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NB/T 10153-2019 太阳能供热系统实时监测技术规范简介:
NB/T 10153-2019《太阳能供热系统实时监测技术规范》是中国国家标准,由全国建筑气候与建筑环境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是规定了太阳能供热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应进行的实时监测方法、数据采集、处理、分析以及系统性能评估的技术要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太阳能供热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高系统能效,降低运行成本,同时也有利于系统的维护和故障诊断。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测参数:涵盖了太阳能集热器的温度、流量、功率、效率等关键参数,以及系统整体的运行状态、能源消耗等信息。
2. 数据采集:规定了数据采集的频率、方式和设备要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监控系统能够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效率和能效。
4. 报警与诊断:在监测过程中如发现异常,应能及时发出报警,并提供初步的故障诊断建议。
5. 系统维护:该规范还对系统的定期维护、检查和升级等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通过实施这一标准,可以提升太阳能供热系统的管理水平,推动太阳能供热技术的健康发展。
NB/T 10153-2019 太阳能供热系统实时监测技术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太阳能供热系统监测系统monitoringsystemofsolarheatingsystem 由数据中心监测平台、现场的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和安装在太阳能供热系统上的测量仪器组成,对 太阳能供热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展示,并可接受客户端的访问操作。
NB/T101532019
储水箱相对水位relativewaterlevelofstoragetank 散开系统的储水箱中可用水的水面高度相对于满水状态水面高度的百分比DB63∕1025-2011 砌体结构加固新技术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当储水箱满水时为 100%:当储水箱中无可用水时为0%
太阳能供热系统节能量energysavingofsolarheatingsystem 太阳能供热系统供热量中除去常规能源供热量以外的热量。
图1监测系统拓扑架构图
NB/T101532019
测量仪器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测量仪器技术要求
6. 2. 1总辐射表
NB/T101532019
位传感器的安装应保证感应元件上不形成水垢
6. 2. 5 流量讯
流量计前应安装流量控制设备(如阀门)和过滤设备,法兰密封圈不应突出到管道内或错位,流量 计水流方向应与管路水流方向一致。流量计安装位置应保证流量计中充满水,气泡不会集中在流量计内, 流量计不应安装在管路的最高点,且不应受水压冲击。
6. 2. 6 电能表
电能表应接到太阳能供热系统的供电总回路上,安装应符合DL/T448的规定。
6.3测量仪器校准或轮换要求
6.3.1总辐射表、风速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宜每年校准一次。 6.3.2水位传感器应每年标定一次储水箱满水时和储水箱中无可用水时的相对水位。 6.3.3采用有CMC计量器具许可的远传水表,应按JJG162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或轮换;没有CMC 计量器具许可的远传水表,应每年校准一次。 6.3.4采用CMC计量器具许可的电能表,应按DL/T488的规定进行周期检定(轮换)和抽检;没有 CMC计量器具许可的电表,应每年校准一次。 6.3.5热量表应按JJG225的规定进行周期检定,
7.1.1冷水进水或采暖循环回水、热水出水或采暖循环供水及用户管露循环回水的温度和流量监测点, 应位于相对应的管路上。如供水管路上有辅助热源,热水出水或采暖循环供水的温度监测点应位于辅助 热源的热水出水管路上。 7.1.2温度监测点与储水箱或辅助热源间沿管路距离应在2.5m以内。水位传感器应安装在距离储水 箱底部20cm的储水箱侧壁处。 7.1.3对于非同时进出水系统,当储水箱为水位与水量成正比关系形状时(如立式圆柱体和立方体) 可采用间接计量法进行监测。
7.1.2温度监测点与储水箱或辅助热源间沿管路距离应在2.5m以内。水位传感器应安装在距离储水
7. 2同时进出水系统
NB/T101532019
7.3非同时进出水系统
图2同时进出水系统监测点位置示意图
NB/T101532019
非同时进出水系统直接计量法监测点位置示篇
图4非同时进出水系统间接计算法监测点位置示意图
NB/T101532019
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采集测量仪器的数据,并向数据中心监测平台上传数据。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 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技术要求
数据中心监测平台应采用连接到互联网上的云服务器,一般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UPS电源 软件等。数据中心监测平台应具备表4中的功能。
表4数据中心监测平台功能
NB/T101532019
A.1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上传协议
A. 1. 1. 1 结构组成
NB/T101532019
专输终端与数据中心监测平台的通信包的结构组
表A.1通信包结构组成
A. 1. 1.2 数据段格式
表A2平台发送读取命令通信包的数据段格式
表A.3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上传项目信息或监测数据的通信包数据段格式
A.1.3获取项目定位
平台在收到注册包后,应从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获取项目定位信息,定位信息可以是经纬度 位信息或者是IP地址等。
A.1.4获取项目信息
NB/T101532019
项目信息可通过登录平台人工填写,填写的项目信息内容应包含表A.4申的内容;也可通过平台向 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发送符合表A.2规定的项目信息读取命令,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上传的项目信息应 符合表A.4的规定。
表A.4项目信息内容
NB/T101532019
A. 1.5 数据上传
1.5.1数据上传方式
数据上传应采取应答方式或主动上传方式,主动上传方式上传数据的时间间隔可由平台设定,默认 为1min,不应超过10min。
A. 1.5.2上传数据内容
数据采集及传输终端上传的数据内容宜符合表 A.5的规定;其中设备状态字节内容格式应符合表 A.6的规定,相应的位为1时表示该设备开启,为0时表示该设备关断或停止。
表A.5 上传数据内容
表A.6设备状态字内容格式
NB/T101532019
NB/T101532019
A.2.1传输数据格式
其他监测平台向数据中心监测平台上传数据时,宜采用JSON格式进行上传。上传信息中的JSON健 值对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表A.7的内容。
《聚氨酯防水涂料 GB/T 19250-2013》表A.7上传信息中JSON键值对内容
表A.8上传信息类型
A. 2. 2 身份验证
其他监测平台上传数据前,应首先使用GET请求向数据中心监测平台服务器进行身份验证,GET 请求的参数中应包含用户名和密码。数据中心监测平台在收到请求后返回信息,若申请成功,则返回标 识、令牌和时间戳;若申请失败,则返回错误代码。返回信息中的错误代码应符合表A.9的规定。
A.2.3上传项目信息和数据
A. 2. 3. 1上传方式
1.2.3.2上传项目信息
GB/T 20487-2018标准下载NB/T101532019
如果项目为首次上传,应首先上传项目信息。项目信息应符合表A.4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