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1/T 118-2021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pdf

DB5101/T 118-2021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pdf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3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90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DB5101/T 118-2021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pdf简介:

DB5101/T 118-2021 是《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这是一部由中国四川省的地方标准(DB5101)制定的关于安全生产的指导性文件。该标准主要针对生产经营单位,提供了一套详细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流程、方法、要求和标准,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报告和处理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隐患,预防和控制安全风险。

"DB"是"地方标准"的缩写,"5101"代表四川省的地区代码,"T"表示推荐性技术标准,"118-2021"则表示该标准的发布年份为2021年,更新或重新发布的时间。这份指南可能包含对隐患识别的检查表,隐患分类,治理措施,以及如何建立和维护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体系等内容。

通过遵循此标准,企业可以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同时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要求。

DB5101/T 118-2021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pdf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T23694—2013风险管理术语 GB35181重大火灾隐惠判定方法 GB/T45001一202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DB5101/T18成都市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规范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管控措施失效或者弱化后的缺陷(漏洞),包括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 ,管理上的缺陷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等,

JC∕T 881-2001 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DB5101/T118202

隐患排查 生产经营单位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本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采取 定的方式和方法,对制定的风险管控措施及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或核查的活动。 3.4 隐患治理 完善或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的活动或过程。 3.5 风险管控措施 对风险采取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 3.6 剩余风险 对风险采取管控措施之后仍然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风险,包括未识别的风险、残余的风险、次生和衍 生的风险。 『来源:GB/T23694—2013,4.8.1.6,有修改]

4.1生产经营单位作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在依据DB5101/T18开展风险辨识及管控的基 础上,应针对风险管控的齐全性、有效性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有 效融合。 4.2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保证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得到有效治理,并形成闭环管 理。 4.3生产经营单位应将较大及以上风险的管控措施检查或核查,作为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点, 4.4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和工作任务,组织全员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4.5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隐患排查清单。 4.6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隐患及治理的相关信息如实告知从业人员,或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公示。 4.7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排查出的隐患、治理以及验收等情况进行登记,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参见 附录A。 4.8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隐患排查治理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内容。 4.9生产经营单位应保障隐惠排查治理的经费投入 4.10生产经营单位应做好隐患排查、治理、核销全过程的档案管理

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惠排查治理工作流程见图1

DB5101/T 118202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汤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风险辨识评佰、分级官控 上开展隐惠排查工作,每年年初应制定年度 查工作计划,明确隐患排查的内容、方式、 频次和任务分工等

经营单位隐患排查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风险辨识不全,存在未被辨识出的风险源及其他风险。如未识别出等于或超过GB18218临界

DB5101/T1182021

量的危险化学品;未识别出人员密度大于0.5人/㎡建筑场所的坡道、楼梯、扶梯、出入口处 等人员聚集区域; 风险评估分级不准,尤其是风险等级评定偏低的风险。如未将跨度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 工程,或跨度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涉及《工贸行业重点可燃性粉尘目录 (2015版)》中爆炸危险性级别为高的粉尘,且涉尘作业人数超过9人等识别为重大风险的; 风险点(源)未采取管控措施,处于失管状态: 风险管控措施不足,方式单一、有效性不足; 一风险管控工程技术措施失效,如关闭、停用、损坏或出现其他故障; 风险管控管理措施虚设,如安全生产责任、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未有效落实,未按规章 制度或计划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未正确佩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等; 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实际,编制适宜的综合性、专项性、日常性、季节性、节 假日前、复工复产、事故类比等相关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

6.4确定排查方式及要求

3.4.1综合性隐患排查

应以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教育培训和操作规程等的建立与落实情况为重点,每季度至少 次。

6.4. 2 专项性隐患排查

重点,根据生产活动的需要适时组织开展排查,且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

6.4.3日常性隐患排查

应以班组、岗位员工交接班和班中巡回等检查方式,每日对设备、电气、消防、仪表等装置或作 三违行为等进行排查和巡查。

6.4.4季节性隐患排查

6.4.5节假目前隐患排查

应在节假日职工放假、停工停产前,对节假日期间值班值守、相关设施设备关闭停用、重点场所管 控、风险源管控措施运行以及应急准备等进行排查。

6.4.6复工复产隐惠排查

应在生产设备长期停产后重新启动、工艺变更及设备检维修后复产,以及节假日或意外停工停产后 恢复生产作业前,对复工复产方案、人员安排、重点作业场所、环境状况、风险源管控措施运行情况等 进行排查。

DB5101/T 1182021

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火灾、爆炸、中毒和室息、机械伤害等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事故后,生产经 营单位存在类似风险的应进行事故类比隐患排查

6.4.8专业诊断性排查

生产经营单位可委托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专家开展隐患排查,包括粉尘防爆、有限空间等 专业性、技术性较强领域的排查。矿山、金属治炼、建筑施工、道路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 诸存单位等高危行业宜每年开展一次专业诊断性隐患排查。

6. 4. 9 针对性隐患排查

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实际,选择适宜的隐患排查方式开展

6.5组织排查清单培训

生产经营单位并展隐患排查前,应结合排查清单和排查方式,组织相关拟参与排查的人员进行 培训,明确排查内容、重点、方式方法及要求等

参加隐患排查的相关人员应对照排查清单的内容逐项进行核对、检查,采集相关文字、图像 签字确认。

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生产工艺及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DB5101/T 1182021

职业健康防护; 现场其他方面。

6. 7. 3 基础管理类隐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一安全生产投入; 一应急管理; 职业健康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管理; 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其他基础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投入; 应急管理; 职业健康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重大危险源管理; 隐患排查治理;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其他基础管理。

6. 8 确定隐患分级

6. 8. 1基本要求

应综合风险等级、风险管控效果、隐患治理难度、治理时间、可能导致事故后果的严重程 范围等因素,确定排查出的隐患为重大隐患或者一般隐患。

6. 8. 2重大隐患

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 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惠。以下情形可判定为重大隐患: 涉及《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烟花爆 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生产安全 事故隐惠判定标准(试行)》、《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及GB 35181等相关内容;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病防治设施未依法进行设计及施工; 较大风险及重大风险工程技术措施失效、缺失的情况; 重大危险源的主要设备及主要安全设施存在的隐患; 区(市)县及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质部门挂牌督办或认定的其它隐惠

6. 8. 3 ±一般隐患

除重大隐患以外的隐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发现后能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较大风险及重大风险管理措施及应急措施失效、缺失的情况; 低风险及一般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缺失的情况

小康别墅建筑图DB5101/T 1182021

7.1.1对排查出的隐患,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隐患治理“五落实”(落实整改目标、 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时限、落实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资金)的原则进行隐患治理。 7.1.2一般隐患治理责任应由隐患所在的责任部门负责。 7.1.3重大隐患治理责任应由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牵头,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其他 专业部门负责。 7.1.4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隐患治理方案或隐患整改通知书中明确隐患治理责任部门或人员

2.1一般隐患可不制定治理方案,但应明确以下内容: 一落实应治理目标及验收不达标的处置措施; 确定治理措施:包括分析隐患原因,制定管控措施、整改方法等: 确定治理周期及验收时间; 落实治理责任人及验收人员; 确定治理资金。 2.2 重大隐惠治理应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及职责;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防止治理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2.1一般隐患可不制定治理方案,但应明确以下内容: 一落实应治理目标及验收不达标的处置措施: 确定治理措施:包括分析隐患原因,制定管控措施、整改方法等 确定治理周期及验收时间: 落实治理责任人及验收人员; 确定治理资金。

7.2.2重大隐患治理应制定治理方案。治理方案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DB61∕T 916-2014 公路桥梁(梁式桥)荷载试验技术规程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一治理的时限和要求; 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及职责; 经费和物资的落实: 防止治理期间发生事故的安全措施及应急处置方案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