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1041-202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置式零冷水系统技术条件.pdf简介:
NB/T 11041-2022 是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置式零冷水系统技术条件》。该标准主要针对的是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一种利用空气中的热量来产生热水的设备)中内置的零冷水系统的技术要求。
零冷水系统是指在热水器运行时,能够直接提供冷水,无需等待热水预热的过程。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中,零冷水系统通常包括冷水管道、循环泵、温度传感器等组件,其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系统设计:要求零冷水系统设计合理,能够与热泵热水器的热水系统无缝对接,且在保证供水安全的同时,能有效提高使用效率。
2. 稳定性:系统需要有良好的稳定性,能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运行,如温度变化、水源压力变化等。
3. 温度控制:系统应能精确控制冷水温度,以防止过冷或过热对设备和用户造成影响。
4. 节能性:零冷水系统需要有较高的能效比,减少运行成本,同时符合环保要求。
5. 安全性:系统应具有防水、防漏等安全保护措施,以避免安全事故。
6. 维护与保养:要求零冷水系统易于维护和保养,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总的来说,该标准旨在规范内置式零冷水系统的生产和安装,提升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整体性能和用户体验。
NB/T 11041-202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置式零冷水系统技术条件.pdf部分内容预览:
NB/T 110412022
前产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 零冷水系统安装要求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附录A(规范性) 零冷水系统安装要求
厂房七桩记录.pdf本文件按照GB/T1.1一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本文件由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能源行业农村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NEA/TC8)归口。 本文件由中国节能协会负责组织起草。 本文件起草单位: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中厂 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绍兴市上虞诺丁汉新能源有限公司、广东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 阳帆节能开发有限公司、浙江豪瓦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合肥荣事达太阳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 有限公司、艾欧史密斯(中国)热水器有限公司、上海海立电器有限公司、国际铜业协会(中国)、合肥新沪屏 蔽泵有限公司、广东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山东中科蓝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创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聚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顺祥、彭玉坤、王磊、沈惠飞、赵密升、王凯峰、韩夏、张会军、顾超、柳飞、黄之敏 赵恒谊、陈桂英、桂海燕、王伟、张自波、杨海涛、孙强、王娟娟、徐文勇。
NB/T 110412022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置式零冷水系统技术条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785.1一2010电声学声级计第1部分:规范 GB4706.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 (B4706.7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供热和供水装置固定循环泵的特殊要求 GB/T23137家用和类似用途热泵热水器
B/T2313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
4.1.十安装内置式零冷水系统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应符合GB/个23137的规定。 4.1.2零冷水系统应能独立工作,控制模式应为温控模式、手动模式、定时模式和水控模式中的一种或 多种。 注:温控模式为设定温度进行管路冷水预热的模式;于动模式为于动操控热泵热水器控制器进行单次管路冷水预热的 模式;定时模式为设定时间间隔进行管路冷水预热的模式;水控模式为用水流开关进行管路冷水预热的模式。 4.1.3零冷水系统的安装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系统的电气安全应符合GB4706.1和GB4706.
按5.4给出的方法试验,温控模式和定时模式的出热水时间应不大于10s,手动模式和水控模式 水时间应符合表1的规定
1:管路长度为热泵热水器储水箱热水出口距离用户最远用 2:计算出热水时间时,1为无量纲数值
4.5.1零冷水系统运行时不应有异常噪声和振动。 4.5.2零冷水系统在半消声室测试噪声,其测试值(声压级)应不大于48dB(A),且不超过标称值十3dB (Λ)。 4.5.3零冷水系统在全消声室测试时,噪声值应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其限定值在4.5.2限定值基础 上+2dB(A)
4.5.1零冷水系统运行时不应有异常噪声和振动。 4.5.2零冷水系统在半消声室测试噪声,其测试值(声压级)应不大于48dB(A),且不超过标 (A)。 4.5.3零冷水系统在全消声室测试时,噪声值应注明“在全消声室测试”,其限定值在4.5.2 上:+2dB(A)
流试验达到稳定状态时,各参数的读数允差应符合
表2各参数的读数允差
1.2零冷水系统试验时,应控制额定电压或额定电压范 产均值在土2%波动,频率 波动。 1.3 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表3的规定
3试验用仪器仪表应符合表3的规定
a) 水管为DN20的PPR管,弯头规格为DN20XEN3.5; b) 管路按回字形连接,通过阀门切换实现不同的管路长度,管路无保温措施; C) 按管路长度确定弯头数量,管路长度在(0,50)m时,弯头数量为5;管路长度在[50,100)m时,弯 头数量为10;管路长度在[100,150)m时,弯头数量为15; d)储水箱出水口与用水点之间的水管中间位置为测点1; e)用水点为测点2; f)储水箱进水口与用水点之间的水管中间位置为测点3; g)3个测点各布置1个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浸没于管道内部。
气安全试验方法按GB4706.1和GB4706.71的
向零冷水系统施加水压,水压以0.13MPa/s的速率增至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水系统最大允许工作压 力的2倍,并在该值保持5min,试验期间检查并记录零冷水系统有无泄漏、永久变形和破损现象
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a)在干球温度20°C的环境工况下,关闭储水箱进出口阀门.开启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a) 在干球温度20℃的环境工况下,关闭储水箱进出口阀门,开启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将储水箱内的
NB/T 11041 2022
水加热至55℃; b)通过外接辅助水箱和三通阀将零冷水系统管路的水温循环至3个温度传感器均为(25土2)℃,关 闭辅助水箱水路; c) 1M 温控模式和定时模式:打开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储水箱进出口阀门,开启零冷水温控模式或定时模 式10min后,在3个任意时间开启用水点用水,分别记录温度传感器2达到40C所需要的时 间,3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即为该控制模式的出热水时间; d)手动模式和水控模式:打开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储水箱进出口阀门,开启手动模式或水控模式,在 循环水泵启动时开始计时,到温度传感器2达到40℃所需要的时间,即为该控制模式的出热水 时间。
5.5.1测定场所应为反射平面上的消声室或半消声室,被测试零冷水系统的噪声与本底噪声之差应为 10dB(A)以上。 5.5.2零冷水系统按有关技术条件进行安装,内置零冷水系统的水箱装置或外机装置应安放在5mm厚 的橡胶垫(邵氏硬度为45)1。 5.5.3选择任一工作模式,使零冷水系统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单独运行,进出水口通过管路连接形成 闭环循环管路。 5.5.4按图2所示,距样机正面(按使用说明规定)和左右两侧面(中心线呈90°)各1m远处(样机最外 沿为参照),其测点高度为零冷水系统高度处的3个测点。
零冷水系统噪声测点示意
5.5.5测量的传声器应正对被测机方向。声级计应采用“慢”时间计权特性测量,当声级计指针摆动不大 于土3dB时,取观测时最大与最小声压级的平均值;超过土3dB时,应采用合适的噪声仪器系统进行 检测。
式中: Ip 测量表面平均A计权或倍频程声压级的数值,单位为分贝[dB(A)]; N 测点总数,单位为个; i点A计权或倍频程声压级的数值,单位为分贝[dB(A)]。
Lp=10lg[(1/N)(10)]
NB/T 110412022
通过分析用户家的水管走向及安装环境,确认是否适合安装零冷水系统。管路过长或支路过长 用零冷水系统。循环管路总长度宜不超过100m,水管管径应至少为DN15
A.2.1按照图A.1安装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热水管和回水管构成一个完整的循环水系统。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进水口前端的回水管路上应
GB/T1456-2021 夹层结构弯曲性能试验方法.pdfA.3.1按照图A.2安装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图A.1用户家有回水管路的零冷水热泵安装示
图A.2用户家无回水管路的零冷水热泵安装示意图
NB/T 11041 2022
A.3.2距离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最远用水点的冷热水管中间应安装单向阀。 A.3.3管路中应无2组或以上的并联回水管路
A.3.2距离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最远用水点的冷热水管中间应安装单向阀。 A.3.3管路中应无2组或以上的并联回水管路
DBJ∕T 15-142-2018 广东省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A.4安装后的注意事项
A.4.1安装完毕后应先通水进行排气,然后再通电。 A.4.2无排气阀的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操作步骤如下: a)选择与单向阀相连的最远端用水点,将水龙头调至冷水端最大处放水,直至出水流畅; b)将水龙头调至热水端最大处放水,直至出水流畅; c)将水龙头冷热水反复交替放水,直至出水流畅。 A.4.3有排气阀空气源热泵热水器操作步骤如下: a)关闭排气阀; b)选择最远端用水点,将水龙头冷热水反复交替放水,直至出水流畅; c)打开排气阀; d)关闭其他用水点,直至出水流畅; e)关闭排气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