对位移变化的传感器。 准信息服务 3.11 传感器成活率 data survival rate 能够正常工作的传感器数量占传感器总数量的百分率 3.12 数据有效采集率effectivedatacollectionrate 采集到有效数据的传感器数量占正常工作传感器数量的百分率。

DB15/T 2425202

DB15/T 24252021

4.2新建、改(扩)建冻土区高速、一级和二级公路应开展路基长期监测,新建、改(扩)建冻土区 三级及以下公路可根据情况开展路基长期监测,已运营冻土区公路宜根据道路等级、多年冻土退化状况、 公路病害程度等综合考虑开展路基长期监测。 4.3监测点的布设位置和数量应满足反映路基本体和周边环境冻土变化特征的要求,应便于数据采集 与设施维护,且不应影响路基的安全与正常运营。 4.4传感器在使用前应进行检定/校准,并确认满足使用要求。 4.5监测应结合建设场地区域气候条件,配制多种供电形式,满足24h供电要求。 4.6冻土路基长期监测站点建设结束后应提供完整的验收评价报告,报告应提供以下内容: 场地工程勘察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芯照片、地质编录、冻土类型和水文地质条 件等; 场地监测断面信息包括钻孔和电缆编号、断面布置图(钻孔位置、传感器布设方式与间距)、 转换公式、传感器型号、设备使用说明等; 场地监测数据信息包括已监测的所有数据

场地工程勘察信息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芯照片、地质编录、冻土类型和水文地质条 件等; 场地监测断面信息包括钻孔和电缆编号、断面布置图(钻孔位置、传感器布设方式与间距)、 转换公式、传感器型号、设备使用说明等; 场地监测数据信息包括已监测的所有数据

地层岩性、冻土类型等布设监测断面。在特殊路基结构,桥梁、隧道等重点工程部位附近应适当加密 5.1.2应根据工程特点分析冻土上限、活动层厚度、融化夹层、冻土升温率(冻土退化率)、年平均 地温、地面冻结(融化)指数等信息。

1.3路基地温监测范围涵盖路基本体、受路基路面工程吸热影响的扰动地温以及路基影响区域 然地温,主要监测项目包括:

5.1.3路基地温监测范围涵盖路基本体、受路基路面工程吸热影响的扰动地温以及路基影

路基及下伏多年冻土层地温; 一路基热影响区域、工程相互热影响区域地温。

寸于二级及以下公路路基,地温监测孔在路基横断面上应至少布设在左右路肩和路中等位置; 及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宜适当加密。地温监测孔的布设原则可按表1选择,表中具体位置示 录 A 中图 A. 1、图 A.2、图 A.3 所示。

DB15/T 2425202

表1地温监测孔布设位置

5.2.2对于不同地貌单元区以及气候、水文及地层岩性差别较大的路段,每个路基横断面应 天然地温监测孔。平原区相邻路段可共用1个天然地温监测孔。监测孔内传感器纵向布设密度 程情况具体确定。

5.2.3天然地温监测孔的布置应符合GB50324中地温测点布置要求

监测路基温度分布规律与传热特性时,应结合路面结构层、路基填料等综合布设; 路基本体、路基下伏冻土地基、影响区域内天然地面以及天然地温监测断面,应结合当地气 温升温率、路基吸热特性、岩土热物理参数等预估工程使用年限内冻土人为(天然)上限下 限深度,地温监测深度应大于冻土年平均地温变化深度,一般位于10.0m~25.0m范围内; 路基中心测温孔深度应不小于预估冻土人为上限深度下2.0m,在路基本体和活动层内温度传 感器竖向间隔小于0.5m,在冻土上限以下传感器间隔小于1.0m; 在路桥过渡段、冻土与融区过渡段、地表植被显著变化区等路段传感器竖向间隔可设为0.3m。

5.3.1地温传感器的埋设应采用钻孔法。

5.3.2当采用钻孔法进行传感器埋设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宜采用低速、干钻钻进,钻探时勤提钻,钻进深度应大于预定深度200mm~300mm,并应做 好相应的地质编录与取样工作;不 钻进至预定深度后,将保护管下至预定地表标识处,然后进行钻孔封堵: 对于钢管等硬质管,应逐节连结,逐级下管,做好管间封堵,当电缆下降至预定深度后方可 封堵; 一一采用中、粗砂等材料回填钻孔,施工期间应安排专人进行检查、封堵 5.3.3钻孔完成后,应及时设置保护箱,安装供电装置并定期维护。数据米集仪宜加装耐久性较好的 保护箱,必要时可安装栅栏。对于地势较高、空旷易遭受雷击的区域,按照QX4的要求设置防雷设施。 5.3.4传感器电缆宜采用钢管或PVC管等进行保护。保护管长度应根据电缆长度调整,且露出地表长 度大于等于200mm;在季节性积水和沼泽湿地路段保护管露出地表超出300mm,在保护管外部可设置 骨套防止冻胀拔起,具体示意图见附录B中图B.1所示。

识等工作:地表附近电缆应放入保护箱防止损均

DB15/T2425202

5.3.6钻孔封堵完成后,应采用万用表对温度传感器进行检查。对于故障率大于5%的传感器应进行

5.4.1地温监测宜在钻孔结束7d后进行。

5.4.2温度传感器的成活率和数据有效采集率应

一施工完成后,温度传感器成活率应大于98%; 施工完成一年后,温度传感器成活率应大于95%; 施工完成一年后,温度传感器的数据有效采集率应大于96%。

5.1.2公路路基通过多年冻主时宜加密布设水分监测点,应在特殊结构路基部位进行重点监测

6.2.1路基工程水分监测项目应根据表2选择

DB3706T 66-2020 短程海上客运服务规范.pdfDB15/T 2425202

6.2.4多年冻土区公路工程重点监测路基本体与影响区域内活动层水分。对于二级及以下等级公路路 基,水分监测点在路基横断面方向应布设在左、右路肩和路中等位置;对于高速及一级公路整体式路基, 宜适当加密。水分监测孔的布设原则可按表3进行选择,表中具体位置示意图见附录A中图A.1、图A.2、 图A.3所示。

表3水分监测孔布设位置

6.2.5应根据工程需要,结合路基地温监测点布设位置选择布设水分监测点。天然水分监测孔应避开 路基影响区域,同时宜远离构筑物。 6.2.6水分传感器安装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文资料、地层信息、路基结构、道路设计年限等进 行冻土人为上限深度预估,水分监测深度不应小于人为上限预估深度。

路基影响区域,同时宜远离构筑物。 6.2.6水分传感器安装前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水文资料、地层信息、路基结构、道路设计年限等进 行冻土人为上限深度预估,水分监测深度不应小于人为上限预估深度。 6.2.7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竖向布设间距宜为1.0m,地下水位可在钻孔、探井或测压管内直接测量,

DBJ51/ 066-2016 四川省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6.3.1十壤水分传感器的埋设

土壤水分传感器的理设应采用人工开挖或钻孔法,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埋深小于等于3.0m的水分传感器安装,采用人工开挖,手工侧向插入探头的方式安装,然 后将开挖土层回填,人工分层压实; 埋深大于3.0m的水分传感器安装,采用钻孔法安装,安装时将传感器放入钻孔内,传感器 部分钻孔用细砂填实,同时应符合5.3.2中的相关规定; 将传感器电缆穿入保护管内,具体示意图见附录B中图B.2所示。

6.3.2孔隙水压传感器的埋设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