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导则(2019)

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导则(2019)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2.7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4484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导则(2019)简介:

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导则(2019)是针对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制定的一项城市和旅游发展策略。这个导则的核心理念是将公园城市和全域旅游的理念相结合,旨在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升城市生态环境,以及推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园城市理念:强调把城市打造为大公园,通过建设绿色空间、生态走廊、公共活动场所等,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生态环境质量,让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更多的绿色和休闲空间。

2. 全域旅游发展:指将新津区内的自然、文化、历史等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多样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动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

3. 融合发展:强调城市建设和旅游业的协同发展,通过旅游带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同时通过城市景观的优化提升旅游体验。

4. 智慧旅游:倡导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提升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提供便捷、个性化的旅游服务。

5. 文化内涵:注重挖掘和保护地方文化,将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和旅游产品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的旅游目的地。

这个导则的实施,旨在提升新津区的城市品质和旅游吸引力,推动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导则(2019)部分内容预览:

三城掩映雅致新津 城市规划建设导引

风貌是城市板块控制引导的重要部分,结合文化、环境、产业等要素对城区进行风貌分区,形成多主题的 筑色彩、夜间照明、市政设施等方面进行相应引导,从而达到整体控制的效果,彰显区域特色

、亮度合理、科 致优美、科技创新、绿色照明”的规划理念, 没营通 山水城市夜间光环境。

政度驰地与共他京必品 蒙的良好载体, 实现市政设施景观化,景观功能多元化

视线廊道是构成旅游体验的重要部分,通过界面及视线廊道管控展示新津城市形象JGJ∕T 268-2012 现浇混凝土楼盖技术规程,留住城市的唯美画面

视线廊道是构成旅游体验的重要部分,通过界面及视线廊道管控展示新津城市形象,留住城市的唯美画面

三城掩映雅致新津 城市规划建设导引

针对五津水韵城、江创新城、牧山健康城分别进行发展定位、空间形态引导、旅游形象打造,井指定 风貌控制要点

,沿南河打造多功能复合的城市滨水轴线 依托地铁10号线综合节点规划建设多业态融合的城 市新消费场景: 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业,建设亲水宜居 的现代生活城区

围绕明珠公园构建智能制造生态圈,围绕骑龙湖 围沿牧马山、杨柳河脉络展开,重点发展旅居康养、 打造创新创意经济圈; 医美健康产业; 沿崛江两岸塑造大尺度“三生融合”空间; ,建设体现健康时尚生活方式的高品质城区。 重点发展智能制造、创新创意产业,建设产城 融合的智慧产业新城。

三城掩映雅致新津 城市规划建设导引

结合公园、绿地等开场空间,产业特征及人群需求,结合 造舒适、友好的社区场景,体现新津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形象

园、绿地等开场空间,产业特征及人群需求,结合15分钟生活圈”重点打造生活社区和产业社区内 好的社区场景,体现新津宜居宜业的公园城市形象,

1.产业社区 以绿道事联产业核心与居住社区,植入产业、文创、居住、公共服务、商业、游 缺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社区公园场竟。

1.产业社区 以绿道事联产业核心与居住社区,植入产业、文创、居住、公共服务、商业、游 赖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社区公显场竟。

1.产业社区 以绿道事联产业核心与居住社区,植入产业、文创、居住、公共服务、商业、游 缺等多元功能,满足各类人群的多元需求,打造创新引领的产业社区公园场竟。

2.生活社区 面间街区内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多种生活化街区场京,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 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促进人情味、归属感和防感的本质回归

2.生活社区 面同街区内不同人群需求,营造多种生活化街区场京,让市民在生态中享受生 活、在公园中享有服务,促进人情味、归属感和防感的本质回归

第六章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引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引

6.1引导对象及总体目标

对涉及到城乡融合发展单完的产业、建筑、景观环境、人文脉络等方面进行指引,融人新津超级绿叶公园城市建设理念和 旅游化思维,将单纯的农业生产同旅游发展相融合,将乡间建筑与田园景观相融合,形成农旅相融、田居相生的乡村风貌

对涉及到城乡融合发展单完的产业、建筑、景观环境、人文脉络等方面进行指引,融人新津超级绿叶公国 化思维,将单纯的农业生产同旅游发展相融合,将乡间建筑与田园景观相融合,形成农旅相融、田居相生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圳建设导引

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

以五个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主体,统筹景观建筑风貌,突出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带动片区组团式发展,彰显“串 珠成网,功能复合”的天府由园之美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引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引 6.3发展单元一一风貌特色 以五个城乡融合发展单完为主体,统筹景观建筑风貌,突出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带动片区组团式发展,彰显“串 珠成网、功能复合”的天府田园之美

城乡融合发展单完为主体,统筹景观建筑风貌,突出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带动片区组团式发展 能复合"的天府田园之美

2、建筑风貌 ■农村新型社区建筑宜采用川川西式风貌 ■在具有一定旅游发展潜力的乡村区域需进行风格化塑造,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 大特色,充分体现区域个性与魅力。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引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 .

以五个城乡融合发展单元为主体,统筹景观建筑风貌,突出城镇建设与自然环境的相融性,带动片区组团 网、功能复合”的天府田园之美

五镇串珠绿野新津城乡融合发展单元规划建设导引

保留和利用古桥、古树、老井、老磨坊等承载乡村乡愁记忆的物质载体,协调历史文脉周边景观环境, 进行严格控制,还原历史氛围,凸显乡村特色

第七章 桥城漫街,魅力新津 街道桥梁设计导则

7.1引导对象及总体自标

对跨越五河一江重要交通走廊上的桥梁,分片区进行特色打造,形成”一桥一景”、主次有别的新津特色风 对城市规划区道路系统,进行六个规划设计引导,建设以人为本、安全、美丽、活力、绿色、共享的公园城

根据跨江桥梁的区位,结合历史文化和生态格局,将桥梁分为生态桥、文化桥、现代桥三大类别,在此基础上进行四大规 划设计引导,让桥梁与交通、环境、地区特色相融,彰显桥城掩映、最美新津的新津特色

生态桥:师法自然,取意山水自然,形态轻盈优美。 文化桥:细节精美,一桥一史,一桥一故事,彰显古渡新津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 现代桥:要体现科技感、现代感,结构简洁有力,表达新城锐意进取精神,体现新城活力

道的沿线功能和场所活动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景观型街道、产业型街道、交通型街道和特定 首路交通功能和周边业态进性分段设计。

打造舒适宜人的街道尺康、视觉丰富的街道空间!

设置人性美观的服务设施文化融入的景观标识

公共设施提升员工的生活体验和归属感,体现本士企业文化意蕴

道的沿线功能和场所活动分为生活型街道、商业型街道、景观型街道、产业型街道、交通型街道和特定 直路交通功能和周边业态进性分段设计

7.4街道空间旅游化引导

街道不仅是交通廊道,还是游客停留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城市旅游感知度影响较大的区域。一个干 业态主富的维道空间,有助主提升公园城市及全域旅游的整体形像象,城市道未来将满足宜行、宜游、

(引导1】提高街道建设品质 底层的建筑处理及地面铺装在材质、配色、质感、细节、肌理、尺 度等方面应具有品质感,并注重人的感受

【引导2】打造慢行友好型街道

[引导3集聚人气与魅力的街道

植入具有丰富的空间的业态,营造出活发的街道每围,

新潮别墅方案【引导4】注重对街道空间旅游化要素的导引

店招店牌 应该注重品质营造和个性化的设置。规范设置的同时,也需要彰显城市特色,不能过分追 统一,应富有艺术性和想象力。 街道家具 其设置必须要优先考虑人性化、品质化和艺术化, 公共艺术品 作用是提升街道环境、人文魅力的重要手段,可以考通过墙体艺术,设置公共艺术展示区等 方式来营造场所感,体现城市的温度。 街道旅游标识 具有设计感的旅游标识的设置,可以对游客产生吸引力,避免干篇一律简单粗糙,鼓励创意化 趣味化、人性化的设置,生动直观,充满趣味的传递信息,更好的体现城市的文化魅力与特色

8.1创新体制机制,强力组织保障 8.2高效科学决策,提升专业能力 8.3完善导则体系,深化过程管控

8.1创新体制机制,强力组织保障

8.2高效科学决策,提升专业能力

制定新津县“公园城市+全域旅游”规划建设项自报审流程等决策机制。 建立公园城市和全域旅游专家顾问委员会:围绕“规划建筑、产城融合、轨道交通、旅游文创、景观园林”5大重点 领域,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及团队,对具有全局性、综合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战略研究和对策研讨,对重点项目进 行咨询和全流程指导

8.3完善导则体系GB/T 7320-2018标准下载,深化过程管控

构建新津“公园城市+全域旅游” "1+N规划建设 导则管控体系

确立公共交通、慢行系统、旅游环线、水运旅游、静态交 通等设计和建设技术标准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