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_(高清).pdf

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_(高清).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SL 27-2014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4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47872
免费资源

SL 27-2014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_(高清).pdf简介:

"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_(高清).pdf" 是一份关于水闸建设的施工标准规范。SL(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验收标准)是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领域的行业标准,27-2014 版本更具体地规定了水闸的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管理标准。这份规范涵盖了水闸的结构设计、材料选用、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安全措施等方面,对保证水闸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作用。由于是高清版,图像和文字都比较清晰,便于施工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查阅和学习。

SL 27-2014水闸施工规范_(高清).pdf部分内容预览:

1初灌混凝土时,导管下部底口至孔底距离宜为0.3~0.5m。 2初灌混凝土时,储料斗的混凝土储料量应使导管初次埋 入混凝土内深度不小于1m;初灌的储备量应计算确定。 3灌注应连续进行,导管埋人深度应控制在2.0~5.0m; 混凝土进入钢筋骨架下端时,导管宜深理,并放慢灌注速度。 应及时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面的高差,并填写灌注 记录。 4灌注的桩顶高程应比设计高程加高0.5~0.8m;桩头宜 人工凿除。 5应随时测定混凝土的落度。 6桩径大于1.0m或桩体混凝土量超过25m²的单桩,灌注 昆凝土时应留一组混凝土试块,反之,每个灌注台班留置混凝士 式块不应少于一组。 .4.15桩基施工完成后,应根据GB50202进行桩身质量检验 和承载力检验。

6.5.1施工前应处理作业面上空和地下障碍物。场地应平整 排水畅通,并满足桩机承载力的要求。 6.5.2预制桩应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方可 起吊,吊索与桩身间应加衬垫,起吊应平稳,防止撞击和振动。 6.5.3依据工程地质条件、桩型、单桩承载力、桩的密集程度 及施工条件选择桩锤。 6.5.4桩基施工前应做打桩工艺性试验,以检验桩机设备和施 工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数量不少于2根。 6.5.5预制桩施打宜重锤低击,桩帽或送桩帽与桩周围的间隙 为5~10mm,桩锤与桩帽、桩帽与桩顶之间应有弹性衬垫。 5.5.6设计桩尖置于坚硬十层时、应以贯人度控制为主地小

程未达到设计要求时,应继续锤击3阵,并以每阵10击的贯入 度不大于设计规定的数值确认,必要时,施工控制的贯入度应通 过试验确定

6.5.7设计桩尖置于软土层时,应以桩尖设计高程控制为主, 贯人度值为辅。

6.5.7设计桩尖置于软层时,应以桩尖设计高程控制为主CJ 3062-1996 燃气燃烧器具使用交流电源的安全通用要求

6.5.9群桩施工时,应自中间向两个方向或四边施打,并有减 少桩位位移措施。

1静力压桩宜选择液压式压桩工艺,压桩机的每件配重应 用量具核实。 2最大压桩力不应小于设计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必要时现场试验确定。 3宜将每根桩次性连续压到位,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 0.5%,依据现场试桩试验确定终压力标准。 6.5.13桩基完成开挖土方时,应制定合理的开挖顺序和控制措 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5.14施工完成后,应根据GB50202进行桩身质量检验和承 载力检验

6.6.1水泥土搅拌桩分为喷浆搅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喷粉 搅拌法(以下简称干法)。

6.6.1水泥土搅拌桩分为喷浆搅拌法(以下简称湿法)和明

地积水时应抽水清淤,回填黏性士并压实,不应回填杂

6.6.3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少

通过工艺性试桩确定水泥浆的水灰比、泵送时间、搅拌头 提升速度、复搅深度等参数,以保证水泥用量能足额掺人。其 升速度宜控制在0.5~0.8m/min,

6.6.8湿法施工应满足下列规

1施工前应校准灰浆泵的压力和输浆量,出浆口压力应在 0.4MPa以上。 2当水泥浆液到达出浆口,应喷浆搅拌30s,在水泥浆与 桩端土充分搅拌后,再开始提升搅拌头。 3施工时因故而停浆,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浆面以下 0.5m,待恢复供浆,再喷浆搅拌提升。

6.6.9于法施工应满足下列规定

6.6.9十法施工应满足下列规定: 1施工前,应检查搅拌桩机的供粉泵、送风(粉)设备及 管路的密封性。管路长度不宜大于60m。送风(粉)的空压机 性能:风压应不小于0.6MPa,风量应不小于6m²/min。 2预搅下沉搅拌头到达设计桩底以上1.5m时,应开启喷 粉机提前进行喷粉作业。当搅拌头提升至设计桩顶面以上0.5m 时,喷粉机停止喷粉,并慢速搅拌1~2min。 3施工过程中因故停止喷粉,应将搅拌头下沉至停喷面以 下1.0m处,待恢复喷粉时再喷粉搅拌提升。 4搅拌头旋转一周的提升高度不应超过15mm。

1成桩7d后,开挖量测停浆(灰)面下0.5m处成桩直 径,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5%。 2成桩28d后,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做抗压强度 检验和桩体标准贯入检验。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 3根。 3成桩28d后,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和单桩 载荷试验。检验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6.7水泥粉煤灰碎石桩

6.7.1施工前应根据加固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 施工工艺。粉土、黏性土地基宜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地下水 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中密砂土地基宜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 成桩。

6.7.1施工前应根据加固层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选择 施工工艺。粉土、黏性土地基宜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地下水 位以上的黏性土、粉土、中密砂土地基宜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 成桩。 6.7.2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试验,按确定的配合比 拌制混合料。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的落 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落度宜为30~ 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部浮浆厚度不宜超 过200mm。

6.7.2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试验,按确定

拌制混合料。长螺旋钻孔、管内泵压混合料灌注成桩施工的落 度宜为160~20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施工的落度宜为30~ 50mm,振动沉管灌注成桩后,桩顶部浮浆厚度不宜超 过200mm。

深度后,应控制提拨钻杆时间,混合料泵送量应与拔管速度相配 合,不应在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层内停泵待料;振动沉管灌注成 桩施工应匀速拔管,当混合料加至投料人口平齐后,宜在原地留 振10s后边振边拨管,拔管速度控制在1.2~1.5m/min,淤泥 或淤泥质土中拔管速度可适当放慢。

6.7.5施工应采用隔排、隔桩跳打,施打桩与已打桩的间隔时 间不应小于7d。

位允许偏差为士0.4倍的桩径;条形布置的桩基础,桩位允许偏 差为士0.25倍的桩径;单排布桩,桩位允许偏差应为士60mm。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时,桩顶面以上1.0m宜用人工开挖。挖土 和截桩时,不应造成桩身断裂和扰动桩间土。

6.7.10桩基施工完成28d后,应进行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和 单桩静载荷试验。地基承载力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点。单桩静载 荷试验不应少于3根。采用低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桩身完整性,数 量不应小于总桩数的10%

6.8.1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可采用点夯2~3 遍。对于渗透性弱的细颗粒土,夯击遍数可适当增加DBJ61/T 127-2017标准下载,最后再以 低能量满夯2遍。

6.8.2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取

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当缺少实测资料时,可根据地基 土的渗透性确定,对于渗透性较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少

于21~28d;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6.8.3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底面直径 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击点之间。以后每遍 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6.8.4强夯施工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 础外边线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 于3.0m。 6.8.5应制定强夯施工试验方案,进行现场试夯。对不同的土 质,试夯结束一至数周后应进行场地测试 并与强夯前的测试 数据进行对比,检验强务效果,确定强夯施工采用的各项参数。 6.8.6强夯的夯锤质量可取100~400kV。其底面形式宜采用 圆形或多边形。夯锤底面积宜按土的性质确定, 锤底静接地压力 值可取2540kPa, 对于细颗粒土锤底静接地压力宜取较小值。 夯锤的底面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与其顶面贯通的排气孔,孔径可取 0.25~0.3m。 6.8.7强夯施工机械宜采用带有自动脱钩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或其他专用设备。采用履带式起重机时可在臂杆端部设置辅助 门架,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落锤时机架倾覆。 6.8.8地下水位较高,夯坑底积水影响施工时,地下水位应降 低至坑底面以下2.0m。夯坑内或场地积水应及时排除。 6.8.9强夯施工前,应查明作业场地地下是否存在既有构筑物 和各种管线,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强夯施工而造成损坏。 6.8.10强夯施工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产生有害影响时,应采取 防振或隔振措施。 6.8.11施工中应检测下列工作,详细记录各项施工参数及施工

于21~28d;对于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 6.8.3夯击点位置可根据基底平面形状,采用等边三角形、等 腰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第一遍夯击点间距可取夯锤底面直径 2.5~3.5倍,第二遍夯击点位于第一遍夯击点之间。以后每遍 夯击点间距可与第一遍相同,也可适当减小。 6.8.4强夯施工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每边超出基 础外边线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 于3.0m。

1开夯前应检查夯锤质量和落距,以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 合设计要求。 2每一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线进行复核建筑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夯完后检查夯

坑位置,发现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3检查每个夯点的夯击次数和每击的夯沉量。 6.8.12地基承载力检验,应间隔一定时间进行。对于碎石土和 砂土地基,其间隔时间可取14d;低饱和度的粉土和黏性土地基 可取2128d。 6.8.13地基承载力检验可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 的方法,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 定,不宜少于3处。地基承载力检验也可采用静载荷试验的 方法。

6.8.13地基承载力检验可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相结合 的方法,检验的数量应根据场地复杂程度和建筑物的重要性确 定,不宜少于3处。地基承载力检验也可采用静载荷试验的 方法,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