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0002-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pdf简介:
NBT 10002-2014《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是中国的国家标准,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该规范主要针对煤层气(也称为煤层气或煤矿瓦斯)的地震勘探工作,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指南。煤层气是蕴藏在煤层中的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其勘探对于煤炭资源开发和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煤层气地震勘探的各个环节,包括地震数据采集、处理、解释、储量评估、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内容涵盖了地震勘探的设备选择、场地布置、资料采集方法、数据处理技术、地震剖面解释以及地震波速度和煤层参数的反演等。此外,还强调了在勘探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环保规定,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总体来说,NBT 10002-2014《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旨在促进煤层气勘探工作的标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保证勘探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保障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NBT 10002-2014 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仪器参数:按设计和试验结果正确选择。 日检:每天开工生产前录制合格的日检记录,日检不合格,不得投入生产。 记录极性:按国际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规定要求监视记录初至下跳,初至样点值为负数。 监视记录回放:一般采用全波记录监视,若地震勘探设计或合同有其他要求,可以按规定方式回放。 监视记录分析:操作员应认真分析监视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人为缺陷;记录变差时应采取有效措 施保证记录质量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 仪器班报:内容要准确、齐全,特殊情况应注记,宜使用仪器产生的电子班报。 同一勘探区多台仪器施工:应做一致性、极性等对比试验,采用相同位置排列、相同激发点位、参 数,重复3~5炮。 资料上交:每天收工后,及时将当日的原始资料交解释员验收。 原始数据保护:每录完一盘磁带(软盘)后应立即做好写保护,双磁带数据备份。
电缆:放线严禁拖、拉、踩、压,保持电缆插头和检波器接头接触良好,过路时做好防压保护;收 线时盖好插头防护盖,保持干燥,防止漏电。 检波器:埋置应做到插直、插紧、插准,与地面耦合良好,表层松软时应挖坑至密实土质埋置;检 波器组合时应严格按组合图形埋置,且中心点对准桩号,同一道内的检波器组合高差应小于1m;遇特 殊情况需要移动检波器埋置位置时,沿测线方向移动不得大于1/5道距,垂直测线方向移动不得大于1/2 道距,接收点位置变动应进行坐标复测;特殊埋置条件或位置变动情况应在班报中注记。 注意事项:放线员坚守岗位,做好警戒,遇特殊情况及时向仪器操作员报告;收放线应轻拿轻放, 不准强拉引线,工作结束后将检波器擦拭干净并短路;采集站应有专人保管,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摔 碰:保持干燥,不沾水或泥污:检波器装车、运输、存放时应注意防震。
6.6.2.4 地震钻并
:应实测所有激发点位置坐标、高程及并深;并位一般应布置在垂直测线距离5m之内;遇特 并位沿测线方向偏移距离应不大于1/2道距,沿垂直测线方向偏移应不大于2个道距,井位偏
DB11∕T 1382-2022 空气源热泵系统应用技术规程NB/T100022014
移后应复测其位置坐标、高程及井深。 并深:按设计或试验结果执行,药包应下到钻孔底部。 多井组合激发时:井距、位置和组合图形应符合设计要求。 操作规程:严格遵守钻机操作规程,电力线附近钻孔应符合HSE规定。 钻井班报:准确填写,特殊情况在班报中注记。
6.7三维地震资料采集
6.7.2 工程布置图
应绘制相应比例尺的工程布置图。工程布置图应以主要目的层等高线为背景,并标出主要地物、地 貌以及线束位置和全部接收、激发点、线,标明线束号,接收、激发线号以及激发点号、检波点号,整 个工区每一个激发点、接收点编号不得重复,且应建立相对坐标系。
6.7.3空间属性文件
建立正确的空间属性文件。激发点、检波点位置变动超过1/10道距或大于5m时,要重新测量并 甸属性文件。
现场地震资料处理系统应满足质量监控和地质任务需求。 现场处理时效要求当晚完成当天采集资料的初叠处理,以指导次日野外施工。 现场处理系统工作环境要求室内整洁,温度、湿度适当。
观测系统定义正确。 根据地质任务和数据特点选择合理的处理流程。 主要处理环节(静校正、去噪、振幅补偿、速度分析、偏移等)的处理参数要通过测试确定。 保证偏移正确归位,构造特征明显。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大时,建议采用叠前偏移处理技术。 剖面显示清晰、美观,能量均匀。
6.9地震采集资料质量评价标准
d)同一工作不正常道连续5炮未排除故障,从第6炮起所放炮数的50%评为不合格; e)在勘探深度范围内,激发能量不够,信噪比太低,或有严重的环境噪声、感应、严重声波干扰; 在现场地震资料处理时发现磁带丢码严重或损坏,带速不准,测线号、激发桩号、接收桩号 文件号错误无法查对者,重复文件号等无法补救的错误: g 仪器设备没按规定期限检查或检查指标不合格; h)没按设计施工造成资料不能使用者,测量资料精度不合格所生产的全部记录。
6.9.1.3合格记录
6.9.2现场地震资料处理部面质量评份
合格剖面需达到以下要求: a 主要目的层波组特征较清晰、能量较强、干扰波较弱,静校正效果较好,能够满足完成地质任 务的要求; b)试验段部面能够达到试验目自的
达不到6.9.2.2规定要求之一者
6.9.3地震采集试验记录质量评价标准
地震采集试验记录质量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
试验目的明确,达到生产记录合格评价要求,参数单一,达到试验要求。当试验点或试验段 生产时,每个物理点只充许一张记录按生产记录评价。
6.9.4地震采集补炮记录质量评价标准
6.9.5小折射地震资料质量评价标准
小折射地震记录评价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级,凡有下列缺陷之一者评为不合格: a)班报、测线号、桩号、文件号混乱无法查对; b 初至不清,无法准确拾取初至时间的道数超过记录总道数的1/12或有相邻不正常道(不包括为 取得近排列资料而使用雷管或小药量激发的记录); c) 延迟时超限; d) 要求追踪的高速层时距曲线控制点少于4个或控制距离小于40m(不包括采用与地震生产记录 初至联合解释的记录); e 直达波时距曲线少于3道控制的记录(无低速层时除外); 偏移距或道距不准; g 最小或最大炮检距的道工作不正常。
6.9.6微地震测井资料质量评价标准
微地震测井按全井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合格、不合格两级。凡有下列缺陷之者评为不合 a)班报与原始记录的序号、文件号、激发点或接收点深度混乱无法查对; b)初至不清造成初至时间不能准确拾取的炮(道)数总和使观测点解释可靠率低于90%:
NB/T100022014
c 延迟时超限或延迟时不稳定导致资料无法解释; d 高速层时深曲线少于4个数据点控制(高速层不作为测井目的的除外): 地面接收点或激发点偏移距不准; f)地面接收点或激发点与井口高差超限而没有准确测量。
6.10地震资料采集峻工验收
地震资料采集作业方完成全部工作量,对采集资料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做出原始评价,编写地震资料采 集报告。 监理方对全部采集资料的工作量与质量进行复验,出具监理报告。 投资方根据5.2.6组织设计方、监理方对采集作业方进行峻工验收,出具地震资料采集峻工验收意 见书,明确采集资料归档时间。
合同、地震勘探设计和地震资料采集设计。
合同、地震勘探设计和地震资料来集设计。
验收内容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采集原始资料(包括仪器生产班报、地震监视记录、地震原始磁带、表层结构调查资料、现场 处理剖面、SPS文件数据、各项技术质量指标、有关试验及其他原始资料); b 各项存档资料规范整理检查审核(包括采集设备日、月、年检资料,测量设备校验检验资料, 采集过程质量控制记录资料); 测量全部资料; d) 地质任务完成情况; e) 试验、生产工作量完成情况; f) 采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记录: g 地震资料采集报告; HSE完成情况。
6.11地震资料采集报告
6.11.1地震资料采集报告编写、审核、验收贵任划分 地震资料采集作业方编写,监理方全面审核,投资方组织验收。
DBJ51∕T 201-2022 四川省机制砂生产与应用技术标准6.11.2 基本内容
采集报告内容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a 概况(项目来源、工区概况、地质概况、地质任务、地震部署、作业方法及主要参数、实物工 作量完成情况、技术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地质任务完成情况、HSE指标完成情况); b 试验工作总结: c) 采集效果分析(采集数据质量评价与分析、地质效果分析); d) 作业方法及主要参数合理性评价; e) 施工生产情况总结(施工生产实际投入的人力、仪器、设备情况,难点与对策,时效分析,成 本分析,HSE情况分析,问题与建议); f 结论与建议: 采集成果使用说明(上交成果达到的精度、存在问题、处理解释使用注意事项); h) 采集资料归档清单(所有需要上交归档的采集资料都应作为报告的附件)。
6.12地震采集资料整理与上交
6.12地震采集资料整理与上交
采集作业方应按照合同要求和SY/T5171有关规定进行测量资料的整理。
NB/T100022014
按照SY/T5314要求进行地震采集资料的整理。 地震辅助数据应按照要求整理,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仪器班报:内容齐全、准确,包括工区名称、施工单位、施工日期、震源类型、仪器型号、线 (束)号、文件号及地震采集记录参数等。 b 观测系统:激发点、接收点桩号与坐标标注准确。三维束线激发点、接收点位置平面图(图上 应标注接收点号、激发点野外文件号,以及可恢复性激发点的准确位置)。 c) 表层结构调查数据:内容齐全准确。包括激发点和接收点的高程、并深、统一基准面高程和替 换速度、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资料。当野外静校正数据是校正到统一基准面上的每个激发点、 接收点的静校正量时,应提供静校正量正负号含义。 d)测量成果:正确无误,可准确读取,测量图应根据实测激发点和接收点的坐标绘制。 e)电子辅助数据格式:执行标准SY/T6290。 野外施工结束后DGTJ08-2274-2018标准下载,采集作业方应按照合同和6.11.2的要求编写地震资料采集报告,整理好采集资料 当清单,包含数据磁带、纸质资料与电子文档
采集作业方负责根据投资方出具的地震资料采集峻工验收意见书,按期完成采集资料上交归档。 资料上交前,采集作业方应对采集资料归档清单进行全面检查,监理方进行全面核查,投资方资料 档案管理部门按照归档要求逐项核实。 采集资料归档清单应有作业方、监理方、投资方代表人及资料档案管理部门经办人签字。
资料收集内容宜包括:野外原始地震数据磁带或磁盘、仪器班报、SPS格式电子辅助数据、测量成 果、地震勘探设计、地震资料采集报告。其他辅助资料:测线位置图、观测系统图、地震测线和钻孔坐 标数据、表层结构调查数据(包括野外静校正量)、现场处理剖面和其他相关资料。 新区勘探地震数据处理宜增加应收集邻区的地震成果、地震勘探任务书、地震勘探设计、勘探设计 图、地震资料采集报告、采集竣工验收意见书。 地震资料重复处理时宜增加收集原处理成果数据或部面,区内物探、地质、并资料(包括钻并分层 和测井、VSP等)。 按线(束)检查和转储野外地震数据。野外地震数据记录格式应符合SEG格式标准,数据内容与仪 器班报相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