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pdf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14084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pdf简介: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是中国交通运输部颁发的一部技术标准,全称为《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第1部分:总则》,是针对港口工程地质勘察活动制定的专业规范。该规范主要对港口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法、勘察内容、勘察深度、数据处理、报告编制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该规范适用于各类港口(包括码头、航道、防波堤、锚地、堆场等)的设计、建设、改造和维护过程中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它旨在保证港口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预防因地质因素导致的工程事故,确保港口设施的长期有效运行。

内容主要包括港口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地基承载力评估、稳定性分析、边坡稳定性评价、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等。它要求勘察工作应遵循科学、准确、全面的原则,对勘察结果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验证。

总的来说,《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是港口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技术指南,对于保障港口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港口岩土工程勘察规范》(JTS133-1-2010).pdf部分内容预览:

2.1.2工程地质测纟

对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现场观察、量测和描述,并将有关地质要素以图例 号表示在地形图上的勘察工作方法,

DB44/T 1540-2015 防爆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防爆安全性能检验规程.pdf2.1.3岩土工程勘探

geotechnical exploration

现场对岩土性状、地下水的变化、岩土体与结构物的应力和位移进行系统监视和 观测。

在岩土体所处的位置,基本保持岩土原来的结构、湿度和应力状态,对岩土体进行 式

2.1.7软弱夹层weakintercalatedlaye

weakintercalatedlayel

2.1.8不良地质作用

2.1.9岩石质量指标

用直径75mm金刚石钻头和N型双层岩芯管,在钻孔中连续钻进取芯,以百分数表 每回次钻取长度大于10cm芯段之和与该回次进尺之比的数值。

2.1.10岩芯采取率

corerecovery

每回次钻进采得的岩芯长度与其进尺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1.11 震陷earthquakesubsidence 由于地震引起高压缩性土软化而产生地基基础或地面沉陷的现象。

2.1.12层状构造土bedded soil

同一土层由不同性质的土相间成层,呈韵律沉积,具有明显层状构造特征的土。

2.2.1岩土物理性质指标

2.2.2岩土变形指标

2.2.3岩土强度指标

c一一粘聚力(kPa); C—十字板剪切强度(kPa); f.一一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MPa); Po—载荷试验比例界限压力、旁压试验初始压力(kPa);

s(50)— 点荷载强度(MPa); r—抗剪强度(kPa); f—内摩擦角(°); 无侧限抗压强度(kPa)

3.0.1港口岩土工程勘察宜按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大纲、工程地质调

3.0.1港口岩土工程勘察宜按收集资料、现场踏勘、编写勘察大纲、工程地质调查和测 绘、勘探和原位测试、室内试验、资料分析整理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的程序进行。 3.0.2港口岩土工程勘察阶段宜分为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和施工图 设计阶段勘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司工化票我会彩家险级业工现安动务政产品

3.0.3勘察工作内容、方法和工作量应根据下列因素确定:

(1)勘察阶段; (2)工程安全等级、规模、类型和结构特点; (3)建设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的复杂程度和研究程度; (4)工程设计和施工的要求; (5)当地工程建设经验。

3.0.4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当地勘察经

3.0.4岩土工程勘察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当地勘察经验,经济 合理地综合应用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原位测试等多种技术方法。 3.0.5勘察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应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负种收来且包后十列内者 (1)区域和建设场地的基础地质资料和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包括地貌、地层、地质构 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作用、岩土工程评价等; (2)地形、水深、航道和岸线变迁等图件与说明,平面、高程控制和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等资料; (3)当地地基基础、地基处理、填海造陆等工程勘察经验和设计、测试、施工经验; (4)有关的气象、水文资料; (5)地震及震害情况; (6)水下和地下文物建筑物抛石沉船管道电缆及其他异物分布情况

(1)了解资料的来源、产生的年代、执行的技术标准和工作方法、应用的基础资料以 及鉴定审批意见等,并根据需要对所收集资料按现行标准进行整理、分析与验证后应用; (2)场地的地质环境与资料形成时已有明显改变,则需分析所收集资料的适用性

3.0.6勘察大纲的编制和执行应满足下

3.0.6勘察大纲的编制和执行应满足下列要求: (1)根据勘察合同和勘察技术要求,了解工程特性、设计意图和对勘察的要求;根据 收集的资料和现场踏勘,了解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开展勘察工作的条件,据此编制勘察 大纲; (2)勘察大纲包含勘察目的、任务、内容、技术方案、工作量、勘察报告等主要内容,并 提出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以及质量保证措施和工作进度计划; (3)勘察大纲经审批后严格执行,执行中出现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时需及时据实 调整。. 3.0.7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应贯穿于勘察的全过程。通过勘察资料的及时分析整理完 善勘察工作。提出能客观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港口岩土工程勘

.0.7勘察资料的分析整理应贯穿于勘察的全过程。通过勘察资料的及时分析整理 售勘察工作。提出能客观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资料完整、评价正确的港口岩土工私 冬报告。

根据液性指数确定粘性土的状态

准沉量确定粘性土的天然

4.2.12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4.2.12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天然含水率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于 1.0的粘性土应定名为淤泥性土,淤泥性土应按表4.2.12分为淤泥质土、淤泥和流泥。

生土的分类 表4.2.12

4.2.16.1淤泥和砂的混合土可分为淤泥混砂或砂混淤泥,其分类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淤泥干土质量超过总质量的30%时为淤泥混砂,淤泥质量超过总质量10%且小 于或等于总质量的30%时为砂混淤泥,质量由室内试验确定,大于0.075mm的颗粒按砂

考虑; (2)现场淤泥含量以体积估判时,淤泥体积占总体积超过50%为淤泥混砂;淤泥体积 超过总体积20%且小于总体积50%时为砂混淤泥。 4.2.16.2粘性土和砂或碎石的混合土可分为粘性土混砂或碎石、砂或碎石混粘性土, 其分类可按下列方法进行: (1)粘性土质量超过总质量的40%时定名为粘性土混砂或碎石;粘性土的质量大于 10%且小于或等于总质量的40%时定名为砂或碎石混粘性土,质量由室内试验确定; (2)现场以各种土的体积占总体积的50%为分界估判。

层的厚度比可分为下列三类

4.2.18花岗岩残积土应为花岗岩风化的最终产物,并残留在原地未经搬运,除石英外其

他矿物均已变为土状,可根据大于2mm的颗粒质量按表4.2.18分为粘性土、砂质 和砾质粘性土。

4.3.1岩的描述应满足下列要求

(1)岩石的描述,包括名称、类别、颜色、主要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胶结成分和 胶结程度、结构、构造、风化程度和其他特征; (2)岩体的描述JG∕T 540-2017 建筑用柔性仿石饰面材料,包括岩性、岩层厚度、结构体、结构面、结构类型、风化分带、泥化层 软夹层的分布及性状、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和其他特征; (3)对花岗岩风化带中的囊袋状、球状和沉积岩中的带状、隔层状等风化性状进行 描述; (4)除第四纪玄武岩外,对由第四纪钙、铁质局部胶结砂砾层和海滩生物胶结层,不 能描述或鉴别为基岩;

述沉积岩中硬层与软层交互形成的层状构

(1)碎石土的描述,包括名称、成分、颗粒大小、均匀程度、颗粒形状、颗粒排列、密实 程度、夹杂物和碎石粒径的坚硬程度、风化程度、胶结现象以及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等其他 特征;碎石土密实度野外鉴别方法见附录D; (2)砂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包含物颗粒形状、粒径均匀程度、成 因类型、地质时代和其他特征; (3)粉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构造特征、结构 特征、包含物、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和其他特征; (4)粘性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状态、湿度、塑性、光泽反应、构造特征、结构特 征、包含物、嗅味、斑纹、虫孔和成因类型、地质时代等其他特征; (5)新近沉积粘性土的描述,包括沉积环境、土质颜色、结构性和包含物等; (6)冲填土的描述,除根据冲填土质,参照一般土描述外,着重描述冲填土成分、填龄 和均匀程度; (7)混合土的描述,包括类别、名称、颗粒组成、均匀程度、颜色、状态、成因类型和主 要土类量的估判; (8)层状土的描述,包括韵律沉积特征、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状态,互夹间三者土层 的厚度和构造特征; (9)残积土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颗粒组成、状态、母岩的岩性、湿陷性和遇水崩解 特性等。

1.1·本阶段勘察应与可行性研究的阶段相适应。对于大中型工程、重点工程和技术 的工程,应分为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和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两个阶段;对于小 程和技术成熟的工程,可直接进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勘察。

5.1.2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进行初步评价,满足主

5.1.5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应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作出基本评

(1)初步划分地貌单元; (2)调查研究地质构造、地震活动和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分布、发育等; (3)调查研究岩土分布、成因、时代和主要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4)调查地下水类型、含水层性质、地下水与地表水位的动态变化,分析对岸坡与边 坡稳定的影响; (5)分析评价场地稳定性和建筑的适宜性: (6)根据需要对陆域形成、地基处理的适宜性进行岩土工程评价。 5.1.7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勘察方法,应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工程要求、拟布置的 主体建筑物的位置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布置工程地质测绘和勘探测试工作。勘探测试点 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5.1.7.1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GB∕T 24722-2020 路面标线用玻璃珠,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点间距不宜大 T150m

5.1.7.1河港宜垂直于岸向布置勘探线,线距不宜大于200m,线上勘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