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T 6565-2018 石油天然气开发注二氧化碳安全规范

SY/T 6565-2018 石油天然气开发注二氧化碳安全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8.1M
标准类别:环保标准
资源ID:40975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SY/T 6565-2018 石油天然气开发注二氧化碳安全规范简介:

SY/T 6565-2018《石油天然气开发注二氧化碳安全规范》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制定的,它是一部关于石油天然气开发过程中使用二氧化碳(CO2)作为驱油剂(或称为CO2 Enhanced Oil Recovery, CO2-EOR)时的安全规定和技术指南。该规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在进行二氧化碳驱油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石油和天然气的采收率,同时保证作业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该规范详细规定了二氧化碳注入的各个环节,包括但不限于:二氧化碳的储存和运输、注入设备的选择和维护、注入井的施工和管理、环境监测、人员培训和应急响应计划等。它涵盖了二氧化碳注入的全过程,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处理,都从安全性和有效性出发,为行业操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标准。

遵循这个规范,可以有效防止二氧化碳泄漏、地面沉降等环境问题,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确保了作业人员在处理二氧化碳相关风险时有充分的保护措施。这对于推动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的发展,提高能源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SY/T 6565-2018 石油天然气开发注二氧化碳安全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SY/T 65652018

SY/T 65652018

天然气开发注二氧化碳安全规范

CJ∕T 3011-1993 无轨电车供电网规划和设计本标准规定了陆上油气田注二氧化碳的设计、施工、运行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油气田注二氧化碳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争本文件。 GB150(所有部分)压力容器 GB/T22513石油天然气工业钻井和采油设备井口装置和采油树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50183 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540 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规范 GB50683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Z2.2 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AQ/T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 SY/T0043 油气田地面管线和设备涂色规范 SY/T0048 石油天然气工程总图设计规范 SY5727 井下作业安全规程》 SY/T6444石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规范 3基本要求 油气田注入二氧化碳涉及的地质设计、地面工程设计、井筒设计、施工管理、安全防护、事故应 急等环节应具备以下条件: a)油层的盖层稳定。 b)设备设施耐低温、高压。 )地面管道设计应满品二氢化碳相态杰化雪票

油气田注入二氧化碳涉及的地质设计、地面工程设计、井筒设计、施工管理、安全防护、事故应 急等环节应具备以下条件: a)油层的盖层稳定。 b)设备设施耐低温、高压。 c)地面管道设计应满足二氧化碳相态变化需要。

1.1应针对防止人员冻伤、室息等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设施冻堵、脆断、腐蚀、爆炸、泄漏等 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相应的技术档案。 1.2组织开展要害岗位危害识别与评估、控制。

4.1.3场(站)应设门卫,并制定HSE责任制和出人站安全检查制度。 4.1.4场(站)入口及站内应设立站牌、警示牌、疏散指示牌、风向标、职业危害因素告知牌 4.1.5介质流向应有方向指示、参数标识。

.2.1岗位操作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4.2.2进入可能产生二氧化碳泄漏场所的人员应至少2人同行,应配备便携式二氧化碳气体检测仪 器,操作时应1人操作1人监护。涉及二氧化碳的操作岗位应配备正压空气呼吸器和防冻服。 4.2.3进入场(站)的人员和承包商应进行安全教育;应遵从场站管理要求。 4.2.4作业场所二氧化碳的浓度应符合GBZ2.2的要求。当检测到作业场所二氧化碳的浓度小于 000mg/m²时,应加强通风,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8h;达到9000mg/m²时,应期强通风,并佩戴 防护用品,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15min,并立即向上级报告;当检测到作业场所氧化碳的浓度达 到18000mg/m时,应立即撤离现场

5.1.1二氧化碳注入量、注入压力、注人浓度应按油藏工程设计确定。 5.1.2管道输送和注入的二氧化碳不应含有固体杂质。

5.1.1二氧化碳注入量、注入压力、注人浓度应按油藏工程设计确定

5.4.1 储罐设计应按GB150执行。 5.4.2 储罐应设有双安全阀、爆破片等措施。 5.4.3 储罐应防腐、隔热。 5.4.4 储罐应设置稳压设施,应设压力、温度、液位显示及超限报警装置。 5.4.5 储罐区应按设计设置固定式二氧化碳浓度报警仪。 5.4.6 储罐应设检修爬梯、罐顶检修平台、防护栏等。 5.4.7 真空绝热储罐应设真空表。

5.5.1装卸车管应采取锚固措施。 5.5.2 装卸车管接口与软管连接处应设置放空阀,接口应采用快速接头。 5.5.3 装卸车阀门应采用易开关及耐磨损、二氧化碳专用阀。 5.5.4 高压软管的材质应耐低温、耐腐蚀。压力等级应按设计选择。 5.5.5装卸车场宜配置强力排风机。

5.5.1装卸车管应采取锚固措施。

5.5.1装卸车管应采取锚固措施。 5.5.2 :装卸车管接口与软管连接处应设置放空阀,接口应采用快速接头。 5.5.3 装卸车阀门应采用易开关及耐磨损、二氧化碳专用阀。 5.5.4 高压软管的材质应耐低温、耐腐蚀。压力等级应按设计选择。 5.5.5装卸车场宜配置强力排风机。

.6注入泵房或注入压缩机房、操作间及值班室

SY/T65652018

5.6.1注入泵房或注入压缩机房、操作间 化碳浓度检测报 警系统;二氧化碳浓度检测报警系统宜与排风系统联锁,浓度超限时宜停运注入和输送设备。 5.6.2二氧化碳增压设备出入口应设压力超限报警、停泵控制、温度监测装置。 5.6.3值班室与注人泵房或注人压缩机房、操作间之间应设固定式观察窗,并保证值班室与注人泵房 或注入压缩机房、操作间之间无孔洞连通。 5.6.4值班室内应设二氧化碳浓度报警系统。 5.6.5值班室应配备不少于2台的多通道气体检测报警仪

5.7.1站区应设置放空设施。放空管口应高出10m范围内的平台或建筑物顶2.0m以上。对位于10m 以外的平台或建筑物顶,应高出放空管所在地面5m以上。 5.7.2高、低压放空管宜分别设置。

5.8.1输送二氧化碳介质的管道应理地敷设,应做温度补偿、 防腐绝热。二氧化碳注人十线应设置 标志桩。 5.8.2管道设计时,应尽量减少封闭管段。若封闭管段不可避免,应在该管段上设放空阀或安全阀。 5.8.3二氧化碳注人干线应设置截断阀。 O 5.8.4管道涂色应按SY/T0043的规定执行

5.9.1并口选用应满足GB/T22513的要求 5.9.2井口使用前宜进行气密封性能测试。

a)老并转注套管油层以上部分应无套损、套变、严重腐蚀,固并质量应为优。 b)新钻井套管应采用气密封套管,且水泥返高至地面或水泥返高接近地面。 5.10.2注气管管柱应采用气密封结构。 5.10.3井下工具应满足气密封要求,且关键部件应采用耐二氧化碳腐蚀材质

应按设计施工,并做到: a)了解施工井情况,应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并落实前削减措施。 b)制订并演练应急预案,配备必需的应急物资和设备。 c)对所用设备、配件、工具、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达到完好。 d)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交底和安全教育。

SY/T 65652018

6.2.1.1搬迁车辆应编队行驶,应按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行驶、停靠。 6.2.1.2施工前,现场应设立风向标,施工现场应设置警戒线、紧急集合点。应在施工井井口上风侧 或侧风方向布车,不应将车辆停放在低洼地带。 6.2.1.3车辆距施工井井口距离应满足SY5727的要求。 6.2.1.4井场车辆、注入设备间距应能保证作业人员正常操作、检查和通行,留有安全通道,

6.2.1.1搬迁车辆应编队行驶,应按交通规则和有关规定行驶、停靠。 6.2.1.2施工前,现场应设立风向标,施工现场应设置警戒线、紧急集合点。应在施工井井口上风侧 或侧风方向布车,不应将车辆停放在低洼地带。 6.2.1.3车辆距施工井井口距离应满足SY5727的要求。 6.2.1.4井场车辆、注入设备间距应能保证作业人员正常操作、检查和通行,留有安全通道

6.2.2.1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应急预案相关内容及要求。 6.2.2.2施工前,现场应设立风向标,施工现场应设置警戒线、疏散指示标志、紧急集合点 6.2.2.3施工人员应进行登记备案。

6.3.1移动式注入施工作业

6.3.1.1由现场指挥统一指挥、协调。现场采用无线对讲机(隔音耳机)和喇叭传递指令和 6.3.1.2采用移动式注气方式的施工井套管按SY5727的规定加装放空管线。 6.3.1.3注气井高压危险区的设定执行SY5727。人员不应进人高压危险区。 6.3.1.4移动式注气井试压应待设备和管线通入二氧化碳循环冷却与液态二氧化碳温度一致 6.3.1.5注气现场动火作业应进行审批管理。 316注气施工用由应按SY5727热行

6.3.2固定式注入建造施工及验收

6.3.2.1固定式注人工程施工应按GB50540执行。

7.1.1移动二氧化碳罐车:

JC∕T 2451-2018 硼硅酸盐平板玻璃c)罐车检测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1.2固定注人式二氧化碳储罐: a)配套的液位、压力、温度等自动化仪表应在校验有效期内保持完好;真空度应在要求范围 内;增压器应在工作状态。 b)罐内液位、压力、温度应在规定范围内。 c)工艺流程应导通

7.1.2固定注人式二氧化碳储罐

SY/T 65652018

7.2.1导通卸车流程,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卸车作业,开关阀门时应侧身操作。 7.2.2应执行卸车泵安全操作规程。 7.2.3连接前,应检查高压软管检测情况及报废年限,外观无破损,接头无裂痕,连接部位无变形, 高压软管固定连接件无松动。

73.1喂液泵、注入泵、注入压缩机

7.3.1.1注人前应检查各阀门、进出口接头部位,确保连接完好有效。 7.3.1.2机械运转部位防护装置和其他防护设施应齐全。 7.3.1.3导通流程后JC∕T 430-2012 膨胀珍珠岩装饰吸声板,应进行检查,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启动作业。开关阀门时应侧身操作 7.3.1.4检查喂液泵、注人泵、注入压缩机压力,不应超压运行。

2.1调整注气量时,应缓慢打开调整阀门,开关阀门时应侧身操作。 2.2应观察注气量、注入压力、注人温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运并排查故障。 2.3阀组工艺流程无渗漏,发现渗漏,应采取有效措施处理。

7.3.2.1调整注气量时,应缓慢打开调整阀门,开关阀门时应侧身操作。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