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TBT 3395.1-2015 高速铁路扣件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pdf简介:
TBT 3395.1-2015《高速铁路扣件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是一部中国铁路行业标准,它详细规定了高速铁路线路扣件系统的通用技术要求。高速铁路扣件是连接钢轨和轨枕的关键部件,对于确保高速铁路线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舒适性具有重要作用。
该标准涵盖了扣件的性能参数、材质要求、制造过程、安装与维护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扣件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如扣压力、耐疲劳性能、抗腐蚀性能、温度适应性等。它还规定了扣件的设计、制造、检验和使用中的各种技术指标,以保证高速铁路运行的高效和可靠性。
TBT 3395.1-2015是铁路建设与维护的重要技术依据,对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和运营具有指导意义。
TBT 3395.1-2015 高速铁路扣件 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pdf部分内容预览:
表2扣压件扣压力及弹程
年弹性以弹性垫层刚度指标表征。按附录A和附录B进行测试时,弹性垫层静刚度和 合表3的规定(弹性支承轨道除外)。
表3弹性垫层静刚度和动静刚度比
3.8.1按TB/T3396.1测试时,常规阻力扣件每组扣件钢轨纵向阻力不应小于9kN;小阻力扣件每组 扣件钢轨纵向阻力一般为4kN,但不应小于3kN。无缝线路设计时采用的钢轨纵向阻力值应根据扣件 类型、使用环境和计算合理确定。 3.8.2小阻力扣件只能通过分别或同时更换扣压件与轨下垫板调整钢轨纵向阻力,不应采用松紧搭 配方式。
TB/T3396.2测试时GB∕T 1596-2005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每组扣件组装扣压力应满足以下要求:有诈轨道扣件不小于20 牛不小于18kN.小阻力扣件不小于6kN
3. 10 组装疲劳性能
3.10.1扣件在标准组装状态下接TB/T3396.4进行疲劳试验,经3×10°次荷载循环后各零部件不应 伤损,轨距扩大量不应大于6mm,疲劳试验前后钢轨纵向阻力变化率不应大于20%、组装扣压力变化 率不应大于20%、组装静刚度变化率不应大于25%。 3.10.2扣件在设计最大钢轨调高量状态下按TB/T3396.4进行疲劳试验,经3×10°次荷载循环后各 零部件不应伤损,轨距扩大量不应大于6mm。
预埋件在混凝土轨枕或轨道板中的抗拔力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60kN。按TB/T3396.1 进行抗拔试验后预埋件不应损坏,在预埋件周边混凝土应无肉眼可见裂纹,但在靠近预埋件处允许有 少量砂浆剥离。
3.14预埋套管用油脂性能
预埋套管用油脂性能应符合扣件设计要求
4零部件主要性能要求
4.1.1零部件应满足使用要求并具有足够的强度,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应出现非正常裂损、膨胀等现 象,非金属零部件应能耐油、水侵蚀。
件应能耐油、水侵蚀。 型式尺寸应满足设计要求,原材料及成品性能应符合产品技术条件的规定。 4规定的振幅进行5×10°次疲劳试验后不应折断。
扣压件按表4规定的振幅进行5×10°次疲劳试验后不应折断。
表4扣压件疲劳试验振幅
4.3.1弹性垫层按附录C进行疲劳试验,经3×10°次荷载循环后不应裂损,永久变形不应大于10%, 静刚度变化率不应大于20%。
预埋套管内螺纹精度应满足与螺栓配合的要求,内螺纹的抗拔力应满足设计要求,且不应小于预 埋件抗拔力的1.5倍。
扣压件、螺栓(道钉)和螺母的表面应采用先进适用、不影响金属部件使用性能的方法进行防锈处 理。防锈处理后的零部件经120h中性盐雾(NSS)试验(GB/T10125)保护级不应低于5级(评级按 GB/T6461的规定进行)。在特殊腐蚀环境使用时防锈处理要求应另行规定
F,一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最小荷载,单位为千牛(kN); F,一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最大荷载,单位为千牛(kN); D一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 D——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
F,一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最小荷载,单位为千牛(kN); F,一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最大荷载,单位为千牛(kN); D,一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 D,——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
(规范性附录) 弹性垫层静刚度试验方法
通过试验机对弹性垫层施加垂向荷载,测定最大和最小荷载下弹性垫层的最大和最小垂向位移。
长度大于被测弹性垫层沿钢轨方向长度、宽度与弹性垫层配用的钢轨轨底宽度相同 平钢板,
长度和宽度不小于被测弹 不小于25mm的平钢板。当试验机 工作台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支承钢板的长度或货 ,支承钢板的厚度不小于40mm,
符合GB/T9258.1粒度为P120的砂布
在试验过程中能进行数字记录并画出荷载一位移曲线、采样频率不低于100H A. 4试验步骤
A.4.1室温(23℃)下静刚度试验
A.4. 1室温(23℃)下静刚度试验
试验室环境温度23℃±3℃。 开始试验前,将被测弹性垫层及试验用所有部件和设备在23℃±3℃的环境中至少静置24h。 在试验机上依次安装:支承钢板、砂布(有砂粒面朝上)、被测弹性垫层、砂布(有砂粒面朝下)、荷 载分布板(测试铁垫板下设置的弹性垫层时采用,荷载分布板按现场使用状态安放,使荷载分布板放置 在弹性垫层的有效区域)、加载钢板。在支承钢板上至少布置3个独立的位移传感器,等间距地测定加 载钢板的垂向位移,如图A.1所示。
试验室环境温度23℃±3么。 开始试验前,将被测弹性垫层及试验用所有部件和设备在23℃±3℃的环境中至少静置24h。 在试验机上依次安装:支承钢板、砂布(有砂粒面朝上)、被测弹性垫层、砂布(有砂粒面朝下)、荷 载分布板(测试铁垫板下设置的弹性垫层时采用,荷载分布板按现场使用状态安放,使荷载分布板放置 在弹性垫层的有效区域)、加载钢板。在支承钢板上至少布置3个独立的位移传感器,等间距地测定加 载钢板的垂向位移,如图A.1所示。
当利用试验机自身的位移传感器测定加载钢板的位移时,应消除试验机加载时自 统误差。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被测弹性垫层的名称和型号; b) 试件来源;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d) 试验方法; 试验日期; f) 试验结果; g) 试验人员。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被测弹性垫层的名称和型号; b) 试件来源; c)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d) 试验方法; e) 试验日期; f) 试验结果; g) 试验人员。
F2。—第a次循环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实际最大荷载,单位为干牛(kN); 第a次循环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l。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 第a次循环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2a时的位移,单位为毫米(mm); F,—10次循环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实际最小荷载平均值,单位为千牛(kN): F2——10次循环向被测弹性垫层施加的实际最大荷载平均值,单位为千牛(kN); D,—10次循环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1。时的位移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D2——10次循环被测弹性垫层在加载至F2。时的位移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通过试验机以恒定频率对弹性垫层施加垂向循环荷载,测定最大和最小荷载下弹性垫层的最大和 最小垂向位移。
3. 3. 1 试验机
能在3Hz~5Hz频率下施加至少80kN荷载、静态加载至少100kN荷载,精度等级1级的试 验机。
长度大于被测弹性垫层沿钢轨方向长度、宽度与弹性垫层配用的钢轨轨底宽 的平钢板。
测试铁垫板下弹性垫层时长度、宽度和厚度与铁垫板相同的平钢板。
长度和宽度不小于被测弹性垫层下部支承的长度和宽度、厚度不小于25mm的平钢板。当试验机 工作台的长度或宽度小于支承钢板的长度或宽度时,支承钢板的厚度不小于40mm。 B.3.5砂布
《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2014》能在3Hz~5Hz频率下测定垂向位移、示值误差0.01mm的位移传感器。 B.3.7记录设备
试验室环境温度23℃±3℃。 开始试验前,将被测弹性垫层及试验用所有部件和设备在23℃±3℃的环境中至少静置24h。 在试验机上依次安装:支承钢板、砂布(有砂粒面朝上)、被测弹性垫层、砂布(有砂粒面朝下)、荷 载分布板(测试铁垫板下设置的弹性垫层时采用,荷载分布板按现场使用状态安放,使荷载分布板放置 在弹性垫层的有效区域)、加载钢板。在支承钢板上至少布置3个独立的位移传感器,等间距地测定加
载钢板的垂向位移,如图A.1所示。 将位移传感器置零,而后施加70kN~20kN的循环荷载,加载频率4Hz,荷载循环1000次。记录 最后100次荷载循环并选取10个连续循环中实际施加的荷载F1、F2。和加载钢板位移D1、D2。(均为 3个位移传感器的平均值)。计算10个循环F1。、F2a、D1a、D2。的平均值,记为F,、F2、D,、D2。按公式 (B.1)计算弹性垫层动刚度:
...................(B. )
+...............(B.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被测弹性垫层的名称和型号; b) 试件来源; c)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d) 试验方法; e) 试验日期; f) 试验结果; g) 试验人员。
试验报告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a) 被测弹性垫层的名称和型号; 试件来源; 试验室名称和地址; d) 试验方法; e) 试验日期; f) 试验结果; g) 试验人员。
被测弹性垫层疲劳前的厚度,单位为毫米(mm); 被测弹性垫层疲劳后的厚度《海上双馈风力发电机变流器 NB/T 31041-2012》,单位为毫米(mm); 被测弹性垫层疲劳前的静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mm); ksi 被测弹性垫层疲劳后的静刚度,单位为千牛每毫米(kN/mm); D 弹性垫层疲劳永久变形,用百分数表示(%); 弹性垫层静刚度变化率,用百分数表示(%)。
通过试验机以恒定频率向弹性垫层施 口垂向循环荷载,经过3×10°次荷载循环后,测定弹性垫层 的永久变形和静刚度变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