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薇田园都市J11_楼施工组织设计

紫薇田园都市J11_楼施工组织设计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资源编号:
资源类型:.zip解压后doc
资源大小:420.35K
资源类别:施工组织设计
资源ID:93378
免费资源

资源下载简介

紫薇田园都市J11_楼施工组织设计简介:

紫薇田园都市J11_楼施工组织设计部分内容预览:

施工场地先作硬化处理,施工场地封闭后留设二个车辆出入口,门口设截水沟及冲洗点,禁止车辆带泥上路。

出场车辆派专人冲洗,清洁后方可放行,并作好门前三包工作。

施工污水实施明沟集中排放,防上水体渗入土体影响边坡稳定,楼层施工用水排入地下室集水坑经沉清处理后用水泵抽排进入市政管网。

本工程平面管理的重点是针对工程平面较大的特点,应尽可能合理布置,并加强对平面的管理,减少场内材料二次转运。

建立平面管理责任制,定期组织检查,对违反平面布置管理的班组GB/T 30433-2021 液相色谱仪测试用标准色谱柱.pdf,项目部有权制止,对违章严重者有权给予经济制裁。

搭建临设和基础施工阶段,应搞好生产的平面指挥协调,保证材料进场和土石方出场秩序,使整个施工现场秩序井井有条。

随着施工阶段的变化,平面布置应作动态调整,满足施工需要,使现场管理符合经济合理及施工布局需要的原则。

测量仪器的检定、校验(经纬仪、水平仪、钢尺)→检测起始依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基础放线→建筑物的竖向控制。

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建设单位移交的书面资料设置控制网,计算出测量数据,架设经纬仪测角,采用测量专用钢卷尺量距,测设出建筑物测量控制点和控制主轴线,经反复检测无误后再分别测设出其它主要轴线控制桩,对复测无误后的控制轴线设置固定三角桩,加以保护,并及时处理“工程定位测量记录”交有关验收单位验收后签字。

根据本工程平面形状及施工区段划分图采用前方交汇法测设轴线控制网,详见施工测量定位控制示意图。施工轴线控制示意图

用量距法和全圆测回法复核矩形控制网,保证其测距精度不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低于20″,之后在控制线两端设半永久性控制点和置仪点。

本工程标高控制点,采用附合测法引测,往返法校核,引测误差小于±20mm(L为测线长度,以Km为单位),并按测量规范设置永久性控制点。

标高传递采用锤球悬吊钢尺后用水准仪将控制点标高传至施工面,然后借用水准仪和塔尺将此标高加密,保证施工层标高测量偏差小于3mm。

主体结构施工拆模后在各层四大角墙上测设1m控制线,并用红油漆醒目标志,作为各楼层地面、窗台、天棚装饰标高控制线,角柱控制点间标高误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本工程需进行沉降观测,应按设计规定部位设置沉降观测点。按Ⅲ等水准仪测量方法进行水准基点及沉降观测点的联测,每次联测弧度必须闭合,同一点读数误差<±1mm,闭合差<±4(n=测站数),并及时将资料整理、完善。

仪器保证:本工程经纬仪测角;测距采用激光测距仪并配以50m钢尺;采用激光经纬仪进行轴线的竖向投测;用水准仪进行标高测设;测量器具在使用前必须是经法定检验、检定合格的产品,或者是经检定合格且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的器具;并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测设方法的保证: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测设。

人员保证:成立专门的测量小组,并固定观测人员。

其它方面的保证:熟悉并牢记施工测量的规范标准,熟读施工图,充分了解设计意图,精心作好内业计算;外业操作和内业计算必须进行换手复核,并作好施工测量记录。

测量放线→人工挖覆土土方→自卸汽车外运土→清理基底→桩头→分层铺设级配砂石→机械辗压→复合地基检测→放线支模→浇筑垫层。

基坑开挖轴线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

严禁对桩身的损坏和扰动;

砂、碎石的粒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级配砂石应均匀拌合,分层辗压,其压实度为0.88~0.9;

垫层混凝土浇筑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密实,再用平板振动器压实找平,待初凝前原浆压光(给防水层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施工时气温低于5℃时按冬季施工方案实施。

筏板基础施工中必须作好排水设施,避免由于排水不畅形成的泥浆对工作面造成污染或基岩侵蚀。

钢材、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及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并现场抽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筏板基础混凝土施工时,应铺设脚手板,避免操作人员的践踏造成钢筋变形位移,而影响施工质量。

合理安排浇筑顺序,尽量避免形成不必要的施工缝。

柱墙插筋位置必须准确,固定牢靠,混凝土浇筑时应派专人监护。

本工程基础设计为筏板基础,尺寸为41000×13900×500,混凝土量较大约285m3。其施工关键是最大限度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5℃,同时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防止温差过大而发生开裂。其施工要点如下:

混凝土采用斜面分层一次浇筑到顶的浇筑方法,振捣密实,并及时排除混凝土的泌水,保证浇筑质量。

浇筑完后要加强养护和保温工作,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以利防裂。

本工程地下室为剪力墙、暗柱,采用S6防水混凝土。

定位放线→扎暗梁钢筋及墙体钢筋→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固定→模板加固→浇筑混凝土。

墙模板:墙模采用组合竹胶板,一次安装到板下口300mm,模板拉结采用对拉螺栓(中部加焊40×4止水环)固定,对拉螺杆间距根据墙厚确定为600×600,以保证模板有足够的强度,避免爆模(详附图)

混凝土浇筑:浇筑顺序应由远到近,循环卸料,形成分层浇捣,逐段推进。第一层浇筑厚度为300,以后每层不超过400。

施工缝处理:水平施工缝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或板底下面不小于300的墙体上。墙体有预留孔洞时,施工缝距洞边缘不小于300mm。施工缝在浇灌混凝土前,应将其表面浮浆和杂物清除,先铺净浆,再铺30~50mm厚的1:1水泥砂浆或涂刷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12小时后每隔2小时养护一次,拆模时间不宜过早,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规定强度后方可拆模,然后用双层草垫悬挂覆盖墙面,每4小时浇水养护一次,养护时间不小于14天。冬季按冬季施工措施。

地下室侧墙易开裂和渗漏是常见的质量通病,我司一直把地下室侧墙防裂和防渗的治理工作,作为重点管理工作来抓,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管理措施。并通过许多工程实例论证,效果良好,下面将着重介绍本工程地下室侧墙防开裂防渗漏的技术管理重点:

为让混凝土墙纵向应力得到释放,挡墙外侧若采用原槽浇灌,应对其表面作找平滑移层。

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减缓混凝土干缩应力。

确保混凝土在同一截面应力发展均匀一致。加强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钢筋的位移和变形控制,使混凝土在同一截面的约束一致,起到混凝土应力在同一截面发展均匀一致的功效。

混凝土浇筑前应凿掉施工缝处的浮浆,用水充分润湿,将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铺上一层与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后再浇混凝土。

穿墙导管、对拉丝杆必须设置止水环,施工缝处必须按设计规定设置止水带。

加强模板支撑及混凝土振捣控制,避免漏浆或漏振造成墙体渗漏。

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支模是影响工期进度、保证质量的关键工序,也是耗用人工、时间最多的关键线路。在施工中,依据设计图、结构计算出模架的几何尺寸,严格控制好间距,使结构变形在规定范围内。混凝土的侧压力和漏浆应引起高度重视。

为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故每层模板分为两个阶段,即剪力墙混凝土浇筑后,再安装梁板的模板,以保证在浇捣中的质量。

剪力墙和电梯井墙全部选用竹胶合板,拼装成型,整装、整拆。

竹胶合板规格1220×2440×10

其物理力学性能应符合下表要求

对拉螺杆为φ12纵横间距600mm,长750mm。

制作尺寸按结构剪力墙构件尺寸组装,并统一编号。模板背面弹出所定位置的轴线和水平标高线。

梁采用九层木胶合板制作拼装,紧贴模板的木方为60×100mm,横向间距不大于300mm,纵向沿梁长满贴用铁钉固定。

板采用10厚竹胶板拼装,整装散拆。

①竹胶板②木方料60×100③对拉螺杆

④钢管横枋⑤钢管立枋⑥螺帽⑦钢套管φ15

由于梁跨度和高度均属正常范围,最大截面为200×500mm,即每一米的混凝土250kg/m,模板夹具28.8kg/m,钢管撑架710×1.4=994kg/m计,按操作规程可不再进行设计、计算。即主柱板下按1000×1000,梁下按梁宽每边加200mm计算,宽度间距为600×600,水平杆按层高上下各一道,中间设一道,剪刀撑1~2个开间设一道。

在边梁处的斜撑必须与内部架联结,形成整体,不与外侧的防护架整体联结。

主柱立杆上下层必须位置对齐,混凝土板面上垫100×100木方。

施工工艺程序:放出轴线和模板边线→用方木拼装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带止水环)→安装支撑→蝴蝶螺栓双钢管→校正加固成形。

查模板是否平整、顺直,有无扰动,拼缝处是否贴不干胶。

查看拼装模板是否牢固,螺杆横竖向(600×600)间距是否与模板垂直。

安装成形:采用方木,钢管双层加固DB34/T 3428-2019 数字化环卫收运运维信息系统管理规范.pdf,紧固蝴蝶螺栓。

校核是否平整、垂直,定出标高片。

安装程序:放线设置定位基线→模板拼装成形→分段就位→安装支撑→调直偏差→安装柱箍→检查校正→柱模群体固定→清理杂物。

矩形柱模采用九层胶合板与方木连接成型。安装就位,采用井字形钢管脚手架稳定模板。支模时,必须加强支撑系统,防止轴线位移。

模板安装程序为:复核梁板标高线→搭设钢管架→安装底模→绑扎梁筋→安侧模→安装梁、柱头模板→拼装板模→检查校正→交接验收。

现浇梁板模采用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主次梁采用九层胶合板加方木拼装成型。散装散拆赣08ZJ102:ZL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当制作模板长度时,为梁净跨减去20mm,以不影响混凝土外观情况下,利于拆模。楼板采用12mm厚覆膜竹编板,板下用60×100木枋支撑,竹编板之间的缝隙采用不干胶平贴,减少漏浆现象。梁底拉通线校正。梁跨等于或大于6m时按3‰起拱。钢管立杆纵横间距0.8m,靠主次梁两侧立杆间距为600mm,上口面距板底50mm,立杆每隔四排设一道剪刀撑,大小横杆沿高度方向间距1.3m,主梁底模下,在已浇筑混凝土板面20cm左右设一道扫地横杆,以加强支撑整体系统的稳定性,长方向设三根水平木枋,其上铺梁底模。

现浇整体结构的非承重模板,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损伤时,方可拆模。

当现浇结构上无楼层和支架板荷载时,应以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达到下表所规定的强度后,方可拆模。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