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274-2018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技术标准

DGTJ08-2274-2018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技术标准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TJ08-2274-2018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6M
标准类别:综合标准
资源ID:33496
免费资源

DGTJ08-2274-2018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274-2018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技术标准简介:

"DGTJ08-2274-2018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技术标准"是中国交通运输部在2018年发布的一项关于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的技术标准。这项标准主要规定了在城镇化地区,如何科学、合理、规范的设置和管理指路标志,以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顺畅和高效。

这个标准详细规定了指路标志的设置原则,如依据道路等级、交通流量、道路环境等因素;指路标志的类型、尺寸、颜色、形状、文字、图形等设计规范;以及指路标志的制作、安装、维护、更新等技术要求。

此外,标准还强调了指路标志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即指路标志系统应完整、连贯,方便驾驶者理解和使用。同时,标准还对各种特殊环境,如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旅游区、机场、港口等的指路标志提出了特定要求。

总的来说,DGTJ08-2274-2018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技术标准,是指导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设计、施工、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提升道路服务水平,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DGTJ08-2274-2018城镇化地区指路标志工程技术标准部分内容预览:

pcu/(h: In)

Cr=CdXf:XfNXfXY

JTT 4-1993 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式中:C.一 四车道及以上二级公路路段的一条车道实际通行能 力[pcu/ (h: In)];

力Lpcu/(h·In)

车辆可利用的穿越空档能满足次要公路上交通需求。环形信号 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分级应符合表4.6.2的规定,可采用五级服务 水平。

表4.6.2环形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分

4.7.1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条非机动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 能力,当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应取1600veh/h~1800veh/h;当无 分隔时,应取1400veh/h~1600veh/h。 4.7.2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一条非机动车道的路段设计通行能 力,当有机非分隔设施时,应取10o0veh/h~1200veh/h;当无分 隔时,应取800veh/h~1000veh/h。 4.7.3信号交叉口进口道一条非机动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可取 为800veh/h~1000veh/h。 4.7.4非机动车道路段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应符合表4.7.4的规 定,设计时宜采用五级服务水平。

表4.7.4非机动车道路段服务水平分级

4.7.5非机动车道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应符合表4.7.5的

4.7.5非机动车道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应符合表4.7.5的 规定,设计时宜采用五级服务水平。

表4.7.5非机动车道交叉口服务水平分级

4.8.1人行设施的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应符合表4.8.1 的规定。行人较多的重要区域设计通行能力宜采用低值,非重要区 域宜采用高值

人行设施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注:hg为绿灯时间。

4.8.2人行道服务水平分级标准应符合表4.8.2的规定,设计 时宜采用五级服务水平

表4.8.2人行道服务水平分级

5.1.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必须进行总体设计,二、三级公路应 进行总体设计,四级公路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设计。 5.1.2总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公路网规 划及城镇路网规划的要求,以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增长的需求 为主,兼顾长远发展需求

为主,兼顾长远发展需求。 5.1.3总体设计应协调好各专业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总体及分 项专业的工作界面,应协调好工程总体布局与社会各相关利益方 的关系,协调好近远期需求的关系

5.1.3总体设计应协调好各专业间的相互关系,确定总体及分

5.1.4总体设计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明确功能定位及服务对象。 确定总体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 3不 确定工程范围、总体设计方案、公路用地,并协调与相关 工程的衔接。 4提出合理的交通组织设计方案

5.2.1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路 网规划、预测交通流特性,合理确定公路功能定位及服务对象。

5.2.1应结合城币息体规划、产业布局规划、主地利用规划、

5.2.2应结合城镇化地区特点、路网规划、公路功能定位

合理论证公路等级、设计速度、设计荷载、服务水平等主要技术指 标,并应结合公路用地、预测交通流量等因素合理确定车道规模

5.2.3总体设计方案应考虑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管理的各阶

5.2.3总体设计方案应考虑设计、施工、养护、营运、管理的各阶 段的需求,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及技术、经济、安全、环保、可持续 发展等方面进行论证,采用综合效益佳、服务质量好的设计方案 应合理确定和郊区段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衔接设计方案。

应合理确定和郊区段公路以及城市道路的衔接设计方案。 5.2.4路线走向应符合路网规划,与相关铁路、水运、航空、管道 等现状与规划相协调,在满足主要控制条件基础上,合理运用技 术指标进行布线。路线起点、终点及横向连接点应有利于相邻工 程及后续项目的衔接,应拟定具体实施设计方案,避免工程废弃。 5.2.5横断面布置应根据公路等级、车道规模、公路用地、交通 组织和建设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车行道、路肩、中间带等宽度: 非机动车和行人密集路段宜布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同时合理 设置设施带及分隔带。在需要设置地下管线路段,应结合管线规 划合理布置。 5.2.6应根据横断面的填挖土高度,合理确定边坡及护坡道用 地。应根据水文条件、区域排水管网规划:合理确定排水模式。 采用公路边沟排水模式时,应综合考虑雨水径流量、汇水面积等 因素,合理确定排水边沟用地。采用管道排水模式时,应综合横 断面布置,合理确定管道的敷设方案。 5.2.7总体设计应充分体现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应统筹自然降 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合理调蓄雨水资源,同时防止雨水

等现状与规划相协调,在满足主要控制条件基础上,合理运用技 术指标进行布线。路线起点、终点及横向连接点应有利于相邻工 程及后续项目的衔接,应拟定具体实施设计方案,避免工程废弃。

5.2.5横断面布置应根据公路等级、车道规模、公路用地、交

组织和建设条件等因素,合理确定车行道、路肩、中间带等宽度; 非机动车和行人密集路段宜布设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同时合理 设置设施带及分隔带。在需要设置地下管线路段,应结合管线规 划合理布置。

地。应根据水文条件、区域排水管网规划:合理确定排水模式。 采用公路边沟排水模式时,应综合考虑雨水径流量、汇水面积等 因素,合理确定排水边沟用地。采用管道排水模式时,应综合横 断面布置,合理确定管道的敷设方案。

5.2.7总体设计应充分体现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应统筹自然降

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合理调蓄雨水资源,同时防止雨水 下渗对路基强度和稳定性造成破环,促进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 生态环境保护

设施的位置、规模和间距,以符合功能、安全、服务等所需的合理 距离。

等控制要求,跨越的相交道路或铁路应满足规定的建筑限界要 求,应合理进行总体布置。

等控制要求,跨越的相交道路或铁路应满足规定的建筑限界

6.1.1横断面设计应根据公路等级、功能定位、交通特性的要 求,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合理布设,集约用地。 6.1.2横断面形式应根据设计速度、交通量、交通组成、交通组 织方式等条件合理选择,车道规模应满足设计年限内的交通 需求。 6.1.3城镇化地区公路横断面不宜分期修建,经论证需分期修 建时应近远期结合控远期规模挖制公路用地

求,结合各种控制条件合理布设,集约用地

6.2横断面组成及宽度

6.2.1路基标准横断面组成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宜采用整体式布置 分为不设辅路和设辅路两类。 不设辅路的路基横断面应由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带、左侧 路缘带)、路肩(右侧硬路肩、土路肩)等部分组成。 设辅路的路基横断面应由主路机动车道、中间带(中央分隔 带、左侧路缘带)、侧分隔带(或分隔设施)、辅路车行道、非机动车 道及人行道等部分组成。 2二级公路的路基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右侧硬路肩、土 路肩)等部分组成。当需设置对向物理分隔时,应增设中间带(中 央分隔带、左侧路缘带)。当需设置辅路时,应增设侧分隔带(或 分隔设施)、辅路车行道、非机动车道及人行道等部分

3三级公路、四级公路的路基标准横断面应由车道、路肩 等部分组成

2.2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表6.2.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2.2机动车道宽度应符合表6.2.2的规定,并应符合下列

表 6. 2. 2 车道宽度

1八车道及以上公路在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 客车通行时,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2六车道高速公路入城段、一级公路及二级公路,以中、小型客 运车辆为主,设计速度为80km/h及以上,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 3四级公路采用单车道时,车道宽度应采用3.5m。 4公交专用道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5m。如有特殊车型,公 交专用道车道宽度应根据选用的车型具体确定

6.2.3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4左侧路缘带宽度应符合表6.2.

表6.2.4左侧路缘带宽度

注:设计速度为120km/h或100km/h,受用地限制的路段或内侧车道仅供小型车辆通 行的路段,经论证左侧路缘带宽度可采用最小值。

注:设计速度为120km/h或100km/h,受用地限制的路段或内侧车道仅供小型车辆通 行的路段,经论证左侧路缘带宽度可采用最小值。

注: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公路的一级公路以通行小客车为主时DB34∕T 1860-2013 建设工程勘察技术资料归档整理规程,右侧硬路肩宽度可采 用括号内数值

分离式断面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左侧足

6.2.6中央分隔带设施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整体式断面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高速公路和作为干线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宽度应根据公路项

目中央分隔带功能确定。作为集散的一级公路,中央分隔带觉度 应根据中间隔离设施的宽度确定。 2双向四车道且设计速度大于等于60km/h或双向六车道 及以上的二级公路,当无中央分隔带时,宜设置宽度不小于0.5m 的中央防撞墩。 3设计速度为50km/h及40km/h的双向四车道二级公路: 可不设置中央隔离设施,宜采用双黄线分隔对向交通。 4小于双向四车道的公路,不得设置中央隔离设施。 6. 2. 71 侧分隔带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级公路、二级公路需设置侧分隔带时,侧分隔带宽度不 应小于1.5m。 2侧分隔带应采用立缘石围砌,需考虑防撞要求时,应设置 相应等级的防撞护栏。 6.2.8桥梁、隧道的车行道及路缘带宽度应与路基段相同。特 大桥、大中桥、隧道的硬路肩、分隔带宽度可适当缩窄,但应满足 设置防护设施的要求

5.3.1高速公路入城段、一级公路横断面应根据沿线规划和城 镇建设情况,以集约土地为原则,在穿越人口密集的区域《高耸与复杂钢结构检测与鉴定标准 GB51008-2016》,宜采用 高架式或隧道式横断面;其他等级公路宜为路基式横断面,局部 节点结合立交形式,经论证可采用高架式、隧道式横断面。 6.3.2同一条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当横断面有变化

节点结合立交形式,经论证可采用高架式、隧道式横断面。 6.3.2同一条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当横断面有变化 时,应设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变化点。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