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528.38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108143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工程项目管理文件,主要用于规划和指导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过程。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工程概述:对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滑坡规模、滑坡类型、危害程度等进行详细介绍。

2. 施工目标:明确治理工程的目标,如防止滑坡、恢复生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

3. 施工组织与管理:包括组织机构的设置、人员分工、施工流程、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等,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4. 施工技术方案:详细阐述使用的工程技术和措施,如边坡加固、排水设施、植被恢复等,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技术问题。

5. 安全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和周边环境的安全。

6. 资源配置: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7. 应急预案:制定应对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如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8. 质量控制:明确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

总的来说,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管理方案,是保证工程成功实施的重要依据。

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第四章、工程进度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本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是根据招标文件要求的总工期75天(不包括不可预见的非抵抗力造成的工期延误)为依据进行编制。具体进度计划安排见附表2:施工总进度计划表。(需后续资料补充)

4.2进度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详见附表二)

(1)施工准备阶段:3天。以接到中标通知书为准,签订合同后,立即成立项目部,组织施工队伍,落实工程使用的机械设备和材料,以开工令规定的日期内开工。

(2)施工阶段:施工过程包括坡面修整、排截水沟、锚杆某住宅小区市政配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挡墙,混凝土框格梁、苗木种植、养护等等,各个工序合理布置,优化工序间的交错工期,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计划以充分考虑而不浪费为原则分时间分工序进入现场。

(3)竣工验收:工程完工后,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验收,并整理修订竣工资料移交甲方。

4.3工期总体保证措施

(1)设立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在现场统一协调指挥,制定详细的材料用量计划和预算,编制好施工进度计划,每周一次质量、进度、安全例会,针对施工中存在问题拿出对策,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保证工程进度按计划执行。

(2)工程实行项目法管理,实行计件工资和质量奖惩制,从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

(3)保证设备投入数量,同时做好保养维修工作,备足易损件,及时修复故障设备,提高设备效率。

(4)合理安排总体施工顺序,总体按计划实施,分阶段按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以消除互相干扰和加以总体平衡。

(5)严格按总平面图布置施工,合理安排现场,避免不同工种之间相互干扰而出现工作停顿。

(6)施工中如遇到特殊土层或其他无法预见的因素而影响工程进度时,可立即增加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确保工期按期完成。

(7)协调好外部有关单位(如环卫等)之间的关系,保证工程顺利进行。

4.4 过程中的工期控制措施

(1)指定详细的包含各阶段时间、各施工段、各作业层、各工种的计划,并及时总结,及时分析,不段调整和完善进度计划,如进度计划有调整,及时上报甲方及监理单位。

(2)加强计划管理,根据工期要求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合理编排工程总进度计划。在具体施工中,根据各项目工序的具体情况还要制定详细的月度计划及旬计划,做到以天保旬以旬保月以月保总工期。在施工中,以节点工期和形象进度作为重点考核指标。

(4)施工中加强调度,统一指挥,定期召开生产调度会,调整计划,统一部署,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各工段和工序应相互密切配合,协调一致,避免干扰,减少窝工。

(5)对施工中所需要的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及施工机具和人力资源的组织到位,尽可能减少等料的时间形成工期的浪费。材料计划以充分考虑而不浪费为原则分时间分工序进入现场。

(6)建立会议制度,定时召开工地例会或不定时召开现场例会,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交叉作业所产生的矛盾。

(7)在施工过程中要实行动态管理,根据不同工序、不同工艺抓主要关键点,技术人员要随时注意对现场数据的收据和整理。

(8)加强每一道工序工程质量控制、验收,做到一次成优,对半成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防止损坏或返工。

(9)严格施工现场的管理和协调,提高与项目施工相关单位交流,及时就产生的矛盾达成一致。

第五章、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

本滑坡治理工程针对不同区段设计采用不同的支护形式。

(1)滑坡体西侧存在一深大的富水断裂,地下水位埋藏浅,土体长期受水浸泡。场地内基岩为凝灰岩,全风化后高岭土化,该层土遇水后强度极低,易形成软弱滑动面。位于后缘滑坡底部与中部滑坡顶部之间修建排水盲沟,从而排除地下水、降低地下水位,降低滑动体下滑力。

(2)由上至下逐级对后缘滑坡、中部滑坡体、前缘滑坡体分别采取锚杆+格构梁、抗滑桩等抗滑措施进行支挡。并在桩顶设置冠梁及钢筋砼拉梁。

排水系统是边坡治理的关键所在,在坡体加固治理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排水系统以疏导水体。本边坡汇水面积较大,因此在坡顶、坡脚及坡体表面修筑排水沟,汇水与场地排水系统衔接。在各级边坡坡顶设置2%的坡度,形成散水面保证上不集水面积的汇流,引导坡面排水,边坡排水系统汇入市政排水系统。

在新填土和坡面种植一定的植物,可以保证边坡支护后的美观,同时起到边坡防护和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

5.2 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

5.2.1土方开挖施工

第1~2排与第3~4排桩位置范围将桩顶标高以上土方先行挖除,以便于抗滑桩(人工挖孔灌注)及桩顶连梁施工,形成的开挖边坡率按1:2控制。

坡面清理是整个边坡防护工程的起点,也是防护效果好坏的关键环节。该区域属基本稳定区,修坡以保证坡面基本平整,利于框格梁施工,因此采用人工清坡,按照挖高填底的原则自上而下进行。在坡比发生变化的坡面,坡比过渡要尽量圆滑、平顺,保持坡面协调、美观。

按照设计图纸以及现场边坡的实际情况进行测量放线,放线后应通知设计等相关单位复核放线结果,重点要求对坡脚的预留位置、局部开挖后的坡顶位置进行检查确认。

由于本工程的锚杆都在梁上,因此锚杆的测量定位显得尤其重要。测量定位以各坡度段的走向作控制导线,按设计的框格网度和各段的坡度绘出框格及锚杆施工放样定位立面布置图,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同意后再按图进行实地定位放样。为了确保锚杆在梁上,在边坡的四周用木桩进行孔位的总控制,在每个孔位上钉钢筋并用红油漆作标记,在水平线和垂直线上的孔位撒灰连接,以便为后期搭设排架作准备。

开挖前要做好安全防护,搭设可靠地防护架和防护网,确保施工安全以及坡底人员的安全。

要求将坡面现有滑动土体及松散浮土全部清除并复核设计坡率要求,开挖至设计开挖面后应清除坡面凹凸不平土层。对于几句部凹陷区,应采用毛石或砂浆回填,要求坡面尽量平整。

施工方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防止土体崩塌、滑动,及由此发生工程事故。禁止在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区域内临时弃土、停放设备等加载活动。禁止在暴雨和饱水状态下施工作业。

施工时根据本施工图设计,结合而实际地进行测量放线,在坡度变化处设控制点。土石方开挖前,应对坡顶及坡脚控制点坐标及高程进行复核,如发现设计与现场情况不符导致无法按设计开挖面施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调整。

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异常迹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并及时反馈信息,通知有关单位及时处理。

根据设计要求,由于锚固段地质情况复杂,其长度、锚固力等均根据地质条件和岩土参数设置,为使锚固设计更合理,最优化,锚杆正式施工前,应各做1组3根基本试验,张拉试验步骤严格按相关规范、规程来操作,以取得锚索的各项设计参数(如长度、抗拔力等),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锚固工程设计的优化调整。

锚杆采用HRB335螺纹钢筋,直径28mm,入射角度20度,锚杆成孔孔径150mm,按地层计算的锚杆抗拔力设计值初步定为:坡残积土层中为10KN/m,强风化岩层中位20KN/m,具体需通过锚杆基本试验后确定.

锚杆杆体制作前,钢筋要平直,除油和除锈,按设计长度切割成段,钢筋接长采用焊接时,双面焊接的焊缝长度不小于8d,为使锚筋在锚孔中居中,每隔1.5m安置一个对中支架,注浆管管头用胶带封闭,在前端3m范围内每隔0.5m开一个小孔并用橡胶圈覆盖,注浆管安设在对中支架一侧,用铁丝绑扎,管头用胶带封闭,且管头比锚端少50~100mm。

锚杆孔口向内0.5m范围要求在表面涂防锈环氧保护漆,注意锚头锚入混凝土面层内部分锚杆不得涂保护漆。

锚杆孔位按设计施放,孔位误差不得大于50mm,锚杆成孔采用锚杆钻机钻进,深度要求比设计孔深0.5m,成孔直径150mm,要求钻孔平直,孔内干净。

钻进技术措施:A.保证钻孔位置的精确性;B.钻进中注意孔口的返碴情况,出现异常时要多提钻、吹孔。在泥岩糊钻时要考虑用空气泡沫解卡;C.钻孔完成后拔出钻杆钻具,校对孔深符合设计深度后用压缩空气吹净孔内岩屑,然后尽快下入锚杆。

在杆体放入钻孔前,应检查杆体的加工质量,特别要严格检查锚杆防腐措施是否到位,安放杆体时,应防止扭压和弯曲。注浆管要随杆体一同放入钻孔。杆体放入角度应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并不得损坏防腐层,注意锚杆清洁,如钢筋在搬运过程中粘泥,必须进行清洗。杆体下到位后,注意留够外露长度,保证锚杆端头锚入格构梁内。

灌浆采用纯水泥浆,浆体强敌M30,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42.5水泥,水灰比为0.45~0.5,才哦能够二次注浆,第一次采用常压注浆,注浆压力0.7MPa,第一次注浆的注浆管可采用重复使用的钢管,将注浆钢管插如孔底反向注浆,直至注满;第一次注浆初凝后通过绑扎在杆体上的注浆管进行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压力3.5MPa,注浆直至将浆体挤出孔口,必要时加入一定量早强剂或缓凝剂,浆液采用机械搅拌,拌好的浆液要在120分钟内用完,注浆完毕后腰对孔口进行注浆,保证孔口处浆液饱满并与面层混凝土形成整体。本工程所有锚杆均为全长粘结型锚杆,采用Ⅱ级防护构造。

锚头锚固是通过在锚杆头部焊接锚固钢筋、加强筋以及附加钢筋,将锚杆抗拔力转移到混凝土格构梁上,其安装按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进行。

锚杆抗拔力验收试验,试验荷载值为设计抗拔力的1.5倍,试验锚杆数量取锚杆总数的5%,且均不得少于5根。

验收试验的锚杆应随机抽样DLT1472.2-2015 换流站直流场用支柱绝缘子 第2部分尺寸与特性,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单位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

格构梁技术参数:格构纵梁、横梁砼和压顶梁截面尺寸均为300*300mm,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锚杆位于格构梁交点处。施工中若发生在框格梁有锚杆部位发生锚杆太短或不在格构梁内的情况,将锚杆接长,并制作弯钩,以确保锚杆锁住格构梁。

格构梁根据其是否嵌入地层内200mm。

①软岩及土层(强风化以上地层),梁要求嵌入地层内200mm。

②硬岩(中风化及以下地层),梁直接座在基岩面上。

①在坡面上按图纸设计尺寸进行测量放样。

②根据梁底地层情况,在软岩及土层上进行人工开挖沟槽,沟槽深200mm,梁地采用C15混凝土垫层处理;在硬岩桑格梁地步直接座在坡面上苏J/T13-2005 室内装饰吊顶,用C25混凝土找平梁底面。

③锚杆头部处理:锚杆头部的灌浆体要进行清理,采用C25细石混凝土将注浆体接长入墙体内50mm,以保证面层与锚杆(索)头部的密封。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