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清江路1号普通商品房(一标段)电气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清江路1号普通商品房(一标段)电气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详细的计划,用于指导电气系统的安装和施工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项目简介:这部分会介绍项目的总体概况,包括工程地址、规模、建设单位、电气系统的主要内容(如照明、插座、电力供应、安防系统等)和施工时间表。
2. 设计依据:列出所有设计文件、规范、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定。
3. 施工组织: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如项目经理、施工队伍、技术人员等的职责分工,以及施工流程和步骤。
4. 材料设备:列出所需的各种电气设备、材料的规格、型号、数量和供应商信息。
5. 施工技术方案:包括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电缆的选择、接地系统的设计,以及电气设备的安装方法。
6. 质量控制:制定出严格的质量检查和控制措施,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可靠和耐用。
7. 进度计划:详细的施工进度安排,包括各个阶段的开始和结束日期,以及关键节点的时间节点。
8. 安全施工:制定出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安全。
9. 环境保护: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音、尘土等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
10. 应急预案:对于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如停电、设备故障等,预先制定应对策略。
总的来说,这个设计是电气施工的蓝图,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文件。
清江路1号普通商品房(一标段)电气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4.4.4 外墙刚性防水套管安装:本工程室外电力电缆穿地下室剪力墙时需预留防水套管。套管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4.4.4.1套管管径应比套管大两号管径。
4.4.4.2套管一定采用钢套管。
4.4.4.3穿墙套管应保证两端与墙面平齐DB23/T 2841-2021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 第3部分:编制指南.pdf,用阻燃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塞,外部用腻子或密封胶封堵,管道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4.4.4.4套管内外表面积两端口要作防腐处理,端口要平整。
4.4.5 预留箱盒位置:为了保证箱盒位置及标高的准确,现阶段我们采取先预留箱盒位置后安装箱盒的办法。随着土建施7132艺的发展,本项工艺也会有所新的发展。具体做法是,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配电箱的位置处预留一个比箱体尺寸大的洞口,一般可要求左右各大50~lOOmm,上下各大150~200mm。这项工作必须提前考虑,对各种规格配电箱分别制作木套箱,钢筋绑扎时,通知钢筋工在配电箱位置做好预留洞和洞口钢筋加强工作。木套箱的做法可以参照土建门窗洞模板的做法。对于接线盒或开关、插座盒,留洞尺寸可定为150×250mm。这些洞的预留一般采取预埋聚苯板的办法。施工前加工定做或现场制作150×250×lOOmm的聚苯板块,施工中固定在所需要的位置。PVC管要插入木套箱或聚苯板中,管路排列要严格按照进入配电箱或盒的要求,管口必须封堵严密,以免灰浆渗人造成管路堵塞。
4.4.6 可挠金属管的敷设:2007年8月23日图纸会审回复的10问题,明确所有暗配管与桥架连接时,暗配管与配电箱连接时均采用与钢管同等管径的普里卡管,本工程普里卡管均为明装。
4.4.6.1可挠性金属管敷设的一般规定:
a刚性导管经柔性导管与电气设备、器具连接,柔性导管的长度在动力工程中不大于0.8m,在照明工程中不大于1.2m。
b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与刚性导管或电气设备、器具间的连接采用专用接头;复合型可挠金属管或其他柔性导管的连接处密封良好,防液覆盖层完整无损;
c可挠性金属导管和金属柔性导管不能做接地(PE)或接零(PEN)的接续导体。
4.4.7可挠性金属管敷设的施工工艺:
4.4.7.1 应在建筑结构期间安装好预埋件、预留孔、洞工作。 4.4.7.2采用预埋法固定支架,应在抹灰前完成;采用膨胀螺栓固定支架时,应在抹灰后进行。
4.4.7.3 配管稳盒应在土建喷浆装修后进行。
4.5 室内电缆桥架的电缆沿桥架敷设安装
本工程地下室电力电缆沿耐火槽式桥架敷设,消防控制电缆沿耐火桥架敷设。地上各电梯电力电缆均沿强电井内槽式桥架敷设至各层配电箱,弱电软导线或屏蔽电缆沿弱电井内桥架敷设。
4.5.1桥架敷设的一般规定:
4.5.1.1、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全长应不少于2处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金属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PE)或接零(PEN)可靠,且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a非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跨接铜芯接地线,接地线最小允许截面积不小于4mm2;
b镀锌电缆桥架间连接板的两端不跨接接地线,但连接板两端不少于2个有防松螺帽或防松垫圈的连接固定螺栓。
4.5.1.2桥架内电缆的敷设严禁有绞拧、铠装压扁、护层断裂和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4.5.1.3电缆桥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铝合金或玻璃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15m设有伸缩节;
b 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不小于桥架内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见表;
表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c 当设计无要求时,电缆桥架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为1.5~3m;垂直安装的支架间距不大于2m;
d 桥架与支架间螺栓、桥架连接板螺栓固定紧固无遗漏,螺母位于桥架外侧;当铝合金桥架与钢支架固定时,有相互间绝缘的防电化腐蚀措施。
e电缆桥架敷设在易燃易爆气体管道和热力管道的下方,当设计无要求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应符合下表规定:
桥架与管道的最小净距(m)
f 敷设在竖井内和穿越不同防火区的桥架,按设计要求位置,有防火隔堵措施。(详见桥架穿楼板防火封堵方案)
g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紧固,防松零件齐全。
4.5.2桥架安装的施工工艺
4.5.2.1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距一般为1.5~3m,垂直敷设时固定点一般不大于2m。弯通弯曲半径不大于300mm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结合处300~600mm的直线段侧设置一个支、吊架。当弯曲半径达于300mm时,还应在弯通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应设有伸缩节。
4.5.2.2电缆桥架垂直敷设时,其支架间距不大于2m;水平敷设时,其支架间距一般为1.5m,在桥架转弯处需增设支架。桥架弯通弯曲半径不大于300mm时,应在距弯曲段与直线段接合处300~600mm的直线段侧设置一个支、吊架。当弯曲半径大于300mm时还应在弯通中部增设一个支、吊架。
4.5.2.3桥架的敷设时间距为:桥架上部距离顶棚或其它障碍物不应小于0.3m。控制电缆桥架间不应小于0.2m。几组电缆桥架在同一高度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各相邻电缆桥架间应考虑维护,检修距离,一般不宜小于0.6m。
4.5.2.4电缆桥架在穿越防火墙及防火楼板时,应采取防火隔离措施,防止火灾沿线路沿燃;配合土建施工预留洞口,在洞口处预留好护边角钢,施工时根据电缆敷设的层数和根数用l50*50*5的角钢做固定框,同时将固定柜焊在护边角钢上;也可先做好框在土建施工中砌体或浇灌混凝土时安装在墙板中。
4.5.2.5支架与预埋件焊接固定时,焊缝饱满;膨胀螺栓固定时,选用螺栓适配,连接坚固,防松零件齐全。
4.5.2.6由桥架引出的配管使用钢管或普利卡管,当桥架需要开孔时,应用开孔机开孔,开孔处应切口整齐,管孔径吻合,严禁用气、电焊割孔。钢管与桥架连接时,应使用管接头固定。
4.5.3桥架内电缆敷设的一般规定:
4.5.3.1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
4.5.3.2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管子管口处等做密封处理;
4.5.3.3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及每隔5~10m处设固定点;敷设于垂直桥架内的电缆固定点间距,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表: 电缆固定点的间距(mm)
4.5.3.4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做法详见图集《》P页)
4.5.4桥架内电缆敷设的施工工艺:
4.5.4.1电缆桥架水平敷设时,应将电缆安装列图敷设,单层摆放,排列整齐,不得交叉,拐弯处应以最大截面积弯曲半径为准。不同等级电压的电缆应分层敷设,同压电缆的电缆沿桥架敷设时,电缆水平净距不得小于35mm。首层两端,转弯处两侧及每隔5~10m应固定1次。
4.5.4.2电缆桥架垂直敷设时,一般宜自上而下敷设,在土建没拆吊车前,用吊车将电缆吊至楼层顶部;敷设前选好位置,架好电缆盘,电缆向下弯曲部位应用滑轮支撑电缆,在电缆轴和盘处以及楼层处应设制动和防滑措施;自上而下敷设时,低层小截面电缆可用滑轮和大绳人力牵引敷设,高层大截面电缆应用机械牵引敷设,敷设应安排列图进行,以免交叉,排列应整齐,间距应均匀,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处设固定点;垂直敷设于桥架内的电缆,每敷设一根应固定一根,全塑电缆每1m应固定1次,其他电缆固定点为1.5m,控制电缆固定点应为1m。
4.5.4.3电缆终端头、电缆接头的制作安装符合下列要求:
a芯线连接紧密,绝缘带包扎严密。
b交联电缆头的半导体带、屏蔽带包缠不超越应力锥中间最大处,锥体坡度均匀,表面光滑。
c电缆头安装、固定牢靠,相序正确,标志准确清晰。
4.5.4.3桥架支撑件安装
a支架与吊架所用钢材应平直,无明显扭曲。下料后长短偏差应在3mm以内,切口出应无卷边,毛刺。
b自制支架与吊架所用扁铁规格不应小于30×3mm,扁钢规格不小于25×25×3mm,圆钢不小于中8。自制吊支架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防腐处理。
c支架与吊架在安装时应挂线或弹线找直,用水平尺找平东莞市峰景花园一区项目ALC墙板应用方案.pdf,以保证安装后横平竖直。
d固定支点间距一般不应大于1.5~2m。在进出接线盒、箱、柜、转角应设固定支持点。
e支架与吊架必须安装牢固,保证横平竖直,在有坡度的建筑物上安装支架与吊架应与建筑物的坡度、角度一致。
4.5.5直埋电缆敷设:室外电缆埋设:本工程由室外箱变引入室内配电室的电力电缆采用铠装交联电力电缆距地0.8m埋设,穿地下室剪力墙时需增设刚性防水套管。
4.5.5.1电缆直埋应按符合下列施工工艺要求:
a电缆敷设时,在电缆起、终端头与电缆接头附近应留有备用长度,直线电缆应在全长留出适当余度,可做波浪敷设。
b电缆沟开挖:根据定位放线,电缆的多少,确定挖槽的宽窄DB14T 2538—2022标准下载,土方量较大的可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突防效地采用人工开挖。直埋电缆的上下方需点不小于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并盖上混凝土板或用砖做保护盖板,其盖板宽度应超过电缆两侧各50mm。
c铠装电缆敷设:平整沟底,清理杂物,在沟底铺上100mm厚的软土或沙层,电缆敷设可用人力拉引,或机械牵引,当电缆较重时,宜采用机械牵引,当电缆较短时,可采用人力拉引。
d当电缆敷设完毕,经检查无问题并经监理或建设单位确认后可回填,先回填100mm砂或软土,盖土混凝土或砖保护盖;混凝土保护盖,可采用C15混凝土制作厚度35mm,保护盖板也可采用C15钢筋混凝土制作,在分层回填土每200~300mm夯实1次,填平填实,并做好隐蔽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