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32-2011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 CJJ 32-2011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全称为《城市给水处理厂含藻水源处理技术规范》,是中国针对城市给水处理厂中处理含有藻类的水源设计提出的标准。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处理含有藻类的水体,如湖泊、水库等水源时,应考虑的技术要求、工艺流程、设备选型、水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它涵盖了藻类的去除原理、预处理方法、常规处理工艺、深度处理技术、监测与控制等内容,旨在保证经过处理后的水质达到饮用或工业用水的标准,同时考虑到经济性、环保和可持续性。该标准是给水处理行业的重要技术指南,对于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我不能提供完整版的PDF文件,但你可以在相关权威机构、学术数据库或购买正版书籍中获取该规范的完整内容。
CJJ 32-2011 含藻水给水处理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白多座常规水处理工艺水厂、日本的湖泊及水库常规工艺水厂都 采用投加粉末活性炭。粉末活性炭的投加时间,一年大约为几天 至几十天。因此,规定粉未活性炭作为短时间的吸附剂。 由于水源的水质条件差异较大,因此,在确定粉末活性炭投 加点和投加量时,可以进行相应的试验。 粉末活性炭宜加于原水中,进行充分混合,接触(10~15) min以上之后,再加氯或混凝剂。除在取水口投加以外,根据试 验结果也可在混合池、絮凝池、沉淀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的用 量范围是根据国内外生产实践及试验资料规定,
4. 2.7有关采用生物预处理的规定。
采用生物预处理工艺的前提条件主要是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 和水温,因此,必须充分重视评估原水进行生物预处理的可 行性。 在生物预处理的工程设计之前《通用仓库等级 GB/T21072-2007》,应先用原水做该工艺的试 验,试验时间宜经历冬夏两李。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可根据 BD(C或B(ODs/COD比值鉴别。 对四座湖泊、水库的水,用相同规格的人工填料系统地进行 生物预处理中试结果表明,当BOD/COD的平均比值为(0.21~ 0.45)时,藻、氨氮、嘎國值、耗氧量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39.2%、82.6%、49.7%、26.3%;当BOD/COD的比值为 0.08,填料上不能挂膜,藻、氨氮、喉阈值、耗氧量的去除率分 别低至:45.8%、38.7%、20.5%、12.4%。国内5座水厂长期 试验结果也表明,BOD5/COD比值宜大于0.2。因此,规定该比 直宜大于0.2。 使用人工填料(悬浮球、YDT、PWT、蜂窝等)生物接触 氧化池、陶粒生物滤池等生物预处理工艺处理含藻水,污染物的 去除效率一般为:藻65%~90%,藻毒素70%~85%,氨氮 80%~95%,耗氧量20%~42%。但生物预处理要求水温不能 太低,低于5℃时生物的活性较差,对氨氮、耗氧量的去除效果 不甚明显。因此,规定水温不宜低于5℃。
+.2.8关于人工生物预处理设计参数的有关规定。
国内外多座水厂的生产运行或中型试验资料都说明,生物预 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为(1.8~2.2)h以及穿孔管曝气气水比为 1:1~2:1时,生物预处理的效率高,并且运行稳定
本条的颗粒滤料主要指人工陶粒滤料,参数的确定主要参考 国内的中试及有关的生产运行数据。 粒径(2~5)mm、厚度2m的下向流颗粒滤料生物预处理 池,曝气的气水比为1:1左右、滤速为(4~6)m/h时,藻和 耗氧量的去除率分别为55%~85%、17.2%~27.3%。滤池采 用气水反冲洗,冲洗周期为(3~7)d。
4.3混凝、沉淀(澄清)
4.3.2关于沉淀池基本设计参数的规定
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水平流速和沉淀时间,一般随原水 水质、混凝效果、整流设备和水温等的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现 将国内外取用湖泊、水库水的水广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水平 流速和沉淀时间列于表4。
表4国内外部分水厂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
国外有一些含藻水水厂,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为(1~2) m(m²:h);水平流速为(6~10)mm/s;沉淀时间为冬天 (3~4)h,夏天2h。参考国外资料并根据我国各地湖泊、水库水 水广的运行情况,同时考虑到沉淀池出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故条 文规定平流沉淀池的表面负荷宜为(1.0~2.0)m²/(m²·h),水 平流速宜为(6~10)mm/s,沉淀时间宜为(4~2)h。北方地区 以及原水浑浊度较低时,沉淀时间宜采用较高值,水平流速宜采 用较低值。
液面负荷值与原水水质、凝聚剂、沉淀池出水水质要求、斜 管直径及长度等有关。据调查,各地湖泊、水库水厂斜管沉淀池 的液面负荷大都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规定 的(5~9)m3/(m²·h)的范围。国外如日本村野水厂(琵琶湖水 源水)的斜管沉淀池液面负荷为6.5m3/(m²·h),深圳某水库水 源斜管沉淀池液面负荷5.93m²/(m²·h)。考虑到含藻水较难沉 定的特点以及沉淀池出水水质标准的提高,故本条规定上向流斜 管流淀池的液面荷宜为(5,0~ 6.5)m²/(m².h)
4.3.4关于澄清池清水区液面负荷的规定
国内湖泊、水库水的水厂,澄清池的清水区液面负荷一般为 (2.5~3.2)m3/(m²:h)。国外澄清池的清水区液面负荷(部分 数据系根据上升流速换算)如下: 1美国推荐设计参数为:辐射式上向流澄清池(1.3~1.9) m²/(m²·h),混凝澄清池(2~3)m²/(m²·h),悬浮澄清池
23m 2日本水道协会规定,浑浊度低、颗粒小、容易擎生藻 类的原水以及凝聚剂投加率形成的浑浊度比原水浑浊度高并且 可能有轻的絮凝体形成的倾向时,要求采用小的液面负荷 (2.09~2.7)m/(m²·h)。日本霞浦水厂(霞浦湖水源)澄清池的 液面负荷一般为(2.16~2.52)m²/(m²·h),上水厂(琵琶湖 水源)为3.35m3/(m²·h)。 欧洲某国的给水设计规范规定,当进水悬浮物小于20mg/1. 时,澄清区的液面负荷,冬季为(1.44~1.8)m/(m²·h),夏季为 (2.16~2.52)m²/(m²·h);而当进水悬浮物为(20~100)mg/l 时,澄清区的液面负荷冬李为(1.8~2.16)m/(m²·h),夏李为 (2.52~2.88)m²/(m²:h)。 根据湖泊、水库水的澄清特点并结合国内外资料,本条规定 澄清池清水区液面负荷宜为(2.0~3.0)m/(m²·h)
4.3.5关于高效沉淀池的规定
自前,在城市给水工程中有较多使用不同形式的高效沉淀 池,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增加了高效沉淀池工艺单 元。高效沉淀池主要指机械混凝且有污泥外回流的沉淀形式,其 中沉淀区设置斜管。污泥的外回流一般采用3%~5%的回流比。 自前这种工艺在国内已经开始使用,因此,根据自前实际应用情 况制定有关的参数。国内部分水厂采用高效沉淀池的主要参数见 表5。
表5含藻水水源水厂高效沉淀池液面负荷
4.4.1关于气浮池接触室上升流速和分离室向下流速及液面负 荷的规定。 气浮池接触室上升流速应以接触室内水流稳定,气泡对絮粒 有足够的捕捉时间为准。根据各地调查资料,上升流速大多采用 20mm/s。某些水厂的实践表明,当上升流速低,也会因接触室 面积过大而使释放器的作用范围受影响,造成净水效果不好。据 资料分析,上升流速的下限以10mm/s为宜。 在生产运行中,含藻水气浮池分离室液面负荷小于6.7m (m²·h)时,藻的去除率可达80%;8m²/(m²·h)时,藻去除 率下降。我国东北地区有些气浮池液面负荷为7m²/(m²·h)。 本条规定液面负荷可为(5.4~7.2)m3/(m²·h)。
1.4.2关于气浮池的单格宽度、池长及水深的去
本条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规定列出
.4.3关于气浮池排渣设备的
气浮池在运行过程中,难免有细砂和部分藻渣絮粒下沉淤积 于池底。为保证气浮池出水水质,延长放空清洗周期,本条规定 气浮池底部应设置排泥设施
4.4.4关于气浮池有关参数的规定
为减小因管道过长而造成压力的损失,故规定溶气罐宜接近 气浮池。 国外资料中的溶气压力多采用(0.4~0.6)MPa。根据我国 的试验成果,提高溶气罐的溶气量及释放器的释气性能后,可适 当降低溶气压力,以减少电耗。因此,按国内试验及生产运行情 况,规定溶气压力一般可采用(0.2~0.4)MPa范围。 回流比应根据原水浑浊度大小以及气泡粘附絮粒的难易程度 决定。气浮池运行研究结果表明,溶气水回流比6%~7.4%时 除藻效率不高,高藻季节需要11%15%。本条规定溶气水回 流比一般宜采用6%~10%,含藻量高时溶气水回流比可为 11% ~15% ,
4.4.5关于气浮池藻渣处置的规定,
.4.5关于气浮池藻渣处置的
当地环保部门规定进行处置;严禁把藻渣排入水体
4.5.1关于滤池的滤料组成及滤速的有关规定
采用水冲洗的不均匀石英砂滤料(d10一0.55)滤池在含藻 水处理的过滤过程中过滤周期很短,敌规定单层石英砂滤料粒径 为(0.7~1.0)mm。因含藻水的可滤性比较低,故规定单层石 英砂滤料的正常滤速为(5~7)m/h,双层滤料、三层滤料的滤 速也相应减小。 4.5.2有关滤池冲洗的规定
.5.2有关滤池冲洗的规定
本条按照《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中滤氵 中、气水冲洗的有关规定,结合含藻水水质特点,冲洗强度日 围和冲洗时间适当增加
4.6.1关于活性炭选择原则的规定
.6.1关于活性炭选择原则的
根据国内外湖泊水库水源水的13座水厂生产运行以及两处 含藻水处理试验的资料都说明,常规处理工艺流程的过滤之后的 颗粒活性炭滤池,当炭层厚度为(1.5~2.5)m以及空床滤速为 (6.8~12)m/h时,颗粒活性炭吸附池的吸附效果正常。去除 臭、味的颗粒活性炭滤池的设计空床接触时间(EBCT)一般为 (8~15)min,考虑到水质标准提高T∕CECS G:E41-04-2019 国家公路网重点桥梁和隧道监测评价规程,以及含藻水水源的水质特 点,本条规定不宜小于10min。因此,本条规定颗粒活性炭滤池 山高
4.6.3关于颗粒活性炭滤池反冲洗的规定
由于颗粒活性炭相对密度较小,根据试验如采用气水同 冲洗会使滤料大量流失,因此,除翻板滤池池型时可以采用 联合同时反冲洗外,其他池型不宜采用气水联合同时反冲洗 水分别单独冲洗可避免颗粒活性炭的流失
.1关于膜处理单元形式的规
膜分离是在外加推动力的作用下,利用膜的透过能力达到分 离水中离子或分子以及某些微粒的技术。根据膜微孔孔径的不 司,可分为微滤(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 (RO)等。 微滤和超滤的作用机理主要是物理截留,重点是去除水中的 悬浮性物质;纳滤和反渗透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溶解、扩散,重点 是去除水中的溶解性物质。由于反渗透和纳滤的投资和运行能耗 较高,在含藻水水源给水处理中较少采用。微滤介于常规过滤和 超滤之间《鸭嘴式橡胶止回阀 CJ/T 396-2012》,能去除“两虫”、藻类和水生生物,但不能完全去除 细菌和病毒;超滤对细菌、病毒、“两虫”、藻类和水生生物有较 高的去除率,是自前保障饮用水生物安全性最有效的技术之一 因此,规定含藻水水源的给水处理一般宜采用微滤或超滤
.7.2关于膜处理具体形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