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50152 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GB/T 50152 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GB/T 50152 2012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7.6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53608
免费资源

GB/T 50152 2012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GB/T 50152 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简介:

"GB/T 50152 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国家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该标准详细规定了混凝土结构试验的各种方法和技术要求,包括材料的取样、试验设备的使用、试验程序、数据处理和结果解释等。它涵盖了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裂缝、耐久性、稳定性等多个方面的试验,是混凝土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和科研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技术参考。

这个PDF文件版本应该是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的完整官方标准文本,清晰无水印,便于专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查阅和应用。它对于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安全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GB/T 50152 201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完整正版、清晰无水印).pdf部分内容预览:

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 使用状态试验荷载值作用下抗裂验算边缘混凝 土的法向应力: X 混凝土构件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系数,按现行 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计 算确定; fik 检验时的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根据设计的 混凝土强度等级,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 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取用: 检验时抗裂验算边缘的混凝土预压应力计算 值,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的有关规定确定。计算预压应力值 时,混凝土的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值 宜考虑时间因素的影响,

9.3.6出现承载力标志的构件应按下列方式进行承载力检验:

1当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B50010的 要求进行检验时CJ∕T 3038-1995 潜水排污泵,应满足下列公式的要求:

式中:n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按本标准第9.3.7条第 2款的有关规定计算。 9.3.7承载力检验系数允许值计算中的重要性系数和修正系数 按下列方法确定: 1重要性系数%,构件重要性系数可根据其所在结构的安 全等级按表9.3.7选用。一般情况取二级,当设计有专门要求时 应以说明。

表9.3.7重要性系数%

2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当设计要求按构件实配钢筋 的承载力进行检验时,构件承载力检验的修正系数应按下式 出算:

力检验荷载实测值,并接第9.3.6条的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和 判断。 9.4.5如承载力试验直到最大加载限值,结构仍未出现任何承 截力标志,则应判断结构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要求

:构件承载力检验修正系数: 根据实配钢筋确定的构件第类承载力标志所对应 承载力的计算值,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50010中有关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右边 项计算: S一构件第类承载力标志对应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 的内力组合设计值。 9.4试验结果的判断

9.4.1使用状态试验结果的判断应包括下列检验项自

1挠度; 2开裂荷载: 3裂缝形态和最大裂缝宽度: 4试验方案要求检验的其他变形。 9.4.2使用状态试验应按本标准第5.3.3条、第5.3.4条的规 定对结构分级加载至各级临界试验荷载值,并按第9.3节的要求 检验结构的挠度、抗裂或裂缝宽度等指标是否满足正常使用极限 状态的要求。 9.4.3如使用状态试验结构性能的各检验指标全部满足要求, 则应判断结构性能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 9.4.4混凝土结构需进行承载力试验时,应按本标准第5.3.3 条的规定逐级对结构进行加载,当结构主要受力部位或控制截面 出现本标准表7.3.3所列的任一种承载力标志时,即认为结构已 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应按本标准第5.3.5条的规定确定承载 56

10结构监测与动力测试

10.1.1结构监测包括施工阶段监测和使用阶段监测,监测方法 和内容应根据结构所处阶段的特点和监测要求确定。对大跨、高 算等对振动敏感的混凝土结构,监测内容宜包括动力特性测试。 10.1.2监测应选择结构的代表性或关键性部位,监测结果应能 反映结构的整体受力状态或关键部位的结构性能。 10.1.3、结构监测系统宜根据监测目的,从量测仪器仪表系统、 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数据分析及损伤识别和定位系统、安全评 估系统等基本功能模块中作合理的选择和组合。 10.1.4:结构监测可选择本标准第6.2节~第6.5节所列的各类 量测仪表,也可根据监测项自及相关要求,合理选择本标准附录 B所列的仪表和传感器。所选仪表和传感器的量测范围、量测精 度等指标应符合测试的要求

10.1.5结构监测的仪器仪表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结构监测内容和分析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参数和适 当的监测位置及安装方式,建立可靠的结构监测系统 2结构监测系统仪器仪表的选用应满足监测项目要求的量 程、最大采样频率、线性度、灵敏度、分辨率、迟滞、重复性、 漂移、供电方式和寿命;动力特性测试的传感器还要注意传感器 的频响函数和动态校准; 3结构监测系统的仪器仪表应安装稳定,有较强的抗干扰 能力:设备、仪器均应有防风、防雨雪、防晒等保护措施:监测 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确售 预理传感器元件及导线不受损伤。

10.2施工阶段监测

10.2.1施工阶段监测应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结构的状态进行实时 只别、调整和预测,确保施工过程中受监测结构的物理和力学性 能指标始终处于充许的安全范围内,确保结构能够符合设计的要 求。对施工阶段内力变化复杂的结构,可通过结构监测验证分析 和设计理论,或对施工中的不确定性间题进行研究。

CJ∕T 288-2017 预制双层不锈钢烟道及烟囱10.2.2下列类型结构宜进行施工阶段监测

1施工过程甲工序交错、受力复杂、多工作面协间建设的 2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超长结构、特殊截面等受温度变化、 混凝土收缩、徐变,日照等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的特殊结构; 3受到邻近施工作业影响的重要结构,也宜在施工阶段进 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10.2.3,施工阶段结构监测内容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结构的特点、 施工方法、环境因素等确定,宜包括结构体形和构件变形的监 测、结构重要部位钢筋、混凝主应变的监测以及结构振动的监 测等。 10.2.4施工阶段结构的监测:应根据测试项目、测试环境和施 工周期,选择方便、可靠和耐久性较好的监测传感器和仪器仪 表,如还需继续对结构进行使用阶段的监测,则应选择并布置满 足使用阶段长期监测要求的仪器仪表。 10.2.5在编制施工阶段结构监测方案时,应根据施工方案和监 测、控制的要求,对结构进行分析,提供经计算确定的参数正常 范围和预警值。监测参数应与正常范围及预警值进行实时分析比 较和判断,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施工状态进行判断。监测结果应及 时反馈给设计、施工部门:以验证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出现异 常情况时及时指导调整设计与施工的方案。

10.3.1使用阶段结构监测宜采用无损监测方式,从正在使用的 结构中实时获取并处理数据,评估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识别 可能发生的损伤和结构性能退化,对结构性能的变化趋势进行预 测,并为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指导。对使用阶段受力复杂或所处 环境特殊的结构,可通过结构监测验证分析和设计理论,为 结构维护和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依据。 10.3.2对新型、复杂、设计使用年限较长、使用环境特殊的重 要结构,为保证其使用的可靠性,可进行使用阶段的结构监测 使用阶段结构监测根据结构重要性可分为实时的在线监测和适时 的定期监测。 10.3.3使用阶段结构监测结果应能评估结构的主要力学性能 并预测其变化趋势。监测内容应根据监测目的和结构特点、使用 功能、环境条件,从下列项目中选择相关的内容: 1环境条件:包括结构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气压、风 力、风向等参数: 2,结构的整体性能:包括特定环境和使用条件下,结构材 料特性、整体静力状态和动力特性的变化情况,也包括结构在强 风、强地面运动下的非线性特性等: 3结构关键部位的局部性能:包括结构边界和连接条件, 构件、节点及连接部分的疲劳问题,构件的应力状态、损伤、变 形以及预应力损失等: 4材料性能劣化:包括混凝土的碳化、疏松、粉化、破碎 等损伤以及钠筋锈蚀等。 10.3.4使用阶段监测应根据环境条件和监测期的要求选用技术 成熟、性能稳定、耐久性能好、易于维护的仪器仪表。传感器及 数据采集传输系统的精度、量程等应符合测试的要求。使用阶段 监测的数据通信与传输系统在确保可靠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情 况选择有线网络或无线传输

10.3.5对进行使用阶段监测的结构,宜在施工阶段即进行相应 参数的监测,并与使用阶段的监测相互衔接,使监测信息具有连 续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10.3.6结构材料性能劣化的监测可根据需要选择下列方法: 1观察法:直接观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外观状态,根据裂 缝、疏松、粉化、破碎以及顺筋开裂、褐色锈渍等现象加以判 断:必要时可用水润法判断微小裂缝: 2剔凿法:对怀疑有缺陷的部位,可将混凝土剔凿到一定 深度,观察其内部的裂缝、破损情况,或钢筋表面的锈蚀程度, 也可用钻芯法作更深的取样和观察: 3碳化深度测定:配合剔凿,利用酚酥试液测定混凝土的 碳化深度。 10.3.7在编制使用阶段监测方案时,应分析结构可能出现的异 常行为,明确监控参数的正常范围和预警值。使用阶段监测应根 据当前监测结果并参考结构长期监测的数据,判断结构的实时工 作状态和安全性,并预测结构性能的变化趋势。

LY/T 2905-2017标准下载10.4结构动力特性测试

10.4.1对大跨、超高、对振动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或当动 力特性对结构的可靠性评估起重要作用时,宜进行结构动力特性 测试。 10.4.2、动力特性测试系统应由激励系统、传感器和动态信号采 集分析系统组成。测试仪器的灵敏度和频率响应等性能指标应满 足测试要求,并应在使用前对其性能指标进行校准。 10.4.3动力特性测试项目可包括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 等动力特性的测试以及结构受振动源激励后的位移、速度、加速 度以及动应变等动力响应的测试,测试时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 测量参数。 10.4.4动力特性测试方案应明确测试目的、主要测试内容、测 试仪器和设备、测试方法以及测点布置等。测试前应大致了解振

或危害最大的主要动荷载及其特性。 10.4.5现场动力特性测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测试方案准备仪器和设备,确定合适的量测范围: 2根据场地情况、测试要求和结构特点布置测点: 3在测点布置传感器,传感器的主轴方向应与测点主振动 方向一致: 4连接导线(包括屏蔽线和接地线),对整个测量系统进行 调试; 5合理设置测试参数: 6采集数据并保存。 10.4.6对结构自振频率、振型和阻尼比等动力特性参数的测试 及动力响应测试应同步量测多通道的时域曲线,采样频率应满足 采样定理的要求。 10.4.7为计算结构动力特性参数,动力特性测试数据的分析处 理可采用频域分析法或时域分析法。对环境激励下的非平稳随机 过程,也可同时在时、频两域进行联合分析 10.4.8结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影响的评价:应根据现场的调 查状况、结构及人体的容许限值,通过分析论证,提出评价 意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