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GDW 1829-2012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Q/GDW 1829-2012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7.6M
标准类别:电力标准
资源ID:42170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GDW 1829-2012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简介:

Q/GDW 1829-2012《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是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国家电网公司联合制定的一份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我国架空输电线路的设计和防舞治理工作。该规范主要针对的是在风力作用下,输电线路由于舞动(也称为“舞动效应”或“风飘效应”)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

舞动是输电线路在大风条件下,由于风力和线路自重的影响,导致的线路偏离其稳定位置的振动现象。在某些情况下,舞动可能会导致线路疲劳、绝缘性能下降,甚至发生线路断裂的安全事故。Q/GDW 1829-2012规范通过对线路的材质选择、结构设计、线路安装位置、防舞装置的设置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旨在降低舞动的发生,保障输电线路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输送的安全。

该规范适用于新建、改造和扩建的交流输电线路,包括特高压、超高压和高压线路,以及风力作用较强地区的线路。它为电力行业提供了科学、合理的设计依据,对提高输电线路的抗风能力、减少因舞动引发的故障具有重要意义。

Q/GDW 1829-2012 架空输电线路防舞设计规范部分内容预览: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61一200966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设计规范 GB505452010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GB506652011 100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 DL/T5440—2009 重覆冰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输电线路防舞设计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结合工程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道 舞技术方案。

Q/GDW1829—2012 4.2在舞动区内,输电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大于45°的区段,应按照本规范开展防舞设 计。 4.3应加强对线路舞动资料的积累,分区域、有选择地安装在线监测装置,开展输电线路舞动监测工作, 4.4输电线路防舞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1输电线路防舞设计,应从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提高线路的机械及电气强度、加装防舞装置等 方面综合考虑,减少舞动造成线路跳闸和机械损坏,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覆冰舞动的能力。 5.2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结合沿线运行经验和线路走向,调查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划分线路 舞动等级。 5.3在1级舞动区,应在跳线金具设计、螺栓防松、预留或加装防舞装置等方面采取措施。 5.4在2级和3级舞动区,应在导线、绝缘子、金具设计,杆塔加强,螺栓防松,加装防舞装置等方面 采取综合措施, 5.5防舞装置安装设计,应根据其使用方法和安装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必要时开展相关的机电性能试 验。

5.1输电线路防舞设计,应从合理选择线路走向和路径、提高线路的机械及电气强度、加装防舞装置等 方面综合考虑,减少舞动造成线路跳闸和机械损坏,提高输电线路抵御覆冰舞动的能力。 5.2应根据舞动区域分布图Q/CR 9156-2019标准下载,结合沿线运行经验和线路走向,调查舞动微气象、微地形地区,划分线路 舞动等级。 5.3在1级舞动区,应在跳线金具设计、螺栓防松、预留或加装防舞装置等方面采取措施。 5.4在2级和3级舞动区,应在导线、绝缘子、金具设计,杆塔加强,螺栓防松,加装防舞装置等方面 采取综合措施, 5.5防舞装置安装设计,应根据其使用方法和安装要求进行设计、计算,必要时开展相关的机电性能讨 验。

6.1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加强舞动区域的勘测和调查,宜避免路径横穿风口、垭口等舞动微气象、微地形 地带。 6.2线路通过平原开阔地带,宜减小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一般宜小于45° 6.3线路通过山区,宜沿覆冰背风坡或山体阳坡走线。经过水库、湖泊等水域附近,宜选择主导风向上 风侧走线。 6.4在2级和3级舞动区,宜适当缩小档距、降低杆塔高度, 6.5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方式,跨越物两侧的杆塔宜 采用直线塔。

6.1选择线路路径时应加强舞动区域的勘测和调查,宜避免路径横穿风口、垭口等舞动微气象、微地形 地带。 6.2线路通过平原开阔地带,宜减小线路走向与冬春季节主导风向夹角,一般宜小于45° 6.3线路通过山区,宜沿覆冰背风坡或山体阳坡走线。经过水库、湖泊等水域附近,宜选择主导风向上 风侧走线。 6.4在2级和3级舞动区,宜适当缩小档距、降低杆塔高度, 6.5线路跨越主干铁路、高速公路等重要跨越物时,应采用独立耐张段跨越方式,跨越物两侧的杆塔宜 采用直线塔。

7.1在舞动区,线路导线选择应从允许温升、无线电干扰、电晕噪声等电气性能,结构、强度、阻尼性 等机械性能,以及全寿命周期费用等方面综合考虑。 7.2在3级舞动区,当满足输送容量、电磁环境等条件时可选择导线分裂根数少的组合方式及能减轻覆 水的导线型式。 7.3安装或预留防舞装置时,应根据导线荷载增加情况校验导线安全系数及对地和交叉跨越距离

8.1在3级舞动区,一般线路宜适当加大瓷或玻璃悬垂绝缘子串的联间距,110(66)~220kV线路应 不小于450mm,330kV~750kV线路应不小于500mm,特高压线路应不小于600mm。 3.2在2级和3级舞动区,耐张绝缘子串采用双联及以上串型,宜水平方式布置。 8.3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跳线及跳线金具应考虑加强设计。采用硬跳线时,软跳线与硬跳线连 妾处强度应适当增加。耐张线夹及4分裂及以上跳线线夹和跳线间隔棒应采用抗舞加强型。 3.4在2级和3级舞动区,应适当提高联接金具的设计安全系数,一般线路安全系数不宜小于2.75,大 跨越线路不宜小于3.3。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悬垂及耐张联塔金具宜采用EB或GD挂板。 8.5在2级和3级舞动区,导线悬垂线夹应采用预绞式或加装预绞丝护线条,减小线夹对导线的磨损。 防振锤应采用预绞式。

8.6在2级和3级舞动区,V型复合绝缘子串绝缘子端部与金具联接宜采用环环联接型式。

9.1.1在3级舞动区线路杆塔

9.1.2在2级和3级舞动区,对重要交叉跨越段耐张杆塔校验横担部位螺栓孔壁挤压强度时,杆件内力 可考虑1.15~1.25的增大系数。

9.2.1在3级舞动区,单回路导线宜采用水平布置。对于导线非水平布置的线路,根据舞动幅值的计算 情况,可适当增加相间距离。不宜采用紧凑型等相间距较小的杆塔型式。 9.2.2在3级舞动区,500kV及以上线路重要交叉跨越段耐张塔宜选用钢管塔

9.3.1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横担与塔身连接处,宜采取构造措施,提高节点平面外刚度。耐张 塔导线横担上平面和地线支架下平面的腹杆应布置成稳定的支撑体系。 9.3.2在3级舞动区,杆塔横担部位受拉构件设计长细比限值不宜大于320。导线横担部位的节点采用 焊接连接时,宜考虑疲劳影响。 9.3.3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钢管塔的节点宜采用法兰连接或U型、十字、槽型等插板连接;特殊节点 可采用球节点。 9.3.4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杆塔螺栓直径不宜小于16mm,螺栓级别不宜低于6.8级。在2级和3级 舞动区,耐张塔导地线挂点、横担与塔身连接处等重要节点的螺栓数量宜比计算值增加1~2个,其受 力材的螺栓不宜少于2个,

9.4.1在1级及以上舞动区,耐张塔、紧邻耐张塔的直线塔,重要交叉跨越段杆塔,应全塔采用双螺母 防松螺栓。对新建杆塔,两个螺母厚度均应采用国标普通螺母厚度;对进行防舞改造的已建杆塔,内螺 母厚度应采用国标普通螺母厚度,抗拉螺栓的外螺母厚度应取国标普通螺母厚度,抗剪螺栓的外螺母厚 度可取国标普通螺母厚度的一半。

9.4.2螺母宜采用镀后攻丝技术,减小螺栓和螺母间的配合间隙。 9.4.3设计时应明确螺栓的紧固扭矩及复紧要求,施工时应逐个紧固铁塔螺栓,工程建成一年后和舞动 发生后应复紧铁塔螺栓。

10.1在3级舞动区,应根据舞动校验工况校验耐张塔地基及基础的强度和稳定性。 10.2在3级舞动区,对于重要交叉跨越和重要区段线路,宜适当提高耐张杆塔基础的设计裕度,增加 基础柱箍筋的直径或数量。 10.3在3级舞动区,杆塔宜采用地脚螺栓式基础。

Q/GDW18292012

11.1防舞装置安装原则

11.2.1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夹头朝向冬春季节主导风向迎风侧。 b)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次档距布置应遵循 原则:端次档距控制在25~35m之间,中间次档距 控制在50~65m之间,采取不等距、 不对称的布置方式

b)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次档距布置应遵循以下原则:端次档距控制在25~35m之间,中间次档距 控制在50~65m之间,采取不等距、不对称的布置方式。 11.2.2 相间间隔棒 a) 相间间隔棒不宜安装在同一断面内,相邻相间间隔棒应错开安装。 b) 为便于安装,宜采用间距可调节绞式或环式连接金具;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土10m内的子导线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相间间隔棒布 置方式可参见附录A.1。 当档距两侧导线挂点高差较大时,安装方案应依据导线弧垂最低点位置变化情况适当调整

11.2.2相间间隔棒

a 相间间隔释不宜安装在同一断面内,相邻相间间隔棒应错开安装。 为便于安装,宜采用间距可调节绞式或环式连接金具; 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土10m内的子导线间隔棒应移至相间间隔棒同一位置安装。相 置方式可参见附录A.1。 当档距两侧导线挂点高差较大时,安装方案应依据导线弧垂最低点位置变化情况

11.2.3双摆防舞器

a)档距小于700m时,采用三点布置原则,分别置于:2/9L、1/2L、7/9L处,并分别以这三点为 中心对称布置。档距大于700m时,采用四点布置原则,分别置于:2/9L、7/16L、9/16L、7/9 L处,并分别以这四点为中心对称布置 b)双摆质量控制在档内导线总质量的7%左右。双摆防舞器布置方式可参见附录A.2。

1.2.6相间间隔棒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组合 a)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1条要求。 b 相间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2条要求,相间间隔棒应通过环式连接金具与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连接

相间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2 连接。 6 双摆防舞器的安装应以11.2.3为基础,设计质量可以较11.2.3条要求减少20%。同塔多回线路, 双摆防舞器应安装在中相导线:紧凑型线路,双摆防舞器应安装在下相导线

GB∕T 39684-2020 外窗热工缺陷现场测试方法1.2.8线夹回转式间隔棒与双摆防舞器的组合

线夹回转式间隔棒的安装应满足11.2.1条要求。 双摆防舞器的安装应以11.2.3为基础,设计质量可以较11.2.3条要求减少20%,安装双摆防舞 器的间隔棒应是线夹回转式间隔棒

12.1舞动在线监测装置应结合输电线路状态监测中心建设需求,分区域选择典型线路,重点对舞动幅 值、频率、半波数,以及风速、风向、气温、覆冰等气象参数,开展在线监测。 2.2同一走廊多条线路或线路参数、环境气象条件相近地区应统筹考虑,避免重复安装。监测设备应 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性高的产品。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防舞装置安装要求 A.1相间间隔棒安装位置见附表A.1~A.3。

DB22∕JT 129-2014 保温装饰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表A.3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双回输电线路相间间隔棒布置方法

A.2双摆防舞器布置说明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