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T 3306-2013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TB/T 3306-2013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简介:
TB/T 3306-2013 是中国国家铁路局发布的一项技术标准,全称为《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这份标准主要规定了在高速铁路有砟轨道(即使用石渣作为轨道基础的铁路)中,道岔的铺设、检查、验收以及维护的技术要求。
道岔是铁路线路中用于改变列车行驶方向的重要设备,其铺设质量和使用性能直接影响到铁路的运营安全和效率。这份标准详细规定了道岔的预铺设准备、铺设施工、精度检查、验收以及后期的维护保养等工作。
标准内容涵盖了道岔类型选择、轨道几何尺寸、道岔零部件的安装、焊接、调整、锁定、测量和试验等各个环节,确保道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还对道岔的使用寿命、维修周期、故障处理等方面做了详细规定,以实现道岔的高效、安全运行。
总的来说,这份标准是指导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道岔铺设工作的技术依据,确保铁路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为高速铁路的平稳运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TB/T 3306-2013 高速铁路有砟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部分内容预览: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laying of high speed turnouts for ballasted track
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技术要求 检验方法及规见
《中小学体育器材和场地 第6部分:软式排球 GB/T 19851.6-2005》本标准按照G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提出并归口。 木标准起草单位:铁道部工程管理中心、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路通信信号 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树国、郭福安、方杭玮、顾秋来、王猛、葛晶、张玉林、孙晓勇
本标准规定了高速铁路有雄轨道道岔铺设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运行速度250km/h~350km/h高速铁路正线有雄轨道道岔铺设
TB/T33062013
高速铁路有矿轨道道岔铺设技术条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TB/T1632.1钢轨焊接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
生的,诚在微铺设位铺设确时线路 8.1.2铺设前应核查托运单及装箱单所 件品种、规格及数量,并检查外观和质量证明文件。 3.1.3铺设前道床应平整密实,道确材质、粒径级配、厚度及精测网应符合有关规定。 3.1.4铺设前应测设道岔中心 ,按测设的控制基标确定道岔铺设位置
3.2吊装、运输与储存
3.2.1.1尖轨与基本轨组件、可动心轨辙叉组件、配轨、轨排均应使用起重机械和吊具在标明的起吊 点起吊,不应产生塑性变形,不应任意或单点起吊及人工推撬装卸作业。 3.2.1.2混凝土岔枕应使用起重机械装卸,多根同时装卸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岔枕互相碰撞。 3.2.2运输 3.2.2.1尖轨与基本轨组件、可动心轨辙叉组件、配轨、轨排应采用不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的运输方式。 3.2.2.2岔枕采用平板车或专用车辆运输,多层码垛时,每层应用木质垫块垫实垫平,组装有铁垫板 的岔枕,层间垫块的高度应高于铁垫板。 3.2.2.3道岔宜采用整体分段(带岔枕)运输方式。 3.2.2.4转换设备应采用专用包装箱包装运输。 3.2.2.5道岔所有的零部件应采取防雨措施。 3.2.3储存 3.2.3.1码放尖轨与基本轨组件、可动心轨辙叉组件、配轨、轨排的场地应平整,道岔钢轨件应分类存 放,并保留临时固定装置。 3.2.3.2尖轨与基本轨组件、可动心轨辙叉组件、配轨、轨排码垛层数不宜多于4层,每层用木质垫块 垫实垫平,垫块应按高度方向垂直设置。 3.2.3.3岔枕按长短顺序码垛,每层岔枕间应有竖向对齐的两块垫木,码垛不应超过6层。 3.2.3.4道岔所有的零部件应采取防雨措施。 3.2.4岔枕运输、装卸、堆放时,螺栓孔应封闭,防止落入泥土等杂物。 3.3原位法铺设
3.3.2铺设前道床密度不应小于1.70g/cm,预留起道量宜为50mm~100mm
d)钢轨件摆放后,应首先调整直基本轨的位置、高低、方向,再进行道岔其他几何参 整。 e) 密贴调整应在高低、方向、轨距、水平调整到位后进行。 3.3.4客专线道岔辊轮安装应满足下列要求: a) 在密贴状态下,双辊轮中的内侧辊轮及单辊轮与尖轨轨底的间隙应为1mm~2mm; 在斥离状态下,滑床台上表面与尖轨轨底间的间隙应为1mm~3mm; c) 在转换过程中,辊轮应与尖轨轨底接触。 3.3.5 钢轨焊接和锁定应符合3.6的规定。 3.3.6 补诈、起道、捣固应满足下列要求: a) 人工补诈、起道,小型机械捣固至接近设计高程时,应预留道岔揭固车作业起道量; b) 采用道岔捣固车作业前,应拆除影响作业的转换设备; c) 道岔捣固应使用道岔捣固车,捣固后道床密度应达到1.70g/cm; d) 使用道岔固车作业时不应改变岔枕间距。 3.3.7 转换设备安装、调整应符合3.5的规定。 3.3.8 工电联调后道岔状态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9 扣件安装和联结件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 3.4移位法铺设
3.3.5钢轨焊接和锁定应符合3.6的规
a)人工补、起道,小型机械捣固至接近设计高程时,应预留道岔捣固车作业起道量 b) 采用道岔捣固车作业前,应拆除影响作业的转换设备; c) 道岔捣固应使用道岔捣固车,捣固后道床密度应达到1.70g/cm; d) 使用道岔捣固车作业时不应改变岔枕间距。 3.3.7 转换设备安装、调整应符合3.5的规定。 3.3.8 工电联调后道岔状态应符合表1的规定。 3.3.9扣件安装和联结件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
3.4.1预铺道兹在铺设基地的组装应符合3. 1的规定。 3.4.2道岔移位前宜拆除转换设备。 3.4.3 道岔移位前应复测道岔中心及道岔前、后直股及侧股控制基标的中线坐标和高程。 3.4.4 移位铺设前道床密度不应小于1.70g/cm,预留起道量宜为50mm~100mm。 道岔移位应采用专用铺设机械按测设的控制桩就位。 3.4.6 钢轨焊接和锁定应符合3.6的有关规定。 3.4.7 补、起道、捣固应符合3.3.6的有关规定。 3.4.8 转换设备的安装、调整应符合3.5的规定。 3.4.9工电联调后道岔状态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道岔铺设检测项目及要求
注:第37项轨顶面中符号“+”表示高出钢轨母材轨顶基准面,轨头内侧工作面中符号“+"表示凹进,轨底中符号 +”表示凸出。
4.10扣件安装和联结件安装应符合相关规定。
3.5.1.1外锁闭装置和安装装置的安装应在轨距、岔枕位置及钢轨件密贴等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后方可进行。 3.5.1.2道岔移位前宜解锁外锁闭装置,拆下转撤机,待道岔就位后再重新安装、调整。 3.5.1.3转撤机、密贴检查器安装位置应排水良好。 3.5.1.4道谁不应影响转换设备正常工作
3.5.1.1外锁闭装置和安装装置的安装应在轨距、岔枕位置及钢轨件密贴等符合本标准的相关规定
3.5.2转辙器外锁闭装置安装
3.5.2.1锁闭杆连接后应平直,与绝缘垫板、夹板配合良好。 3.5.2.2尖轨连接铁与尖轨轨腰间应预置3mm调整片,当尖轨开口出现偏差时可进行增减,用以调 整尖轨开口;销轴螺纹端应远离尖端铁位置。 3.5.2.3锁闭框安装后,同一牵引点处左右侧两锁闭框方孔中心应同轴,极限偏差为±3mm。 3.5.2.4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5mm调整片,调整片可根据尖轨与基本轨的密贴增减,定位与反 位调整片厚度与设计值极限偏差均为±3mm。锁闭铁与锁闭框紧固后,锁闭铁内侧上顶面与锁闭框方 孔面应接触。
3.5.2.5外锁闭装置安装后,转换过程中,锁闭杆、锁钩动作应平稳,准确到位;转换到位后,密贴段尖 轨与基本轨应密贴
3.5.3.1锁闭框与翼轨连接后,锁闭框与翼轨的轨买和轨底侧面应贴靠,锁闭框与锁闭杆的接触面应 水平。 3.5.3.2安装时锁闭铁与锁闭框之间预置8mm调整片,调整片可根据心轨与翼轨的密贴情况增减, 定位与反位调整片厚度与设计值极限偏差均为±3mm。锁闭铁与锁闭框紧固后,锁闭铁内侧上顶面与 锁闭框方孔面应接触。 3.5.3.3外锁闭装置安装后,转换过程中,锁闭杆、锁钩动作应平稳,准确到位;转换到位后,密贴段心 轨与翼轨应密贴
3.5.4.1转辙机弯板与岔枕固定后,弯板安装应方正JT∕T 798-2011 公路工程 废胎胶粉橡胶沥青,与道岔直基本轨应垂直;转辙机垫板与 装应牢固并保证垂直。
3.5.4.3连接杆件应平顺,无别卡,连接销应易于置入或退出,不应强行敲击。 3.5.4.4调整动作连接杆使尖轨开口、外锁闭锁闭量符合指标要求。 3.5.4.5调整表示连接杆长度,使转辙机定、反位的检查柱落入表示(锁闭)杆缺口,并使缺口两侧间 陈相等。
3.5.5密贴检查器安
3.5.5.1密贴检查器安装月
3.5.6转换试验及检验验收
3.6.1道岔与区间钢轨焊接前应安装转换设备,进行联合调试,道岔状态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2焊接顺序宜先直、曲基本轨,后里轨,最后与区间钢轨焊联。 3.6.3无缝道岔岔区内部钢轨接头的焊接宜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无缝道岔与相邻无缝线路 的焊联应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进行。 3.6.4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应在轨向和水平达到设计标准、高程与区间线路一致的条件下施焊,准确 记录实际锁定轨温,并做好钢轨位移标记。 3.6.5道岔与两端无缝线路的锁定焊接位置宜距道岔不应小于24m。 3.6.6无缝道岔内焊接接头超声波探伤应按TB/T1632.1的规定执行,并填写探伤记录。 3.6.7焊接完成后,两尖轨尖端相错量不应大于5mm。 3.6.8岔头焊缝、限位器(或间隔铁)、岔尾焊缝(含直、曲股)及道岔前后各50m和200m处应设置7 对钢轨位移观测桩。岔区道岔间距大丁50m时,应设一对钢轨位移观测桩。 3.6.91 位移观测可采用仪器观测或弦线测量,累计位移量出现异常时(锁定轨温超过5℃),应及时 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3.6.10焊接完成后应进行初磨作业,平直度按0.3mm~0.5mm控制,正式开通前进行精磨,平直度 应符合表1的规定。 3.6.11撤跟结构采用限位器的道岔锁定时应使尖轨方正、限位器子母块居中,两侧间隙值偏差不应
3.6.12钢轨温度应力放散不应在道岔区进行。
4.2.1轨距、水平使用轨距尺或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DB34∕T 3753-2020 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应逐根岔枕检测并记录实测数据。 4.2.2 高低和方向使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或弦绳和板尺测量。 4.2.3 支距使用支距尺测量。 4.2.4 间隙使用塞尺测量。 4.2.5 道岔各部长度尺寸、间隔尺寸使用通用量具测量。 4.2.6 辊轮状态使用专用工具或专用样板测量。 4.2.7 焊接接头平直度的检验方法按TB/T1632.1的规定执行。 4.2.8 降低值采用2m平尺和深度尺配合检测,或采用专业量具检测。 4.2.9 转换阻力采用专用仪器检测,夹异物检查采用专用量具检测。 4.2.10 螺栓扭矩采用扭矩扳手检测。 4.2.11道床密度值用道床密度仪或水注测定每组道分地检三个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