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5/T 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pdf

DB45/T 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B45/T 2151-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8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8925
免费资源

DB45/T 2151-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45/T 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pdf简介:

DB45/T 2151-2020《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是一份由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发布的文件。该规程主要针对山区河流中,由于水力发电枢纽(如水电站)的运行对航道产生的影响,规定了相关的水文观测与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程内容可能涵盖了以下关键点: 1. 观测站点的设置:规定了在枢纽运行影响区域设置水文观测站的合理位置和频率,以获取准确的水位、流量、流速等数据。 2. 数据采集与测量:详细描述了水文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使用何种仪器、如何处理实时数据等。 3. 数据分析方法:规定了如何分析枢纽运行对航道水文特性(如洪水期、枯水期的改变)的影响,以及如何预测未来可能的水文变化。 4. 风险评估:对枢纽运行对航道安全可能带来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和管理策略的制定。 5. 应急响应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洪水或干旱,提出了相应的应急观测和应对措施。

总的来说,这份规程是为保障山区河流航道的正常运行,减少水电枢纽运营对航道环境的影响,提供了一套科学、系统的操作指南和规范。

DB45/T 2151-2020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观测与分析规程.pdf部分内容预览:

西壮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45/T21512020

CJJ∕T 68-96 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水文观测... 通航水位、 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 1 附录A(规范性)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河段通航水位推算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基本规定.. 水文观测... 通航水位、 整治水位和整治线宽度 附录A(规范性) 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河段通航水位推算

DB45/T 21512020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水运管理处、水利部交 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庞雪松、陆宏健、曹民雄、冯小香、谢殿武、马爱兴、张明、韦作明 李旺生、邹智、谢涛、吴信、麦建清、王秀红、黄伟军、周昱瑛、苏达宁、李玉婷、蒋乙平、黄湘、 杨奕健、胡颖、邓涯、汪路瑶

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宣贯。 本文件由广西交通运输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水运管理处、水利部交 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覃昌佩、庞雪松、陆宏健、曹民雄、冯小香、谢殿武、马爱兴、张明、韦作明 李旺生、邹智、谢涛、吴信、麦建清、王秀红、黄伟军、周昱瑛、苏达宁、李玉婷、蒋乙平、黄湘、 杨奕健、胡颖、邓涯、汪路瑶

DB45/T21512020

全球卫星定位与数 实时动态差分定位技术。

DB45/T 21512020

变动回水区fluctuatingbackwaterregion 枢纽上游距坝址最远的尖灭点与最近尖灭点之间的区段。 3.8 常年回水区 permanentbackwaterregion 枢纽上游距坝址最近的尖灭点与坝址之间的区段。 3.9 综合历时曲线 synthetic duration curve 某一水文要素在其多年资料按序排列后大于等于不同定值的累积时间曲 3.10 保证率reliability 某一水文要素在其统计系列中大于等于不同定值的历时百分比。 3.11 重现期recurrenceinterval 大于等于或小于等于一定量级的水文要素值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年数。 3.12 整治水位regulationstage 对整治目标区段航行条件有显著改善,与整治流量相对应的水位。 3.13 整治线regulationlines 整治河段在整治水位时,设计新河槽左右两侧的轮廓线, 3.14 整治线宽度 regulationwidth 设计新河槽在整治水位时的宽度,即左右两侧整治线之间的水平距离

坐标系的关系,采用工程项目高程基准时应明确其与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 4.2水文观测工作开始前,应对采用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进行校核;如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应增设控制点。 4.3水文观测仪器设备应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并进行现场校验和比对。 4.4使用新技术和新仪器前,应进行验证,观测成果满足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本标准相应精度 要求时方可使用。 4.5收集的水文资料系列应查明其来源、精度、人类活动的影响和存在的问题,采用系列应满足可靠 性、一致性和代表性的要求。 4.6水文分析与计算应以观测河段及上下游的水文站、水位站、专用站观测资料为主要依据。 4.7山区河流受枢纽运行影响航道水文分析与计算时,应区分下列两种情况: a)受枢纽回水影响的航道,按回水尖灭点影响范围分为上游变动回水区和常年回水区; b)受枢纽调度运行影响明显的下游航道。

4.8水文观测数据整理符合下列规定:

水文观测原始记录不得擦、涂、刮和改学;

DB45/T21512020

C)各观测要素应归算至所要求的基准; d)相应水文要素应绘制过程线、图表,并编制成果表。 4.9观测河段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时,可根据需要通过与上下游或邻近水文站、水位站、专用站的观测 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查插补延长工程所需的相关水文资料。对无资料地区,应根据工程需要及时进行调 查和设立专用站进行相关水文要素的观测。 4.10水文分析与计算成果应进行合理性检查

5.1.1应收集下列资

a 能充分反映测区的水位变化; 6 水尺布设的密度能控制全测区的水位变化,基本水尺、临时水尺根据观测需要和河型特征设置; C 有明显横比降的河段或重点观测河段应在两岸的相应位置设立水尺; d 水尺应设置于稳固处、垂直于水面,不易被船只碰撞,且便于水位观测和水准测量; 同一站点设置两根或两根以上水尺时,两相邻水尺的重叠部分取0.1m~0.3m; 水尺的设定范围,满足观测期间内高水位时尺顶不淹没,低水位时尺底不露出:

DB45/T 21512020

洪中枯水期水位观测时,同一组的各水尺或自记水位计宜设置在同一断面线上。受地形限制偏 离断面线时,偏离距离不宜超过5m。 2.51 使用水尺观测水位符合下列规定: a 观测和记录应整点进行;水位暴涨暴落或有特殊需要时,应加密观测,并记录测前、测后的气 象等情况; b 用于水位观测的时钟允许误差应为土1min,超限时应校正,并将校正情况记入观测手簿; C 水位读数应取连续3次读数的平均值,读数应估读至1mm; d 水面达到两根水尺重叠范围时,应同时读取两根水尺的读数,并归算为基尺零点上的水位,其 差值≤20mm,并把平均值作为水位观测值; 各水尺的读数均应归算为基尺零点上的水位 因故未按时观测水位时,应及时补测并按实际观测时间测记,严禁伪造; 名 水位观测频次应符合表1的要求。

5.2.6 自记水位计设置满足下列要求: 设置自记水位计的同时应设置校核水尺; b) 保证自记水位计的传感器稳固,低水位时不干出,高水位时在其量程之内,并便于校核。 5.2.7 使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符合下列规定: a 观测前,应联机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检查各项参数设置是否正确,并应校正时钟: b 绝压型自记水位计工作期间应同步测定大气压值: C 岸边设置的临时自记水位计应在测前、测后以其他观测方式进行水位校核,校核时间应不少于 30min,测记间隔≤10min,校核互差应<20mm; d) 实施长期系列水位观测时,每15d应至少校核一次,时间不应少于2h,测记间隔应为10min, 校核互差值≤20mm; e 采用自记水位计观测水位的走时误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自记水位计的充许走时误考

5.2.8采用RTK观测水位时应符合JTS131的有关规定。

DB45/T 21512020

d)测流垂线的定位误差应符合公 式中: △d—测流垂线的定位误差(m)

d)测流垂线的定位误差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 △d≤5+1.5H. 式中: △d测流垂线的定位误差(m):

d)测流垂线的定位误差应符合公式(1)的要求; 式中:

DB45/T 21512020

片一垂线水深(m)。 e)水流正常、水位平稳时,测速历时不宜少于100s;水位涨落较快时,可减少至50s;水位暴 涨暴落或有水草等漂流物影响时,可减少至20s;流速较小时,应至少延长至流速仪第四个信 号。 5.3.7采用解析法计算断面流量时,应测量流向偏角,其大于10°时,应进行测点流速改正 5.3.8同一控制断面和各相关控制断面的流量闭合差应<±5%,

5.4.1垂线流速、流向观测应与流量观测同步进行。 5.4.2垂线流速、流向可采用ADCP、转子式流速流向仪等设备进行观测。 5.4.3断面布设应满足5.3.3的规定。 5.4.4采用ADCP观测除应满足5.3.5的规定外,对表、底层非实测区域内的流速、流向,应根据垂线 流速分布特征进行合理性分析。 5.4.5采用转子式流速流向仪观测应满足5.3.6的规定。 5.4.6流速测量精度应为0.02m/s,流向测量精度应为2°

【天津市】《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程DB/T 29-176-2016》5.5表面流速、流向和比降观测

5.5.1表面流速、流向观测时,风力不宜超过三级。 5.5.2表面流速、流向宜采用浮标法观测,浮标的定位允许误差应不大于图上土1.5mm,采用等时或 等距定位时,最大定位点间距不宜超过图上30mm。 5.5.3同一河段各测次所用浮标规格宜相同,入水深度不宜大于水深的1/10,水面以上高度不宜大于 0.1m。 5.5.4浮标的布设应根据水流趋势和观测需要进行。应布设不少于3条测线,其中应有一条测线流经 主流区,分汉河段应有1条测线进入汉道。观测河段较长时,可分段进行。 5.5.5浮标法宜采用遥测定位,测船跟踪定位时,测船应靠近浮标,但不应影响其漂移轨迹, 5.5.6表面流速、流向观测时,应观测各基本水尺水位、临时水尺水位、比降水尺水位,并同时记录 气象、漂浮物、风浪等情况。

5.5.7比降水位观测符合下列规定

a 比降水尺位置、数量、水尺间距和观测时间等应满足工程和研究的需要;同一测区的比降水尺 应同步观测; b 枯、中、洪水期的比降宜在同一断面线上观测水位; C 流态变化或水位涨落变幅较大时,可按20min的等时距同步观测1h以上,并取均值作为比降 水位; d 岸边与河心水位有明显差异时,宜加测河心水位,并分别计算相应的比降。 5.8 河心比降观测符合下列规定: a 河心比降可采用RTK观测,其平面定位允许误差应不大于图上士1.5mm;河心水位测量允许误 差应不大于土50mm;平面位置宜采用不大于图上30mm的等距定位; b 测定RTK天线零点高程时,测船载重量应与河心比降观测时的测船载重量相一致,其测定允许 误差应为±20mm; C 测船应在河道主流处于自然漂流状态; d 每条测线应至少选择测区中有代表性的一处比降水尺,观测起、水位。

JGJ∕T 489-2021 历史建筑数字化技术标准DB45/T21512020

7河心比降观测数据整理和分析符合下列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