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TJ08-2348-2020 绿色公路技术标准.pdf

DG/TJ08-2348-2020 绿色公路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DG/TJ08-2348-2020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1 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57028
免费资源

DG/TJ08-2348-2020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G/TJ08-2348-2020 绿色公路技术标准.pdf简介:

"DG/TJ08-2348-2020 绿色公路技术标准.pdf" 是一份关于绿色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DG"可能是地方或部门代号,"TJ"可能是交通行业的缩写,"08-2348-2020"可能是标准的发布编号,"绿色公路技术标准"则明确了这份标准的核心内容,它关注的重点是公路建设过程中如何实现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这份标准可能涉及公路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中的环保指标、资源利用效率、生态影响最小化等方面的指导原则和具体技术规范。它对于推动公路行业绿色发展,保护环境,提升公路建设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

DG/TJ08-2348-2020 绿色公路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在满足公路功能和交通需求的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理念充 分考虑公路全寿命周期中可能对陈境、资源造成的影响,采取科 学、因地制宜的设计措施,促进公路建设和运行向更节能、更环 保、更安全、更舒适方向发展的公路设活劫

2.0.3绿色公路施工gyeenhigbayconstruction

在保证质量、安密等基本求的前提下,通过新技术、新材 料、新工艺、新银备的应用和管理创新,最大程度地保护生态环 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的公路 施工活教。 20.绿色公路运维 green highway maintenance 以全寿命周期的理念,运用科学运营管理手段和先进检测、 维修技术,在保证公路运营安全、通行效率与养护质量的同时,显 著降低资源占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安装规范 GA/T489-2016》,实现公路长期高水 平运维,同时向公众提供更安全、更舒适、更便捷、更美观通行环 境的公路运营、养护、日常维修等活动

3.0.1绿色公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3.0.1绿色公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以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与城市总体规划、道路 交通规划以及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保护、管线综合、公共交通等专 项规划相衔接。 2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综合考虑施工和运维的安全、环境 及社会影响、经济成本等因素,选用综合效益最件方案 3.0.2绿色公路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法 律、法规。 2应提前策划施工组织材料采购、魏场施工、工程验收等 各阶段的绿色施工方案,并城强控制、餐理和监督, 3宜采用工厂预制、现场安装等工业化程度较高的施工 工艺。 4应对施过程进行环境和水土保持监测,并根据监测结 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培诚 3.3绿色公路运维应在不降低原公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通过 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使公路设施保持优良状态,持续提 升公路使用品质。

3.0.4应结合建设条件和工程经验,在绿色公路设计、施工

维的各个阶段,因地制宜地选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

4.1.1绿色公路应做好总体设计,使工程方案与沿线环境相互协 调,充分发挥项目交通功能和整体环境效益。 4.1.2绿色公路设计应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小下列影响: 1路线走向对土地利用规划、历史保拆建筑、古树等不可移 动文物和风景区的影响。 2工程实施对沿线自然、失态社会环境的影响。 3路基填挖方对自然环境水土保持的影响。 4 施工工艺、筑路材料及能源供对自然、资源环境的影响。 5桥梁跨径及结构材料对规吸现有航道、河道水系的影响。 6隧道施工对文地质薄边生态环境的影响。 7公路工卷对湿地保护、地表径流、动物迁徙等生态环境要 素所带来的分割影响。 &路线走向以及交通量增加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废气等 环境影响, .3绿色公路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沿线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路网布局、交通功能、征 地拆迁、工程地质与技术经济等因素合理选用技术标准 2建设规模应符合地区发展和交通增长需求,并与生态环 境相适应。 3线形设计应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合理的技术指标 使公路线形、构筑物与沿线环境相协调

4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以紧凑布局、减少占地为原 则,合理控制公路路段、平面交叉、立体交叉、附属设施的规模,因 地制宜确定公路用地范围。当采用分期建设时,应对分期工程的 预留及衔接方案进行充分比选和论证。 4.1.4路基设计应结合工程地质条件与周边环境,确定合理的路 基高度、路基排水及路基防护形式等。 4.1.5路面设计应根据交通等级和使用环境要求,选用结构强度 高、耐久性好、与环境相适应的路面结构形式与材料。 4.1.6桥梁、隧道设计应结合沿线环境及社会特点合理选择桥 梁接坡、隧道洞口的布置方案,并与周围环境、景观、建筑等相 协调。

4.2.1平面设计应在满足使用功能和运行安全前提下,集约

1应合理控制路堤填筑高度。 2应贯彻“零弃方、少借方”理念,结合工程沿线建设需求和 服务区等场站建设,统筹利用弃土。 3在土地资源或用地条件受限的路段,路基边坡设计经技 术、经济论证后可采用挡土墙,减少公路放坡占地面积

4改扩建公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不应低于既有路面标高,并 宜顺应既有路面起伏。

理分配横断面宽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功能、等级、交通流量等要素,结合沿线地域特点、 历史文化特色、地形建筑分布、环境保护要求等建设条件,确定权 动车道的位置、规模与宽度。需要设置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应 确定其位置及最小宽度。 2横断面布置宜统筹地上、地下各类管线设施,满足各类公共 管线共通道布置的需求,满足各类管线对通道资源的合理使用, 3在保证通行能力的前提下,改扩建工程横断面设计应注 重对既有行道树的保护和利用。 茶 4.2.4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前提下,平面叉口设计应合理选用缘 石半径,对交通组织进行精细化设

4.2.5立体交叉设计应符合下刻要求:X

1应依据路网规划和交通发展要球,科学布局合理选型,处 理好主线、辅路、匝遂、被交公路之愉的相互关系,降低立体交叉 复杂程度。 2互通式立体交叉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应选用占地 少的方案,其用地指标宜符合表4.2.5的规定。当用地指标大于 表4.2.5的规定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

表4.2.5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用地指标

情况下可取高值。转向交通量较小、匝道设计速度较低, 或其他情况下宜取低 值。②表中单喇叭型不包括主线、被交叉公路和匝道之间的三角区用地,

情况下可取高值。转向交通量较小、匝道设计速度较低, 或其他情况下宜取低 值。②表中单喇叭型不包括主线、被交叉公路和匝道之间的三角区用地,

3应对立交范围内用地进行复合利用,布置绿化、公交场 站、海绵城市设施等市政设施 4.2.6服务区、管理中心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服务区、管理中心应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具备条件时,宜 与其他相关设施同址合建, 2服务区在满足功能、符合相关设计标准的基础上,应集 约、紧凑布置,其用地指标宜符合表4.2.6的规定。当用地指标大 于表4.2.6的规定时,应进行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

GB∕T 3857-2017 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耐化学介质性能试验方法表4.2.6公路服务区用地指标

检验和确认。承载能力弱化的桥裂经论证满足公路功能及交通 需求并采取相应限微措施后,动降低桥梁承载等级继续使用。对 无法继续使用的桥梁,应对可再用部件进行回收利用

4.2.12隧道结构形式及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全寿命周期内的 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并符合下列要求: 义地质、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和施工条件等确定,围护及支撑宜采 用钢材等可回收材料制作。 2盾构段隧道圆形衬砌结构与车道板宜采用预制装配技 术。在满足工程使用、结构受力、防水和耐久性等要求的前提下, 优先选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衬砌。隧道盾构段的预制装配 率(含预制管片)不应小于85%。 3宜对盾构施工产生的废浆进行干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4.2.13在技术规格和应用环境符合国家或行业现行标准的条件 下,公路排水设计宜采用预制检香井

4.3.1公路平面设计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在满足公路功能、规划要求的前提下建筑住宅项目工程钢筋工程施工方案,平面设计应合理定 线、灵活采用线形指标,避让环境社会敏感点。 2应注重公路沿线实际情况,避免穿越农田或林地;当难以 避免时,应利用农林用地边界区域合理、集约布置对确需搬迁 的大型乔木,宜采用移植方案。 3公路与河道斜交角度小于等于40桥梁墩台宜平行河 道中心线布置。当斜交角度大于4Q时宜调整河道蓝线或公路 的规划线位,减小公路与河道斜交角度 4.3.2公路路基及路基防护设计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下 列要求: X 1软土地基加固案应考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避免采用 2采用全透水路面结构时,应做好路基排水设计。 3公路过坡设计宜采用植草防护,采用浆砌片石护坡、挡土 墙结构时,宜在坡面或墙面设置骨架植被或垂直绿化。 公挡土墙宜采用预制装配技术。 3.3公路路面设计应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在保证沥青混合料品质、性能及施工工艺的前提下,环境敏 感地区应采用能够明显降低空气污染、减少沥青异味的环保沥青材料 2人行道及非机动车道铺装宜采用透水铺装结构。人行道 水泥混凝土面层铺装宜采用预制装配技术。 3在适应交通需求的情况下,声环境敏感地区宜采用降噪沥青 路面。

厂化的设计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公路规划需要,预留桥梁使用升级空间。 2上部结构应采用预制装配技术,桥墩、桥台设计宜采用预 制装配技术,桩基础宜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或钢管桩。 3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桥梁,应选用混凝土结构。如确需 采用钢结构,应对钢结构防腐涂装体系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并 通过优化钢梁挑臂及设置排水设施,有效减少钢结构与雨水的 接触。 4跨越敏感水体时,桥梁基础应因地制宜选用沉入桩、灌注 桩、沉井等形式。 4.3.5隧道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对环境的保护,遵循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并符合下列规定: 1隧道相关噪声污染防治版接现行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 《道路隧道设计标准》DG/TJ082033相要求执行。 2隧道主线洞口距环境敏感保劳建筑的防护距离宜大于 20m。 3隧道内污染空气排放管用高风井集中排放,高风井高 度应满足环保要求;当实施困难时,可采用机械式分散排放或污 染空气净化的方式。 太泥水平衡盾构应设置相应的泥水分离和处理设备,选用 的泥浆及分离添加剂应符合环保要求。 3.6公路排水设计应采用海绵城市生态和绿色理念,加强对地 表径流和面源污染的管控,结合公路和景观绿化设计,因地制宜 采用低影响开发等生态化措施,并符合下列要求: 1应结合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或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年径流 总量控制率目标和年径流污染控制率目标。 2应合理规划公路竖向标高,利用公路绿化分隔带和两侧

厂化的设计原则,并符合下列要求: 1应根据公路规划需要,预留桥梁使用升级空间。 2上部结构应采用预制装配技术,桥墩、桥台设计宜采用预 制装配技术,桩基础宜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或钢管桩。 3位于水源保护区内的桥梁,应选用混凝土结构。如确需 采用钢结构,应对钢结构防腐涂装体系提出明确的环保要求,并 通过优化钢梁挑臂及设置排水设施,有效减少钢结构与雨水的 接触。 4跨越敏感水体时,桥梁基础应因地制宜选用沉入桩、灌注 桩、沉井等形式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