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3821.1-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原水网区.pdf

NY/T 3821.1-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原水网区.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4.5 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5844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Y/T 3821.1-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原水网区.pdf简介:

NY/T 3821.1-2020《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原水网区》是一份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发布的地方性农业技术标准。该标准主要针对中国平原水网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提出规范。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通过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土壤和空气,对环境质量产生影响的污染物,如化肥、农药残留、畜禽养殖废物等。

NY/T 3821.1-2020详细规定了在平原水网区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措施、管理要求和操作规程,旨在通过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提升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友好性,维护和改善水体和土壤的质量,保障生态安全。这份标准对于指导平原水网区的农业生产活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NY/T 3821.1-2020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第1部分:平原水网区.pdf部分内容预览:

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区域,氮、磷等营养盐及其他污染物受水力驱动以随机、分散、无组织 受纳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

4.1总量控制.分区施策

以区域水环境纳污能力确定农业面源污染排 量控制目标DB37∕T 5057-2016 建筑物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范,以土地承载力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控制 氮磷化肥投入总量和用水总量。科学划定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分区,明确各区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定位及 防控目标,制订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方案

4.2 多源协同,系统防控

统筹考虑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生活污染排放特征。依据污染治理重点和关键期,系统设计 员,注重各分区间紧密衔接,以最低成本实现最佳治理效果

4.3资源节约.清洁生

推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向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方式转变,以最少的化肥、农药、能源和水资 撑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减少污染 实现生产生活清洁化

4.4土地消纳,循环利用

充分发挥土地对农业农村废水、废弃物的消纳和净化功能,避免过度处理。加强氮磷养分资源和水资 源的循环利用

4.5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文化特色,优选经济高效的生态类技术措施,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丰富生态产业链,形成一、二、三产融合 主产、生活、生态一体的新格局

5.1.1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水环境质量向好态势基本形成。 5.1.2农业生产更加清洁,农业农村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明显提高,水肥药利用更加合理高效。 5.1.3农业生态系统更加稳定,生态服务功能明显提升。 5.1.4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

5.2.1根据水域纳污能力计算结果,确定区域农业面源污染物允许排放总量,明确各分区及各类农业 的减排目标;根据土地承载力计算结果,确定畜禽养殖总量。基于上述两方面分析结果,以废弃物资源化 利用为基础,确定氮磷化肥投入总量和农业用水总量。 5.2.2以土地消纳为核心,将农田作为农业农村废水、废弃物等的最终去向,一体化设计粪污处理、秸秆 利用、化肥减施增效、节水灌溉和地力提升方案,选择经济高效处理技术,协同高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 5.2.3以农业废弃物增值利用为导向,根据区域资源桌赋和农耕文化特色,因地制宜创新农业农村废弃 物资源化利用路径,丰富生态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NY/T 3821.1—2020

备;强化平原水网区沟、塘、湿地等对农田排水的调蓄作用,延长水力停留时间,提高农田排水循环利用;强 化沟、塘、湿地等生态净化能力,促进面源污染减排。 5.2.5以生态功能提升作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内生动力,通过生态沟塘、生态田等农田生态建设措施 与品种配置、合理轮作等生态保育措施,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防灾能力,提升农田自净能力。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地利用类型,社会经济,农业生产等相关基础资料 收集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的A.1

8.1.1宜人畜分离,节约用水

NY/T 3821.1—2020

图1平原水网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路线

8.2.1区域畜禽养殖总量不应超过畜禽类污土地承载力,养殖用水不走 地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允许养殖区的划分规定 8.2.2养殖场宜节水节饲,应源头减排,雨污分流,粪污全部收集。 8.2.3畜禽粪污宜以土地利用为目标进行处理,用于还田的固体粪便应符合GB/T25246的规定,用于 农田灌溉的养殖废水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排放应符合CB18596的规定。 8.2.4具备粪污自行处理能力的规模化养殖场,应建设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粪污收集、储存、处理设施设 备;不具备粪污自行处理能力的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宜委托第三方处理养殖场应配套建设粪污暂存设施, 固体类便宜采用肥料化、基质化等方式利用,废水宜无害化处理后农田灌溉,固体类便暂存池(场)符合 GB/T27622的规定,废水暂存池符合GB/T26624的规定。

8.2.5畜禽污染控制区推荐防控技术见附录C

3.3.1优化作物布局,合理轮作;强化生态田、生态沟塘、生态廊道等建设,丰富生物多样性,提升农田 生态功能。 3.3.2根据水环境敏感性,作物种类、面积及目标产量,基础地力和气候条件等,以废水、废弃物土地消纳 为基础,确定氮磷化肥投人总量和农业用水总量。 .3.3宜选用肥料深施、水肥一体化、缓控释肥等高效施肥技术,避免撒施和暴雨前施肥

NY/T 3821.12020

NY/T 3821.1—2020

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见表A.1。

表A.1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

污染源调查内容见表A.2

表A.2污染源调查内容

现场查斯内容见表A.3

表A.3现场查勘内容

B.1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再利用技术

B.1.1农村生活污水收集技术

生活污水收集应符合CJJ124的规定。 B.1.2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技术 B.1.2.1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可用于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式处理。 B.1.2.2完整处理设施宜由格栅、调节池、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中间池和人工湿地等单元组成。 B.1.2.3生物滤池的平面形状宜采用矩形。填料应质坚、耐腐蚀、高强度、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适合 就地取材,宜采用火山岩、汽块砖、炉渣、焦炭、碎石等无机填料。布水装置可采用固定布水器。 B.1.2.4生物滤池水力负荷以滤池面积负荷计,宜为4.0m²/(m²·d)~6.0m"/(m²·d);五日生化需 氧量容积负荷以填料体积计,宜为0.25kg/(m²·d)~0.50kg/(m3·d)。 B.1.2.5人工湿地水力负荷宜为0.30m/(m²·d)~0.50m²/m²·d)。人工湿地填料可采用除磷型 多孔填料.粒径20mm~

B.1.3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

B.1.3.1污水处理可按GB/T37071的规定执行,出水水质符合GB5084规定的,供农田利用,

B.1.3.1污水处理可按GB/T37071的规定执行,出水水质符合GB5084规定的,供农田利用 B.1.3.2宜根据污水量和灌溉需求,配套相应容积的蓄水设施,可充分利用沟、塘、浜、荡等

C.1规模化养殖粪污处理技术

:12.4用异位发床处 于0.2m,发胖床建 0.2m并有防渗防雨功能, 增加保温措施

C.1.3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

规模养殖场干清粪或固液分离后的固体类便宜采用堆肥、区肥、垫料生产回用等方式进行处理利用 畜禽粪便堆肥应符合NY/T3442的规定

C.2.1畜禽粪便食用菌基质化利用技术

类便可用于双孢蘑菇、巴西磨菇等草腐菌的基质

C.2.1.2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应符合NY/T1935的规定,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C.2.1.3畜禽粪便应充分晾晒或干燥后粉碎;农作物秸秆宜充分晾晒,长度宜控制在5cm~30cm,秸秆 应充分预湿。 C.2.1.4应根据栽培食用菌种类及畜禽粪便类型,选择适宜配方进行合理配比、充分混匀,混合原料含 水量宜为70%~75%,C/N宜为28~33,pH宜为7.5~8.5。 C.2.1.5应根据食用菌种类、生产条件等确定原料发酵工艺,所有类型畜禽粪便类基质生产均应进行 次发酵,双孢蘑菇、巴西蘑菇和草菇基质生产宜进行二次发酵,有条件的可进行三次发酵。原料发酵应全 面、均匀、彻底。 C.2.1.6应根据食用菌种类、生产规模和条件等,配套原料储存、预处理、发酵及辅助生产设施设备。 C.2.2粪污还田利用技术 C.2.2.1规模化养殖场或第三方处理中心应配套足够种植土地面积进行粪污消纳,宜根据施用规律在 消纳区域建设防渗安全储存设施。 C.2.2.2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肥、沼肥、肥水等进行还田利用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 【201871号合理确定配套农田面积,并按GB/T25246的规定执行。

C.2.2粪污还田利用技术

.2.2.1规模化养殖场或第三方处理中心应配套足够种植土地 消纳区域建设防渗安全储存设施。 C.2.2.2粪便无害化处理后的堆肥、区肥、沼肥、肥水等进行还田利用时,依据农业部办公厅农办牧 20181号合理确定配套农田面积,并按GB/T25246的规定执行。 C.2.2.3沼液肥的技术指标和限量指标应符合NY/T2596的规定,可通过吸污车、施肥罐车或管道将 沼液输送至用肥地点。沼液还田可采用基肥或追肥形式施用,基肥宜采用农田灌溉,追肥宜采用喷施、农 田灌溉、水肥一体化等。沼液用干灌溉、生产水溶 可按NY/T2374的规定执行

D.1农田清洁生产技术

D.2农田生态保育技术

《信息技术 业务操作视图 第2部分:作为业务对象的剧本及其构件的注册 GB/T 29853.2-2013》D.2.1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技术

NY/T 3821.12020

置,提升农由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和生物多样性 D.2.1.2田宜为土,宽度大于30cm的田埋宜种植具有经济及显花、蜜源等其他功能的乡土草本 植物。 D.2.1.3宽度大于3m的田间道路(包括机耕路)及河道堤岸宜采取生态廊道措施,生态廊道宜乔灌草 结合,且冠层交错搭配,植物优选具有景观、经济及易养护的乡土品种。 D.2.1.4可因地制宜发展稻鱼、稻鸭、稻蟹等共生技术模式,应符合SC/T1135.1的规定

D.2.2农田排水调蓄利用技术

D.2.2.1整理连通农田内部沟、塘,提高沟、塘调蓄能力。沟、塘联合有效库容宜容纳所服务田块单场降 雨30mm时所产生的径流 D.2.2.2在沟、塘内配置水位调节设施、区域末端设调控站,强化农田排水的循环利用,应急时可外排。

广东省标准《建筑施工承插型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2018.12.D.2.3农田排水生态净化技术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