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桥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74.46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1207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桥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桥梁特大桥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详细的工程管理计划,主要用于指导大型桥梁建设项目从设计到施工的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项目概述:对桥梁特大桥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桥的类型(如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规模(长度、跨度、承载能力等)、位置、建设背景和目标。

2. 施工目标:明确施工的总体目标,包括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3. 施工准备:包括人员组织、设备采购、技术准备、施工图纸审查、场地平整、临时设施搭建等内容。

4. 施工方案:详细描述桥梁的各个部分(如桥墩、梁体、桥面等)的施工方法和步骤,包括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5. 施工进度计划:按照项目的整体目标,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各个阶段的起止日期、施工顺序等。

6. 安全与环保:强调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防坠落、防坍塌、防洪水等,以及对环境的保护措施。

7. 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和问题,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8. 施工管理与控制:包括施工质量管理、成本控制、进度管理、风险管理等内容。

这份设计是施工团队进行实际操作的重要依据,也是与业主、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沟通的桥梁。

桥梁特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在清孔排渣时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塌。浇筑水下混凝土前,检查沉渣厚度,进行二次清孔,必要时用高压风冲射孔底沉淀物,立即浇筑水下混凝土,保证孔底沉渣厚度不大于设计要求。

4.1.6.4钻孔异常处理

①坍孔处理: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孔后,要查明原因进行分析处理,可采用加深埋护筒等措施后继续钻进。根据现场情况也可在泥浆中加入大量的干锯末,同时增大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4之间),改善其孔壁结构。钻头每次进入液面时,速度要非常缓慢,等钻头完全进入浆液后,再匀速下到孔底,每次提钻速度控制在0.3~0.5m/s。坍孔严重时,应回填重新钻孔。②缩孔处理:钻孔发生弯孔缩孔时,一般可将钻头提到偏孔处进行反复扫孔,直到钻孔正直,如发生严重弯孔和探头石时,应采用小片石或卵石与黏土混合物,回填到偏孔处,待填料沉实后再钻孔纠偏。③埋钻和卡钻处理:埋钻主要发生在一次进尺太多和在砂层中泥浆沉淀过快;卡钻则主要发生在钻头底盖合龙不好GB∕T 29417-2012 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干燥收缩开裂性能试验方法,钻进过程中自动打开或在卵石地层钻进时,卵石掉落卡钻等。埋钻或卡钻发生后,在钻头周围肯定沉淀了大量的泥浆,形成很大的侧阻力。因此处理方案应首先消除阻力,严禁强行处理,否则有可能造成钻杆扭断、动力头受损等更严重的事故。事故发生后,应保证孔内有足够的泥浆,保持孔内压力,稳定孔壁防止坍塌,为事故处理奠定基础。

4.1.7钢筋笼制作、安装

钢筋笼主筋接头采用双面搭接焊,每一截面上接头数量不超过50%,加强箍筋与主筋连接全部焊接。钢筋笼的材料、加工、接头和安装须符合要求。

钢筋骨架的保护层厚度须符合设计要求,采用圆形同标号混凝土垫块,垫块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布置4个。

为了节省钢筋笼的入孔时间,采用整体制作施工法。钢筋笼的安装采用四点起吊法,汽车起重机吊装入孔,钢筋笼起吊时使用长杉木杆绑扎以提高整个钢筋笼的刚度(木杆在入孔时拆除)。

钢筋笼吊装入孔达到设计标高后,在孔口固定小钢轨成井字形方木上,防止混凝土灌注过程中钢筋笼浮起或位移。

预埋桩基超声波检测钢管应按设计要求精确定位于钢筋笼上并焊牢,其接头使用接长管旋接并做防渗处理。

4.1.8声测管的安装

对于桩径在1m~2m的基桩,桩身内埋设3根声测管,桩径大于2m的桩基,桩身内埋设4根声测管,声测管应采用钢管,内径经不小于40mm、壁厚不小于2.5mm,声测管在桩中位置应等分桩的圆周。

声测管在埋设过程中,应检查声测管是否畅通,并事先灌满清水,做好管底封闭、管口加盖等工作。

应采用绑扎方式将声测管固定在钢筋笼的内侧,不得焊接固定。声测管一般在钢筋笼制造现场预先安装在已成型的钢筋笼上,其下口封闭,上端加盖,接头采用丝扣方式连接,不宜焊接,以保证声测管内的顺直通畅。管内应无异物,不漏浆,接头处应光滑过渡。声测管底部与桩底等齐,管口应高出护筒顶面不小10cm,各声测管高度应基本一致。为保证声测管垂直并相对平行,可采用相隔一定距离焊接支撑架的方法,。成桩后的声测管应垂直、相互平行,严禁堵塞现象。

试拼、检验、安放导管。利用导管二次清孔,检查孔底沉碴厚度。

导管用Φ300mm无缝钢管制作,内壁光滑、圆顺、内径一致,接口严密。导管管节长度,中间节宜为2.0m等长,底节为4.0m,配1~2节长0.5~1.5m短管。使用前对导管进行试拼和试压,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导管组装后轴线偏差,不超过钻孔深的0.5%并不大于10cm;试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导管安装后,其底部距孔底留400~500mm的空间。

4.1.10首批封底混凝土方量计算(例桩径D=1.00m)

h1= Hwrw/rC=11*68/24=31.17m

Vr1.25=3.14*(1.00/2)2*(H1+1)+3.14*(0.25/2)2/4h1 =3.14*(1.00/2)2*(0.5+1)+3.14*(0.25/2)2/4*31.17

4.1.11灌注水下混凝土

4.1.11.1施工方法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采用提升导管法,导管采用壁厚3mm无缝钢板制作,导管内径300mm。导管中间节长2.0m,底管节长4.0m,漏斗下配节长1.0m、0.5m导管,节间采用法兰盘加止水胶垫螺拴联接。每次灌注前对导管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用预先吹好的橡皮球(球直径与导管直径一般大小)放在漏斗下口,当混凝土输送车(方量要大于封底砼所需的方量)到达后,直接下放到料斗里,橡皮球即被砼压落到孔底再从导管外上浮到顶面。在灌注水下混凝土过程中,孔内混凝土体积逐渐增加,孔内原有泥浆会逐渐从护筒溢出,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及河流。

导管上设置封底漏斗,漏斗容积(即首批砼方量)应满足封底时导管埋深,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大于2米、小于6米,且导管底距孔底不得大于40cm。在灌注过程中,经常测探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在筒孔对钢筋笼予以固定。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当灌注混凝土接近设计标高时,应减缓灌注速度,反复测量混凝土的标高。桩顶的灌注标高比设计标高高出0.5~1m。灌注桩的桩顶是首批混凝土组成的,它从开始灌注完成,始终与泥浆接触,易受到浸蚀;在灌注过程中还难免有泥浆、钻渣等杂物混入,其质量较差。灌注完毕后,待进行下道工序时将桩头破除。在混凝土初凝前,将护筒拔出。

4.1.11.2灌注中途故障处理措施

4.1.11.2.1导管进水,首批混凝土灌注后导管进水时,应将已灌注的混凝土拌合物及时吸出,再改正操作方法重新灌注。

4.1.11.2.2导管灌注不久发生导管堵塞时,可用长杆冲捣或用振动器振动导管;处理无效时,应及时地将导管拔出,吸出已灌注的混凝土,抽出钢筋骨架,然后重新清孔、吊放钢筋骨架和灌注混凝土,上述方法处理达不到要求时,应重钻补桩或会同有关单位研究补救措施。

4.1.11.2.3为确保桩顶质量,灌注桩顶标高比设计高出0.5~1.0m,凿除此范围内的混凝土。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采用低应变化、超声波法对桩进行检测。

通过桩底压力灌浆使桩底沉渣密实,减少工后沉降,提高承载力。取有代表性的桩进行桩底压浆,作承载力与沉降试验,与未压浆桩作对比,验证压浆的效果,确定是否需做桩底压浆处理。

压浆管采用3根内径φ25mm、壁厚δ=3.25mm钢管和3根内径φ50mm、壁厚δ=3.5mm的声测管。安装时要求保证密封性能良好。底部用弯头及弯管将1根注浆管和1根声测管连接成回路,其中一根为进浆管,一根为溢浆管,每根钻孔桩共设3个压浆回路,在注浆管上端安装高压止浆阀,在溢浆管上安装溢浆安全阀。压浆管顶部钢管接长至地面以上0.2m,便于压浆操作。钢筋笼底部压浆管路的布置见“桩底压浆管布置图”。

桩底压浆主要设备:注浆泵、制浆机、储浆箱、其他配件(压力表、球形阀、浆液分配器、溢流安全阀、高压软管、管路接头等配件)。

桩底压浆施工工艺流程如“桩底压浆施工工艺流程图”。

为保护环境,钻孔桩施工中产生的废弃泥浆,经泥浆分离器处理后,运往指定的废弃泥浆堆放场地,并做妥善处理。

4.1.14桩身质量检测

钻孔桩正式开工前先进行试桩,验证钻孔桩设计承载力,优化钻孔桩设计长度,选择合适的成孔工艺和压浆工艺,指导全线施工,确保桥梁钻孔桩的施工质量。选有代表性的桩作为试验桩,并根据具体情况在适当位置增加试桩,以取得可靠参数。对于摩擦桩,可采用自平衡测试技术进行试桩。试桩时将中心的1根桩作为试验桩,四角处的4根桩为锚桩,试验桩最大荷载按设计确定,利用4台500t油顶进行加载试验。加载试验方法见“静力压桩试验示意图”。

试验段钻孔桩除进行静载试桩外,还要按下述要求进行桩身质量检测:

所有钻孔桩身混凝土质量均作无损低应变检测;

地质条件较差、桩长超过40m的钻孔桩均要进行超声波检测;

每根钻孔桩混凝土强度试件不少于五组;

对质量有问题的桩,钻取桩身混凝土鉴定检验;

柱桩桩底沉渣厚度,按柱桩总数的3~5%钻孔取芯检验;

钻孔到达设计高程后,复核地质情况和桩孔位置,用检孔器检查桩孔孔深、施工偏差要符合标准要求。

4.2、承台施工工艺与方法

承台施工工艺流程图

DLT 802.9-2018标准下载4.2.2.1基坑开挖

由测量人员放出承台的开挖线后,根据现场的地质情况,确定合理的开挖边线,并用白灰撒出边线。采用机械放坡开挖并分层放坡,人工配合清理基底,由于承台的混凝土应在无水的条件下浇筑的,如果基坑有水的,应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内的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基坑开挖,至少要保证基底有50cm的工作面;对于在水中桩、既有建筑物、铁路、公路旁的承台,在基坑开挖时根据情况采用工25#工字钢桩、木板等进行基坑防护,保证安全。

4.2.2.2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桩头凿完后应报与监理验收,并经小型应变或超声波等检测合格后方可浇筑砼垫层。

4.2.2.3基地处理

一般基坑开挖比设计深度超挖10~20cm,及时由人工将基底修理平整。基坑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基地处理,及时开始承台施工,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扰动或浸泡。基底及时铺设一层10~15cm的碎石垫层,碎石垫层浇筑一层5cm的C15混凝土垫层找平,作为承台的底模,平整度不大于5mm,顶面高程允许偏差±5cm。垫层的平面尺寸每边各大于承台尺寸30cm ,以便于承台钢筋的绑扎及模板的支立,垫层施工时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层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 铁建设[2009]90号,承台结构线外可以埋设Φ16的加固筋,钢筋间距为1m,以便于支立承台模板时加固模板。

4.2.2.4钢筋绑扎

筋绑扎应在垫层砼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承台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底层承台钢筋网片与桩身钢筋焊接牢固,当底层钢筋网片在越过桩顶处不得截断,可以适当调整承台钢筋间距。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