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小灌区定型设计实用手册.pdf

广东省小灌区定型设计实用手册.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0.7 M
标准类别:水利标准
资源ID:6881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广东省小灌区定型设计实用手册.pdf简介:

《广东省小灌区定型设计实用手册》是一本针对广东省小灌区设计的专业指南,它详细介绍了小灌区的规划设计、建设技术、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该手册内容涵盖广泛,包括灌溉工程的布局、水源选择、灌溉设施(如管道、泵站等)设计、农田水利设施配置、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病虫害防治及生态建设等方面,旨在帮助小灌区的设计者和管理者实现科学、高效、环保的灌溉管理。

手册中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考虑到了广东省的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旨在解决小灌区在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它不仅适用于专业设计人员,也对农业技术人员、农民和相关行业从业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手册,对于广东省小灌区的规划设计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广东省小灌区定型设计实用手册.pdf部分内容预览:

进口水深H≤1.2D(D为洞高,H、D单位均为m)时:当出口 水深h1.5D时:当h

式中 Q 一一涵洞过流量,m3/s; B一一洞宽,m; m一一流量系数,可近似采用m=0.36; 8一一侧收缩系数,可近似取8=0.95 Ho一一包括行近流速水头在内的进口水深,m; g一一重力加速度; 0 一 淹没系数,亦可由表3.2查得;

hs一一洞进口内水深,m,对长洞需以出口水深为控制水深大学现代化教学楼施工组织设计,从 出口断面向上游推求水面线以确定洞进口内水深; v一一上游行近流速,m/s;

表3.2淹没系数0值表

无压流一般要求水面以上净空面积不小于洞身断面面积的 0%~30%,净空高度根据涵洞断面型式及洞身高度确定,见表3.3 并应不小于 0. 4m。

注:D为涵洞内侧高度或者圆涵内径,m

④半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

m一一流量系数,由表3.4查得; A一一洞身断面面积; B一一修正系数,由表3.4查得:

表3.4流量系数m1和修正系数B1值表

非灌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

①非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

53一一闸门槽损失系数,可采用0.05~0.1; 5一一进口渐变段损失系数,可由表3.5查得; E一一出口渐变段损失系数,可由表3.5查得

表3.5渐变段水头损失系数

③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

③淹没压力流涵洞过流能力计算

m3一一流量系数; Z一一局部水头损失系数的总和; A一一出口后下游过水断面面积,m²; 54一一出口损失系数,当出口后下游过水断面较大,比值A/A下很小 时,,可近似取为 1。

详细设计见附图3.1。

渠道跨越河流、渠沟、洼地、道路,采用其他建筑物不适宜时, 可选用渡槽。渡槽是输水渠道水流跨越河渠、道路、山冲、谷口等的 架空输水建筑物,渡槽轴线应短而直,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渠道平 顺连接。由槽身、支承结构、基础及进出口建筑等部分组成。 渡槽槽身横断面宜采用矩形,矩形槽身的深宽比宜采用0.6~0.8 槽身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宜控制为1.0~2.5m/s。 本设计推荐渡槽采用梁式渡槽,槽身断面为矩形,纵向支承形式 为简支式,支承结构为单排架。

(1)过水能力计算的方法与公式 渡槽过水能力计算根据槽身长度L与渡槽进口渐变段前上游渠 道水深hi的不同比值,采用不同公式。当L>15hi时,按明渠均匀流 公式计算。

(2)渡槽总水头计算公式 ①进口水面降落Z1 进口段水面降落

(2)渡槽总水头计算公式 D进口水面降落Z1 生口段水面降落

△Z = Z1 + Z² + Z3

、3)纵坡、横断面型式与尺寸的拟定 在满足通过设计流量时渡槽的总水头损失等于或略小于渠系规 划中给定的允许水头损失的条件下尽可能选择较小的槽底纵坡。初步 拟定时,i值可在1/500~1/1500范围内选用。 槽身横断面常用的是矩形。从过水能力看,应按水力最佳断面 的条件选择深宽比(矩形槽身水力最佳断面的深宽比H/B=0.5),但 梁式槽身的深宽比大些有利于加大槽身纵向刚度,梁式矩形渡槽的深 宽比常用H/B=0.6~0.8。槽身通过设计流量时,矩形槽身顶部在水位 以上的超高不小于水深水位1/12加50mm。槽身通过加大流量时,槽 中水面与槽身顶部或拉杆底面的高差不小于100mm。 矩形槽身侧墙厚度不小于120mm,一般为墙高的1/12~1/16。 (4)纵坡、流量与槽身断面关系 钢筋混凝土矩形槽身断面不同槽底纵坡下各种流量的槽身过水 断面尺寸,平均流速可参考表3.6。设计时应根据加大流量确定槽身 尺寸,本设计加大流量为设计流量基础上加大30%。

表3.6钢筋混凝土矩形渡槽槽身断面特性表(n=0.014)

(5)进出口渐变段的型式和长度确定 渡槽进、出口应设渐变段,渐变段长度应按两端渠道水面宽度与 槽身水面宽度之差所形成的进口水流收缩角和出口水流扩散角控制。 进口水流收缩角宜为11°~18°,出口水流扩散角宜为8°~11°。 (6)矩形渡槽配筋 ①矩形渡槽底板配筋 底板采用C25混凝土,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5mm。各跨度渡槽 民板可参考表3.7~3.9进行配筋。表中H为底板顶面以上墙高,槽宽 B为净宽。

图3.3矩形渡槽断面示意图

表3.7跨度L=10m时矩形渡槽底板配筋参考表

表3.8跨度L=8m时矩形渡槽底板配筋参考表

表3.9跨度L=6m时矩形渡槽底板配筋参考表

典型渡槽设计图见附图3.2~3.4

到虹吸管是长距离输水工程中通过河流、谷地、洼地、道路或其 他渠道的压力输水管道,是一种渠道交叉建筑物,是灌溉渠系工程中

的重要建筑之一。 输水工程与山谷、河流或其他渠道相交时,可用倒虹吸、渡槽、 真方渠道下的涵洞等交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各有其适用条件,选用 时应因地制宜,全面考虑,一般在以下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倒虹吸管 当输水河渠与河流、山谷、洼地、道路等障碍物或其他渠道交叉 且高差较小,建渡槽或涵洞均不能满足洪水宣泄,或有碍船只、车辆 通行时,应修建倒虹吸管从障碍物底部通过,

(1)流量Q≤1.3m/s; (2)管径Do≤1.0m; (3)设计水头H≤20m; (4)地基承载力≥150kpa。

(1)流量Q≤1.3m/s; (2)管径Do≤1.0m; (3)设计水头H<20m; (4)地基承载力≥150kpa。

(1)倒虹吸管布置 到虹吸管宜设在地形较缓处,应避免通过可能产生滑坡、崩塌及 其他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倒虹吸轴线在平面上的投影宜为直线,并 宜与河流、渠沟、道路中心线正交,进、出口应与上、下游渠道平顺 连接。穿越河流时应埋入设计洪水冲刷线以下0.5m并采用砌护措施 倒虹吸管进、出口应设渐变段,其长度可分别取上、下游渠道设 计水深的3~5倍和4~6倍。进口宜设沉砂池和拦污栅,渐变段和管道 之间,应根据需要设置连接段或压力前池,确保通过不同流量时管道 进口均处于淹没状态。出口宜设闸门控制,出口渐变段可设置消力池

其下游渠道应护砌3~5m。 (2)倒虹吸管管径及管材 采用以下公式初拟管径 Dol

式中V为管内流速,管内流速不宜过大,以免增加水头损失,平 原和河网化地区,管内适宜流速为1.5~2.5m/s。各流量下管径可参考 下表3.10取值。

表3.10流量与管径

表3.10 流量与管径 Q (m3/s) Do取值(mm) 0.3 500 0.4 550 0.5 600 0.6 650 0.7 700 0.8 750 0.9 800 1.0 850 1.1~1.2 900 1.2~1.3 1000

(3)管座 到虹吸管可直接(或通过砂垫层)铺设在坚固、稳定的水平状或 符合管外形的弧形素土(或岩石)地基上。如遇不良工程地质条件 应采取换填,并设C15素混凝土管座基础。 (4)镇墩

到虹吸管管轴线方向变化处需设置封闭式镇墩。镇墩可用钢筋混 凝土或素混凝土结构, 镇墩尺寸参考以下经验值拟定。 ①长度:管内径D的1.5~2.0倍: ②底部最小宽度:管壁厚度的2~3倍; ③顶部及侧墙最小厚度:管壁厚度8的1.5~2倍: ④圆弧段外半径:管内径D的2.5~4.0倍; 5弯段圆心角θ与两侧管段的中心夹角相等

倒虹吸定型设计图见附图3.5。

图3.4 镇墩示意图

便桥定型设计图见附图3.6~3.20。

陡坡为急流明槽,一般为挖方工程。为了减少土石方开挖量,底 坡应沿天然地面坡度布置,其横断面应尽量少。 本设计为单级陡坡,沿天然地面坡度顺直布置,纵坡不变。进口 段、陡槽和消力池采用等宽矩形断面,进口渐变段为八字型导水墙 材料为 C20混凝土。

(1)流量Q≤1.3m3/s; (2) 落差 P≤2m; (3)适用于地基承载力≥150KPa的中等强度以上的粘壤土、非 湿陷性黄土、沙壤土。

v= /2g(P+h)

陡坡边墙的高度取进水口边墙高度和消力池边墙高度的连线 (3)消能计算 选用矩形消力池,设下游渠道水深为ht,跌后水深为h2,陡坡 未端水深为h1。根据取水输水建筑物丛书《跌水与陡坡》(刘韩生等 编著)的消能公式,考虑到本设计为小型陡陂,对公式进行简化 池深

8q? 式中: h, /1+ 1) 2 gh3 池长:

L = (4.3 ~ 4.9)h.

表 3.11 陡坡定型设计表

Q ba h p hi d L (m² /s) (cm) (cm) (cm) (cm) (cm) (cm) 100 11 30 350 0.3 50 55 200 9 50 400 100 17 40 460 0.5 50 75 200 14 60 520 100 21 40 520 1.0 80 90 200 17 60 600

城住宅标准做法--户内篇.pdf陡坡定型设计图见附图3.21。

跌水是农由灌溉渠系工程中常见的落差建筑物,渠道经过陡峻的 地段时,可设置跌水。跌水由进口、跌水墙、消力池及出口组成。 本设计为开敬式单级跌水,矩形缺口,与渠道的渐变段采用八字 型导水墙连接,材料为C20混凝土。

(1)流量Q≤1.3m3/s;

GBT 1720-2020 漆膜划圈试验.pdf(2)落差 P≤2m; (3)适用于地基承载力≥150KPa的中等强度以上的粘壤土、非 湿陷性黄土、沙壤土。

(1)矩形缺口宽b.计算

h Q一 流量, m3/s bc一矩形缺口宽,m 采用试算法计算缺口宽度。 (2)消能计算 选用矩形消力池,设跌差为P,上游渠道水深为h,下游渠道水 深为ht,单宽流量为q,跌前水深为h1,跌后水深为h2。根据取水输 水建筑物丛书《跌水与陡坡》(刘韩生等编著)的消能公式,考虑到 本设计为小型跌水,对公式进行简化。 池深d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