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 1997-2019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DL/T 1997-2019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10.4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251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L/T 1997-2019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简介:

DL/T 1997-2019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中的一个,它专门针对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提出了技术要求。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器是一种环保设备,主要用于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烟气净化,特别是对细微颗粒物的捕集,如煤粉、飞灰等。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压电场使烟气中的颗粒物带上电荷,然后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集尘极运动并被捕集。同时,由于水雾的喷洒,颗粒物在湿润的环境中更容易被吸附,从而实现高效的除尘效果。其蜂窝结构设计可以提供更大的表面积,增强电极的捕集效率,同时也有利于气液的均匀分布和颗粒物的沉降。

这个标准涵盖了设备的性能指标、设计要求、制造工艺、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验方法等多方面内容,确保了设备的高效、安全和环保运行,是电力行业在环保设备使用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指南。

DL/T 1997-2019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部分内容预览: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

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cellularwet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极为蜂窝结构立式布置,应用于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工况,采用水力清灰方式的电除尘

蜂窝结构湿式电除尘(雾)器cellularwetelectrostaticprecipitator 收尘极为蜂窝结构立式布置,应用于湿法脱硫后饱和湿烟气工况GB∕T 12454-2008 视觉环境评价方法,采用水力清灰方

DL/T1997—2019 (雾)器。 3.2 收尘极dustcollectingpole 收集烟气中荷电粉尘和液滴等物质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阳极。 3.3 放电极dischargeelectrode 烟气中粉尘和液滴等荷电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阴极。 3.4 清洗系统 sprayrinse system 用于对收尘极和放电极进行冲洗清灰的单元,包括清洗水泵、管路、阀门、过滤器、喷嘴等 设备。 3.5 排污系统sewersystem 用于将设备收集的灰水混合物汇集排除的单元,包括集污斗、管路、阀门等设备。 产品分类及结构组成

DL/T19972019 (雾)器。 3.2 收尘极dustcollectingpole 收集烟气中荷电粉尘和液滴等物质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阳极。 3.3 放电极dischargeelectrode 烟气中粉尘和液滴等荷电的系统单元,也称为阴极。 3.4 清洗系统sprayrinsesystem 用于对收尘极和放电极进行冲洗清灰的单元,包括清洗水泵、管路、阀门、过滤器、喷喷 设备。 3.5 排污系统sewersystem 用于将设备收集的灰水混合物汇集排除的单元,包括集污斗、管路、阀门等设备。 产品分类及结构组成

4.1.1按布置方式可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 4.1.2一体式是指设备布置于脱硫吸收塔除雾器上部,与吸收塔成为一体的布置方式。 4.1.3分体式是指设备布置于脱硫吸收塔外,形成独立装置的布置方式。

4.2.1湿式电除尘(雾)器由机械设备和电控系统组成。 4.2.2机械设备包括壳体、收尘极、放电极、清洗系统、排污系统、热风加热系统及流场均布装 置等。 4.2.3电控系统包括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及测量仪表等。

4.2.1湿式电除尘(雾)器由机械设备和电控系统组成。 4.2.2机械设备包括壳体、收尘极、放电极、清洗系统、排污系统、热风加热系统及流 置等。 4.2.3电控系统包括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及测量仪表等。

DL/T19972019

6.1.1布置方式应依据场地条件确定,设计选型参数参见附录A。 6.1.2供电区应分区独立运行。300MW机组宜分为4个供电区,600MW机组宜分为4个~6个供电 区,1000MW机组宜分为6个~8个供电区。 6.1.3收尘极为蜂窝结构立式布置,放电极应采用整体悬吊结构。 6.1.4设备应设有清洗系统、排污系统和加热系统。 6.1.5收尘极、放电极及附件应根据烟气条件选用耐腐蚀的材质。 6.1.6设备人孔、阀门、仪表等经常有人操作的部位均应设置检修平台,平台扶梯的设计应满足GB 4053的要求。 6.1.7壳体顶部应设置起吊装置。 6.1.8人孔门应设置安全联锁装置。 6.1.9设备应配套安全可靠的供电和控制系统

6.2.1.1设计应符合GB50009和GB50017的有关规定。 6.2.1.2 结构件应采用金属结构,材质要求不低于Q235。 6.2.1.3 收尘极悬挂梁宜采用矩形钢,支撑节点应尽量简化以方便防腐。 6.2.1.4 制造质量应满足DL/T514的相关要求。 6.2.1.5 内壁与收尘极间宜设有检修空间。 6.2.1.6 内壁宜采用玻璃鳞片防腐,防腐应满足HG/T2640的要求,外壁可根据环境温度设置保温。

6.2.1.1设计应符合GB50009和GB50017的有关规定。 6.2.1.2 结构件应采用金属结构,材质要求不低于Q235。 6.2.1.3 收尘极悬挂梁宜采用矩形钢,支撑节点应尽量简化以方便防腐。 6.2.1.4制造质量应满足DL/T514的相关要求。 6.2.1.5内壁与收尘极间宜设有检修空间。 6.2.1.6内壁宜采用玻璃鳞片防腐,防腐应满足HG/T2640的要求, 外鲜口 没置保温

6.2.2.1宜采用耐酸、耐氯离子腐蚀的非金属导电材料或其他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6.2.2.2非金属导电收尘极可采用拉挤成型或手糊成型的制造工艺,产品理化特性应满足DL/T1844的 相关要求。 6.2.2.3截面宜为内切圆(直径为300mm~400mm)多边形,内切圆极限偏差为土3mm,非金属收尘 极管单侧厚度大于等于3mm。 6.2.2.4有效长度宜为4500mm~6000mm,长度极限偏差为±10mm。 6.2.2.5应采用整体结构、无拼接。内表面平整、光洁、无损伤性划痕,内表面平面度公差为1mm,表 面粗糙度Ra<12.5。 6.2.2.6应模块化设计,各模块规格宜统一。 6.2.2.7 应有防止烟气短路措施,宜在上、下法兰处与壳体密封。 6.2.2.8 模块与壳体间应设计安全可靠的接地系统,每个供电区上、下宜各设置一个接地点。

.3.1结构设计宜采用分室 摆幅不超过土5mm。 3.2应采用导电性能优良,耐酸、耐氯离子腐蚀的钛合金或相同性能的材质 3.3应采用起晕电压低、放电均匀、不易积灰的形式。

.3.1结构设计宜采用分室 摆幅不超过土5mm。 3.2应采用导电性能优良,耐酸、耐氯离子腐蚀的钛合金或相同性能的材质 3.3应采用起晕电压低、放电均匀、不易积灰的形式。

6.2.3.4应为整体结构,阴极线制造质量满足JB/T5913的相关要求。 6.2.3.5悬吊杆、悬吊梁宜采用Q235包玻璃钢防腐或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材质。 6.2.3.6顶部高压绝缘箱、下部固定器须设有防结露、防结垢措施HB 8093-2002 空气系统高温高压导管与导管连结卡箍,宜采用热风加热密封方式 6.2.3.7所有的连接螺栓须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及同等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质,不得采用非金属

6.2.3.4应为整体结构,阴极线带 足JB/T5913的相关要求。 6.2.3.5悬吊杆、悬吊梁宜采用Q235包玻璃钢防腐或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材质。 6.2.3.6顶部高压绝缘箱、下部固定器须设有防结露、防结垢措施,宜采用热风加热密封方式。 6.2.3.7所有的连接螺栓须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及同等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材质,不得采用非金属材质

6.2.4.1清洗水源可采用厂区中性水,水质宜与脱硫工艺水一致(pH值范围为6~8、悬浮物浓度小于 等于150mg/L),清洗水压宜为0.3MPa~0.5MPa。 6.2.4.2清洗系统的设置应与供电区相匹配,每个供电区清洗时间和清洗水量控制可调。 6.2.4.3清洗系统应与高压供电装置连锁,清洗过程中能实现电场自动降压运行,避免电场闪络击穿。 6.2.4.4设备内部清洗管道应采用耐腐蚀材质,法兰连接螺栓应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 材质。 6.2.4.5 供水管路应设置过滤装置。 6.2.4.6 供水管路应根据环境温度设置自动放水阀、保温及伴热装置。 6.2.4.7 供水管路的最末端应设置截止阀。 6.2.4.8 清洗喷嘴宜选用实心雾化喷嘴,具有防锈、防堵塞功能。控制喷淋角度宜为55°~70°,单个 喷嘴流量不小于50L/min。 6.2.4.9清洗喷嘴应结合流场合理布置,单个喷嘴覆盖面积不小于1m²,相邻喷嘴清洗面积覆盖率不小 于150%。 6.2.4.10清洗喷嘴材质可采用耐腐蚀非金属材质、2205双相不锈钢或同等性能的金属材质

6.2.5.1集污斗材质不应低于Q235,锥度不宜小于15 6.2.5.2 集污斗内壁应采用玻璃鳞片防腐,外壁可根据环境温度设置保温。 6.2.5.3 排污管应从集污斗最低点引出,宜设置截止阀,水平管段应有2°~3°的坡度。 6.2.5.4# 排污管直径不宜小于100mm,排污管应采用耐腐蚀的材质。 6.2.5.5 在保证脱硫水平衡前提下,排污水可排入湿法脱硫系统,排污管在地坑入口处应设置水封 装置。 6.2.5.6 排污水不能直接排入脱硫系统时,应设置积水箱(池),排污水经处理后可循环使用 6.2.5.7 排污系统管路应根据环境条件设置保温

6.2.6.1高压绝缘箱、固定器内热风加热温度可根据环境温度及工况变化调整,控制温度范围为60℃~ 100℃。 6.2.6.2 密封风机的设计选型应结合运行工况综合考,应保证高压绝缘箱、固定器内的压力高于烟气 压力50Pa~100Pa。 6.2.6.3 密封风机配置不宜少于两台,一用一备。 6.2.6.47 高压绝缘箱、固定器的热风管宜分层布置,各层热风管应按供电区独立并联布置,管道阻力偏 差不应超过15%。 6.2.6.5热风管道上不宜有90°直角弯头。大小截面过度处应平缓,不宜有突变截面降低系统阻力。 6.2.6.6 热风管道的最低点应设置放水阀,热风管道的最末端应设置闸板阀。 6.2.6.7 换热器应优先采用蒸汽换热器,无蒸汽汽源时可采用电加热器。 6.2.6.8寒冷地区可同时在高压绝箱、固定器内增设电加热器。

6.2.6.9热风管道应设置保温装置。

6.2.7流场分布装置

6.2.7.1流场分布装置包括烟道内的导流装置及入口均流装置DBJ41∕T 199-2018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规程,应根据流场模拟结果合理设置。 6.2.7.2各电场分区烟气流量偏差应小于10%。 6.2.7.3电场入口断面气流均布系数相对均方根值应小于等于0.25。 6.2.7.4均流、导流装置应选用耐腐蚀的材质。 6.2.7.5根据情况可设置均流装置清洗系统,清洗控制方式可调

6.2.7.1流场分布装置包括烟道内的导流装置及入口均流装置,应根据流场模拟结果合理设 6.2.7.2各电场分区烟气流量偏差应小于10%。 6.2.7.3电场入口断面气流均布系数相对均方根值应小于等于0.25。 6.2.7.4均流、导流装置应选用耐腐蚀的材质。 6.2.7.5根据情况可设置均流装置清洗系统,清洗控制方式可调。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