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下载简介
二期污水处长段投标文件-方案2(1)为防止接口合拢时已排设管道轴线位置移动,采用砂包压在已铺管的顶部,管道接口后,检查管道的轴线和标高,如有偏差,进行调整。
(2)如为雨季施工,应采取防浮飘措施:先用石屑回填到管顶一倍管以上的高度。管安装完毕尚未回土时,一旦遭水泡,进行管中心线和管底高程复测和外观检查,如发现位移、漂浮、拔口现象某热电站滑动模板烟囱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返工处理。
污水管道、检查井施工完毕,根据规定需做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管道及检查井的外观质量及“测量”检验均已合格。
管道未回填土及沟槽内无积水。
全部预留管洞应封堵不得漏水。
管道两端的管堵应封堵严密、牢固,下游管堵设置放水管和截门,管堵需经核算承压力,可用砖砌堵头。
现场水源应充足,不得影响其它用水。选好排放水的位置,不得影响附近的环境。
闭水试验宜选在两检查井之间,管道两端管堵如用砖砌时,必须养护3~4天达到一定的强度后,在向闭水段的检查井内注水。
对于HDPE管道闭水检验,具体要求按照《埋地硬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ECES122:2001)中的有关内容,闭水时按照规范要求在管道内灌水24h后再进行检测。
根据设计要求,管道安装完毕后,管坑两侧回填石屑或土,分层夯实,每层厚30cm左右。
回填应在管道基础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回填时不得直接砸在抹带接口上,回填拆支撑时,要注意检查沟槽及邻近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
人工回填:为确保管道在回填时不被损坏,使用人工在管道两侧回填中粗砂、石屑至管顶70cm,当人工回填至管顶70cm以后,才使用机械回填。
回填夯实:管道安装合格后立即回填到管顶以上70cm高度,回填分层夯实,分层厚度30cm左右。回填应按路基填土的要求进行施工及验收。
不带水回填:沟槽回填顺序应按沟槽排水方向由高向低分层进行,回填时沟槽内无积水,不带水回填,不回填淤泥和有机物,回填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及其他硬物质。
对称回填:沟道回填从管道、检查井等构筑物两侧同时对称回填,确保管道及构筑物不产生位移,必要时采取限位措施。
井身采用丁砖砌法,外缝用砖渣嵌平,平整大面向外。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一般以10mm为宜,即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砌完一层后,再灌一次砂浆,使缝隙内砂浆饱满,然后再铺浆砌筑上一层砖,灰缝应平整,并不得有通缝。砌筑检查井要注意圆度,挂线校核内径、收口段每段检查有无偏移,每天砌筑高度不宜超过2m,在操作过程中,要认真进行自检,如出现有偏差,应随时纠正,避免返工。
检查井流槽,应在井壁砌到管顶以下即进行砌筑,表面用砂浆分层压实抹光。井身内外表面采用1:2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0mm。
收口:砖砌圆形检查井,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当需收口时应四面收进。
井室:砌筑检查井的井室内壁应按设计进行抹面,内壁抹面应分层压实,井室外壁应用砂浆批挡。
井盖:检查井的井盖的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高程应与路面配合。
井外回填:检查井砌筑应边砌边回填土,每层高不得超过30cm左右。
根据招标图纸及招标文件,本工程实施过程中局部有可能采用顶管法施工。
(1)工作井施工期间,可进行工作井上的设备安装准备,包括安装好地面操作系统及操作系统的防雨棚、接好水电。
(2)工作井施工完毕后,可进行工作井下的设备安装准备,包括穿墙位置止水密封橡胶的安装、整体式顶进构架的安装、出泥浆的渣浆泵及管道系统的安装、测量系统的安装。
2、导轨应选用钢质材料制作,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两导轨应顺直、平行、等高,其纵坡应与管道设计坡度一致;
(2)导轨安装的允许偏差应为:
顶面高程:0~+3mm
两轨内距:±2mm
(3)安装后的导轨应牢固,不得在使用中产生位移,并应经常检查校核。
3、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2)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宜取偶数,且其规格宜相同;当规格不同时,其行程应同步,并应将同规格的千斤顶对称布置;
(3)千斤顶的油路应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4、油泵安装和运转应符合下列规定:
(1)油泵宜设置在千斤顶附近,油管应顺直、转角少;
(2油泵应与千斤顶相匹配,并应有备用油泵;油泵安装完毕,应进行试运转;
(3)顶进开始时,应缓慢进行,待各接触部位密合后,再按正常顶进速度顶进;
(4)顶进中若发现油压突然增高,应立即停止顶进,检查原因并经处理后方可继续顶进;
(5)千斤顶活塞退回时,油压不得过大,速度不得过快。
5、分块拼装式顶铁的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顶铁应有足够的刚度;
(2)顶铁宜采用铸钢整体浇铸或采用型钢焊接成型;当采用焊接成型时,焊缝不得高出表面,且不得脱焊;
(3)顶铁的相邻面应互相垂直;
(4)同种规格的顶铁尺寸应相同;
(5)顶铁上应有锁定装置;
(6)顶铁单块放置时应能保持稳定。
6、顶铁的安装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安装后的顶铁轴线应与管道轴线平行、对称,顶铁与导轨和顶铁之间的接触面不得有泥土、油污;
(2)更换顶铁时,应先使用长度大的顶铁;顶铁拼装后应锁定;
(3)顶铁的允许联接长度,应根据顶铁的截面尺寸确定。当采用截面为20cm×30cm顶铁时,单行顺向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1.5m;双行使用的长度不得大于2.5m,且应在中间加横向顶铁相联;
(4)顶铁与管口之间应采用缓冲材料衬垫,当顶力接近管节材料的允许抗压强度时,管端应增加U形或环形顶铁;
(5)顶进时,工作人员不得在顶铁上方及侧面停留,并应随时观察顶铁有无异常迹象。
7、采用起重设备下管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式作业前应试吊,吊离地面10cm左右时,检查重物捆扎情况和制动性能,确认安全后方可起吊;
(2)下管时工作坑内严禁站人,当管节距导轨小于50cm时,操作人员方可近前工作;
(3)严禁超负荷吊装。
1、顶管的顶力可按下式计算确定
式中 P——计算的总顶力(kN);
γ——管道所处土层的重力密度(kN/m3);
D1——管道的外径(m) ,取值3.52;
H——管道顶部以上覆盖土层的厚度(m);
ф——管道所处土层的内摩擦角(o) 0;
ω——管道单位长度的自重(kN /m);
L——管道的计算顶进长度(m), 取值61;
f——顶进时,管道表面与其周围土层之间的摩擦系数,取值0.5;
PF ——顶进时,工具管的迎面阻力(kN),PF =aπ/4×D1×R
D1——管道的外径(m)
t——工具管刃脚厚度或挤压喇叭口的平均宽度(m);
R——挤压顶管法的挤压阻力。R与土层密实度、土层含水量、地下水位状况有关。根据有关工程统计资料和本工程的分析,估算工具头正面泥水压力为350kN/m2;
a——网格截面参数,可取0.6~1.0。
如局部地区出现阻力较大现象时,还可适当采用减阻措施,通常减少管壁摩擦阻力的措施有:管壁与泥土间压触变泥浆减阻(优质膨润土拌制而成)。考虑地下工程复杂性及不可预见因素,顶管设备取2倍能力储备。
选用优良管材并处理好管节接口对顶管施工是十分重要的。要按有关规范对管材作现场检查验收,如发现不合格坚决予以退回。顶管管节的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进行特殊处理。
顶管工程的测量工作是整个顶管工程质量的关键,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管线实际轴线的平顺,甚至影响到顶管的顺利贯通,因此需精心实施,确保无误。
(1)本工程测量包括高程测量和左右偏差测量两部分。
(2)在地面上把永久性水准引测至井下,设临时基准点,再在井底架设激光经维仪,将激光投射到机头的标靶上,由机头内的摄像机将信号传到地面遥控操作台的显示屏上,机头高程和左右偏差一目了然。
4、 根据不同管道埋深,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
a、当H<6m,采用钢板桩支护;形式如下图:
其施工方法与明挖部分基本相同。
b、当6
逆作拱墙采用强度等级C25的混凝土,环筋及竖筋要求单面焊10d。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下一节混凝土护壁)。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1m,特殊地质下挖高度应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在墙顶设栏杆,注意施工安全。密切留意天气预报,如预报有台风暴雨应暂停施工。如施工期间遇一般中小雨已开挖的拱墙位置基坑应用编织布遮盖,并开泵抽水,避免雨水长时间浸泡沟槽,若发现结构变形较大,应用碎石回填拱脚已开挖的部分。
5、管机进出洞口技术方案
(1)对进出洞口土体采用压密注浆进行加固,加固的范围:在深度方向,洞口上2m,下2m,左右各2m;在长度方向为6m。
(2)为使进出洞口顶进过程中不发生泥水流失,在进出洞口里安装橡胶止水法兰。
① 作好进洞前的准备工作01.建筑防火设计规范50016-2014,包括人员设备;
② 机头出洞后,及时将与机头连接的管子分离,机头及时吊出井外;并抓紧处理井内泥浆和进行洞口封门止水。
③ 机头进洞后止水工作抓紧做好,就可避免洞口处土体流失、管子沉降等现象,从而确保顶管质量。
顶进利用千斤顶出镐在后背不动的情况下将被顶进管子推向前进,其操作过程如下:
(1)安装好顶铁并挤牢,管前端已入土一定长度后,启动油泵,千斤顶过油酚醛保温板施工方案,活塞伸出一个工作行程,将管子推向一定距离。
(2)停止油泵,打开控制阀,千斤顶回油,活塞回缩。
(3)添加顶铁,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安装下一节管子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