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1247-2019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61/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简介:
DB61/T 1247-2019《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是针对中国煤矿地下水监测工作制定的地方标准。这个标准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规范煤矿地下水的监测工作,保护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的污染,保障煤矿的安全生产,同时也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
该标准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站点的设置:规定了监测站点的选择原则、数量、位置等,确保监测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2. 监测项目与频次:明确了需要监测的地下水指标(如水位、水质等)以及相应的监测频次,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监测方法与技术:规定了地下水监测的采样方法、测试方法以及数据处理方式,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4. 监测报告与管理:对监测数据的记录、报告、分析、存储及使用等进行了规定,保证监测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
5. 应急监测:针对可能的地下水污染事故,规定了应急监测的启动条件、监测内容和报告要求,以及时应对和处理。
6. 监测设施的维护与更新:强调了监测设施的保养、更新和升级,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监测结果的精确性。
由于具体的规范内容可能涉及专业术语和技术细节,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解读。如果需要详细了解该标准,建议直接查阅标准原文或寻求专业人员的解读。
DB61/T 1247-2019 煤矿地下水监测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50026工程测量规范 DZ/T0270—2014地下水监测井建设规范 SL24—1991堰槽测流规范 SL183—2005地下水监测规范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 1 煤矿coal 人类在富含煤炭的矿区开采煤炭资源的区域。 3. 2 煤矿地下水监测groundwatermonitoringinmine 按照一定时间频率和技术要求,对煤矿境界内代表性的井、泉、钻孔等进行水位、水质、水温、流 信息服务平台 量等动态要素观测、记录和资料整理。 3.3 含水层aquifer 能够透过并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土层。 3.4 监测目标层target aquifer of monitoring 受煤矿开采影响的含水层、含水层组或含水层段
DB61/T 12472019
GB∕T 30356-2013 木质楼梯安装、验收和使用规范4. 1监测目标层分类
监测目标层分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黄土层、第四系萨拉乌苏组、风化基岩、烧变岩 系洛河组、侏罗系直罗组、侏罗系延安组、石炭系太原组、奥陶系峰峰组、奥陶系马家沟组等含
某矿境界内地下水监测对象为有代表性的泉、并和钻孔,监测内容包括监测站点高程测量、水位 泉流量监测、水温监测、水质监测
4.3地下水监测方案编制
煤矿地下水监测方案内容包括:目的、任务、自然地理、水文地质条件概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水 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监测站(点)布置、技术要求、工作方法、工作量、仪器设备说明、人 员组织、经费预算,及相关图件。
4.4监测站点建设原则
4.4.1监测站(点)的建设应坚持一站(点)一设计原则,因地制宣,科学分类设计,统一编码。 4.4.2监测站(点)分布及密度应能够控制矿区地下水流场 4.4.3 监测站(点)应设置在不受煤炭采掘破坏的部位。 4.4.4 多个目标含水层应实行分层监测。 4.4.5 监测站(点)不得作为供水井,应建设保护装置, 4.4.6 监测站(点)应进行坐标、高程测量和安装地下水自动化监测仪。 4.4.7 矿应做好监测站(点)日常维护与运行。 4.4.8 监测站(点)建设资料、监测数据应由专人负责。
5.1监测站(点)布设
5.1.1监测站(点)应分别沿着平行和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监测线布设。 5.1.2在因采空区而形成水位下降漏斗的区域内,监测站(点)应穿过漏斗中心按十字形或放射状布 设监测线,其长度应超过漏斗范围。 5.1.3监测站(点)应建设在煤矿疏干排水对地下水影响范围之内,每个煤矿监测站(点)不得少于 3个。 5.1.4监测站(点)选址应考虑监测井施工通道及水电、监测站(点)后期保护及监测长期运行等因 素。 5.1.5监测站(点)的位置应布设在采动对含水层的影响半径内,且能够长期实时监测到地下水位变 化的稳定地段。
5.2泉流量监测站(点)建设
5.2.1泉流量监测站(点)采用堰槽法量测。泉流量小于40L/s,应使用三角堰;泉流量大于40L/s 应使用矩形堰, 5.2.2堰槽的修建、安装、维护应符合SL24一1991要求。 5.2.3泉流量监测站(点)应建设保护设施:样品采集、站点基本情况按照附录A执行
DB61/T12472019
5.3.1.1潜水监测井,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终孔位置为潜水含水层底界不小于5m,不得凿穿隔 水层。 5.3.1.2承压水监测井,含水层厚度小于20m时,应凿穿整个含水层(组),不得揭露到下伏含水层; 大于20m时,应凿至该含水层(组)顶板以下不小于20m。 5.3.1.3承压水水头高出地表时,应在监测井内安装水压力计,并做好防水防冻措施,
5.3.2.1钻孔直径应满足抽水试验要求。 5.3.2.2松散层监测井成井孔壁与管壁的环状间隙≥100mm,保证砾料层厚度;基岩监测井成井孔壁与 管壁的环状间隙一般为75mm~100mm。 5.3.2.3松散层监测井应采用一径成孔,成孔直径≥375mm;基岩监测井松散层成孔直径≥375mm,基 岩井径≥219mm
5.3.3 设计与施工
5.3.3.1监测井的设计按表B.1的要求执行。 5.3.3.2监测井的钻探施工、水文物探测井、成井、止水、抽水试验、水样采集和高程测量按照DZ/T 02702014要求执行。 5.3.3.3监测井的抽水试验、样品采集记录格式见表B.2、表B.3、表B.4、表B.5、B.6。 5.3.3.4监测井基本信息表见表B.7。
5.3.4.1监测并应安装保护设施,满足水准点测量和监测数据传输要求。 5.3.4.2监测井的保护设施包括井台、监测井房或专用井口保护装置、标识牌,设置防晒、防冻措施。 5.3.4.3监测井井台应为圆柱体混凝土台,高度≥500mm,直径500mm,地下深度≥300mm,见图1。 5.3.4.4井口保护装置使用钢板制作,厚度≥6mm,与井台基座固定平稳,高度≥300mm,直径≥350mm; 保护装置内部应能安装自动化监测仪主机,顶部镶嵌8mm厚度尼龙板,保障信息传输;应设计锁固装置, 配备专用开锁工具
3.4.1监测并应安装保护设施,满足水准点测量和监测数据传输要求。 3.4.2监测井的保护设施包括井台、监测井房或专用井口保护装置、标识牌,设置防晒、防冻 3.4.3监测井井台应为圆柱体混凝土台,高度≥500mm,直径500mm,地下深度≥300mm,见图 3.4.4井口保护装置使用钢板制作,厚度≥6mm,与井台基座固定平稳,高度300mm,直径≥35 护装置内部应能安装自动化监测仪主机,顶部镶嵌8mm厚度尼龙板,保障信息传输;应设计锁固 备专用开锁工具,
DB61/T 12472019
图1并口专用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2监测井房外墙警示牌示例
监测井所用仪器应为自动化监测仪,具备水位、水温数据传输功能,满足长期稳定运行状态 监测仪器数据传输应符合数据中心接收要求。 监测仪器的水位测量误差应不超过测程的1%,水温测量误差不超过土1℃,
5.5.1.1水准基面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坐标为2000坐标系。 5.5.1.2基本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引测的国家水准点 在复测或校测时不应更换。 5.5.1.3校核水准点高程,应从不低于国家三等水准点或基本水准点按五等水准测量标准接测
DB61/T12472019
矿区内及开采影响范围内的泉均应监测,可采用堰槽法、流速流量仪法、自动化监测仪法等监 每月5、15、25日监测,如两次测量结果绝对值误差大于5%,应重复测量。
5.5.3.1水位测量每30分钟一次。当水位下降幅度超过自动化监测仪下潜深度,应及时下延监测深度, 并重置监测仪相关参数。 5.5.3.2当自动化监测仪无法正常工作时,应采取人工测量,每月5、15、25日监测一次。
5.5.4.1泉水水温测量工具应放置在水面以下5cm~15cm处,读取静置2分钟后的读数。连续测量不 少于2次,将每次量测结果和算术平均值记入相应的记载表;如两次测量结果绝对值之差>0.4℃时, 立重复量测。测量水温时应同步测量气温。 5.5.4.2监测井水温测量时,应将测量工具放置在水面以下1.0m处,每30分钟测量一次,与水位监 测同步进行。
5.6.1监测目标层位的选择应根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DB61/T 12472019
a石炭系太原组含水层; b)奥陶系峰峰组含水层; c) 奥陶系马家沟组含水层。 5.6.6 黄陇侏罗纪煤田地下水监测目标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第四系黄土含水层; b) 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 5.6.7 其他煤矿应对煤炭开采过程中含水层影响破坏进行评估,将有影响的地下水含水层作为监测目 标层。
6. 1. 1原始资料
煤矿地下水原始监测资料记录格式见附录C
6. 1. 2 水位
水位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1
泉流量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2
6. 1. 4 水温
水温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3、表D.4。
水质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5。
水质监测成果统计资料见表D.5。
煤矿应编写地下水监测年度报告, 监测站(点)情况说明和位置图、高程测量 和校核概况、监测方法和精度、质量评述、监测资料分析、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等。
监测资料中的时间数据格式统一按照年月日时分数据表达,格式按照SL183一2005中的6.3.5执行
DB61/T12472019
6.2.1监测井竣工后,应进行现场验收,包括钻探班报表、物探测井、下管、填砾与止水、洗井、封 孔、抽水试验、水样采集等原始记录及代表性岩芯,依据设计对其进行评价。 6.2.2监测站点竣工验收,由施工单位向当地自然资源部门提交书面申请,由当地自然资源部门组织 验收。 6.2.3监测井汇交资料包括总设计、年度计划、单项设计、原始记录、成果资料、竣工报告、验收书 的纸介质和电子文档。 6.2.4监测站点汇交资料应汇交于省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 6.2.5监测站点编号参照国家采矿许可证号统一编码,共20位见图4。
图4监测站(点)编码规则
DB61/T 1247201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煤矿泉流量监测站点设计格式 煤矿泉水样品采集登记、水样标签、基本情况表见表A.1、表A.2、表A.3。
表A.1煤矿泉水样品采集登记表
【六盘水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2012年)DR61/T 12472019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格式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监测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监测井地下水样品采集登记、监测井水
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监测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恢复水位观测记录、抽水试验综合成果、监测井地下水样品采集登记、监测井水 样标签、监测井基本情况见表B.1、表B.2、表B.3、表B.4、表B.5、表B.6、表B.7。
表B.1煤矿地下水监测井设计样式
DB33T 178-2016标准下载DB61/T12472019
表B.2煤矿地下水监测井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
DB61/T 1247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