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3371-01—2022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pdf

JTGT 3371-01—2022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6.5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7363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JTGT 3371-01—2022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pdf简介:

JTGT 3371-01—2022《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一项技术标准,它针对公路沉管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详细的规定。公路沉管隧道是一种特殊的地下交通结构,通常用于跨海、跨河等大跨度的桥梁建设,由多个预制的管段在水上安装后沉入河床或海底,再进行接头连接和填充。

该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设计原则:强调了隧道设计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和耐久性,要求在设计时充分考虑地震、洪水、船只撞击等可能的风险因素。

2. 结构设计:规定了沉管的尺寸、形状、材料选择、结构形式(如单管、双管、多管等)以及沉放和接头连接的技术要求。

3. 施工技术:明确了沉管隧道的预制、运输、沉放、接缝处理、填充以及防水、防腐等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4. 安全与监控: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监测设备配置、应急处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

5. 环境影响:提出了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如噪声控制、废水处理、生态保护等。

6. 维护与管理:对隧道的日常维护、检查、养护和使用寿命预测等给出了指导。

2022版的规范更新,反映了近年来公路隧道设计技术的新进展,以及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旨在提升公路沉管隧道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性。

JTGT 3371-01—2022 公路沉管隧道设计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7.2.3整体式管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沿纵向形成刚性连续整体,管节中间不设置可变形接缝。 2钢筋混凝土管节的后浇带与施工缝应满足结构纵向受力和防水要求;钢壳混 管节的钢材焊接质量应满足结构纵向受力和水密性要求

7.2.4节段式管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沿纵向由多个节段拼接而成,节段接头应满足受力、变形和防水要求, 2节段长度宜取18~25m,应采用全断面浇筑、匹配预制工艺,节段接头相邻 土界面应采取隔离措施。 3施工期应采用临时预应力连接,满足管节系泊、浮运、沉放阶段的刚性连续 管节沉放完成后应在适当时机解除临时预应力

2节段长度取18~25m,能较好平衡混凝土浇筑质量、总体施工工效、管节受 要求。 3一个管节的所有节段预制完成后进行纵向临时预应力张拉;完成管节平移或 浮运、安装后《港口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规范 JTS/T 170-2-2012》,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时机对临时预应力进行剪断。并对

2节段长度取18~25m,能较好平衡混凝土浇筑质量、总体施工工效、管节受力 等要求。 3一个管节的所有节段预制完成后进行纵向临时预应力张拉;完成管节平移或转 运、浮运、安装后,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时机对临时预应力进行剪断,并对管

节上预留的剪断手孔进行封堵处理

7.2.5半刚性管节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管节应沿纵向由多个节段通过永久纵向预应力串联而成。 2纵向预应力应满足管节与节段接头在浮运沉放期和运营期的受力、变形和防水 要求。纵向预应力的耐久性应满足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要求

半刚性管节的节段预制工艺与节段式管节相同,纵向预应力的防水与耐久性要求 于节段式管节。

应设置剪力键、钢端壳,以及GINA正水带和Q2止水带组成的防水设施 根据抗震要求可设置纵向限位装置, 限位装置可采用钢绞线、2形或W 板。

管节柔性接头的构造示意如图77所示。国内外沉管隧道管节柔性接头基本采 NA止水带为主要防水设施,采用2止水带为第二道辅助防水设施。

7.3.2管节接头的剪力键应符合下列规定

管节接头的剪力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剪力键宜成组设置于侧墙与中墙,中墙可采用钢剪力键、混凝土 侧墙宜采用钢剪力键。

2水平向剪力键宜利用结构底板压舱层设置混凝土剪力键,也可在结构底板或顶 板设置钢剪力键或钢销。 3剪力键受力面之间应设置弹性支座或垫层。

设置于结构顶板、底板内钢锂

管节接头的剪力键安装时机根据监测情况确定,一般在管节沉放安装完成、管节沉 降基本稳定后安装,以减小其受力

管节接头的剪力键安装时机根据监测情况确定,一般在管节沉放安装完成、管节沉 降基本稳定后安装,以减小其受力

7.3.3管节接头的钢端壳应成对设计(图7.3.3),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混凝土管节可采用L型或H型钢端壳,钢壳混凝土管节的钢端壳应采用与 主体结构一体化的构造。 2钢端壳的尺寸应考虑止水带安装、水力压接、管节安装误差及不均匀沉降等

3钢端壳的强度和刚度应满足施工期及运营期受力要求。 4面板的每延米平整度不应大于2mm,整体平整度不应大于5mm。

图7.3.3钢端壳的布置

7.3.4节段接头应设置剪力键、纵向预应力体系,以及中理式止水带和2止水带组 成的防水设施。

7.3.5节技接买的剪力键应付合下列规定: 1中墙人侧墙的竖向剪力键应成对设置,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顶板、底板可设置水平向混凝土剪力键 3混凝土剪力键、槽应匹配,受力面之间应设置弹性垫层,非受力面之间应设 置隔离垫层。 4剪力键和防水构造应便于安装与维护

国内内河沉管大部分采用传统水下止水板现浇方案,港珠澳大桥海底隧道开发应 主动止水式V形块体最终接头的形式

)底钢板与侧墙喷涂层搭接处

7.4.4钢筋混凝土管节的施工缝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接缝面应涂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水平 缝接缝面应采取水泥砂浆接浆措施。 2施工缝宜采取钢板止水带、中埋式钢边橡胶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胶等形成 防水措施。水平、垂直施工缝的防水构造应形成十字型搭接。

7.4.5钢端壳、2止水带预理钢板与混凝土界面的防水应符合下列规定: 1界面附近混凝土的浇筑密实度应满足防水要求,宜采取后注浆措施,预埋注浆 管,选用适宜的注浆材料。 2可设置止水钢板、遇水膨胀止水条等防水设施

8基槽、地基与基础、回填

基槽、地基与基础、回填

B= B, +26 + T

式中:H基槽设计底高程(m); ha——管节底板底面高程(m); 基础垫层厚度(m)

h.考虑基槽底竖向欠挖的预留量(m),一般可取0~0.5m

管节单侧预留量根据管节基础垫层处理方式、基础施工及管节约偏的设备升 确定。本条规定在基槽底部开挖时需要考虑水平向与竖向欠挖的预留量,预留量 条件、地质条件、疏浚施工能力等有关,并与施工验收标准的欠挖值保持一致

基槽、地基与基础、回填

对于水文与地质等条件复杂的情况,通过开展试挖成槽试验进行原位边坡稳定及回 淤等方面的观测,有利于获得符合工程实际条件的验证信息,降低工程风险

8.2.4基槽边坡稳定性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采用极限平衡法或有限元强度折减法进行边坡稳定性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安 全系数不应小于1.3。 2应考虑边坡上淤积物及邻近施工作业等作用的影响。 3管节回填覆盖完成后的运营期基槽边坡应进行稳定性分析,且不应影响隧道主 体结构安全性。

8.2.5基槽开挖后、管节安装完成前,应对基槽底和边坡进行回淤监测与控制。 物清除标准可按现行《沉管法隧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GB51201)的规定采用

量并结合项目特点制定回淤物的清除标准。无相关经验时,按现行《沉管法隧道施工 与质量验收规范》(GB51201)的规定执行。 8.2.6在岩层中开挖基槽时,应根据岩石强度与完整性指标,结合施工环境条件综 合选择采用机械凿岩或水下爆破的方式进行预处理

8.3.1地基与基础设计应遵循沉管隧道总沉降和差异沉降双控的原则,并与管节结 构进行协同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需以沉管总沉降和差异沉降为主要控制因素,为隧道结构报 的基础刚度。沉管总沉降是在设计阶段确定的一个指导性参数,主要是将地基基 和结构设计对应并进行协同考虑。根据工程经验,土质地层中沉管总沉降初始折 值取60~100mm是可接受的,地层条件较好时取小值,地层条件较差时取大值

8.3.2沉管隧道宜采用天然地基:

基槽、地基与基础、回填

8.3.3地基处理应遵循刚度平顺的原则,根据工程环境条件、隧道结构及回填方案 等因素进行分区分段设计,不同地基处理方案的分界应避开上部荷载或地层分布等条件 痰变的位置。

地基处理需统筹衔接段与沉管段的设计要求,考虑施工环境条件、施工能力、经济 性与施工风险等因素,遵循纵向分段、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技术方案。地基处理方案 在上部荷载或地层分布等条件突变的位置,地基刚度易产生突变,地基处理方案的分界 需要避开这些位置,从而使得隧道结构及接头的容许受力与位移在合理控制范围之内。 8.3.4地基处理方式应考虑隧址地质、水文、施工工艺和设备等因素进行综合确定 可采用换填、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及刚 性桩复合地基等多种地基处理方式

8.3.4地基处理方式应考虑隧址地质、水文、施工工艺和设备等因素进行综合确定 采用换填、挤密砂桩复合地基、深层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及 桩复合地基等多种地基处理方式

地基处理的适用条件及主要技术要求见表

注:现行《复合地基技术规范》 了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技术要

8.3.5基础垫层可选用先铺法和后填法,应根据地质、水文、通航、抗震、管节 、造价及施工工艺等条件进行综合比选确定

基槽、地基与基础、回填

5国内外部分沉管隧道先铺法垫层的主要参数

注:采用专用整平船机械化施工

8.3.7后填法垫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3.7后填法垫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垫层厚度宜取0.6~1.5m。 宜通过试验确定材料粒径、配合比、砂流压力等参数。7 3 临时支撑可采用混凝土垫块或专用基础,并应满足承载力与沉降要求 预埋于管节底板的压注孔应满足各阶段的防水设计要求。 5 应依据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地震液化设计与验算。

注:压浆法垫层下面设置了0.6m厚碎石层

8.3.8桩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与《码头结构设计规 》(JTS167)的相关规定执行。

DB45/T 1976.1-2019 左江、桂江、都柳江—融江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 第1部分:左江8.3.8桩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按现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与《码头结构设计 》(JTS167)的相关规定执行。

2沉管段桩基础宜采用预制桩,桩基与管节结构的过渡连接构造可采用桩帽、后 注浆囊袋等形式,过渡连接构造应与桩基进行整体设计。 3衔接段桩基础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或预制桩,桩基与隧道结构的连接可采用固结 或垫层形式。 4桩基础纵向布置宜采用桩长或桩间距变化进行过渡,隧道结构的接头与接缝 地质及荷载变化较大处,桩基布置应连续协调

沉管段管节基础应用桩基础的案例不多,如宁波常洪隧道全部4个管节均采用打入 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方桩,与隧道结构的连接采用后注浆囊袋;日本东京港隧道的3个 管节采用打入式钢管桩,与隧道结构的连接采用钢桩帽。 衔接段基础可以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制混凝土桩或钢管桩等形式,桩基根据结构分 段、上部荷载、地质等条件进行配置,需要满足沉降承载力及抗浮安全性的要求,并 与相邻的沉管段基础进行统筹考虑,保持刚度的协调过渡

NB/T 25064-2016标准下载8.4.2回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8.4.2回填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回填料应选用强度符合要求、取材方便、不液化、耐久无害的材料,含泥量不 应大于5%。 2锁定回填宜选用透水性好的碎石、砾石或粗砂,高度不应小于1/3管节高度。 3锁定回填应两侧同步、分层、对称抛填,并应结合水文条件及管节临时稳定性 确定回填时序。

基槽、地基与基础、回填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