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规范下载简介和预览
SY/T 6605-2018 石油钻、修井用吊具安全技术检验规范简介:
SY/T 6605-2018《石油钻、修井用吊具安全技术检验规范》是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的一个标准,主要针对用于石油钻井和修井作业的吊具(包括吊环、吊钩、吊链等)的安全技术检验。这个标准的发布和实施,是为了规范和保证这类吊具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防止因吊具质量问题导致的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事故。
该标准详细规定了吊具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
1. 材料选择:规定了吊具应使用的材料种类及其性能要求,如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
2. 设计制造:对吊具的结构设计、加工精度、焊接质量等提出具体要求。
3. 检验方法:规定了对吊具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强度测试、疲劳试验等的详细方法。
4. 使用和维护:指出了吊具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载荷限制、定期检查、维护保养等。
5. 安全要求:强调了在吊装作业中,应遵守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正确挂载、避免过载、操作时的人员保护等。
6. 标志和记录:规定了吊具应具备的标志信息,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记录维护。
通过这个标准的实施,可以提升石油钻井和修井作业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石油工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安全性。
SY/T 6605-2018 石油钻、修井用吊具安全技术检验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Safetechnicalinspection specification ofhoistspecially used in petrolic drilling & well reconditioning industry
SY/T 66052018
JT∕T 645.3-2005 公路服务区生活污水再生利用 第3部分:处理系统操作管理要求前言·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一般要求 5 资质与资格 6 检验周期 1 检验项目 8 判废条件 9 检验报告与标识
SY/T66052018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钻、修井用吊具检验的一般要求、资质与资格、检验周期、检验项目、判废条 件、检验报告与标识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陆上石油钻、修并用吊具的安全技术管理。天车的检验管理可参考本标准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7233.2铸钢件超声检测第2部分:高承压铸钢件 GB/T9443铸钢件渗透检测 GB/T9444铸钢件磁粉检测 NB/T47013.3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3部分:超声检测 NB/T47013.4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4部分:磁粉检测 NB/T47013.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5部分:渗透检测 安全生产检测检验机构管理规定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2号2007年4月1日施行
SY/T 66052018
5.1.2检验机构应有完善的质量管理 满足质量管理要求的质量管理手册、管 检验工艺,应有与检验工作相适应白 检测仪器设备
无损检测人员应取得所从事项目的资格证书,签发报告者应持有Ⅱ级以上资格证书
5.1在用石油钻、修井用吊具应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周期为2年。
a)新吊具使用前; b) 主承载件更换或修理后; c)承受过重大冲击载荷后; d)存在较严重的变形、锈蚀、磨损、裂纹等影响安全使用的其他缺陷时; e)使用单位认为应该进行检验的。
7.1.1游动滑车、大钩
7.1.1.1游动滑车应具有满足使用要求的防钢丝绳跳槽装置。 7.1.1.2轴、销轴、螺纹连接部位应有可靠的防松动、防脱落装置 7.1.1.3滑轮槽应光洁平滑。 7.1.1.4大钩主副钩钩口闭锁装置完好,启闭灵活。 7.1.1.5 钩体定位锁紧机构应灵活可靠,定位锁紧后,钩体方向保持不变。 7.1.1.6 缓冲装置完好。 7.1.1.7 铸造滑轮槽底圆弧表面不应有砂眼、气孔、夹砂等缺陷。 7.1.1.8 主承载件主要受力部位、挂合部位不应有裂纹和明显的变形、磨损、锈蚀。 7.1.1.9 主承载件不应有降低强度的修理、改造缺陷。 7.1.1.10 滑轮槽底半径不应小于表1中最小许可槽底半径。
表1滑轮磨损后的最小许可槽底半径
7.1.2.1吊环表面应无明显的碰伤、刻痕。
a)当吊环长度小于或等于4.5m时,不应超过4mm; b)当吊环长度大于4.5m时,不应超过6mm。 7.1.2.3吊环的挂合部位尺寸与负荷能力对应关系见表2、表3
SH型双臂吊环挂合部位尺寸与负荷能力对应
表3DH型单臂吊环挂合部位尺寸与负荷能力对应表
7.1.3.1开合应灵活,锁紧机构应完好、功能可靠。 7.1.3.2吊卡主体不应存在明显的变形、锈蚀、磨损、裂纹及其他影响安全使用的缺陷
7.2主承载件无损检测
部检测应检测主承载件全体积,表面检 承载件全部表面。检测前应制定有利于检测出 出缺陷的检测工艺。对高应力部位、危险部位应
7.2.2.1表面检测
.2.1.1磁粉检测执行NB/T47013.4,渗透检测执行NB/T47013.5其质量等级应不低于ⅡI级。
7.2.2.1.2对于检测、检查发现的不合格缺陷,可以采用打磨的方法消除,打磨缺陷不应多于三处, 且不得位于同一截面上。打磨深度不应大于其截面尺寸的4%,且最深不应大于3mm;宽度不应小于 深度的6倍;长度应在两端超出缺陷长度3mm以上。圆弧连接处截面打磨深度不应大于1mm。打磨 应圆滑过渡,缺陷不应连续。处理完后重新检测应符合7.2.2.1要求。
7.2.2.2内部检测
《民用机场航站楼设计防火规范 GB51236-2017》7.2.3.1表面检测
2.3.1.1不应存在裂纹。 2.3.1.2采用渗透检测方法,执行GB/T9443或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执行GB/T9444应不低于IⅡI
7.2.3.2内部检测
7.2.4主承载件的主要焊缝无损检测
2.4.1采用磁粉检测方法,执行NB/T47013.4或采用渗透检测方法,执行NB/T47013.5其质 应不低于Ⅱ级。 2.4.2采用超声波检测方法进行内部检测,执行NB/T47013.3质量等级应不低于Ⅱ级,
8.1磨损超过表1、表2、表3允许值。 8.2经无损检测,质量等级达不到允许级别。 8.3存在其他影响安全使用且不能修复的缺陷。
DB4101/T 1-2019标准下载8.1磨损超过表1、表2、表3充许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