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11038-2022 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pdf

NB/T 11038-2022 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3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14100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1038-2022 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p*f

NB/T 11038-2022 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p*f简介:

NB/T 11038-2022 是一项中国国家标准,全称为《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该标准主要针对太阳能短期蓄热技术与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供暖系统中的联合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技术要求和规范。

以下是该标准简介的主要内容:

1. 系统设计:标准规定了系统的设计原则,包括系统配置、太阳能蓄热设备的选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要求等,旨在保证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稳定性。

2. 蓄热技术:强调了蓄热材料、蓄热器的设计和施工,以及蓄热过程中的热量管理和控制,以确保太阳能在非供暖季节可以储存并有效地在冬季释放。

3. 热泵性能:规定了空气源热泵的能效比、运行稳定性、噪音控制等指标,以确保其在供暖季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热能。

4. 安装与维护:标准对系统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等方面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和使用寿命。

5. 环保与节能:标准鼓励采用环保材料和技术,以减少系统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并强调了能源的高效利用,符合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总的来说,该标准旨在推动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NB/T 11038-2022 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通用要求.p*f部分内容预览:

本文件规定了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的总体要求、系统设计、施 工、调试、测试、验收、运营维护和节能监测等 本文件适用于新建、改扩建的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短期蓄热和空气源热泵联合采暖 系统。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1576工业锅炉水质 GB/T6424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8175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 GB8624一2012: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GB/T17581真空管型太阳能集热器 GB/T25127.1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1部分:工业或商业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 冷水)机组 GB/T251272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第2部分:户用及类似用途的热泵(冷水)机组 GB/T30245.1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用远程输人输出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GB/T37526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 GB/T38848智能工厂过程工业能源管控系统技术要求 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标准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7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6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标准 GB50495一2019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标准 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98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5015一2021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 CJ/T521生活热水水质标准 CJJ34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 JC/T2339地暖用相变储能材料及构件 JGJ142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 NB/T10151一2019北方农村户用太阳能采暖系统性能测试及评价方法 NB/T10416空气源热泵集中供暖工程安装验收规范 NB/T10772村镇建筑清洁供暖技术规范

NB/T 110382022

GB∕T 36381-2018 废弃液体化学品分类规范.p*f太阳能采暖保证率solarfractionforspaceheating 太阳能采暖系统中由太阳能供给的能量占系统供给的总能量的百分比。

4.1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应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靠、安全适用,并应符合GB55015一2021和 NB/T10772的相关规定 4.2太阳能应为采暖的主要能源,当系统供热量不能满足采暖需求时,空气源热泵机组应可自动投入 运行。 4.3与新建建筑配套的系统工程,应与工程建设项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时投入使用。 4.4在既有建筑物上增设的系统工程,应满足建筑结构等安全性能相关要求。 4.5系统寿命应符合GB550152021中5.2.9的规定。 4.6不同太阳能资源等级的区域,系统的太阳能采暖保证率限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改扩建建筑太阳能 采暖保证率允许低10%以内

表1 太阳能采暖保证率限值

. 系统应结合所在地区的气候、采暖季太阳能资源条件、建筑物类型和功能、供暖热负荷、峰行 策及业主要求等,选择相应的系统类型,确定适宜的系统。在寒冷地区的极端天气日,可因地制宜 急采暖设施。

系统应在相应的避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 5.1.3系统中太阳能集热器性能应符合GB/T6424和GB/T17581的规定,空气源热泵机组性能应符 合GB/T25127.1和GB/T25127.2的规定,其余设备和部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1.4系统设计应在实地勘测后进行,宜考虑施工安装、运行管理、部件更换和维护保养操作空间要求。 5.1.5系统蓄热装置应放置在机房内。 5.1.6系统中的所有管道、管道附件和设备等都应绘制在施工图中,并应标明: a)管道规格、水平管道标高,坡向与坡度; b)散热设备的规格、数量、标高,散热设备与管道的连接方式; c)系统中的膨胀罐、排气管口等与系统的连接方式。 5.1.7系统的垂直管线不应敷设在建筑物的风道内。室外管道设计应符合GB/T8175和CJJ34的相关 规定。 5.1.8蓄热装置采用的环保性防水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等级应符合GB8624一2012中规定的B1级,导 热系数应小于0.024W/(m·K)。 5.1.9系统应满足采暖需求,供暖水和生活卫生热水不应混用,系统应水电分离。采暖和热水的系统可 采用独立的循环泵。 5.1.10供暖系统的水质应符合GB/T1576的规定。 5.1.11土建基础及设备基础应与系统同步实施。 5.1.12系统应设置能耗计量和用水计量装置。 5.1.13系统应有通信接口及相应的数据传输协议,可实现跨平台控制和对接数据传输设备。

系统由太阳能集热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蓄热系统、换热系统、保温系统、防冻系统、智能控制系统、 管路系统和计量系统,以及支架、设备基础和附件等组成。

安来热余统的运行于方虫 a)直接式系统; b)间接式系统。 5.2.2.2按供热类型可分为: a)热水采暖系统; b)热风采暖系统。 5.2.2.3按蓄热材料可分为: a)水蓄热系统; b)相变蓄热系统。 5.2.2.4按控制系统类型可分为: a)本地自动化控制系统; b)本地和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线

惠负荷计算应符合GB50019和GB50736的相关

NB/T11038—2022

a)在建筑物上或周围无遮挡空间安装的太阳能集热系统,集热系统不遮挡相邻建筑采光或占用消 防通道。 b)太阳能集热系统的防冻根据管道温度自动控制运行,集热器管路防冻保护设置开/闭功能。集 热器管路防冻循环开启温度设置初始值3°℃~5℃,关闭温度设置初始值5℃~8℃,防冻温度 传感器设置于集热器管道最低位置。 c)直接式系统发生断电、停电等意外情况时,集热系统内有工质机械式排回或无电强制流动的防冻 措施设计。 *)集热器有高温保护及报警提示,集热器达到高温保护设置值85℃~95℃时强制循环。 5.4.2严寒和寒冷地区宜采用间接式系统,其他地区宜采用直接式系统。 5.4.3集热系统管道应选用耐温不低于系统最高工作温度,耐腐蚀,不易结垢,耐抗冲击,且便于安装连 接的管材和附件,室外集热系统管道应有保温外壳、保温层。 5.4.4集热系统管网常温下应能承受至少1.6MPa的压力。

5.6.1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备然系统攻计应付合下列沈定 a)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太阳能集热系统形式、空气源热泵循环方式、采暖负荷和设计太阳 能保证率,以及系统投资和运行等要求和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合理确定蓄热系统。 蓄热能力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太阳能资源、室外温度及采暖热负荷等因素综合确定。蓄热装置的 蓄热量应不小于建筑物1*的采暖需求。 c)贮热水箱和蓄热水池宜采用外保温,其保温设计符合GB/T8175和GB50736的规定。 *)蓄热水池不准许与消防水池合用

5.6.2蓄热系统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a) 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末端的蓄热水箱出口温度设定宜为35℃~40CT/ZZB 0886-2018 地暖用阻氧交联聚乙烯(PE-X)管材.p*f,采用散热器的蓄热水箱出 口温度设定宜为45℃~55°℃; b) 13 供暖水箱进、出口处流速宜根据系统负荷进行控制,流速宜为1m/s~2m/s; c)蓄热系统设备及管道的绝热设计应符合GB/T8175的规定; *D )相变材料应根据系统的工作温度选择确定,其相变温度应满足35℃~80℃。

系统自动控制设计应符合下列基本规定: a) 1 系统宜采用自动控制变流量运行; b) 1 体现太阳能优先的运行策略; c)具有漏电、缺相、低电压、浪涌和保护报警等功能; *) 具有防冻保护、防过热保护和防过流保护等安全防护控制功能; e)控制方式简便、直观、可靠,相应的元件性能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1)具备掉电记忆功能;

5.7.1系统自动控制设计应符合

NB/T 110382022

g)使用的传感器,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土0.2℃,其他计量仪器、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大 于士5%; h)采暖控制模式应具备多段定时控制、定温控制和低水温停止运行控制功能。 5.7.2系统运行和设备工作切换的自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系统宜采用时间和温差或温差循环运行控制; b)变流量运行的系统,宜采用变频恒压控制系统和分布式温度传感器配合的方式; c)太阳能集热系统、蓄热装置和空气源热泵设备的相互工作切换宜采用定时定温、级别优先控制 *)系统的控制柜应具备手动/自动切换功能; e)系统后期运维应实现无人值守,公共建筑和300m²以上的户用建筑的系统控制柜宜具备远程控 制功能,可实现移动终端及大数据云平台管控,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符合GB/T30245.1和GB/T 38848的规定。 5.7.3系统安全和防护的自动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使用排空和排回防冻措施的太阳能集热系统宜采用定温和定时控制相结合; b)水箱防过热执行温度应根据当地的大气压强设定,宜不大于80℃,系统防过热温度传感器应设 置在集热系统出口,防过热执行温度的设定范围应与系统的运行工况和部件的耐热能力相 四配; c)安全阀应设置在泄压时排出的高温蒸汽和水不会危及周围人员安全的位置,并应配备相应的 措施。

g) 使用的传感器,温度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大于土0.2°C,其他计量仪器、仪表的最大允许误差不大 于士5%; h) 采暖控制模式应具备多段定时控制 运行经制功能

5.8.1末端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9、GB50736和JGJ142的规定。 5.8.2热水采暖系统末端可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毛细管辐射、散热器和风机盘管等形式, 5.8.3采用热风采暖末端时,性能及系统运行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5.8.4同一套采暖系统多路供热时,应增加管路分集水器通风空调及气体动力工程施工组织设计.*oc,必要时应设计增压装置。

末端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019、GB50736和JGJ142的规定。 2 热水采暖系统末端可采用低温热水地板辐射、毛细管辐射、散热器和风机盘管等形式, 3 采用热风采暖末端时,性能及系统运行噪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4 同一套采暖系统多路供热时,应增加管路分集水器,必要时应设计增压装置。

5.9.1系统应在非采暖期为生产或生活供热,热水系统设计应符合GB50364的规定。 5.9.2生活热水系统水质应符合CJ/T521的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