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JTG 3363—2019)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2M
标准类别:交通标准
资源ID:39579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JTG 3363—2019)简介: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是中国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全称为《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它是我国公路桥梁工程设计的重要依据。该规范于2019年发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公路桥梁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施工和验收,以确保桥梁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该规范涵盖了地基处理、地基承载力分析、基础设计、桩基设计、土石坝设计、沉井与沉箱设计等多个方面,对地基条件、土体性质、荷载计算、结构形式、施工方法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它结合了国内外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经验,旨在为公路桥梁建设提供科学、合理、安全的设计标准。

通过遵守该规范,可以保证公路桥涵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遵循科学方法,减少因地基不稳定或基础设计不当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从而保障公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 设计规范》(JTG 3363—2019)部分内容预览: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当城市市区人口为20~50万时,按城市近郊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大于50万小于或等于100) 市市区取值:当城市市区人口超过100万时,按城市市区取值,5km以内的郊区按城市近郊取值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3025-1993》5.1.3墩台基础顶面高程宜根据桥位情况、施工难易程度、美观与整体协讠

1.3墩台基础顶面高程宜根据桥位情况、施工难易程度、美观与整体协调综合确定,

5.2地基承载力及基底偏心距验算

5.2.1桥梁墩台地基验算时,应考虑修建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作用,并应满足下列规

5.2.1桥梁墩台地基验算时,应考虑修建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各项作用,并应满足下列规

1当桥台台背填土的高度在5m以上时,应考虑台背填土对桥台基底处的附加竖向压应力 可按本规范附录F的规定计算。 2对软土或软弱地基,当相邻墩台的距离小于5m时,应考虑邻近墩台对软土或软弱地基 所引起的附加竖向压应力。 3对桥台基础,当台背地基土质不良时,应验算桥台与路堤同时滑动的稳定性,

当基底只承受轴心荷载时:

武中:P= 基底平均压应力(kPa):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V 本规范第3.0.6条规定的作用组合下基底的竖向力(kN); A一一基础底面面积(m²)。 2当基底单向偏心受压时,除满足本条第1款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中: Pmax 基底最大压应力(kPa); 本规范第3.0.6条规定的作用组合下墩台的水平力和竖向力对基底重心轴 的弯矩(kN.m); W一基础底面偏心方向的面积抵抗矩(m3)。 3当基底双向偏心受压时,除满足本条第1款外,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3当基底双向偏心受压时,除满足本条第1款外,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3当基底双向偏心受压时,除满足本条第1款外,尚应符合下列条件

N Mx M, Pmax ≤YRJ A W. W

式中:Mx、M一—作用于墩台的水平力和竖向力对基底分别对x轴、J轴的弯矩(kN.m); W、W,—基础底面偏心方向边缘对×轴、轴的面积抵抗矩(m²)。 5.2.3当设置在基岩上的墩台基底承受单向偏心荷载,且其偏心距eo超过相应的截面核心半 径p时,宜仅按受压区计算基底最大压应力(不考虑基底承受拉力,见图5.2.3)。基底为矩形 截面时,其最大压应力Pmx可按下式计算

2N ≤YRJ! b

偏心方向基础底面的边长(m); 垂直于b边基础底面的边长(m); 偏心荷载N作用点距截面重心的距离(m); 墩台基础承受的单向偏心荷载(kN)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5.2.4当设置在基岩上的墩台基底承受双向偏心荷载,且其偏心距eo超过相应的截面核心半 经p时,宜仅按受压区计算基底压应力(不考虑基底承受拉应力)。基底为矩形和圆形截面时 其最大压应力可按本规范附录G确定

5.2.5桥涵墩台应验算作用于基底的合力偏心距,并应满足下列规定

涵墩台基底的合力偏心距容许值[eo]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1桥涵墩台基底的合力偏心距容许值[eo1应符合表5.2.5的规定。

表5.2.5墩台基底的合力偏心距容许值[enl

3基底承受单向或双向偏心受压的截面核心半径P值可按下式计算: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式中:Pmin 基底最小压应力,当为负值时表示拉应力(kPa)。 5.2.6在基础底面下有软弱地基或软土层时,应按下式验算软弱地基或软土层的承载力:

P2 软弱地基或软土层的压应力(kPa); 基底处的埋置深度(m)。当基础受水流冲刷时,由一般冲刷线算起;当不 受水流冲刷时,由天然地面算起;如位于挖方内,则由开挖后地面算起; 2 从基底处到软弱地基或软土层地基顶面的距离(m); 深度(h+z)范围内各土层的换算重度(kN/m²); Y2一 深度h范围内各土层的换算重度(kN/m3); α一 土中附加压应力系数,参见本规范第J.0.1条; 基底压应力(kPa),当z/b>1时,p采用基底平均压应力,b为矩形基底 的宽度;当z/b≤1时,p为基底压应力图形距最大压应力点b/3~b/4处的压 应力(对梯形图形前后端压应力差值较大时,可采用上述b/4点处的压应 力值;反之,则采用上述b/3处压应力值); 一 软弱地基或软土层地基顶面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按本规范第4.3.4条或第 4.3.5条规定采用

5.3.1当墩台建在地质情况复杂、土质不均匀、承载力较差的地基上及下卧层为压缩性较大的 享层软黏土时,或相邻跨径差别悬殊而需计算沉降差或跨线桥净高需预先考虑沉降量时,均 应计算其沉降

5.3.3墩台的沉降应符合下列规定: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1相邻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不包括施工中的沉降),不应使桥面形成大于2%的附加 纵坡(折角)。 2超静定结构桥梁墩台间不均匀沉降差值,还应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 5.3.4墩台基础的最终沉降量,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图5.3.4基底沉降计算分层示意

5.3.5沉降计算经验系数可按表5.3.5确定。沉降计算范围内压缩模量的当量值Es可按下式 计算:

表5.3.5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业

5.3.6地基沉降计算时设定计算深度zn,应符合式(5.3.6)的要求;当计算深度下面仍有较软 土层时,应继续计算。

4s,≤0.025≥4s

中: 4s. 在计算深度zn底面向上取厚度为△z的土层的计算沉降量(mm),△z见 图5.3.4并按表5.3.6采用; 4s;一 在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层土的计算沉降量(mm)。

注:1.弯矩应视其绕验算截面重心轴的不同方向取正负号;

桥涵墩台基础的抗滑动稳定性系数kc应按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图5.4.1墩台基础的稳定验算示意图

μZP+ZHip ZH.

注:ZHip和ZHia分别为两个相对方向的各自水平力总和,绝对值较大者为滑动水平力Hia,另 为抗滑稳定力ZHiP:μZP:为抗滑动稳定力。

表5.4.2基底摩擦系数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表5.4.3抗倾覆和抗滑动稳定安全系数限值

5.4.4当基础位于季节性冻土或多年冻土土层中时,应验算抗冻拨稳定性,计算方法可参照本 规范附录H。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6.1.1桩基础除应根据有关规范规定进行结构本身设计外,还应按下列规定进行设计:

1根据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进行桩基整体或单桩的竖向承载能力和水平承载能力白 算。

6.1.2桩基础可按下列规定分类:

1按承载性状分为: 1)摩擦型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阻力承受,并考虑桩端阻力。 2)端承型桩,桩顶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并考虑桩侧阻力。 2按成桩方法分为: 1)非挤土型桩,包括干作业法钻(挖)孔灌注桩、挤扩孔灌注桩、泥浆护壁法钻孔灌注 桩、套管护壁法钻孔灌注桩等。 2)部分挤土型桩,包括预钻孔沉桩、散口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敲口钢管桩、根式灌注桩 等。 3)挤土型桩,即沉桩,包括通过锤击、静压、振动等方法沉入的预制桩、闭口预应力混 凝土管桩和闭口钢管桩等。

6.1.3桩基础的承台底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季节性冻胀土地区,承台底面在土中时,其理置深度应符合本规范第5.1.2条的有 规定。 2有流冰的河流,其高程应在最低冰层底面以下不小于0.25m。 3当有流筱、其他漂流物或船舶撞击时,承台底面高程应保证桩不受直接撞击。

1.4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桩,若桩间需设横系梁,其位置应避开冻胀层。

6.1.4位于季节性冻土地区的桩,若桩间需设横系梁,其位置应避开冻胀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6.1.5在同一群桩基础中,不宜同时采用摩擦型桩和端承型桩,也不宜采用直径不同、材料 不同和桩端深度相差过大的桩。

6.1.6对具有下列情况的大桥、特大桥6层框剪结构办公楼落地式卸料平台施工方案,应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承载力

桩的入土深度远超过常用桩。 2地质情况复杂,难以确定桩的承载力。 3新型桩基础或采用新工艺施工的桩基础, 4有其他特殊要求的桥梁桩基础。

6.2.1混凝王桩的尺寸宜满足下列构造要

1钻孔桩设计直径不宜小于0.8m。 2挖孔桩直径或最小边宽度不宜小于1.2m。 3混凝土管桩直径可采用0.41.2m,管壁最小厚度不宜小于80mm。

6.2.2混凝土桩应满足下列构造规定:

1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当采用强度标准值400MPa及以上钢筋时不应低 于C30;管桩填芯混凝土不应低于C20。 2钢筋混凝土沉桩的桩身配筋应按运输、沉入和使用各阶段内力要求通长配筋。桩的两 端和接桩区箍筋或螺旋筋的间距应加密,其值可取4050mm。 3钻(挖)孔桩可按桩身内力大小分段配筋。当内力计算表明不需配筋时,应在桩顶3~ 5m内设构造钢筋。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桩内主筋直径不应小于16mm,每桩的主筋数量不应少于8根,其净距不应小于80mm 且不应大于350mm。 2)配筋较多时,可采用束筋,束筋的单根钢筋直径不应大于36mm,束筋的单根钢筋根 数,当其直径不大于28mm时不应多于3根,当其直径大于28mm时应为2根。 3)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满足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的规定。 4)闭合式箍筋或螺旋筋直径不应小于主筋直径的1/4JC 357-1994 水泥工业用机械立窑,且不应小于8mm,其中距不应大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