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050-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T 50050-2017《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是一份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国家标准。这份规范主要针对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处理设计,旨在提供一套科学、合理、经济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准则,以确保工业系统的高效运行,延长冷却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能源消耗,防止水垢、腐蚀和微生物滋生等问题,从而维护系统的稳定性与环保性能。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控制、水处理技术选择、系统设计、运行管理等方面的要求,适用于冶金、化工、电力、石化、建材等众多工业行业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它是工程师、设计人员、管理人员在进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完整版的PDF文件应包含规范的全文,内容涵盖了技术要求、设计原则、设计方法、检测与控制、维护管理等多个章节,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文件清晰无水印,方便专业人员查阅和使用。
GB/T 50050-2017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式中:Qi 旁流处理水量(m3/h); Cmi—一补充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ri一一循环冷却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si一一旁流处理后水的某项成分含量(mg/L)。
式中:Qsi 劳流处理水重(m/n) Cmi一一一补充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ri一循环冷却水某项成分含量(mg/L): Csi一一旁流处理后水的某项成分含量(mg/L)。 4.0.4间冷开式系统旁滤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 1间冷开式系统宜设有旁滤处理设施,小型或间断运行的循 环冷却水系统视具体情况确定。 2间冷开式系统旁滤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间冷开式系统宜设有旁滤处理设施DB11/ 1339-2016标准下载,小型或间断运行的循 环冷却水系统视具体情况确定。 2间冷开式系统旁滤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s——旁滤水量(m² /h);
5.0.1开式及团式系统补充水处理设计方案应根据补充水量、补 充水水质、循环冷却水的水质指标、设计浓缩倍数等因素,并结合 旁流处理和全厂给水处理工艺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应 包括下列内容: 1补充水处理水量及处理后的水质指标; 2工艺流程、平面布置、设备选型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 3水、电、汽、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 5.0.2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宜优先采用再生水,直冷系统补充水 宜优先采用间冷开式系统排污水及再生水。 5.0.3当补充水为高硬度、高碱度水质时,宜采用石灰或弱酸树 脂软化等处理方法。 5.0.4直冷系统补充水为新鲜水与间冷开式系统排污水的混合 水时,应根据直冷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间冷开式系统的浓缩倍数 及排污水水质、新鲜水水质等因素,确定水处理方案及补充水最佳 混合比例。 5.0.5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为新鲜水与再生水的混合水时,应按
5.0.5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为新鲜水与再生水的混合水时,应按
5.0.5间冷开式系统补充水为新鲜水与再生水的混合水时,应按 最差水质确定补充水处理方案及补充水最佳混合比例。 5.0.6开式系统的补充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 蒸发水量(m/h);
t一一循环冷却水进、出冷却塔温差(C): k一一蒸发损失系数(1/℃),按表5.0.6取值,气温为中间 值时采用内插法计算,
△t一一一循环冷却水进、出冷却塔温差(C); k一一蒸发损失系数(1/℃),按表5.0.6取值,气温为中间 值时采用内插法计算。
表5.0.6蒸发损失系数k
注:表中进塔大气温度指冷却塔设计干球温度。
5.0.7 闭式系统的补充水量不宜天于循环水量的1.0%0。 5.0.8 闭式系统的补充水系统设计流量宜为循环水量的0.5%~ 1.0%
闭式系统的补充水量不宜大于循环水量的1.0%。 团式系统的补充水系统设计流量宜为循环水量的0.5%一
6.1.1再生水水源应包括工业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矿井排 水、间冷开式系统的排污水等。 6.1.2再生水水源的选择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再生水的设计 水质应根据收集区域现有水质和预期水质变化情况确定。
6.1.1再生水水源应包括工业及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水、矿井排 水、间冷开式系统的排污水等。
水、间冷开式系统的排污水等。
表6.1.3再生水用于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的水质指标
6.1.4再生水水源可靠性不能保证时,应有备用水源。
5.1.4再生水水源可靠性不能保证时,应有备用水源。 6.1.5再生水作为补充水时,循环冷却水的浓缩倍数应根据再生 水水质、循环冷却水水质控制指标、药剂处理配方和换热设备材质 等因素,通过试验或参考类似工程的运行经验确定。
2.1再生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应结合全厂水处理工艺,根据再 的水质及补充水量、循环冷却水水质指标、浓缩倍数和换热诊 材质、结构形式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借鉴类似工程 行经验或试验确定。
6.2.2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6.2.3再生水处理系统的进水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时
1过滤; 2 混凝一澄清; 3 生物滤池; 4 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 5 超滤或微滤; 6 反渗透/电渗析除盐。 6.2.5 再生水处理工艺宜设置杀生系统。 6.2.6 间冷开式系统排污水回用时,循环水处理药剂宜采用无磷 药剂。
6. 2. 7 对于暂时硬度低于 100mg/L(以 CaCO, 计)
源,不宜采用石灰处理工艺
采用石灰处理时,石灰药剂宜用消石灰粉。 采用超(微)滤处理工艺时应选择耐氧化型的材质,采用反 理工艺时应选用抗污染复合膜
6.2.9采用超(微)滤处理工艺时应选择耐氧化型的材质,采用)
7.0.1开式系统排水应包括系统排污水、排泥、清洗和预膜的排 水、旁流水处理及补充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水等。 7.0.2排水处理方案应根据综合利用原则和环保要求,并结合全 广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
7.0.1开式系统排水应包括系统排污水、排泥、清洗和预膜的排 水、旁流水处理及补充水处理过程中的排水等。 7.0.2排水处理方案应根据综合利用原则和环保要求,并结合全 厂污水处理设施,进行经济技术比较确定。设计方案应包括下列 内容: 1 处理水量、水质、排放地点及水质排放指标; 2 处理工艺、设备选型、平面布置; 3 水、电、汽、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 4 排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泥的处置方案。
处理水量、水质、排放地点及水质排放指标: 2 处理工艺、设备选型、平面布置; 3 水、电、汽、药剂等消耗量及经济指标; 4 排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污泥的处置方案。 7.0.3 开式系统的排污水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Qe Q, =Qh +Qha
0.4排水处理设施的设计能力应按正常排放量确定,对于 检修时的排水、清洗和预膜排水、旁流处理排水等超标间断持 结合全厂排水设施设置调节池。
7.0.5 排水采用生物处理时,宜结合全厂的生物处理设施统 设置。
7.0.5排水采用生物处理时,宜结合全厂的生物处理
循环冷却水时,应设置贮存设施或结合全厂事故系统统一设置
3.1.2药剂的存量宜根据药剂的消耗量、供应情况和运输条件
1全厂仓库中贮存的药剂量宜按15d~30d消耗量计算; 2药剂贮存间贮存的药剂量宜按7d~15d消耗量计算; 3酸、碱液贮罐的容积宜按10d~15d消耗量并结合运输条 件确定; 4NaC1O的贮存量宜按7d消耗量确定。 8.1.3 药剂堆放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袋装药剂宜为1.5m~2.0m; 2 桶装药剂宜为0.8m1.2m,且不宜高于2层; 散装药剂宜为1.0m~1.5m。 8.1.4 药剂贮存(堆放)区的地平标高宜高出同一室内地平标高 100mm~200mm。 8.1.5 药剂贮存间宜与加药间相互毗连,并宜设运输设备。 8.1.6 药剂的贮存、配置、投加设施、计量仪表和输送管道等,应 根据约剂性质采取相应的防腐、防潮、保温和清洗措施。 8.1.7药剂贴存间、加药间、加氯间、酸液罐、碱液烂罐、加酸、 加碱设施等的生产安全防护设施应根据药剂性质及贮存、使用条 件确定。
3.1.8废酸、废碱管理应按《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执行。
8.1.9加药间、药剂贮存间、酸、碱贮罐附近必须设置安全洗眼淋 浴器等防护设施,
8.2酸、碱贮存及投加
8.3.1液体药剂宜直接投加
8.3.2药剂溶液的计量宜采用计量泵或转子流量计,连续运行的 计量泵宜设备用。
运行水位下 0. 4m处
8.4杀生剂贮存及投加
.4.1氧化型和非氧化型杀生剂应贮存在避光、通风、防潮、 的贮存间内。
8.4.2液体制剂可采用重力投加或计量泵投加,连续运行的计量
泵宜设备用;固体制剂宜经过溶解槽溶解成液体后投加。 8.4.3次氯酸钠应设安全围堰,围堰的容积应能容纳1.1倍最大 贮罐的容积基于知识管理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围堰内应做防腐处理并应设集液坑,
艮宜设备用;固体制剂宜经过溶解槽溶解成液体后投加。
1液氯瓶应贴存在氯瓶间内,氯瓶间和加氯间的设计必须按 现行国家标准《氯气安全规程》GB11984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的规定配置安全防护设施,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氯瓶间必须设置“双制动”起吊设备及运输设备,严禁使 用叉车装卸。 2)室内电气设备及灯具必须采用密闭、防腐类型产品。 2加氯机的总容量和台数应按最大小时加氯量确定,满足冲 击式投加的需要,并应设备用机,备用能力不应小于最大1台工作 加氯机的加氯量。
1pH值在线监测与加酸/加碱量宜联锁控制; 2电导率在线监测与排污水量宜联锁控制; 3ORP(氧化还原电位)或余氯在线监测与氧化型杀生剂投 加量宜联锁控制: 4阻垢缓蚀剂浓度在线监测与阻垢缓蚀剂投加量宜联锁 控制。 9.0.2 循环冷却水系统监测仪表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循环给水总管应设置流量、温度、压力仪表: 2 循环回水总管应设置流量、温度、压力仪表: 3补充水管、排污水管、旁流水管应设置流量仪表; 4间冷系统换热设备对腐蚀速率和污垢热阻值有严格要求 时,在换热设备的进水管上应设置流量、温度和压力仪表GB∕T 35464-2017 合成石材试验方法 盐雾老化测试,在出水 管上应设置温度、压力仪表。 9.0.3间冷开式系统给水总管上宜设模拟监测换热器,在回水总 管上宜设监测试片架和生物黏泥测定器。 9.0.4钢铁厂直冷水腐蚀检测宜采用监测试片。 9.0.5循环冷却水系统宜在下列管道上设置取样管: 循环给水总管; 循环回水总管; 补充水管; 旁流处理出水管; 间冷开式或间冷闭式系统换热设备进、出水管。 9.0.61 循环冷却水泵吸水池和冷却塔水池应设置液位计,且泵吸
水池液位计宜与补充水控制阀联锁并宜设高低液位报警。 9.0.7化验室的设置应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水质检测要求确 定,宜利用全厂中央化验室进行。 9.0.8循环冷却水的常规检测项自应根据补充水水质和循环冷 却水水质要求确定,宜符合表9.0.8的规定
表9.0.8 常规检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