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4507-2022 公路双向八车道大跨度隧道技术规范.pdf

DB37/T 4507-2022 公路双向八车道大跨度隧道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6478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37/T 4507-2022 公路双向八车道大跨度隧道技术规范.pdf简介:

DB37/T 4507-2022 是中国山东省地方标准的一项技术规范,全称为《公路双向八车道大跨度隧道技术规范》。该标准主要针对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过程中,对于双向八车道(即两条独立的四车道,每车道可容纳双向行驶)且跨度较大的隧道提出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关键内容概述:

1. 设计要求:规范规定了大跨度隧道的结构形式、尺寸、材料选择、承载力、稳定性、抗震性能等方面的设计标准,确保隧道的结构安全和耐久性。

2. 施工技术:包括隧道开挖方法、支护结构的施工技术、防水防渗、通风与照明、监控和消防等系统的安装要求。

3. 运营管理:对隧道的日常维护、巡查、应急处理、交通管理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保障隧道的正常使用和行人安全。

4. 安全与环保:强调了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以及隧道运行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如消防、防灾减灾等。

5. 监控与信息化:要求隧道配备必要的监控设施,以及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以实现智能化运营和管理。

6. 法规与标准:规定了必须遵守的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总之,DB37/T 4507-2022 是一项旨在提升公路大跨度隧道建设质量和安全性的技术规范,适用于山东省及类似条件的公路隧道工程。

DB37/T 4507-2022 公路双向八车道大跨度隧道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中壁台阶法centerdiagrambenchcutmethod 将设计开挖断面分成上下两个台阶,每个台阶分左、右两个断面,开挖上台阶先行断面后,施 竖向支撑,开挖后行断面;上台阶开挖完成后,按左右两个断面开挖下台阶,先行断面开挖后拆 支撑,再开挖后行断面的施工方法。

1.1当隧址区存在影响隧道方案的重大不良地质时,应进一步搜集地质资料,综合分析,预测 挖后可能出现塌方、滑动、挤压、岩爆、突水涌泥、流沙及瓦斯溢出等的地段,并提出相应的工 ,为方案比选提供依据。

4.1.2应调查水文地质等自然环境,评判隧道修建过程中及修建后对周边自然环境的影响情况。 4.1.3应调查社会人文、社会环境,评判隧道修建对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情况。 4.1.4应调查临近既有、在建或已规划构筑物,依据相关法规和规范,评判隧道修建对其影响情况 4.1.5应调查有关法律法规,评判隧道修建是否合法合规,

4.2.1围岩分级根据岩体修正质量指标[BQ确定, 单洞四车道隧道[BQ宜考虑隧道跨度影响。 4.2.2考虑隧道跨度影响的单洞四车道隧道岩体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宜按公式(1)计算:

式中: K,~K一一使用JTG3370.1的中界定的符号; K 一一跨度系数JC∕T 812-1989(1996) 泡沫石棉,取值0.4~0.5。 4.2.3隧道开挖过程中,宜根据掌子面的围岩特征及时对围岩等级动态调整。

式中: K,~K一一使用JTG3370.1的中界定的符号; K 一一跨度系数,取值0.4~0.5。 4.2.3隧道开挖过程中,宜根据掌子面的围岩特征及时对围岩等级动态调整

5.1.1隧道土建设计应贯彻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理念,制定围岩分级、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 的总体方案,及时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案。通过动态设计使支护结构适应于围岩实际情况,体现“减 少围岩损伤,适度加强支护,动态调整工法”的设计理念。 5.1.2隧道设计应符合国家有关国土管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法规的要求。应注意节约用地,保 护农田及水利设施,保护原有植被,减少山体开挖,并修复开挖后山体,处理弃渣和污水。 5.1.3宜根据地质情况,综合工程投资、占地、工期等,对四车道隧道单洞和双洞方案进行比选。隧 址区地质条件差,围岩判定为V级时,不宜选择单洞四车道隧道方案。 5.1.4应根据公路等级、隧道长度、施工方法、工期和营运要求,对隧道内外防排水系统、消防给水 系统、辅助通道、弃渣处理、管理设施、交通工程设施、环境保护等作综合考虑。 5.1.5单洞四车道隧道在初步设计阶段应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5.2.1穿越分水岭的隧道,应在较大面积地质测绘和综合地质勘探的基础上确定路线走向和平面位置。 隧道规模相当时,宜选择山脊处通过, 5.2.2隧道沿河傍山段,其位置宜向山侧内移,避免隧道一侧洞壁过薄、河流冲刷和不良地质对隧道 稳定的不利影响。 5.2.3应遵循“早进晚出”的原则,合理选定洞口位置,避免在洞口形成高边坡和高仰坡。

3.1双洞八车道隧道应首先考虑分离式隧道形式。 3.2分离式独立双洞的最小净距,按对两洞结构彼此不产生有害影响的原则,结合隧道平面线 岩地质条件、断面形状和尺寸、施工方法等因素确定,宜按表1取值。

DB37/T4507—2022表1分离式独立双洞间的最小净距围岩级别I ~IIIVV最小净距(m)0.8XB1.2XB1.5XB注:B一隧道开挖断面的宽度。5.3.3在桥隧相连、地形条件限制等特殊地段隧道净距不能满足表1的要求时,可在洞口段采取小净距隧道形式,但应作出充分的技术论证和比较研究,并制订可靠的技术保障措施。5.4隧道断面设计5.4.1各级公路隧道建筑限界基本宽度应按照JTGB01和JTG3370.1的要求和表2规定设计。表2公路隧道建筑限界横断面组成最小宽度检修道J侧向宽度隧道建筑限界净宽或人行道R设计速度车道宽度m余宽Cm公路等级km/hmW左侧右侧左侧右侧设检修道LLLR1203.75X40.751. 250. 51. 01. 019. 01003.75X40.751. 000.250.750. 7518. 25高速公路一级公路803.75×40.500. 750. 250.750.7517. 75603.50×40.500. 750. 250.750.7516.755.4.2单洞四车道隧道内侧车道(内侧第1、2车道)仅限小客车通行的一级公路,其车道宽度可采用3.5m。5.4.3隧道内轮廓设计除应符合隧道建筑限界的规定外,还应满足洞内路面、排水设施、装饰的需要并为通风、照明、消防、监控、营运管理等设施提供安装空间,同时考虑围岩变形、施工方法影响的预留富裕量,使确定的断面形式及尺寸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原则,可参照附录A。5.4.4应符合JTG2232对隧道抗震设防段建筑限界与内轮廓最小间距的规定。5.4.5在满足隧道功能和结构受力良好的前提下,确定经济合理的断面。隧道断面宜采用三心圆曲墙形。公路等级和设计速度相同的一条公路上的隧道断面宜采用相同的内轮廓,带仰拱内轮廓扁平率不宜小于0.63。5.5施工要求5.5.1应对施工工法调整和应急预案提出要求。5.5.2应要求施工过程中对围岩特征进行动态评估。3

对机械化作业、减少围岩损伤的措施等提出要求

6.1.1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应采用复合式衬砌。 6.1.2单洞四车道公路隧道衬砌设计应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断面形状、支护结构、施工条件等,并减 少周边围岩损伤,充分利用围岩的自承能力。 6.1.3衬砌断面宜采用曲边墙拱形。 6.1.4隧道洞口段应设加强衬砌。加强衬砌段的长度根据地形、地质和环境条件确定,不宜小于20m。 6.1.5围岩较差地段的衬砌应向围岩较好地段延伸10m~15m。

6.2.1初期支护宜采用锚喷支护,锚杆宜采用全长粘结型。 6.2.2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宜采用湿喷工艺,空间允许时,宜采用湿喷机械手作业; 喷射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设计强度(28d)的规定,且1d的抗压强度不宜小于10MPa。 3.2.3初期支护锚杆应系统设置,长度不宜小于3.5m。 6.2.4型钢钢架支护宜采用工字型钢和H型钢钢架,拱架型号不宜小于I18。相邻钢架应设置纵向连 接,连接钢筋直径不宜小于22mm 6.2.5对于隧道拱底只设置模筑仰拱,不设置初期支护的衬砌类型,宜在模筑仰拱下设置素混凝土垫 层,厚度不宜小于10cm。 6.2.6二次衬砌宜采用模筑混凝土或模筑钢筋混凝土结构,衬砌截面宜采用连接圆顺的等厚衬砌断面, 仰拱与拱墙连接处厚度可适当加大。 6.2.7在确定开挖断面时,除应满足隧道净空和结构尺寸外,还宜考虑初期支护并预留一定的变形量。 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可根据围岩级别、断面大小、埋置深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情况等,采用工程类比法预

6.2.8从结构耐久性及构造防裂角度考虑,II级围岩二次衬砌宜设置内侧单层钢筋网。 6.2.9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JTG/T3310的相关规定, 6.2.10复合式衬砌可采用工程类比法进行设计,并通过理论分析进行验算。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支 护参数可参照表4选用,并注意施工过程的动态调整。

表4四车道隧道复合式衬砌的设计参数

注:衬砌参数根据围岩详细分级(亚级)进行选取

7.1.1隧道衬砌应进行结构内力计算。 7.1.2暗挖隧道复合式衬砌的二次衬砌以及明挖衬砌结构可采用破损阶段法和容许应力法设计。明挖 衬砌结构也可采用极限状态法设计,采用极限状态法设计时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7.1.3混凝土结构,应进行抗裂验算,钢筋混凝土结构应验算裂缝宽度

7.2.1隧道结构荷载应按表5分类。

7.2.2应根据隧道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理置深度、支护条件、施工方法、相邻隧道间距等因素确 定围岩压力,可按释放荷载或松散荷载计算。在施工和实地量测中发现与实际不符时,应及时修正。 7.2.3对结构上可能同时出现的荷载,应进行荷载组合,并按最不利荷载进行结构计算与结构设计。 7.2.4对受温度影响显著或截面厚度大的超静定结构,宜考虑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的影响。 隧道各部构件受温度变化影响产生的变形值,应根据当地温度情况与施工条件所确定的温度变化值 等按下式计算:

T/CECS 719-2020标准下载表6允许洞周水平相对收敛值

注1: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收敛位移累计值与两测点间距离之比。 注2: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注3:拱顶下沉允许值一般可按本表数值的0.5~1.0倍采用。 注4:本表所列数值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修正

注1:水平相对收敛值系指收敛位移累计值 注2:硬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小值,软质围岩隧道取表中较大值。 注3:拱顶下沉允许值一般可按本表数值的0.5~1.0倍采用。 注4:本表所列数值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实测和资料积累作适当值

3.8进行衬砌结构计算时,结构变形后仍应满足隧道净空要求。 3.9钢筋混凝土衬砌结构构件,考虑长期荷载作用的影响进行计算时,最大计算表面裂缝宽度 于0.2mm,特殊环境条件下应符合GB/T50476要求。

验算以及沿基底滑动的稳定性验算,为避免拉应力过大,对于非配筋洞门墙结构,设计时应控制截面拉 立力。

8.1.1隧道防排水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生态环保”的原则,保证 遂道结构物和营运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行车安全。隧道防排水设计应对地表水、地下水妥善处理,洞内外 应形成一个完整通畅的防排水系统。 3.1.2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设置防水板及无纺布,防水板厚度不宜小于1.5mm

10支护结构的耐久性设讯

0.1.1隧道耐久性设计应符合JTG/T3310和其它相关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的规定。 0.1.2隧道的耐久性设计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隧道跨度、结构受力等的影响,使结构在设计基 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0.1.3隧道耐久性设计宜将对应的环境等级较正常值提高一级,

西南18J812 室外附属工程.pdf10.2支护措施及构造规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