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194-2013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CJJ 194-2013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4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6855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194-2013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CJJ 194-2013《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是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城市工程系列标准之一,它是一部专门针对城市道路路基设计的技术规范。该规范的全称是《城市道路和轻轨交通路基设计技术规程》,它为城市道路尤其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的路基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规定。

这部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路基的选址原则和要求:包括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考虑,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2. 路基结构设计:包括路堤、路堑、排水设施、防护工程的设计方法和参数。 3. 路基稳定性分析:如何确保路基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防止因土体失稳引起的路面破坏。 4. 路基施工和维护:对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维护管理提出指导。 5. 环境保护:强调在设计和施工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如土壤保护、噪声控制等。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城市道路的耐久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为城市道路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城市道路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具有重要意义。

CJJ 194-2013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5.2.4当道路雨水以自流的形式排放时,排水管出水口

坡等防冲刷措施,并根据需要设置标志。当出水口跌水较大时, 应设计消能措施。

T/SHXFXH004-2019标准下载5.2.5地表水的雨水径流量应按设计暴雨强度进行计

5.2.6排水设施的泄水能力应满足地表排水的要求;各种沟 管和泄水口的泄水能力,其断面形状和尺寸应满足排泄设计 流量的要求;沟管内水流的最大和最小流速应在充许流速范 围内。

5.2.7当采用边沟排水方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路线纵坡平缓、汇水量不天、路基较低,且边坡不会 受到冲刷的情况下,填方路基边坡可采取横向漫流方式排水;其 他情况应在外侧设置拦水带,汇集路面表面水,然后通过泄水口 和急流槽排除。 2边沟沟底纵坡不宜小于0.3%。困难情况下不宜小于 0.1%。出水口间距多雨地区不宜大于300m,一般地区不宜大于 500m。

5.2.8分隔带、人行道的绿化带排水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分隔带表面水的防排水设计应根据所在地区降雨量、 道路等级及分隔带宽度等因素综合考虑,防止雨水进入路基 内部。 2分隔带部分被连续高架桥遮挡的路段可不设置分隔带排 水设施。 3绿化带宜设置横坡,坡率不宜小于2%

自路基标高受限时,应采用地下排水设施,以降低地下水位或将 地下水引至路基范围外。

施。地下排水设施的类型、位置及尺寸应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 质条件确定,并应与地表排水设施相协调

分构筑物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50014的规定。

5.3.4地下排水设施的沟(管)底纵坡,应保证水流通畅 得淤积,也不得引起冲刷

? 围外。当不能设置明沟时,应设置暗沟或暗管。暗沟或暗管的设 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暗沟的沟底纵坡不应小于1%,当采用暗管排水时,管 底纵坡不宜小于0.5%。 2暗沟或暗管顶应敷设反滤层,出口处水位应高于排入水 体最高水位20cm以上,防止倒灌。 3泉水流量可根据丰水季节流量观测或历史流量记录确定 4暗沟或暗管的结构强度应保证路基的稳定,暗沟或暗管 顶面的理深不应小于50cm。冰冻地区暗沟应理置于当地冰冻线 以下的土层中或采取保温措施。 5.3.6当道路所经地段有潜水、层间水,挖方路基底部出现地 下水,或地下水位较高,影响路基或路堑稳定时,可修建渗沟将

3渗沟的流量可根据含水层厚度、渗沟内的水流深度、含 水层材料的渗透系数、地下水位降落曲线等因素计算确定。 4填石渗沟可用于流量不大、流程不长的路段,其纵坡不 应小于1%,一般可采用5%。沟内可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天粒料 填充,填充高度不应小于0.3m,并应高出原地下水位。 5管式渗沟可用于地下引水较长的地段,但渗沟过长时应 加设横向渗沟。管径由水力计算确定,内径不宜小于20cm。纵 坡宜为1%~3%,且不应小于0.5%。管道可采用陶土、混凝 土、石棉或聚氯乙烯带孔塑料管等材料。冬季管内水流结冰的地 段,可采用较大直径的水管,并应加设保温层。 6洞式渗沟可在地下水流量较大的路段或缺乏管材时使用 洞身大小应依据水流量确定。洞身应设在不透水层内,纵坡宜为 1%~3%,且不应小于0.5%,有条件时可采用较大纵坡。 7渗沟的基底应埋人不透水层,沟壁迎水一侧应设反滤层 汇集水流。当含水层较厚,沟底不能理入不透水层时,沟壁两侧 均应设反滤层。 8渗沟排水层(或管、洞)与沟壁之间应设置反滤层 9渗沟的理置深度应根据路基冻结深度、毛细水上升高度 路基范围内地下水的降落曲线等因素确定。 10每隔30m~50m或在平面转折和坡度由陡变缓处宜设 置检查井。

5.3.7当挖方路基部分地下水进入路基时,可采用将两侧混溪

土支挡结构与防水地板相结合的混凝土U形槽。U形槽沿道路 的纵向设置范围宜满足地下水位的最高历史纪录和远景年的估计 最高水位的要求。混凝土U形槽的结构设计及防水设计应符合 混凝土结构相关规范的要求。

5.3.8在承压地下水或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修筑路基时,

地面与路基交界处设排水隔离层,也可在路基内部设排水隔离 层,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外或将由路面渗透而来的水隔离。用于排 水的隔离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隔离层的王工织物最小抗拉强度不应小于50kN/m,土 工织物搭接长度宜为100cm。 2隔离材料可选用矿渣、碎石或砾石,其最大粒径宜为 30cm,通过20mm筛孔的材料不得大于10%,通过0.074mm筛 孔的材料其塑性指数不得大于6%。 3排水隔离层顶面应高出设计地下水位30cm或30cm 以上。

6.1.1路基坡面防护工程应在稳定的边坡上设置。对路基 性不足和存在不良地质因素的路段,应进行路基边坡防护与 加固的综合设计。

水措施的综合设计。在多雨地区,用砂类土、细粒土等填筑 基,应采取坡面防护和防排水的综合措施,

的稳定、坚固和耐久;支挡结构的类型选择及位置确定应符 全可靠、经济合理、便于施工养护等要求。

6.1.4路基支挡结构和防护工程宜与相邻建筑物相协调。 6.1.5 路基施工过程中的边坡临时防护工程宜与永久防护 相结合

6.1.6高填方路基、深挖方路基及不良地质和特殊地段的路基

6.2路基稳定与变形计算

6.2.1高度超过20m或地面斜坡坡率大于1:2.5的填方路基 及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填方路基,稳定性验算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填方路基稳定性、填方路基和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宜采用 简化毕肖普法进行分析计算。软土地基上的路基稳定性验算应符 合本规范第7.2.3条的规定。 2填方路基沿斜坡地基或软弱层滑动的稳定性可采用不平 衡推力法进行分析计算。

6.2.2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的强度参数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的规定。 6.2.3填方路基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6.2.3的规定。

6.2.2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的强度参数取值应符合现行

2 填方路基稳定性分析的强度参数取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

表6.2.3填方路基稳定安全系数

6.2.4对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土质挖方路基、边坡高度超过 本规范表4.4.2适用范围或有外倾软弱结构面的岩质挖方边 波、坡顶边缘附近有较大荷载的边坡,宜综合采用工程地质类 比法、图解分析法、极限平衡法和数值分析法进行稳定性评 价。定量计算方法应根据边坡可能的破坏形式,按下列方法 确定: 1对规模较大的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和土质边坡宜采用简化 毕肖普法计算。 2对可能产生直线形破坏的边坡宜采用平面滑动面解析法 进行计算。 3对可能产生折线形破坏的边坡宜采用不平衡推力法 计算。

4对结构复杂的岩质边坡,可配合采用赤平投影法和实体 比例投影法分析及楔形滑动面法进行计算。 5当边坡破坏机制复杂时,宜结合数值分析法进行分析。 6.2.5挖方路基边坡稳定性计算的强度参数取值应符合现行国 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的规定。 6.2.6挖方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不得小于表6.2.6的规定 并可按下列工况划分: 1正常工况:边坡处于天然状态下的工况。 2 非正常工况1:边坡处于暴雨或连续降雨状态下的 工况。 3 非止常工况止:边坡处于地震等荷载作用状态下的 工况。

表6.2.6挖方路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

6.2.7对高度超过20m或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填方路基,应

6.2.7对高度超过20m或不良地质、特殊地段的填方路基,应 进行路基变形计算,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不良地质和特殊地段的地基沉降计算应符合本规范第7 章的规定。 2高填方路基工后压缩变形可根据当地实际经验确定。 6.2.8路基容许工后变形应符合表 6. 2. 8 的规定

6.2.8路基容许工后变形应符合表 6.2.8 的规定。

表 6. 2. 8 路基容许工后变形

注:1当路基中有其他管线及构造物时,应按管线等构造物的沉降要求进行设 计,并应与相邻路基良好过渡; 2对主辅路并行且主辅路间设侧分带的路基CJ∕T 265-2016 无负压给水设备,可按主辅路相应的等级分别进 行工后变形控制。

注:1当路基中有其他管线及构造物时,应按管线等构造物的沉降要求进行设 计,并应与相邻路基良好过渡; 对主辅路并行且主辅路间设侧分带的路基,可按主辅路相应的等级分别进 行工后变形控制。

6.3.1坡面防护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受自然因素作用易产生破坏的边坡坡面,应根据边坡 的土质、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坡率、高度,以及环境保护与水 土保持要求等,选用适宜的防护措施。 2软硬岩层相间的挖方边坡应根据岩层情况采用全部防护 或局部防护措施。 3采用植物或喷护、挂网喷护等防护措施的,以及年平均 降水量大于400mm地区较高的土质挖方边坡路段,宜在坡脚处 设高1m~2m浆砌片石护坡或护墙。 4当浆砌片石护墙高度大于12m、浆砌片石护坡和骨架护 坡高度大于15m时,宜在适当高度处设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 于2m。 5浆砌片石护墙、护坡的基础应理置在路肩线以下不小于 1m,并不应高于侧沟砌体底面;当地基为冻胀土时,应埋置在 冻结深度以下不小于0.25m。 6封闭式的坡面应在防护砌体上设泄水孔和伸缩缝。当坡 面有地下水出露时,应采取措施将水引排。 7土质和易风化岩石的挖方高边坡,宜在坡脚处设置挡土

墙。当挡土墙墙顶上方坡面设有浆砌片石护墙、护坡时GY/T 340-2020 超高清晰度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双刺激连续质量标度法.pdf,墙顶应 设置边坡平台,平台宽度不宜小于2m。

1沿河路基应根据河流特性、水流性质、沿河地貌、地质 等因素,结合路基位置,选用适宜的坡面防护、导流或改河 工程。 2防护工程基底应埋设在冲刷深度以下不小于1m或嵌入 基岩内。冲刷深度应根据公式计算、河床地层冲淤分析和类似工 程的实践资料综合分析确定。当冲刷深度较深、水下施工困难 时,叫采用桩基、沉并基础或适宜的平面防护或与设桥方案进行 比较。 3冲刷防护工程应与上下游岸坡平顺连接、端部嵌入岸壁 足够深度。 4当改移河道时,应根据河流特性及其演变规律,因势利 导,慎重对待,并应与设桥方案进行经济比较。改河的起点和级 点应与原河床顺接。在改河人口处加大纵坡并设置拦河坝或顺 项。新河槽断面应按设计洪水频率的流量计算确定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