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规范--PPT图片.pdf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PPT图片.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3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077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PPT图片.pdf简介:

沥青路面施工规范--PPT图片.pdf部分内容预览:

粗集料棱角性0%破碎面100%有 2个或更多破碎面

细集料棱角性天然砂:一般<45机制砂:一般 > 42

4.10 填料拌和机的粉尘可作为矿粉的一部分回收使用但每盘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25%,掺有粉尘填料的塑性指数不得大于4%矿粉质量要求增加塑性指数。粉煤灰作为填料使用时,用量不得超过填料总量的50%,粉煤灰的烧失量应小于12%,与矿粉混合后的塑性指数应小于4%,其余质量要求与矿粉相同。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不宜采用粉煤灰做填料。

4.11 纤维稳定剂吸油率指标有变化筛分析指标已删除

5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5.1 一般规定关于公称最大粒径和最大粒径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GB 50738-2011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规范,并应与压实层厚度相匹配密级配2.5~3倍,嵌挤型2~2.5倍

最大公称尺寸:筛余大于10%的筛孔的上一级筛孔尺寸。最大尺寸:大于公称最大尺寸的筛孔尺寸。25mm100.019mm97.613.2mm89.59.5mm77.74.75mm44.32.36mm31.91.18mm22.20.6mm14.50.3mm7.90.15mm4.10.075mm3.5

5.2施工准备粘温曲线确定拌和与压实温度,施工温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改性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较普通沥青混合料提高10~20℃SMA混合料的施工温度应视纤维品种和数量、矿粉用量的不同,在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基础上作适当提高

普通沥青粘温曲线Viscosity, Pa s1051.5.3压实范围.2拌和范围1100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Temperature, C

5.3配合比设计密级配沥青混凝士综合考虑公路等级、气候分区、交通量水平和所处层位的影响由设计空隙率和公称最大粒径确定矿料间隙率VMA技术要求,进行验证由公路等级、气候分区和交通量水平确定沥青饱和度VFA技术要求

5.3配合比设计沥青稳定碎石SMA混合料对集料坚硬不易击碎,通行重载交通的路段,可将击实次数增加为双面75次关于粗集料骨架间隙率VCA关键性筛孔:规范前后矛盾OGFC混合料

5.3配合比设计使用性能检验车辙试验一不得采用二次加热的混合料,检验试块密度一对公称最大粒径大于等于26.5mm的混合料进行车辙试验,可适当增加试件的厚度,但不宜作为评定合格与否的依据。

5.3配合比设计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在调香以往同类材料的配合比设计经验和使用效果的基础上进行。目标配合比设计阶段生产配合比设计阶段一确定的最佳沥青用量与自标配合比设计的结果的差值不宜大于士0.2%

5.3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阶段一拌和机按生产配合比结果进行试拌、铺筑试验段,并取样进行马歇尔试验,同时从路上钻取芯样观察空隙率的大小,由此确定生产用的标准配合比。一标准配合比的矿料合成级配中,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公称最大粒径筛孔的通过率接近优选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的中值,并避免在0.3~0.6mm处出现“驼峰”对确定的标准配合比,宜再次进行车辙试验和水稳定性检验。确定施工级配充许波动范围。

5.4混合料的拌制拌和厂与工地现场距离应充分考虑交通堵塞的可能,确保混合料的温度下降不超过要求,且不致因颠簸造成混合料离析。间歇式拌和机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总拌和能力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拌和机除尘设备完好,能达到环保要求冷料仓的数量满足配合比需要,通常不宜少于5~6个。具有添加纤维、消石灰等外掺剂的设备。

5.4混合料的拌制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施工用的间歇式拌和机必须配备计算机设备,拌和过程中逐盘采集并打印各个传感器测定的材料用量和沥青混合料拌和量、拌和温度等各种参数。进行总量检验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宜略大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置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料仓大体均衡不同级配混合料必须配置不同的筛孔组合

5.5混合料的运输车箱板上涂隔离剂或防粘剂5.6混合料的摊铺摊铺机铺筑宽度不宜超过6m(双车道)~7.5m(3车道以上)摊铺机前后错开10~20m呈梯队方式同步摊铺,两幅之间应有30~60mm(笔误?)左右宽度的搭接,并躲开车道轮迹带,上、下层的搭接位置宜错开200mm以上

5.6混合料的摊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风速及下卧层表面温度执行,不得低于表5.6.6的要求螺旋布料器料位高度不少于2/3.以减少摊铺过程中离析

5.7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沥青混凝士的压实层最大厚度不宜大于100mm,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压实层厚度不宜大于120mm,但当采用大功率压路机且经试验证明能达到压实度时允许增大到150mm5.8 接缝5.9开放交通及其他

6沥青表面处治与封层7沥青贯入式路面8冷拌沥青混合料路面

9透层、粘层9.1透层沥青路面各类基层都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层必须在透层油完全渗透入基层后方可铺筑。基层上设置下封层时,透层油不宜省略用于半刚性基层的透层油宜紧接在基层碾压成型后表面稍变干燥,但尚未硬化的情况下喷洒。

9.2粘层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喷洒粘层油一双层式或三层式热拌热铺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沥青层之间一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稳定碎石基层或旧沥青路面层上加铺沥青层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造物与新铺沥青混合料接触的侧面

10其他沥青铺装工程10.1一般规定10.2行人及非机动车道路10.3重型车停车场、公共汽车站

10.4水泥混凝土桥面的沥青铺装层喷洒沥青或改性沥青类桥面防水粘结层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整个铺筑过程直至铺设石屑保护层前严禁包括行人在内的一切交通不洒粘层油,直接分2~3层喷洒或人工涂刷热沥青、热融或溶剂稀释的改性沥青、改性乳化沥青的防水粘结层,必须均匀一致,且达到要求的厚度一喷洒防水层粘结后应立即撒布一层洁净的尺寸为3~5mm的石屑作保护层,并用6~8t轻型压路机以较慢的速度碾压

10.5钢桥面铺装选择适宜的沥青混合料类型10.6公路隧道沥青路面10.7路缘石与拦水带

11施工质量管理与检香验收11.1 一般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路面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本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和交工验收的依据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对已经采取措施进行返工和补救的项目,可在原记录和数据上注明,但不得销毁

11.2施工前的材料与设备检查11.3铺筑试验路段11.3.1当同一施工单位在材料、机械设备及施工方法与其他工程完全相同时,也可利用其他工程的结果,不再铺筑新的试验路段11.4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与检香几张表每一层次规定得更细增加渗水系数要求

11.5交工验收阶段的工程质量检香与验收11.4.7一3 为减少钻孔数量,有关施工、监理监督各方宜合作进行钻孔检测,以避免重复钻孔。11.6工程施工总结及质量保证期管理

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 注重过程控制、适度钻孔抽查 1.碾压过程中宜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 测设备进行压实度的动态过程控制,测点应 随机选择,一组不少于13点,取平均值,并 与标定值或试验段测定值比较评定。测定温 度应与试验段测定时一致,检测的准确性需 经钻孔试件标定。

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2.压实度计算及标准密度的确定方法应遵照本规范附录E的规定,选用其中的1个或2个标准评定,并以合格率低的作为评定结果。钻孔取样后应及时将孔中灰浆冲洗干净,吸净余水,待干燥后以相同的沥青混合料分层填充夯实。钻孔试件逐个测定密度计算压实度。

施工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3.压实度检测一组数据的最少测点数为3个当一组检测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小于要求的压实度时,可增加一倍检测点数。如6个测点的合格率小于60%,或平均值仍然达不到压实度要求时,允许再增加一倍检测点数,要求其合格率大于60%,且达到规定的压实度要求。必要时应核查标准密度的准确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返工以及返工的范围。当所有钻孔试件检测的压实度持续稳定并符合要求时,钻孔频度可适当减少至不少于每公里一个孔。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2.以最大理论密度作为标准密度。对普通沥青混合料,沥青拌和厂在取样进行歇尔试验的同时以真空法实测最大理论密度GB/T 37342-2019 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平行试验的试样数不少于2个,以平均值作为该批混合料摊铺路段压实度计算的标准密度:对改性沥青混合料、SMA混合料以每天总量检验的平均结果及油石比平均值计算的最大理论密度为准,也可采用抽提筛分的配合比及油石比计算最大理论密度。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 3.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此时,试验段的铺筑应由业主、监理 等协同进行,在各个压实工艺参数(温度、 吨位、台数、速度、遍数等)充分合理的情 况下,反复碾压至无轮迹,用核子密度仪 定点检查密度不再变化为止。然后取不少 于15个的钻孔试件的平均密度为计算压实 度的标准密度;

3.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

压实度检测的标准密度 4.可根据需要选用马歇尔标准密度、最大 理论密度、试验路密度中的1~2种作为钻 孔法检验评定的标准密度: 5.碾压过程中采用核子密度仪等无破损检 测设备进行压实度的过程控制时,此时宜 以试验路密度作为标准密度,核子密度仪 的测点数不宜少于39个,取平均值,核子 密度仪需经标定认可

附录A沥青路面使用性能气候分区认清气候分区图

附录B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B.1 一般规定本方法适用于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及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

B.2确定工程设计级配范围B.2.1沥青路面工程的混合料设计级配范围由工程设计或招标文件规定,密级配沥青混合料的设计级配宜在本规范5.3.2规定的级配范围内,根据公路等级、工程性质、气候条件、交通条件、材料品种等因素,通过对条件大体相当的工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调整确定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2009版),必要时充许超出规范级配范围。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混合料可直接以本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作工程设计级配范围使用。经确定的工程设计级配范围是配合比设计的依据,不得随意变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