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61/T 496-201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61/T 496-20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简介:
"DB61/T 496-20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是北京市的地方标准,主要针对在北京市区域内进行的开发建设项目,规定了水土保持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此规程的发布和实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规范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工作,以实现对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防止因建设活动导致的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这个规程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监测原则:规定水土保持监测应遵循的科学性、准确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原则。
2. 监测内容:明确需要监测的水土流失类型、强度、范围、速度等具体指标。
3. 监测方法:规定了遥感监测、地面调查、实验分析等不同监测技术的使用方法和要求。
4. 监测点布设:描述如何根据项目特点和环境条件设置监测点,确保监测数据的代表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规定如何对收集的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
6. 监测报告:说明监测结果如何形成报告,报告应包含哪些内容,以及报告的提交周期等。
7. 违规处理:对未按规定进行水土保持监测或监测数据造假等行为,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的细节会根据DB61/T 496-2010的最新版本和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调整。如果你需要详细的规程内容,建议查阅最新的标准文本或向相关专业机构咨询。
DB61/T 496-2010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部分内容预览:
根据主体工程施工计划和水土保持工程的要求,确定监测时段及工作进度。一般情况下,监 测时段包括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 复期)等各个阶段。
根据工程项目的生产组织和施工工艺特点,分析确定项目施工准备期之前、施工期(含施工准 备期)、水土保持措施运行初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等各个阶段的主要监测内容。 在施工准备期之前,主要是对监测范围的地貌、地面组成物质、植被、水文气象、土地利用 现状、水土保持措施与质量、水土流失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项目建设前项目区的 水土流失背景状况。 在施工期(含施工准备期),主要是对水土流失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监测,包括工程扰动土地面 积、降水、大风、水土流失(类型、形式、流失量)、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灾 害等,监测评估项目建设期间的水土流失动态。 水土保持措施运行期(或林草植被恢复期),主要是对水土保持措施数量、质量及其效益等进 行监测,主要包括拦渣工程、护坡工程、土地整治工程、防洪排导工程、降水蓄渗工程、临时防 护工程、植被建设、防风固沙工程等措施的数量、质量。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分析确定工程项目 是否达到水土保持方案提出的防治目标。
A.5.2监测指标与测试方法
结合各监测分区的水土流失特点北美风情小别墅设计,提出每项监测内容的具体监测指标。针对每个监测指标, 分析确定监测的方法、频次、必需的设施设备和数据记录格式。对于重点地段和重点对象,同时 确定监测指标数据记录表、观测数据精度和数据分析方法等。
A.5.3监测点观测设讯
列表说明每个监测点的监测设施设备配置。对于设施复杂、需要安放设备的监测点,应进行 设计,说明设施的规格尺寸、结构、施工布设要求,明确设备的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及操作、 维护程序。
A.6预期成果及其形式
6.1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包括监测依据、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监测设施布局、监测内容和方法、监测组织与质量保证 以及监测数据分析、监测结论与建议等章节。
A.6.2监测阶段报告
DB61Z T4962010
(季报)反映监测过程中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建设情况(质量、进度) 别是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建议
A. 6. 3数据记录册
如果数据较多,又不能在监测报告中全部列出时,可以单独成册,作为报告的附件。对于水 流失危害,应附专项调查报告
图件包括项目区地理位置图、水土保持防治责任范围图、监测点布设图、水土保持措施总体 布置图、监测设施典型设计图。照片主要是水土保持工程实施期间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动态照 片。
包括监测技术服务合同和水土保持方案批复函。
A.7监测工作组织与质量保证体系
A.7.1监测人员组成
持和参加监测的人员及其职称、专业和分工
7.2监测质量控制体系
分析提出野外观测、图像图形编制、数据整(汇)编、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工作制度,包括数据 登记与审查、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档管理和成果审核等
附图应包括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水土保持措施布局图、 水土保持监测点分布图、典型监测点设计图。
监测站或工程项目名称
DB61/T496201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项目区(乡镇)调查与监测项目主要记录表
DB61Z T4962010
表B.2项目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调查表
表B.3项目区(乡镇)土地利用现状表
DB61/T4962010
表B.4项目区土壤流失背景调查表
表B.5项目区地貌特征监测成果表
DB61/T4962010
表B.8植被调查登记表
DB61Z T4962010
附 录 C (资料性附录) 项目类别与重点监测分区及面积统计 表C.1项目类别与重点监测分区
附录C (资料性附录) 项目类别与重点监测分区及面积统计 表C.1项目类别与重点监测分区
DR61T496201C
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主要监测指标一览表
表D.1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主要监测指标一览表
DR61T496201C
DR61/ T4962010
DB61/T4962010
表E.5防风固沙工程监测记录表
泥石流防治工程监测记
DB61/T4962010
附录 F (资料性附录)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提纲 F.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F. 1. 1 项目概况 F. 1. 2 项目区概况 F. 1. 3 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F.2 监测实施 F. 2. 1 监测目标与原则 F. 2. 2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F.3监测内容与方法 F. 3. 1 监测内容 F. 3. 1.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F. 3. 1. 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F. 3. 1. 3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F. 3. 1. 4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F. 3. 2 监测方法和频次 F. 3. 2. 1 调查监测 F. 3. 2. 2 定位监测 F. 3. 2. 3 临时监测 F. 3. 2. 4 巡查 F. 3. 3 监测时段 F. 3. 4 监测点布设
水土 F.1建设项目及项目区概况 F. 1. 1 项目概况 F. 1. 2 2项目区概况 F. 1. 3 工程水土流失特点 F.2 监测实施 F.2.1 监测目标与原则 F. 2. 2 监测工作实施情况 F.3监测内容与方法 F. 3. 1 监测内容 F. 3. 1. 1 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 F. 3. 1. 2 弃土弃渣动态监测 F. 3. 1. 3 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 F. 3. 1. 4 施工期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 F. 3. 2 监测方法和频次 F. 3. 2. 1 调查监测 .3. 2. 2 定位监测 F. 3. 2. 3 临时监测 F. 3. 2. 4 巡查 F. 3. 3 监测时段 F. 3.4 监测点布设
F.4不同侵蚀单元侵蚀模数的分析确定
F.4.1侵蚀单元划分
F.4.1.1原地貌侵蚀单元划分
F.4.2各侵蚀单元侵蚀模数
F.4.2.1原地貌侵蚀模数
F.5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结果与分析
F.5. 1防治责任范围动态监测结果
F.5.1.1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防治责任范围
.5.1.2施工期防治责任范围监测结果
F.5.2弃土弃渣动态监测结果
F.5.3地表扰动面积动态监测结果
F.5.4土壤流失量动态监测结果
F.5.4.1各阶段土壤流失量
F.6水土流失防治动态监测结果
F.6.1水士流失防治措施
DB61/ T4962010
DB61/T4962010
E.7.1水士保持措施评价
7.1水士保持措施评价
F.7.1.1水土流失动态变化与防治达标情况 F.7.1.2综合结论 F.7.1.3存在问题及建议
F.7.2监测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
F.7.2.1监测工作中的经验
G.1监测工作基本原则与程序
DB61/T4962010
附录G (资料性附录)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条文说明
和国水利部颁发;监测实施方案是指监测组织、实施、时限、进度及要求等的设计准备工作。 G.1.24.2.2中监测设施是指观测场地、测流堰槽及附属建筑等,监测设备是指自制的集流桶、测钎、 标桩等和购买的仪器设备。监测设计是指监测场地与设施的具体化,
G. 2监测内容与指标
7.1.1中建设类项目从征地准备施工开始,到工程峻工试运行和林草措施开始发挥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监测期。而生产建设类项目在试运行后即进入正常生产运行期,水土保持监测期至水土 案服务期末结束。
G.4.28.10中细沟法测定的细沟侵蚀量计算
不等距断面测量细沟侵蚀量(Ws)按照公式(G.2)计算
则断面细沟侵蚀量(Ws)按照公式(G.1)计算:
(G.1)、(G.2)式中: Ws 一细沟侵蚀量(kg); 侵蚀土体容重(kg/m):
L 断面间距(m); W; 一断面细沟宽之和(m); h 一 该断面细沟平均深(m); 二 一断面数; i=1,2, ,n桩号数。 应当说明,计算的W,为细沟侵蚀量,它小于坡面侵蚀量,可根据规模小区的本次降水观测值予以 订正。 用填埋法则需要将准备的风干土体积(V,)与填埋后剩余的土体(V)之差,细沟侵蚀量(Ws) 按照公式(G.3)计算。
式中: Ws——细沟侵蚀量(kg); V——风干土体积(m"); V²——填埋后剩余的土体(m"); 侵蚀土体容重(kg/m)。
式中: Ws—细沟侵蚀量(kg); V—风干土体积(m); V²——填埋后剩余的土体(m); r 侵蚀土体容重(kg/m²)。
DB11/T 1322.30-2018标准下载G.4.38.12中量水建筑物测流方法与计算
4.3.1量水建筑物测流根据量测水位高(h.)计
水建筑物测流根据量测水位高(h,)计算部分流
(G.4)~ (G.6)式中 Q流一 一淹没流某水位时流量(m/s); W主水槽喉道宽(m); h上 进水段距喉道上沿为2/3处水尺水位该数(m); 40 修正流量(m/s):
(G.4)~(G. 6)式中: Q一 自由流某水位时流量(m/s); Q流—淹没流某水位时流量(m"/s); W主水槽喉道宽(m); 进水段距喉道上沿为2/3处水尺水位该数(m); AO 一修正流量(m/s):
h上 1.569w 0.026 Q自=0.372W (自由流) (G. 0.305
4.753.14 K h 40: 0.07 +0.007W0.815 (G 1.8 2.45|×3.05
DB13∕T 2585-2017 公路涵洞通道用复合钢波纹涵管通用技术要求DB61/T496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