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J/T15-80-2021 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DBJ/T15-80-2021 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9.2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75244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J/T15-80-2021 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简介:

"DBJ/T15-80-2021" 是一个具体的行业标准编号,它代表的是《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这个规程是中国地方标准(DBJ)中的一个,编号为15-80,最新版本发布于2021年。该规程主要针对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提供技术规范和标准,包括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要求。保障性住房是旨在解决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一种政策性住房,其建筑规程的出台,旨在保障这类住房的安全、适用、经济和环保,提升居住者的居住条件,符合国家住房政策和社会发展目标。由于规程的详细内容专业性较强,建议查询官方发布或相关专业书籍以获取完整清晰的版块信息。

DBJ/T15-80-2021 保障性住房建筑规程(完整清晰正版).pdf部分内容预览:

隔墙空腔内可敷设管线。 2 隔墙上固定或吊挂物件的部位应满足结构承载力的要求。 3 隔墙施工宜符合干式工法施工和装配化安装的要求。 4.6.7. 装配式住宅外饰面可采用一次反打成型工艺。 4.6.8 装配式住宅所采用模块化的厨房、卫生间等组件的电灯

4.6.8装配式住宅所采用模块化的厨房、卫生间等组件的电灯 插座及其管线宜采用集成式技术

4.6.8装配式住宅所采用模块化的厨房、卫生间等组件的电灯

5.1.1 结构设计的使用年限不应少于50年,安全等级不应低于 二级。

类)。保障性住房小区配套教育建筑中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 食堂、消防车库及其值班用房DB64/ 696-2011标准下载,其抗震设防类别不应低于重点 防类(简称乙类)。

5.1.3结构设计应依据合格的岩土工程勘察文件。对不利

应提出避让要求或采取有效措施,严禁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保障 性住房。

5.1.4结构应能承受在正常建造和正常使用过程中可能

各种作用和环境影响。在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和构件应满 足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要求,不应产生影响结构安全的 裂缝。

5.1.5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应满足舒适度的要求

5.1.8结构设计除应满足本规程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广东 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需进行抗震加固的,还应满足相应的建 筑抗震加固标准的规定。 违注卡壮

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需进行抗震加固的,还应满足相应的建 筑抗震加固标准的规定

1.9保障性住房宜根据建筑的特点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

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应因地制宜并确保结构安全。

5.2.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5.2.1的规定划分对

5.2.1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按表5.2.1的规定划分对建筑抗震 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应优先选择建造在结构安全有 利的地段。对不利地段,应尽量避开;由于客观原因无法避开 时,应加强分析,并采取保证结构安全的有效措施

表5.2.1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地段的划分

5.2.2建筑场地为1类时,应充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 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按本 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5.2.3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综合考虑主体结构类型、材 料情况、地域特点、抗震设防烈度和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地基 基础设计。

保证给构女 “安小 1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 2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 采用不同基础类型或基础理深显著不同时,应根据地震时两部 分地基基础的沉降差异,在基础、上部结构的相关部位采取相应 普施。 3地基为软弱黏性土、液化土、新近填土或严重不均匀土

时,应根据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和其他不利影响,采取相应 措施

5.2.5在特殊地质条件地基上建设保障性住房,应采用多种勘 测手段和方法,对场区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查 明对建筑物有直接或间接危害的不良地质现象发育程度,对建设 场区的稳定性和对建设工程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对建筑物有潜在 威胁或直接危害的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段,不 应选作保障性住房建设场地,

5.2.6在特殊地质条件地基上建设保障性住房,其总体

5.2.6在特株地质茶件地基上建设保障性任房,其总体规划应 根据建筑功能结合场区的地质条件合理布置,使地基条件与上部 结构的要求相适应

5.2.8基坑开挖及其支护应保证岩土开挖、地下结构施

全,并使周边环境不受损害。基坑支护可通过结构支护、地下水 空制等方面实施。除特殊要求外,基坑支护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 小于1年;对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的基坑,应考虑影响基坑支 护的各种不利因素,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5.2.9地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检 CTairTan

5.2.9地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及完成后,应按相关要求进行检 测和变形监测,

5.3.2结构设计应进行结构及构件的抗震验算,并凡

5.3.2结构设计应进行结构及构件的抗震验算,并应根据结构 材料、结构体系、房屋高度、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等因素

采取可靠的抗震措施。

5.3.3结构体系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 丧失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指 高其抗震能力。

度分布宜均匀。尽量避免采用细腰平面,否则应采取更加产 抗震措施。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结构设计方案。

结构的侧向刚度和承载力沿竖向突变。 3.6部分框支剪力墙的高层装配整体式结构底部加强部位凡 用现浇混凝土。

3.7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5.3.7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

1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控制截面尺寸和受力钢筋、箍筋的设 置,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混凝土的压溃先于钢筋的屈 服、钢筋的锚固粘结破坏先于构件破坏。 2预应力混凝土的构件,应配有足够的非预应力钢筋。 3钢结构构件的尺寸应合理控制,避免局部失稳或整个构 件失稳。 4当采用装配整体式楼、屋盖时,应从楼盖体系和构造上 采取措施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的整体性,

5.3.8结构各构件之间的连接应符合

1构件节点的破坏不应先于其连接的构件。 2预埋件的锚固破坏不应先于连接件。 3装配式结构构件的连接应能保证结构的整体性,节点和 接缝应受力明确、构造可靠,并应满足承载力、延性和耐久性的 要求。 4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预应力钢筋宜在节点核心区以外 锚固。

.3.9结构构件还应符合下列

3.9结构构件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1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配筋构造应满足受力

性能和耐久性要求。 2钢结构、轻型钢结构构件在必要时,应设置构造支撑, 提高整体刚度和稳定性;钢构件及其连接应采取有效的防火、防 腐蚀措施。 3预制构配件设计应结合工程技术经济条件,合理地确定 构件尺寸、类型及拼装方式。

5.4.1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和风荷载等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 析。框架梁和连梁等构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可考虑内力重分布的 影响。

5.4.4当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及温度变化等间接作用在

产生的作用效应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或影响正常使用时,宜进行 间接作用效应的分析,并应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和施工措施 5.4.5所有结构分析软件的计算结果应符合概念设计的理念, 经分析判断,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工程设计:当结果异 常时,应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 工程设计。

5.5.1结构材料应具有规定的物理、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并 应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原则。 5.5.2结构材料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低于95%的保证率。 5.5.3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级为一级的框架梁、柱、节点 核心区,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构造柱、芯柱、圈梁 及其他各类构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预制构件的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混凝土强 度等级不宜低于C40,且不应低于C30

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钢结构用钢材,尚应具有碳含量、冷 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5.5.9夹心外墙板中,内、外叶墙体的拉结件应符合下列表

控制,并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验收。

计深度应满足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等各专业技术要求,同时 应符合构件制作、运输、施工等各环节的综合要求。

5.5.13装配式结构施工前应制定装配式结构施工专项施工方

案。施工方案应结合结构深化设计及构件制作、运输、安装全过 程各工况的验算,以及施工吊装与支撑体系的验算等进行策划与 制定,充分反映装配式结构施工的特点和工艺流程的特殊要求。 验算后应形成相应的计算书,具体验算应包含但不限于如下 内容: 1预制墙、柱垫片下方混凝土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以 及根据吊装工况进行构件裂缝、安全性验算。 2预制构件支撑体系、预制构件安装吊点、吊具的设计。 3危险性较大的装配式工程,其专项施工方案应按规定组 织专家论证

牛试安装,并应根据试安装结果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完善施 方案。

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应具备岗位需要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施工 立应对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进行质量安全技术交底。

5.6.1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的 支架,非结构构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5.6.2附着于楼、屋盖结构上的非结构构件应与主体结构有可 靠的连接或锚固,避免地震时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设备。楼梯间 和人流通道的填充墙,应采用钢丝网砂浆面层加强。 5.6.3框架结构的围护墙和隔墙,应估计其设置对结构抗震的

5.6.5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

5.6.5安装在建筑上的附属机械、电气设备系统的支座和连排

其抗震性能应与主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匹配。

1.1保障性住房应配套设置给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 线电视、通风、燃气和消防等设施,其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 业及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

精装修的系统化设计创新与技术管理(博志成)2012-212页.pdf6.1.2给水总立管、雨水立管、消防立管和配电、智能化

管)等不应布置在套内,设置在开敲式阳台的雨水立管除外 共功能的阀门、电气设备及用于总体调节和检修的部件应设在 用部位,户内排水立管检修口除外。

电能表宜各自集中设置在共用部位的管并或表间内。能耗计 设置远程自动抄表系统,数据远传系统可采用有线网络或无 络传输,

6.1.4机电设备管线应相对集中、布置紧、合理使用空间

6.1.6饮用水系统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卫生

标准》GB5749的规定JTG C10-2007 公路勘测规范,杂用水系统水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 水水质》GB/T189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T 18921的有关规定。

6.2.1保障性住房小区应设供水总水表。不同使用性质或不同 水费单价的用水系统,应在引入管后分成各自独立的给水管网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