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3JT 8496-2022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标准.pdf

DB13JT 8496-2022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标准.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0.7 M
标准类别:建筑标准
资源ID:140371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DB13JT 8496-2022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标准.pdf简介:

DB13JT 8496-2022 是河北省地方标准,名称为《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标准》。这个标准主要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定了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提标改造时的技术要求、设计规范、施工过程控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标准。

提标改造,顾名思义,是指提升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使其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以满足环保和资源回收的需求。该标准可能包括了以下内容:

1. 污水处理工艺优化:对现有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改进,可能涉及生物处理、物理化学处理等技术的升级。

2. 污泥处理与资源化:提升污泥处理的技术,如污泥脱水、稳定化、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污水处理设施的更新升级:例如更换高效能的设备,改进工艺系统,提升处理效率。

4. 环保排放要求: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排放标准,确保出水达标,并可能包括对排放的气味、噪声、化学物质等的控制。

5. 管理与监控:提出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维护管理要求,包括定期监测、数据分析和应急处理措施。

总之,DB13JT 8496-2022 是为了推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技术升级,提高污水处理质量和效率,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DB13JT 8496-2022 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技术标准.pdf部分内容预览:

0.5功能填料层functionalfill

作为微生物载体并为微生物提供缓释无机电子供体及营养物 质,且在过滤过程中对水中固体悬浮物起到过滤作用的材料层。

在混凝过程中投加磁介质以提高絮凝体密度并加速沉淀,于 提 高沉淀效率的一种单元处理技术。

具有稳定化学性质的软磁性微米级颗粒物DB42∕T 1244-2017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公用移动通信网络共建工程验收规范

磁介质与混凝剂、助凝剂及污水中的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经 絮凝沉淀后形成的混合物。

指由亚铁离子(作为催化剂)与过氧化氢(作为氧化剂)组 成的均相液体体系

2.0.10芬顿氧化fentonoxidation

指芬顿试剂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羟基自由基,破坏有机物结构 最终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过程。

臭氧氧化指利用臭氧作为强氧化剂,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或 无机物,以达到消毒、氧化或脱色的目的。

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污水处理厂现有设施或设备,积极采用行 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 3.0.2提标改造应符合已批准的相应规划,做到近期与远期、集 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相结合。 3.0.3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方案应根据污水处理厂现状、进 出水水质、运行状况,综合各种因素对比分析确定。 3.0.4改建、扩建工程应优先考虑利用现有建构物及既有设施 并符合下列要求: 1对改造后污水处理厂各处理单元的设计参数等进行系统 核算;满足水质排放要求,确保处理能力,并考虑一定的亢余量; 2对改造后污水处理配套设施、设备的能力进行复核,确保 处理能力;对满负荷运行的污水处理厂宜增设调蓄设施; 3对改造后污水处理厂的水力高程等参数进行复核,以满足 水力要求; 4对原有工程的结构承载力进行复核计算,并以此作为改扩 建工程的设计依据: 5改扩建后工作年限不应低于剩余设计耐久年限。 3.0.5提标改造应涵盖现状评估、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维管 理。 3.0.6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原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达标 排放,采取不影响污水止常处理的措施。 3.0.7自动化水平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要求等因素合

理确定,有条件的地区宜采用智慧化水务设计和管理。 3.0.8提标改造后的化验室应配备与其等级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和人员,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 3.0.9提标改造项目应依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和验收应符 合国家和河北省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1.1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应对污水水质、水量进行复核,并应 充分考虑水质、水量波动带来的冲击负荷影响。 4.1.2在进水水质水量调查分析基础上,依据排放标准及其他要 求,确定污水处理功能模块及所需要的处理程度,并对适宜的多 种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分析,提出推荐的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工 艺流程。

4.1.3当采用新技术或新工艺时,应进行试验验证

4.2.1提标改造工程水量变化系数和建设规模的确定应结合实际 运行情况,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 的有关规定。

4.2.2一提标改造工柱设计进水水质的确定应对既有工程进水水质 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实际运行水质变化情况,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的有关规定。 4.2.3提标改造工程设计应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指标测

的变化规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实际运行水质变化情况,并应符 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的有关规定

4.2.3提标改造工程设计应加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水质指标测 试与关联指标的分析,评估进水的可生化性、无机悬浮固体组分 含量及碳源情况,合理选择提标工艺。

4.3.1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处理需求,应开展主要污染物组分解析

4.3.1针对不同污染物的处理需求,应开展主要污染物

和达标难度分析,合理选择强化工艺。 4.3.2预处理单元强化可采取以下措施: 1格栅宜优化栅距级配和设置,采用机械格栅设备; 2曝气沉砂池宜采用可调控曝气量的方式,旋流沉砂池搅拌 桨转速宜结合出砂情况进行调控。 4.3.3生物处理工艺强化可从功能区效能提升、碳源高效利用、 精细化过程仪表设置等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1可增设预缺氧区、悬浮填料区、消氧区、后缺氧区、后好 氧区等功能区,调整功能区水力停留时间和回流比; 2加强内回流混合液和后缺氧区入流DO消除与好氧区曝 气量控制,并采取优化进水配置、碳源精准投加、缺氧区分段设 计等碳源高效利用措施; 3加强硝态氮、DO等运行指标的监测,便于工艺运行优化 调度。 4.3.4深度处理工艺强化可从目标污染物高效去除、节省占地、 降低运行成本等角度采取以下措施: 1固液分离强化可采用高密度沉淀、磁混凝沉淀、气浮等措 施; 2过滤强化可采用增加滤床厚度、加强粒径优选等措施; 3反硝化滤池强化可采用入流DO控制、碳源精确投加、 恒水位改造等措施: 4臭氧氧化强化可采用改进曝气方式、催化氧化以及臭氧与 双氧水或紫外联用等工艺优化措施: 5膜法处理强化可采用选择高集成度设备产品、优化反冲洗 方式、调整反冲洗液种类、优化膜组件设计等措施。

和达标难度分析,合理选择强化工艺

降低运行放本等用度不啦以十指施: 1固液分离强化可采用高密度沉淀、磁混凝沉淀、气浮等措 施; 2过滤强化可采用增加滤床厚度、加强粒径优选等措施: 3反硝化滤池强化可采用入流DO控制、碳源精确投加、 恒水位改造等措施: 4臭氧氧化强化可采用改进曝气方式、催化氧化以及臭氧与 双氧水或紫外联用等工艺优化措施; 5膜法处理强化可采用选择高集成度设备产品、优化反冲洗 方式、调整反冲洗液种类、优化膜组件设计等措施。

4.4.1工艺技术路线的确定应依据排放标准综合考虑工艺可行性、 流程合理性、经济可行性、运行稳定性等因素。

1当用地受限、主要针对总磷、SS等指标的去除时,可采 用如下工艺: 1)预处理+生化处理十混凝沉淀/气浮十过滤十消毒; 2)预处理+生化处理十微絮凝过滤十消毒; 3)预处理+生化处理十膜分离十消毒。 2主要针对COD、总磷、总氮、SS等指标的去除时,可采 用如下工艺: 1)预处理+生化处理十混凝沉淀/气浮十化学氧化十CN 滤池/DN滤池十(过滤)十消毒; 2)预处理十生化处理十沉淀十DN滤池/CN滤池十化 学氧化十沉淀十过滤十消毒。 3当生化池改造受限时,可采用如下工艺: 1)预处理干悬浮填料生物膜干混凝沉淀/气浮干过滤 十消毒; 2)预处理干MBR十混凝沉淀/气浮(强化除磷) 十过滤十消毒。

定;污水泵站的总装机流量应按泵站进水总管的雨季设计流量确 定。

定。 5.1.2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进水管充满度计算。 5.1.3污水泵站水泵设置台数不应小于2台,且不宜大于8台, 并设置备用泵。

5.1.2污水泵站集水池的设计最高水位应按进水管充满度计算。

5.1.4按照格栅间隙的不同,机械格栅可分为粗格栅、细格栅和 超细格栅。粗、细格栅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 计标准》GB50014的有关规定

5.1.5超细格栅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膜处理工艺前端或深度处理过滤单元前端,可设置超细格 栅,去除污水中的细微杂杂质,保障后续处理单元正常运行。 2超细格栅宜采用内进流孔板格栅、转鼓格栅和平板式格栅 等类型的机械格栅。 3超细格栅的栅条间隙宜小于等于1mm

5.1.5超细格栅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5.1.6沉砂池应设置在初沉池之前,主要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 0.2mm、相对密度大于2.65的砂粒。其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1曝气沉砂池最高时流量下的水力停留时间宜不小于5min 曝气系统宜单独控制,优化调节曝气量,曝气量宜为5L/(m·s)~ 12L/(m·s)空气,并尽量减少沉砂池出水端的跌水复氧和损耗 碳源; 2旋流沉砂池设计表面水力负荷宜为150m3/(m²·h)~ 200m3/(m²·h),搅拌桨的转速尽量做到可调节,可结合出砂情 况进行调控。

5.1.7进水SS>150mg/L或SS/BOD5>1.5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宜 设置初沉池;当进水SS较低(<150mg/L)或初沉池出水BOD5 (或COD)出现较大幅度降低时,宜设置超越管,将部分或全部 污水超越初沉池。 5.1.8初沉池的设计运行应符合下列要求: 1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宜控制在0.5h~2h以内,必要时可

1初沉池水力停留时间宜控制在0.5h~2h以内,必要时可 取低值2022-给排水-成都年会-1-2技术交流3-2《不锈钢发展趋势》.pdf,以尽量降低碳源在初沉池系统内的去除率; 2宜采用机械排泥,减少堵塞;应设置冲洗管路,用于停水 维护时排泥管反冲洗,防止污泥板结,

COD影响出水达标时,可设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宜设超越管线。 5.1.10水解酸化池的设置及水力停留时间和泥龄等参数的选择 应依据模拟试验或工程实际运行经验确定。 5.1.11水解酸化池宜设置集泥斗并机械排泥,以避免排泥管道堵塞

5.2.1应以除磷脱氮强化为主要目标和导向选择工艺路线、单元 配置、技术参数和设备仪表。 5.2.2污水、污泥回流、混合液回流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区、 缺氧区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 5.2.3生物处理工艺系统应具备独立的功能分区(厌氧、缺氧、 好氧等),可根据工艺需要增设预缺氧区、消氧区、后缺氧区、 后好氧区等。运行模式可调控,运行参数和效果可监测,不同功 能区的组合能够强化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为后续的提 标建设留有开级改造的空间。

5.2.1应以除磷脱氮强化为主要目标和导向选择工艺路线、 配置、技术参数和设备仪表。 5.2.2污水、污泥回流、混合液回流进入生物反应池的厌氧 缺氧区时,宜采用淹没入流方式

5.2.3生物处理工艺系统应具备独立的功能分区(厌氧

好氧等)AP-165-CA-2019-05标准下载,可根据工艺需要增设预缺氧区、消氧区、后缺氧区, 后好氧区等。运行模式可调控,运行参数和效果可监测,不同功 能区的组合能够强化不同功能区的污染物去除能力,为后续的提 标建设留有升级改造的空间。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