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南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南湖隧道,由于没有具体的隧道信息,我无法提供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简介。南湖隧道可能是某个地方的特定工程项目,其施工组织设计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背景和目标:介绍隧道的地理位置、长度、设计用途、工程的重要性和预期工期等。
2. 设计与规划:包括隧道的地质结构分析、设计参数(如直径、长度、坡度等)、隧道形状(如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等。
3. 施工方法:可能采用的施工技术,如盾构法、明挖法、浅埋暗挖法等,以及为何选择这种技术。
4. 施工组织:施工队伍的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等,以及他们的职责分工。
5. 进度计划:详细的施工时间表,包括各个阶段的起止时间,以及关键节点的控制。
6. 安全与质量管理:包括施工安全措施、应急预案,以及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7. 资源配备:机械设备、材料、人力资源等的详细配置。
8. 环保与施工影响:如何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噪音、尘土、废水等的处理措施。
以上内容需要根据具体的南湖隧道项目进行填充。如果你能提供更详细的信息,我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简介。
南湖隧道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3.明洞边墙地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边墙基础混泥土灌注前应排除坑内积水,完成后应及时回填。
4.明洞衬砌施工应符合规范的有关规定。明洞衬砌和暗洞衬砌应连接良好
5.明洞拱圈外膜拆除后,应及时按设计做好防水层及纵向盲沟保证排水畅通
6.明洞拱圈混泥土达到设计1m,方可采强度后由人工夯实回填至拱顶以上用机械回填
SY/T 4113.2-2018标准下载 7.隧道洞口段围岩预加固措施洞口段围岩的自支护能力比较弱,有的甚至没有自支护能力。因此,在洞口段施工中最重要的是提高围岩的自支护能力,保证开挖及后续作业的进行
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开挖,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3.5m~4m之间,开挖出渣后即对岩面素喷一道C25级砼封闭岩面,为了消除施工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实现平行流水作业,加快工程进度,初期支护锚杆、钢筋网及砼复喷等工序可与开挖适当拉开一定的距离,距离一般控制在25m以内;Ⅲ级围岩相对Ⅱ级围岩岩性更弱,因而全断面循环进尺宜控制在2.5m~3m之间,开挖出渣后即进行锚杆、钢筋网、喷射砼等初期支护工作;Ⅳ级围岩比Ⅲ级、Ⅱ级围岩更差,因而为了防止坍塌、保证施工的,应遵循“短进尺、弱爆破、初期支护紧跟、及时闭合成环、加强监控量测”的原则,开挖采用中长台阶的方式,即先开挖上断面并初期支护,而后进行下断面及仰拱的开挖,开挖循环进尺控制在2.5m以内。为了控制的超挖和欠挖导致补炮多次扰动围岩,一定要做好光面爆破设计,使爆破后轮廓线最大程度接近测量弧线。
7.3.1.超短台阶法
这种方法分成上下两部分,但上台阶仅超前3~5m,只能采用交替作业。
超短台阶法施工作业顺序为:
用一台停在台阶下的长臂挖掘机或单臂掘进机开挖上半断面至一个进尺。安设拱部描杆、钢筋网或钢支撑。喷拱部混凝土。用同一台机械开挖下半断面至一个进尺。安设边墙锚杆、钢筋网或接长钢支撑,喷边墙混凝土(必要时加喷拱部混凝土)。开挖水沟、安设底部钢支撑,喷底拱混凝土。灌注内层衬砌。
也可采用小型机具交替地在上下部进行开挖,由于上半断面施工作业场地狭小,常常需要配置移动式施工台架,以解决上半断面施工机具的布置问题。
超短台阶法初期支护全断面闭合时间更短,更有利于控制围岩变形。能更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陷。
(1)机械装渣作业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并不得损坏已有的支护及临进设备;
(2)采用有轨式装渣打机械时,轨道应紧跟开挖面,调车设备应及时向前移动,或采用梭式矿车、转载机等设备进行边疆装渣;
(3)漏斗装渣时,漏头处应有防护设备和联络信号,装渣结束后漏斗处应加盖;
(4)在台阶或棚架上向下扒渣时,渣堆应稳定,防止滑坍伤人
1.为保证爆破质量,炮眼应符合以下要求:
a. 掏槽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间距误差和眼底间距误差不大于5cm。
b. 辅助眼:深度、角度按设计施工,眼口排距、行距误差均不大于5cm。
c. 周边眼:炮眼间距误差不大于5cm,外斜率不应大于5cm/n,与内圈最小抵抗线误差不大于10cm。
1. 钻爆作业时注意事项
a. 首先应对炮眼布置、数目、角度和深度、用药量,引爆方式、爆破顺序等应事先作好钻爆设计。
c. 炮眼方向在一个临空面的情况下,最小抵抗线不要与炮眼重合,宜垂直于层理面,眼间距要匀称。
底眼应超出设计轮廓线外10~20cm,眼深宜与掏槽眼相同,以防欠挖。
d.严禁在已爆破的残眼中继续钻眼。爆破后,应经过不少于15分钟的待避时间,排险人员才能进入工作面。
e. 在掌子面钻孔或其他作业时,不得同时向已成孔内装药。
f. 钻眼完毕,按炮眼布置图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经检查合格才得装药爆破。炮眼内泥浆、石粉应在装药前吹洗干净。
g.爆破期间,除引爆电路外,所有动力及照明电路均应断开或迁至距爆破地点不小于50m处。
h. 瞎炮处理。由于操作不良,爆破器材质量差等原因,引起药包没有爆炸。瞎炮危及安全,必须按照技术规程处理。在瞎炮处理完毕之前,不允许继续施工,除负责处理瞎炮人员外,所有无关人员均需撤离现场。
i.运输路线或道路应设专门的人员进行维护和养护,使其处于平整、畅通、状态
线路或道路两侧的废渣和余料应随时清除。
j.出渣车辆必须处于完好状态,制动有效,严禁人料混载,不准超载,超宽、超高运输。运装大体积或超长料具是,应有专人指挥,专车运输,并设置显示界限的红灯。
7.5隧道支护施工方法
为了充分发挥岩体的承载能力,应允许并控制岩体的变形。一方面允许变形,使围岩中能形成承载环;另一方面又必须限制它,使岩体不致过度松弛而丧失或大大降低承载能力。在施工中应采用能与围岩密帖、及时筑砌又能随时加强的柔性支护结构。这样,就能通过调整支护结构的强度、刚度和它参加工作的时间(包括闭合时间)来控制岩体的变形。
根据南湖隧道洞口段的地质情况,洞口采用加强衬砌,喷、锚、网和工字钢架作为施工临时支护,Ⅱ类围岩施工铺助措施为超前小导管预支护,Ⅲ类围岩施工铺助措施为超前锚杆,以确保洞口段稳固安全。
洞口浅埋段各类围岩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见表。
洞口浅埋加强段支护参数表
注:偏压段二次衬砌为钢筋混凝土,无偏压段为素混凝土。
7.5.2 洞身一般段
按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采用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以喷、锚、网为主,二次衬砌为模筑混凝土。支护参救根据结构分析与工程类比相结合确定,Ⅲ类衬砌为设仰拱,同时Ⅲ类衬砌向Ⅳ类围岩地段延伸10米,以保证结构和施工方法过渡安全。
洞身深埋段各类围岩隧道衬砌支护参数见表。
洞身深埋段复合式衬砌支护参数表
7.6.1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
超前小导管注浆(配合格栅钢架),注浆小导管既能加固洞周一定范围内围岩,又能支撑围岩。小导管一般采用热轧无缝钢管,环向间距可取20~40cm,沿隧道周边的外插角可取10~20°。采用现场加工小导管,喷射混凝土封闭岩面,凿岩机钻孔并将小导管打入岩层,注浆泵压注水泥浆。小导管采用外径φ42mm钢花管,管壁四周按15cm间距梅花形、钻设φ10mm压浆孔,钻孔角度、深度、密度及浆液配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压力符合规范要求。
7.6.2超前小导管设计
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应用于隧道Ⅳ、Ⅴ级围岩拱部超前注浆预支护,其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7.6.3小导管的安装
施工前,首先对掌子面进行喷射砼封闭,然后按设计要求布孔,采用手持风钻按布孔位置以外插角5°~7°钻孔,并将小导管沿孔打入,前后相邻两排小导管搭接长度不小于1m。对于地层松软类可用游锤或手持风钻直接将小导管打入;对于砂土类,可用Ф20钢管制成吹风管,将吹风管缓缓插入孔中用高压风射孔,成孔后将小导管插入。
⑴测量放样,在设计孔位上做好标记,用凿岩机或煤电钻钻孔,孔径较设计导管管径大20 mm以上。
⑵成孔后,将小导管按设计要求插入孔中,或用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从型钢钢架上部、中部打入,外露20cm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钢架上,与钢架共同组成预支护体系。
注浆前先冲洗管内沉积物,由下至上顺序进行。单孔注浆压力达到设计要求值,持续注浆10min且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或进浆量达到设计进浆量的80%及以上时注浆方可结束
7.6.5劳力、机具设备的配置
超前小导管每环设计数量为46根,每工班钻孔及注浆施工人员不宜少于10人,施工中应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调整。
防水层施工环境气温条件
由于地下建筑所处位置的不同,所遇到的地下水的类型和埋藏条件也不相同,因此必须针对地下水存在特点,采取“隔、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达到防水可靠,经济合理的目的。
隔,就是利用不透水或弱透水材料,将地下水隔绝在建筑空间之外
堵,就是采取措施封堵防水结构或防水构造破坏处(孔隙、裂缝等)的渗漏以及预制构件接缝处的密封措施水
排,就是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或将地表水疏导排除以及人为设置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出隧道
常用的结构排水设施有:盲沟—泄水孔—排水沟。而在施工期间,则应考虑施工排水。施工排水应结合结构排水进行。
施工排水包括洞外排水和洞内排水两部分
主要是做好洞口的防洪和排水设施,防止雨季到来时山洪或地面水倒流入洞。对于斜井、 竖井尤应多加注意。其次是将与地下水有补给关系的洼地、沟缝用粘土回填密实,并施作截水沟截流导排。
洞内水主要来源于地下水和施工用水。对于有污染性的施工用水,还应按环境保护要求经净化处理后方能排人河流。
洞内排水方式,根据路线坡度情况可分为两种:
①顺坡排水 即进洞上坡,一般只需按路线设计坡度(不小于0.5%),在坑道一侧挖出纵向排水沟,水即可以沿沟顺坡排出洞外。
②反坡排水 即进洞下坡,此时水向工作面汇集,需用抽水机排水
A 隧道侧壁纵向排水盲管采用116/100HDPE双壁打孔波纹管,隧道横向排水管采用DN50塑料排水管。DN50横向排水管纵向间距20m,局部地下水丰富地段加密。纵向排水管沿隧道两侧全隧贯通。
C 纵横向排水管用塑料三通联接,接头处外裹防水布,横向排水管应尽量设在环向盲沟处DB51/T 080-2017 四川省城镇供水管网运行管理标准,以便环向盲沟里的水能迅速排入排水沟。
D 隧道路面清洗及消防水与地下水分开排,通过路缘边沟排出洞外。
E 电缆沟积水通过竖向排水管和塑料三通与横向排水管相连接,排入纵向排水沟,竖向排水管纵向间距20m。
DB42∕T 1488-2018 岩石与混凝土自锁锚固技术规程7.7.5隧道内侧沟设置
A 墙背纵向排水管为116/100双壁打孔波纹管,外包一层防水布.。
B 超高段行车左侧管沟保持不变,右侧电缆沟及纵向排水沟高度随超高变化,则保持右侧纵向排水沟流水面及电缆沟底面与路线纵坡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