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
仅供个人学习
反馈
标准编号:
文件类型:.pdf
资源大小:32.6 M
标准类别:机械标准
资源ID:74962
免费资源

标准规范下载简介

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简介:

"Q/SY 1503-2012《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的一份行业技术规范,主要用于指导和规范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的施工。这个规范主要关注的是在地下进行油气管道的铺设过程中,如何通过预先开凿的隧道进行,包括隧道的设计、施工方法、材料选择、安全措施、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油气输送管道的建设中,隧道穿越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它能够有效地避开地表的障碍物,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可以提高管道的安全性。该规范详细规定了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操作标准,以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保障油气管道的稳定运行,以及施工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它涵盖了隧道开挖方法、防水防渗、通风与照明、岩石与土壤的处理、管道安装与测试、环境保护与文物保护等多个方面,对于从事此类工程的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Q/SY 1503-2012 油气输送管道隧道穿越工程施工技术规范.pdf部分内容预览:

多 混凝土浇筑时应检查模板是否变形、漏浆、预埋件位移等,出现变形、漏浆、预埋件位移 时应暂停浇筑,待修复校正后方可继续浇筑。 11.5.4混凝土养护和拆模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凝土浇筑后应根据气候条件,12h内应进行养护,养护时间应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当日平 均气温低于5℃时不应进行酒水养护。 b)混凝土拆模的强度应符合11.3.4的规定

1.6.1底板施工前应将虚渣、杂物和积水等清理干净 11.6.2底板坡面应平顺且应符合设计的纵横向坡度要求,确保水流通畅。

《道路交通信息服务 公路信息亭技术要求 GB/T 29106-2012》1.6.1底板施工前应将虚渣、

2.1.1开工前应根据隧道规模、地形、地质条件、支护类型和参数、施工方法等,进行监控量测设 计,并编制监控量测计划。 12.1.2设计内容应包括量测项目、量测仪器选择、测点布置、量测频率、数据处理及量测人员组 织等。 12.1.3监控量测工作应紧跟开挖、支护作业,按设计要求进行布点和监测,并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 行调整或增加量测的项目和内容。量测数据应及时进行调整和分析处理,并将结果反馈到施工过 程中。 12.1.4监控量测应掌握围岩和支护的动态信息并及时反馈,指导施工作业。 12.1.5监控量测应通过对围岩和支护的变位、应力量测,修改支护系统设计。 12.1.6采用复合式衬砌的隧道,施工、设计单位应紧密配合,共同研究,分析各项量测信息,确认 或修正设计参数。

12.2量测仪器、内容与方法

12.2.1隧道监控量测的项目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大小、围岩条件、地表沉降和设计要求综合选 定。量测项目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大类,表6中的1~4项为必测项目,5~8项为选测项目。 12.2.2隧道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洞内、外观察,洞内观察可分开挖工作面观察和已施工地段观察两部 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开挖工作面观察应在每次开挖后进行。观察中发现围岩条件恶化时,应立即采取相应处理措 施;观察后应及时绘制开挖工作面地质素描图、填写开挖工作面地质状态记录表和施工阶段 围岩级别判定卡(见附录C)。 b)对已施工地段的观察每天至少应进行一次,主要观察喷射混凝土、锚杆和钢架等的工作 状态。 c 洞外观察重点应在洞口段和洞身埋置深度较浅地段,其观察内容应包括地表开裂、地表沉 陷、边坡及仰坡稳定状态、地表水渗透情况等。 12.2.3净空变化、拱顶下沉和地表下沉(浅埋地段)等必测项目应设置在同一断面,其量测断面间 距及测点数量应根据围岩级别、隧道埋深、开挖方法等按表7的规定进行。 12.2.4净空变化、拱顶下沉量测应在每次开挖后12h内取得初读数,最迟不应大于24h,且在下 循环开挖前应完成

表6隧道现场监控量测项目及量测方法

注:H。一隧道埋深;b—隧道最大开挖宽度。

表7必测项目量测断面间距和每断面测点数量

12.2.5浅埋段地表下沉的量测宜与洞内净空变化和拱顶下沉量测在同一横断面内。当地表有建筑物 时,应在建筑物周围增设地表下沉观测点。 12.2.6浅埋段地表下沉测点应设置在横断面方向,测点应布置在隧道中心及两侧间距2m~5m处, 每个断面设7点~11点,监测范围应覆盖隧道开挖影响范围以外 12.2.7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应在开挖工作面前方,隧道理深与隧道开挖高度之和处开始,直到衬砌 结构封闭、下沉基本停止时为止。 12.2.8浅埋段地表下沉量测频率应与拱项下沉和净空变化的量测频率相同。 12.2.9各项量测项目量测频率应根据位移速度和量测断面距开挖面距离,分别按表8和表9确定。 当按表8和表9选择量测频率出现较大差异时, 宜取量测频率较高的作为实施的量测频率。

表8量测频率(按位移速度)

表9量测频率(按距开挖面距离)

12.3量测数据处理与应用

12.3.1应及时整理量测数据,并根据量测数据绘制时态曲线(或散点图)和空间关系曲线。 12.3.2对初期的时态曲线应进行回归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最大值和变化速度,以推算最终位移和 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12.3.3当位移一时间曲线出现反弯点时(即数据异常时),则表明围岩和支护已呈不稳定状态,此 时应密切监视围岩动态,并采取加厚喷层、加密或加长锚杆、增加钢架加固等措施加强支护,必要时 暂停开挖。 12.3.4围岩稳定性的综合判别,应根据量测结果按下列指标进行: a)实测最大位移值或回归预测最大位移值不应大于表10所列指标,并应按表11变形管理等级 指导施工。

道初期支护极限相对位移

注:U一实测位移值;U。一最大允许位移值

b)根据位移变化速度判别

12.4.1隧道现场监控量测应成立专门量测小组。 12.4.2量测组应负责测点埋设、日常量测、数据处理和仪器保养维修工作,并应及时将量测信息反 馈给施工和设计人员。 12.4.3现场监控量测应按量测计划组织实施,并与其他施工环节紧密配合,不应中断工作, 12.4.4 各预埋测点应牢固可靠,易于识别并妥善保护,不应任意撤换。 12.4.5 量测资料应包括下列内容: a) 现场监控量测计划。 b) 实际测点布置图。 c) 围岩和支护的位移一时间曲线图、空间关系曲线图以及量测记录汇总表。 经量测变更设计和改变施工方法地段的信息反馈记录。

13隧道施工的防水和排水

1.1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应按防、排、截、堵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原则进行。 1.2隧道施工前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制定防排水方案。施工中应按现场施工方法、 设备等情况DB37/T 3400标准下载,选择不妨碍施工的防排水措施。 1.3施工中应对洞内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况、变化规律、补给来源及水质成分等做

观测和记录,并不断改善防排水措施

13.2.1 隧道覆盖层较薄和渗透性强的地层,对地表积水应及早处理,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洞口附近和浅埋隧道应整平洞顶地表,不得积水。 b)地表坑洼、钻孔、深坑等处应填不透水土,并分层夯实。 C 洞顶设有高压水池或遇有水塘、河流等时,应有防渗漏措施,对水池溢水应有疏导设施。 13.2.2天沟、截水沟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边坡、仰坡坡顶的天沟、截水沟应结合永久排水系统及早修建,出水口应防止顺坡散流。洞 门水沟应与施工场地边沟组成洞口排水系统,其水流应防止冲刷弃渣和危害农田水利。 b) 洞外施工场地向隧道内为下坡时,应将施工场地边沟挖成反坡,必要时应在洞口外适当位 置设横向截水沟。 13.2.3 洞内排水应符合下列要求: a 洞内顺坡排水沟断面应能满足隧道中渗漏水和施工废水的排出需要。 洞内反坡排水方式,可根据坡度、水量和设备情况布置管路和泵站,一次或分段接力排出 洞外。集水坑的容积应按实际排水量确定,其位置确定应考虑减少施工干扰。配备抽水机 的能力应大于排水量20%以上,并应有备用设备。 围岩松软地段,排水沟可根据需要采用防渗措施或用排水管代替。 d)运输轨道的道床,不应阻塞隧底水流,如有翻浆冒泥,可设横向截水沟并汇人两侧的排 水沟。 e)排水沟应经常清理。 13.2.4利用辅助坑道排泄正洞水流时,应根据流量的大小与需要,设置排水沟,保证排水畅通,防 止坑道内积水和漫流。 13.2.5隧道施工在没有特殊的防排水设计,而突然遇到大面积渗漏水时,应在施工中对防排水措施 进行详细记录,并提出变更设计意见。 13.2.6采用超前钻孔防止高压涌水危害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作详细的调查分析,先判明地 下水流方向,再确定钻孔位置、方向、数量和钻进深度。并应采取下列防止涌水的措施: a)非施工人员应撤出危险区。 b)当隧道为下坡开挖时,应测算水量大小,备足抽水设备。 c)在钻孔口应预先埋管设阀,控制排水量,防止承压水冲击及淹没坑道等意外险情发生。 d)水平钻孔钻到预期的深度尚未出水时,可会同设计部门进一步进行地质和水文的勘测工作, 重新判定地下水情况 13.2.7隧道通过含水层时,应在开挖前查明水源大小、方向和补给情况,制定防排水措施。当补给 水量很大,不能完全由隧道排走时,应根据水源方向和位置,在相应的隧道附近采用先挖泄水洞截流 排水的措施进行处理。 13.2.8含水的松散破碎地层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排水方案,不宜采用宣泄排水的方法。当采用降 水方案不能满足要求时,宜在开挖前进行惟幕预注浆,加固地层等堵水处理。 3.2.9根据水文、地质钻探和调查资料,预计有大量涌水或涌水量虽不大,但开挖后可能引起大规 模塌方时,应在开挖前进行压浆堵水,加固围岩。 13.2.10井点降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3.2.10井点降水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b)降水后水位线在隧底开挖线以下。 c)抽水时设水位观测井,及时测定动水位,调整降水参数,保证降水效果。

13.4.1注浆前应先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安装应牢固,孔壁与管子的间隙应堵塞严密。 13.4.2注浆浆液可为水泥浆单液或水泥、水玻璃双液。配比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13.4.3注浆开始后应先低压注人,然后慢慢逐步调高压力。 13.4.4 稳压注浆时间不宜少于30min。 13.4.5 注浆压力应由注浆试验确定。 13.4.6 注浆过程中注浆机压力表读数突增时,应立即停止注浆。 13.4.7 注浆过程应连续快速,注浆时发生堵管或设备故障时,应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注浆。 13.4.8 若出现涌水量大、注浆压力高的情况,注浆堵水可设置强度更高的混凝土止浆墙,增大注浆 压力。

13.4.1注浆前应先安装孔口管,孔口管安装应牢固,孔壁与管子的间隙应堵塞严密。 13.4.2注浆浆液可为水泥浆单液或水泥、水玻璃双液。配比应根据现场试验确定。 13.4.3 注浆开始后应先低压注入,然后慢慢逐步调高压力DB14/T 1860-2019标准下载, 13.4.4 稳压注浆时间不宜少于30min。 13.4.5 注浆压力应由注浆试验确定。 13.4.6 注浆过程中注浆机压力表读数突增时,应立即停止注浆。 13.4.7 注浆过程应连续快速,注浆时发生堵管或设备故障时,应快速排除故障,恢复注浆。 13. 4.8 若出现涌水量大、注浆压力高的情况,注浆堵水可设置强度更高的混凝土止浆墙,增大注浆 压力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