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JJ 298-2019-T:地铁快线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CJJ 298-2019-T:地铁快线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63.7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39397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CJJ 298-2019-T:地铁快线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简介:

,由于版权和隐私保护原因,我无法直接提供带有书签的CJJ 298-2019-T《地铁快线设计标准》的无水印版本。但是,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关于这个标准的基本信息。

CJJ 298-2019-T《地铁快线设计标准》是中国城市规划行业标准,它详细规定了地铁快线的设计原则、技术要求、设施配置、工程地质与结构设计、系统集成、环境保护等内容。这个标准适用于中国的新建和改扩建地铁快线项目,旨在保证地铁快线的安全、高效、舒适和可持续运行。

它包括了对线路选线、车站布局、隧道结构、车辆选型、信号系统、电力供应、通风空调、消防安全、无障碍设施等方面的规定,是地铁快线设计的重要依据。如果你需要获取这份标准,建议你去相关的官方机构、出版社或者购买正版电子版。

CJJ 298-2019-T:地铁快线设计标准(无水印,带书签)部分内容预览:

1当仅设有机械通风装置时,客室内人均供风量不应小于 20m²/h; 2当采用空调系统时,客室内人均新风量不应小于10m/h,司 机室人均新风量不应小于30m²/h。 5.1.23对于接触网供电的列车,其受电弓应根据最大取流值 集电稳定性、跟随性和防振性能进行可靠性设计。当不满足列车 运行取流需求时,应增加受电弓数量。 5.1.24受电弓与接触网的接触压力应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相匹

5.1.24受电弓与接触网的接触压力应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5.2.1地铁快线限界应分为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DB11∕T 1776-2020 水利工程绿色施工规范, 相关限界标准的制定应根据最高限制速度进行检算。运行速度小 于1ookm/h的区间限界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的规定执行

5.2.2车辆限界按隧道内外区域可分为隧道内车辆限界和隧道 外车辆限界;按列车运行区域可分为区间车辆限界和站台计算长 度内车辆限界。

5.2.3车辆限界按所处地段可分为直线车辆限界和曲线车

5.2.3车辆限界按所处地段可分为直线车辆限界和曲线车

录C和附录D的规定;曲线设备限界计算方法应按现行国家 示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执行。

附录C和附录D的规定;曲线设备限界计算方法应按

5.2.5建筑限界应分为隧道建筑限界、高架建筑限界、地面建 筑限界。隧道建筑限界按工程结构形式分为矩形隧道建筑限界、 马蹄形隧道建筑限界和圆形隧道建筑限界

时,应重新核定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新核定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

应重新核定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和建筑限界。 7车辆及列车运行速度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型车辆基本参数应符合表5.2.7的规定;

5.2.7车辆及列车运行速度基本参数应符合下列规

表5.2.7各型车辆基本参数(mm)

本表供限界设计使用,其中括号内数值为最高运行速度为100km/h的车辆对 应参数

5.2.8建筑限界坐标系应为正交于轨道中心线的平面直角坐标。

通过两钢轨轨顶中心连线的中点引出的水平坐标轴可用X表示 通过该中点垂直于水平轴的坐标轴可用Y表示

.9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应符合

B, 型车: H=hi 十hz 十h3

曲线外侧建筑限界宽度(mm); 曲线内侧建筑限界宽度(mm); 右、左侧设备、支架或疏散平台等最 大安装宽度值(mm); 安全间隙(mm); 轨道超高值(mm); 滚动圆间距(mm),取1506mm; 超高角的反正弦值; 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控制点坐标值 (mm)。

界的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界的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Bu=Xkh·sinα+Ykh·cosα+h3+200

式中:B.一一曲线建筑限界高度(mm); Xkh、Ykh一一曲线地段设备限界控制点坐标值(mm)。 3缓和曲线地段矩形隧道建筑限界加宽方法应按现行国家 标准《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的规定计算。 4全线矩形隧道建筑限界高度宜统一采用曲线地段最大 高度。

5.2.10单线马蹄形或圆形隧道的建筑限界,应按采用矿

盾构法施工地段的平面曲线最小半径和最大轨道超高确定。当 算马蹄形或圆形隧道建筑限界时,还应符合本标准第8.2.2 第8.2.3条对阻塞比的规定。

线路基准线内侧偏移的方法解决轨道超高造成的内外侧不均匀位 移量。位移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当按半超高设置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x"=ho·h/s y' =ho(1—cosα)

式中:x 隧道中心线对线路基准线内侧的水平位移量 (mm); 隧道中心线竖向位移量(mm); ho一一隧道中心至轨面的垂向距离(mm)。 2当按全超高设置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站台面距轨面的高度,应为车辆地板面距轨面高度减去 30mm,施工充许偏差为士5mm。 2停站站台计算长度内的站台边缘至轨道中心线的距离 应按不侵入车站列车停站车辆限界并预留安全余量。站台边缘与

5.2.14轨道区隔断门建筑限界宽度,其门框内边缘至设备限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与区间矩 形隧道高度相同

的安全间隙不应小于100mm;隔断门建筑限界高度宜与区间矩 形隧道高度相同。 5.2.15疏散平台最小宽度应符合表5.2.15的规定。超长区间 遂道在无列车端门疏散的条件下,侧向蔬散平台宽度应结合隧道 阻塞比进行加宽,一般条件下不宜小于1200mm,困难条件下不 应小于900mm

隧道在无列车端门疏散的条件下,侧向疏散平台宽度应结个 阻塞比进行加宽,一般条件下不宜小于1200mm,困难条仆 应小于900mm。

表5.2.15疏散平台最小宽度(mm)

5.2.16疏散平台顶面不应高于车厢地板面高度,并应满足区间 设备限界要求。疏散平台顶面至轨面的高度宜为950mm~ 1050mm,且应与联络通道地面平顺衔接,道床面与联络通道处 疏散平台宜设置连接楼梯。 5.2.17车辆基地检修库的车辆限界应在车辆轮廓线基础上扩大

65.1.1线路最大充许超高值不应大于150mm;最大欠超高值不 应大于61mm,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75mm。 6.1.2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应符合表6.1.2的规定

表6.1.2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m)

3缓和曲线设计应符合下列规

1线路平面圆曲线与直线间应设置三次抛物线型的缓和 曲线; 2缓和曲线长度应根据曲线半径、列车运行速度以及曲线 超高设置等因素,按表6.1.3的规定选用;

表6.1.3缓和曲线长度

续表 6. 1. 3

续表 6. 1. 3

R为曲线半径(m),V为列车运行速度(km/h),h为实设超高值(mm), L为缓和曲线长度(m):

2最大超高值为150mm,最大欠超高值为61mm

3缓和曲线长度内应完成直线至圆曲线的曲率变化,包括 轨距加宽过渡和超高渐变; 4当圆曲线计算超高值较小、不设缓和曲线时,曲线超高 应在圆曲线外的直线段内完成递变: 5当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5000m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6.1.4线路平面曲线半径宜满足所在区段的列车运行速度要求 当条件不具备设置满足速度要求的曲线半径时,应按限定的充许 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计算可通过的最高运行速度,且应符合下列 规定: 1在正常情况下,允许未被平衡横向加速度应为0.4m/s, 欠超高应为61mm。当曲线超高为150mm时,运行速度应按下 式计算,且不应大于列车最高运行速度:

Vo.4 = 4. 228Rl/2

中:Vo.4一 横向加速度为0.4m/s²的运行速度(mm)。 2在瞬间情况下或车厢座椅布置提高舒适度情况下,允许

6.2.1轨道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正线宜采用同种类型的无雄轨道,地面线可采用有雄轨 道,不同形式轨道结构间应设置轨道过渡段; 2无雄道床宜采用锚固措施加强道床结构与下部基础的连接; 3正线无道床宜铺设双块式、长枕理入式或预制板式轨 道结构; 4扣件应满足安全行车及防腐要求,且绝缘性能应满足供 电、信号等系统要求; 5无雄道床面应作为疏散通道,道床步行面应平整、连续 且无障碍物; 6同一类型轨道结构应连续铺设,任一类型轨道铺设长度 不应小于远期最大列车编组长度。 6.2.2轨道结构应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意见确定减 振地段位置及减振等级,并应采用对应的分级减振措施;轨道减 振措施在其设计寿命期内的减振性能应满足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 件及批复意见的要求。

6.2.2轨道结构应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批复意见确

振地段位置及减振等级,并应采用对应的分级减振措施;轨 振措施在其设计寿命期内的减振性能应满足项目环境影响评 件及批复意见的要求。

6.2.3正线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轨道静态铺设精度应符合表6.

轨道铺设宜设置轨道控制网

7.1.1越行站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对采用快慢车组合运行的线路,应明确越行站设置和越 行站站台形式与功能。越行站的站台规模、楼扶梯布置应根据运 营功能进行设计。 2越行通过站台除应满足行车组织正常运营功能外,还应 结合区间防灾要求明确越行站台防灾疏散功能

7.1.2快慢车组合运行的车站站台应符合下列规定:

GB∕T 9966.8-2008 天然饰面石材试验方法 第8部分:用均匀静态压差检测石材挂装系统结构强度试验方法式中: Bd 紧邻越行线且具备下客功能的车站站 6 紧邻正线的侧站台宽度(m); n 横向柱数;

Ba=b十n·z十t十by

之一 纵梁宽度(m),含装饰层厚度; 一午 每组楼梯与自动扶梯宽度之和(m),含与纵梁间 所留空隙; 6,一一紧邻越行线的越行通过侧站台越行工况下侧站台 的安全距离及区间紧急疏散下的安全逃生通道宽 度(m),不小于1.5m。 3越行通过站台边缘应设置站台屏蔽门、安全栏杆及安全 警示线。 4地下越行站紧邻区间设置的房间隔墙、屏蔽门应满足在 列车长期运行风压情况下的结构安全性要求。 7.1.4车站导向应明确标识站台不同运营功能:越行站台应设 置越行线路安全警示和运行状态标识,宜设置列车运行信息显 示屏。

7.2.1区间隧道断面尺寸应满足隧道阻塞比和疏散平合宽度 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限界、施工工艺要求,同时应计入施工 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

7.2.1区间隧道断面尺寸应满定隧道阻基比和疏散平合觅度的 要求,并应符合建筑限界、施工工艺要求,同时应计入施工误 差、结构变形和后期沉降等因素。 7.2.2盾构法施工的区间隧道宜采用单洞单线分离式圆形结构JC∕T 899-2016 混凝土路缘石, 也可采用单洞双线加中隔墙的圆形结构、带隔墙的双圆形结构或 类矩形结构等形式。

1隧道内部结构沿隧道纵向应设变形缝,并应与隧道管片 的环缝对齐; 2隧道内应设置中隔墙将上下行线分隔为两独立空间,中 隔墙结构应满足列车运行产生的风压荷载、蔬散人群荷载作用下 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 3当隧道结构周围处于软弱土层时,中隔墙不应限制圆形 隧道的自由变形: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